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新趋势\影响及应对措施目前,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发展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中最为隐蔽、最难对付的贸易壁垒形式,也是我国外贸出口面临的最大障碍之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贸易保护主义在全球开始抬头,欧美国家频繁推出新的保护措施,对进口产品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如:近期美图实施了《消费品安全改进法案》,欧盟通过了《玩具安全指令提案》等。我国已经连续14年位居全球贸易调查的首位,技术性贸易壁垒将成为中国产品出口面临的最主要的障碍,2009年我国有1/3以上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山口贸易直接损失超过了505亿美元。我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出口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对外贸易的影响不容小觑,需要认真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应对策略。技术性贸易壁垒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特点1、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数量快速增长、呈现出扩散效应,范围覆盖愈加广泛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发展中呈现出扩散效应。扩散效应可分为国家之间的扩散和行业产品之间的扩散。国家之间的扩散表现为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家越来越多,某一国宣布对某种产品实施禁令之后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如:2006年我国所产花生被欧盟以黄曲霉素超标为由通报,之后日本也以同样的标准扣留我国所产花生。行业产品之间的扩散效应表现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从一种产品扩散到相关产品,甚至扩散到其他相关行业。例如:欧盟的生态纺织品服装指令初期只针对仅有的几种产品,现在扩大到睛纶、棉和天然纤维素,几近囊括了全部纺织品和服装范围。由于扩散效应,技术性贸易措施逐渐呈现出覆盖产品范围大、行也广、品种多的特点。2009年,WTO所通报的TBT和SPS壁垒不仅涉及初级产品,而且牵涉到所有的中间产品和制成品,几乎涵盖了所有产品类别。其中通报量居前的分别是食品、机电、家用和商用设备、体育文娱设备、农用产品、环保、保健与安全类产品等产品,而这些产品也正是我国出口产品结构中所占比重较大的产品类型。另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正在从传统的货物贸易领域向服务贸易和投资领域扩展。2、由对最终产品的检测为主。向对产品的生产、包装、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监督转变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发展正在经历由原来的以对最终产品的检查为主,向涵盖研发、生产、加工、包装、运输、销售和消费以及处置等各个环节的全过程监督的方向转变。最典型的例子是发达国家推行的HACCP管理体系。HACCP体系(即: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int,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起源于美国,该体系用以控制从农场到餐桌整个食品生产、加工、储运、销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食品安全危害。3、自愿性措施与强制性技术法规相结合,并逐渐向强制性法规为主的方向发展早期的一些技术性贸易措施,如ISO9000、ISO14000、各种环境标志认证、HACCP认证、有机食品认证等,是以生产者自愿为原则决定是否申请认证的。但近年来,一些自愿性措施正在与强制性措施相结合,并有向强制性法规方向转化的趋势,发达国家近年来发布的技术标准要求大部分成为强制性措施,如欧盟的“REACH制度”和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等。4、对产品的技术要求更为严格和复杂。更加强调安全、环保和能效要求随着产品安全和生存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WTO成员对产品安全、环保和能效的要求也更加突出和严格。2009年,WTO的TBT通报中,能效通报比上年增长一倍多,达54个项目。对我国出口产品影响较大的具体技术性贸易措施包括:第一,在工业品出口方面,主要是有毒有害物质限量要求、技术标准要求、认证要求、包装及材料的要求、产品的人身安全要求、环保要求等;第二在农产品、食品出口方面,主要是食品中农兽药残留要求、食品添加剂要求、重金属等有害物质限量要求、细菌等卫生指标要求,以及加工厂、仓库注册要求等。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我国屡遭限制的原因分析1、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从对我国出口的整体影响看,国家质检总局去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影响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有36.06%的出口企业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不同程度的影响,全年出口贸易直接损失505.42亿美元。企业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新增加的成本达到240.72亿美元。由此可以看出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限制作用在逐年快速增长。从对我国出口的行业影响看,依据HS编码将我国出口企业分为七大行业,其中,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食品行业、玩具家具行业的影响最大,这两个行业中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企业数分别占其企业数的52.53%和45.22%,其他依次是机电仪器行业、木材纸张非金属行业、纺织鞋帽行业、塑料皮革行业、化矿金属行业,其受到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企业占其企业数的比例分别为:36.88%、35.27%、33.53%、32.64%、26.03%。从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别和地区结构看,对我国企业出口影响较大的国家和地区排在前五位的依次是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这五个国家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对我国出口企业造成的限制分别占我国企业总体受限的18.04%、15.96%、7.17%、5.16%、4.18%。2、我国出口产品屡遭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的主要原因分析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宏观管理方面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负有管理职责的单位包括: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信息产业部、农业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标准委、环保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林业局等十几个部委。但是这种多头共管的现状,使我国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管理体制。当在出口产品出现问题时,常常是各个部门各自为战,无法形成合力,延误时机。3、国内的技术法规、标准体系建设滞后,许多标准尚未能与国际接轨第一,没有建立起全国性的协调统一的技术标准法规体系。我国在一些产业领域同时存在着行业标准、专业标准和出口标准三个平行的标准,这个三个标准之间有时会存在相互冲突和矛盾的现象。但在某些行业或产品却没有自己的标准,高新技术领域的标准研究更显欠缺。第二,技术标准过低。我国技术标准过低也是导致出口容易受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在农药残留最高限量的规定方面,欧盟对农产品甲胺磷的最高含量欧盟为0.01mg/kg,我国为0.1mg/kg,是欧盟的10倍。第三,国内部分技术标准时效性差,标准的修订和复审周期长。我国国内很多应该及早修定的标准,常常因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资金的短缺、标准主管部分反应的滞后等,而不能得到及时修订。国内很多行业标准已超过10年未修订过,这与发达国家每3到5年就对国家标准进行修订的情况存在很大差距。第四,国际标准的采标率低。在我国的国内标准的制定中,没有能够紧跟国际标准的最新发展,造成与最新的国际标准脱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对策措施1、政府宏观层面应采取的对策措施加快推进国家标准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提高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化水平第一,尽快制定和实施国家标准化战略,加快建立覆盖一、二、三产业的国家标准体系。在具体行业方面,应重点加快制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消费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领域的国家标准;大力推进农业、循环经济、高新技术、服务业和国家重点工程等标准化示范试点建设。调整我国的标准结构,由过去侧重制定和修订标准、增加标准数量向调整标准的组成方向转变,由侧重传统工业的标准化向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标准化方向转变,由单纯的技术标准为主向与技术标准与管理标准化并重方向转变。第二,尽快理顺现有标准之间相互矛盾和冲突的区域,建立全国统一的标准化体系。国家质检、商务和标准化管理部门应组织各行业专业人员对目前我国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现状进行彻底调查,及时废止已不适用的各类标准,对各类标准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条款,尽快做出调整、修改。整合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信息资源,建立国家技术标准资源服务信息系统,提供全国统一的管理标准化体系和标准规范,为全社会提供标准化动态信息服务。第三,提高我国国家标准的国际化水平。今后我国制定和修订的国家标准应尽量向国际标准贴近,提高国际通用标准的采标率,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更多的吸纳和鼓励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订,加快推进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按照国际通行做法开展产品认证、实验室认可和按ISO9000、ISO14000等标准进行质量保证体系的审核注册。以国家标准的国际化,带动企业按照国际标准安排生产,以使产品更符合进口国要求。完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机制。做好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预警,未雨绸缪,把应对工作放在前面,这才是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最佳手段。第二,在推进预警信息向企业广泛和有效的传播方面。商务和质检部门应牵头构建国家级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基础数据库和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面向全国外贸企业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及时将预警信息传递给有关出口企业,包括及时向企业提供主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变化、国际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等信息,针对企业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完善双边、多边技术磋商机制。目前,我国在与是发达国家建立技术标准评定的相互认证方面还比较落后,由此导致我国出口产品经常面临重复检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出口产品成本。我国相关技术认证机构应通过加强同国外权威认证机构,尤其是国际互认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争取签署更多的互认协议,建立产品认证、体系认证与实验室认可的互认机制,以帮助出口企业跨越技术性贸易壁垒。在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发挥更强作用,推动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技术标准是一种游戏规则,哪个国家掌握了制定权,它的技术就成能为国际标准,也就掌握了国际市场的主动权,标准之争实际上是各国对未来国际市场的竞争。我国应积极参加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ITU(国际电信联盟)等重要国际标准化机构的各种技术活动,特别在国际标准制定、修订方面,积极争取承担起草工作,提升我国在主要国际标准化机构中的地位,在主要国际标准化机构中发挥更强的作用。一方面,反对发达国家将歧视性、垄断性的标准制定为国际标准;另一方面,使国际标准尽量能反映我国的要求和意见,并将我国具有竞争力的行业的标准纳入国际标准体系。2、企业微观层面应采取的措施第一,要高度重视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培养专门跟踪、研究本企业所需的应对国外技术性壁垒措施的专业人才,关注本行业的国际标准和行业中先进企业的生产标准的变化动态,多方收集信息,根据国际市场需要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本企业的技术和管理标准,进一步密切同政府和行业组织间的联系,以便各方及时协调应对。第二,积极申请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权威国际认证体系,以取得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获得国际权威认证有利于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向国际水平靠拢,获得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使其产品获得国际市场的普遍认可,以避开技术性贸易壁垒。第三,企业可以通过对外直接投资,“走出去”跨国经营,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于具有较强资金实力的国内企业,可以通过跨国并购、合资、独资等手段发展对外直接投资,跨国经营,利用投资东道国当地外商的技术、生产标准、品牌和营销渠道,来绕开技术性贸易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