2013年度省社科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申请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登记号项目序号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申请书项目类别青年项目学科分类体育学学校体育学课题名称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编制长效运行机制研究项目负责人王焱森负责人所在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填表日期2013年4月11日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2013年3月制2申请者的承诺:我承诺对本人填写的各项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如获准立项,我承诺以本表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守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相关规定,按计划认真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有权使用本表所有数据和资料。申请人(签章)王焱森2013年4月11日填表说明一、本表请用计算机如实填写;所用代码请查阅《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二、封面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写,其他栏目由申请人用中文填写,其中“学科分类”填写一级学科名称,并注明主要涉及的学科。三、数据表填写和录入参阅《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若有其他相关问题,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解释。四、申请书、活页报送一式7份,其中1份原件,6份复印件。要求统一用A3纸双面印制、中缝装订,活页夹在申请书内。五、报送地点: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通讯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花园街294号,邮编:150001,电话:53607195,电子邮件:hljguihuaban@sina.com。3填写数据表注意事项一、本表数据将全部录入计算机,申请人必须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填表所用代码以当年发布的《黑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申报数据代码表》为准。二、表中粗框内一律填写代码,细框内填写中文或数字。若粗框后有细框,则表示该栏需要同时填写代码和名称,即须在粗框内填代码,在其后的细框内填相应的中文名称。三、有选择项的直接将所选项的代码填入前方粗框内。四、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者申报青年项目必须填写第一推荐人和第二推荐人两栏内容。五、部分栏目填写说明:课题名称——应准确、简明反映研究内容,最多不超过40个汉字(包括标点符号)。主题词——按研究内容设立。最多不超过3个主题词,词与词之间空一格。项目类别——按所选项填1个字符。例如,选“重点项目”填“A”,选“一般项目”填“B”,选“青年项目”填“C”等。申请青年项目请注意申报人的条件。学科分类——粗框内填3个字符,即二级学科代码;细框内填二级学科名称。例如,申报哲学学科伦理学专业,则在粗框内填“ZXH”,细框内填“哲学伦理学”字样。跨学科的课题,填写为主的学科分类代码。“公共管理学科”填写“政治学其他学科”代码(即ZZE),管理学其他学科选择相关的学科分类代码。所属系统——以代码表上规定的七类为准,只能选择某一系统。工作单位——按单位和部门公章填写全称。如“黑龙江大学”不能填成“黑大”,“哈尔滨工业大学”不能填成“哈工大”。通讯地址——按所列4个部分详细填写,必须包括街(路)名和门牌号,不能以单位名称代替通讯地址。注意填写邮政编码。课题负责人——应是从事实际研究工作并承担和负责组织项目实施。课题参加者——须征得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须参加研究工作,不含项目负责人。不包括科研管理、财务管理、后勤服务等人员。栏目不够可加附页。预期成果——指最终研究成果形式(包括论文、专著、研究报告),可选报1项或2项。例如,预期成果为“专著”填“A”,选“专著”和“研究报告”填“A”和“D”。字数以中文千字为单位。申请经费——以万元为单位,填写阿拉伯数字。申请数额可参阅本年度申报公告。4一、数据表课题名称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编制长效运行机制研究主题词运动防护课程编制运行机制项目类别CA.重点项目B.一般项目C.青年项目D.专项项目E.扶持共建项目学科分类TYG学校体育学研究类型BA.基础研究B.应用研究C.综合研究D.其他研究负责人姓名王焱森性别女民族汉族出生日期1981年11月11日行政职务专业职务C讲师研究专长B应用研究最后学历A研究生最后学位B硕士担任导师所在省(市)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所属系统A省属本科院校工作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体育部联系电话15945938857通讯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松北区糖厂街1号邮政编码150027主要参加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专业职务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本人签字第一推荐人姓名甄子会专业职务工作单位第二推荐人姓名专业职务工作单位预期成果CDA.专著B.译著C.论文集D.研究报告E.工具书F.电脑软件字数(单位:千字)申请经费(单位:万元)1.5预计完成时间2014年9月30日5二、课题论证(与活页同)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重点难点、基本观点和创新之处。3.前期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4000字以内。1.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深入探究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编制运行机制属于缺失内容,但是和运动防护、体育课程编制运行机制等相关或相近内容比较丰富。可以从两个主要方面围绕本课题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借鉴,一、对于各个项目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这些数据资料为高校运动防护课程内容编制提供较为全面的数据参考资料。例如对于大学生在田径项目、球类项目、游泳项目、冰雪项目、武术与体操项目和体育游戏运动损伤的预防和防治措施。纵向以时间为基准,相关论文数量逐年大幅度递增趋势。从1975年的第一篇“有关运动损伤的预防”到2003年研究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200余篇。到2012年,一年之内的论文数量达到891篇。加之近年来大学生体质迅速下滑导致出现一些较为严重的运动伤害事故,高校行政主导者及体育工作者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等意外情况高度重视,吸引众多体育学者研究运动损伤的规律,调查分析运动损伤的原因,提出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横向来看,运动损伤论文质量逐年提高,涉及研究范围逐步扩大。论文由单一指向某个项目损伤调查或某身体部位损伤调查逐步扩大到研究损伤的各个层面,和医学、管理学、心理学、法律学、网络软件等学科关联交叉研究逐渐增多。涉及研究范围包括:体育专业与公共体育,课内与课外,不同年龄段、性别人群,不同地域,从农村到城镇学校。此外,通过查阅文献,我国运动损伤问题研究集中在校园内外的体育运动上。田野等体育学者从运动生理学角度提出加大医学检查,提高个人的认知水平和控制能力,从而主动降低运动伤害发生的几率。陈婧瑜提出以提高学生预防意识为主,培养学生对晒伤、扭伤等初步的处置损伤能力,同时加大学校的监管力度。齐震从运动安全入手,提出要从救援、装备、保险和法规等几方面,做好安全事故的预防工作。黄叔怀的试论体育保健学的教学体系,浅谈了体育保健学的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周红伟研究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注重研究自然突发因素下(地震、泥石流等)的安全问题,提出提高救助能力为主的观点。魏勇将预防校园运动伤害的发生仅仅定位在了加强医务监督上,对一些突发状况没有做更深的研究。邱爽,赵玉华撰写的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本科开设运动损伤学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李楠,陈晓冬撰写的对运动防护课程开发的需求研究,甄子会,王焱森撰写的高校开设运动遇险防护课的可行性研究等,集中体现了运动防护课程满足高校学生需求,且课程必要而具有开设价值和意义。综上所述,高校对于体育课堂内外出现的运动损伤问题虽不是停留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去做深入研究,但是高校体育运动损伤现象屡见不鲜,甚至还是会出现6较为严重的运动伤害事故,究其原因高校并未普及运动防护课程,虽开设此课程的高校已经受益,但也存在较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二、高校体育课程是实现体育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体育课程改革要求体育工作者应结合学校体育的特点和学生与社会需要编制科学的、有效的、可行的体育课程。那么,在我国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之际,应用课程基本理论研究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编制是一个十分重要和迫切的课题。通过查阅资料应该明确体育课程编制的规律和特点,例如:体育课程编制过程不仅只是某一阶段的体育教育目标的制定过程,而是包括根据一定教育目的,确定体育课程目标、设置并组织和实施体育课程,并根据对体育课程的评价,进一步改进体育课程的总称。体育课程编制不同于体育课程设计,一般来说,体育课程设计是指选择什么样的体育教学内容及如何组织教学内容,体育课程编制除了包含选择和组织体育教学内容外,还包括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实施和评价。体育课程编制过程是将预期的体育课程目标转化为预期的体育课程过程,它起着转变、过度和衔接的作用。如果说体育课程目标是“灵魂”,那么预期的体育课程就是“躯体”。而体育课程的编制过程则是将“灵魂”附于“躯体”的中间环节。陆作生,伍少利研究体育课程编制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行,在系统分析课程基本理论基础上,从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对体育课程编制进行探讨。刘志强探讨了学校体育课程编制领域中的目标模式、过程模式等理论问题,提出在学校体育编制过程中要充分融合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有关课程编制的理论及方法,提出弥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编制过程中的盲目性和偏面性。王丽撰写的国内体育课程编制或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中仅就课程编制中涉及到的体育课程目标和内容进行综述,介绍了有关我国体育课程目标由三个层次构成。介绍了有关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和原则,认为国内对于体育课程编制或设计的整体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大部分研究只局限于体育课程编制或设计的部分内容。国外现状:目前西方国家对高等院校、中小学和一般社区的运动伤害防护问题视为一个重要的领域,运动伤害防护师也涉足这些领域由于运动伤害和治疗的特殊性及专业性,普通的医务人员和体育专业人员很难独立完成防治运动伤害的任务,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医学、体育甚至其他行业人员彼此合作,构建行之有效的运动伤害预警—治疗模式,同时新的专业和职业也随之产生。如美国与加拿大的运动伤害防护师、运动治疗师;英国和澳洲的运动伤害防护师;日本的柔道整复师;部分国家的物理治疗师等。这些新型职业者在填补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缺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体育运动的发展及人们对运动健康的重视,这些新职业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美国在此方面研究较早,由于教育体制不同,所以美国高校的运动防护课一般是以成立的医学学会出现,一般也是针对竞技体育(sports)方面。例如:于1954年成立全美运动医学学会,其中一项职责就是用医学知识指导和处理体育运动中出现的问题,如急救、防护等。由于其开展较早,经验较为丰富,要结合我国高校实际情况借鉴一些成熟技术和经验为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编制有效机制提供素材。7选题意义:首先,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达成新《纲要》提出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大领域,多层次的目标,可供选择的教学内容体系或体育课程改革内容必须要满足学生对运动、健身、遇险防护、休闲、娱乐、体育文化欣赏等多种需要。部分高校结合当地优势,利用现有资源开展运动防护课,此教学改革为推广和完善高校运动防护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支持,并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它不仅体现了对体育功能“双刃剑”的深刻理解与正确认知,而且充分满足学生对学习运动防护内容的需求。其次,近年来,大学生运动损伤事件屡见不鲜,甚至运动猝死事件频频发生,这些伤害事故伴随着体育活动行为而发生,这不但有悖于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初衷,同时也给学生心理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其项目繁多,内容丰富,例如可分为田径项目、球类项目、游泳项目、武术与体操项目和体育游戏。在这些项目中,场地构成复杂,场地不平整,设备器械老化,以及人为等不确定因素都会成为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安全隐患。目前,黑龙江科技学院率先开设防护课,据调查,大学生对于运动险情(挫伤、扭伤、脱臼、骨折、肌肉拉伤、运动性晕厥、外伤止血、溺水)的处理能力为,“初步掌握,但没操作过”占28.7%,“会”占17.7%“不会”占50.5%。自开设运动防护课两年以来,学生对此课的满意度达到92.5%。由此可见,高校运动防护课程肩负着教授学生至少一项运动技能以及培养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