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人类与各种动物的特性比较生物学特性比较人类与实验动物染色体数目动物学名英文名染色体数2n人黑猩猩猕猴犬猫猪兔豚鼠金黄地鼠中国地鼠大鼠小鼠长爪沙鼠PantroglodytesMacacamulattaCanisfamiliarisFeliScatu$SusscrofaOryctolaguscuniculusCaviaporceUusMesecricetusauratusCricetulusbarabensisRuttusnorvegicusMusmusclusMerionesunguiculatuspansatyrusmonkeysdogcatswinerabbitguineapiggoldenhamsterChinesehamterratmousemilneedwauds46484278383844644420424044动物寿命(年)犬与人的年龄对应物种猩猩犬大鼠小鼠兔田鼠猴豚鼠猪最长37205315330727平均2010428210516犬123456789101112131415人152428343640444852566064687276子宫结构动物特点大鼠双角子宫,双子宫颈,无子宫体。兔双角子宫,双子宫颈,无子宫体。豚鼠双角子宫,单子宫颈,单子宫体。犬双角子宫,单子宫颈,单子宫体。灵长类无子宫角,单子宫体。生理学特性比较人与实验动物临床观察指标动物种类血压(kPa)收缩压舒张压呼吸频率(次/min)心率(次/min)体温(℃)人16.710.717.57536.8猴21.1013.354015038.5犬15.997.9918.012038.5兔14.6610.6651.020539.0豚鼠11.607.5390.028038.2大鼠13.0710.1385.532838.2小鼠14.7910.8012860038.0人与实验动物代谢指标动物种类饲料量[g/(d.只)]饮水量[ml/(d.只)]排便量(g/d)排尿量(ml/d)发热量[J/(h.只)]人5002750100—3001.5-2.0L猴226.825—35113—34065—400312-585犬226.825—35113—34065—400312-585兔28.4--85.160—14014.2--56.740—100132.6豚鼠14.2--28.485—15021.2-85.015—7521.84大鼠9.3—18.720—457.1—14.210—1515.60小鼠2.8—7.04--71.4—2.81--32.34第二节实验动物选择原则选择与人体结构、功能、代谢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选择标准化的实验动物。选用对实验因素最敏感的实验动物。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尽量选择结构、功能简单又能反映研究指标的实验动物。第三节实验动物个体选择年龄、体重•实验动物解剖、生理特征和反应性随年龄而明显变化。•应注意动物间,动物与人的年龄对应。•实验动物年龄与体重呈正相关性。性别•性别不同,药物敏感性差异较大。•一般实验宜采用雌雄各半。生理状况健康状况第四节常见医学实验中的动物选择一、药效学研究1.临床前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常用的有大鼠、小鼠、兔、豚鼠、狗等。首选动物及其性别应尽量与药效学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狗、猴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用小动物可能要采用多只动物的合并样本,应尽量避免。药物分布试验时:一般选用大鼠或较为方便。药物排泄试验:一般也首选大鼠,其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下作胆管插管引流。2.一般药理研究常选用的包括小鼠、大鼠、猫、狗等,性别不限,但观察循环和呼吸系统时一般不宜用小鼠和兔。二、心血管系统疾病研究1.动脉粥样硬化症鸡和鸽能自发主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病变与早期代谢变化具有重要价值。兔饲料诱发可发生粥样硬化病灶,但病变的局部解剖学与人类不同。非人灵长类,可发生广泛的的心冠、脑、肾和股等处动脉的粥样硬化症,是良好模型动物。小型猪可自发动脉粥样硬化,用高脂饲料可加速粥样硬化的形成。病变特点及分布与人类相似。2.高血压研究常用动物是犬和大鼠。兔的血压不够稳定。犬与人类的高血压有许多相似之处。①高血压早期血压波动大,以后逐渐升高,并维持在高水平;②环境和紧张刺激引起血压明显升高;③高血压发展过程中出现高级神经活动障碍;④部分动物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加。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①遗传因素占主要地位。②在高血压早期无明显器质性改变。③血压升高随年龄增加而加剧,6个月后,上升到最高水平。④紧张刺激和大量食盐等环境因素加重高血压的发展。⑤血压上升早期或高血压前期有高血流动力特征。⑥发生继发性心血管损害,出现心脑肾合并症。实验性高血压①以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而成。②注射加压物质。③分次手术结扎肾动脉,诱发肾原性高血压。3.心肌缺血研究冠状动脉阻塞实验:犬、猪、猫、兔和大鼠。犬心脏的解剖与人类近似,占体重的比例很大,冠状血管易操作,心脏抗心紊乱能力较强。猪心脏的侧枝循环和传导系统血液供应类似于人的心脏,侧枝循环不如犬丰富,易于形成心肌梗塞,室颤发生率高。大鼠心肺灌流测定心肌耐缺氧,可同时测定心脏的各种血液动力学变化,如心输出量、血压、静脉压、心房压等。而小鼠和兔不能。4.心律失常研究大鼠、豚鼠、兔及猫的心脏较小,心室纤颤有自发恢复的可能①大鼠对强心甙不敏感②豚鼠心脏对心血管药物的感受性与人类近似。犬、猴及猪等动物的心脏较大。这些动物的心室颤很难自然恢复。用犬、兔、豚鼠、小鼠、大鼠及鸡的胚胎及新生或成年动物的心肌细胞进行培养,可形成各种有自发节律的细胞,建立心肌损伤及节律失常实验模型。三、生殖系统研究动物生殖周期•犬是春秋二季,季节性单发情;•猫是春秋二季,季节性多次发情;•小鼠、大鼠及豚鼠,全年间隔一定时间有动情周期循环,是常年多发情动物,•恒河猴有月经周期。雌性动物的排卵•狗、大鼠、小鼠、猴等属自发性排卵,即不交配也排卵;•兔、猫等属诱发性排卵,即只有经过交配或一定刺激后才排卵。性周期的雌激素及孕激素调节•第一型:性周期前半期由雌激素控制,排卵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狗、猴等。•第二型:发情期排卵形成黄体,但不分泌孕激素。小鼠、大鼠、地鼠等。•第三型:不交配则不排卵,不形成黄体,成熟卵泡退化。如交配,则排卵并形成黄体,分泌孕激素。兔、猫等避孕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抑制排卵药物研究,采用雌性家兔•抗着床、早孕药物研究,采用大鼠、小鼠、仓鼠、豚鼠四、消化系统研究消化道瘘管观察犬的消化系统发达,与人相似适于消化系统的慢性实验;对唾液腺、食道、胃、胆囊可作瘘管,观察胃肠运动的变化;胰腺炎研究雌性小鼠可造成胆碱缺乏,诱发出血性胰腺炎;犬胰腺小,适与摘除;大鼠胰腺分散,位于胃和十二指肠弯曲处;乙型肝炎研究黑猩猩是理想的模型动物树鼠句对人乙型肝炎感染率高,可形成一定的肝脏病理改变,但不能长期携带;豚鼠可作为乙型肝炎慢性化、免疫耐受、乙肝疫苗防治、抗病毒化疗药物筛选的模型材料;疫苗防癌人体需20-30年,豚鼠仅需2-4年。五、抗炎与免疫研究免疫系统种系发生动物细胞淋巴器官免疫反应分类名称淋巴细胞浆细胞胸腺脾脏细胞免疫体液免疫IgMIgGIgAIgEIgD圆口类鳗+-+--+----鱼类油鲛+-++-+----鲤鱼++++-+----两栖类蝾螈++++-+----青蛙+++++++---爬行类龟、蛇++++?++---鸟类鸡++++++++--哺乳类鼠、人++++++++++无脊椎动物仅为原始的细胞吞噬作用抗体从母体到幼体的传递•存在两种传递方式:1、出生前在胎盘、卵黄囊或羊膜内完成。2、出生后从初乳获得。动物胎盘类型转移途径抗体转移转移时间出生前出生后小鼠血性绒毛膜肠(主要)卵黄囊+++妊娠到17d大鼠血性绒毛膜肠(主要)卵黄囊+++妊娠到20d豚鼠血性绒毛膜卵黄囊(主要)肠++++妊娠到2d兔血性绒毛膜卵黄囊+++-妊娠到15d灵长类血性绒毛膜胎盘+++-妊娠到3个月犬内皮绒毛膜肠-++出生到8d•IgE和IgA在母子传递中不进入体液循环,IgM只在出生后传递。•大、小鼠、豚鼠、兔、猴幼仔血清母源抗体效价比母体高。•大、小鼠、犬、猫、兔、猴从妊娠期开始向胎儿移行,更多以母乳转移。抗炎试验•关节炎1、大鼠踝关节敏感,多发性关节炎与风湿性关节炎接近,但不同品系、年龄、免疫状态影响发病率。2、猪霉形体关节炎也可用于人关节炎研究。•过敏性哮喘1、犬与人类似,由IgE介导。2、豚鼠接受致敏物质灵敏度最高。3、大鼠也可产生由IgE介导的超敏反应。4、小鼠迟发型变态反应不典型H-2与小鼠疾病疾病易感品系单倍体型非易感品系单倍体型鼠痘DBA/1H-2dC57BL/6H-2bDBA/2BALB/cA白血病C58H-2KC57BLH-2b/乳腺癌AKRC57LC3H129/J六、内分泌系统研究糖尿病•db/db肥胖型糖尿病小鼠(TheDiabeticmouse)糖尿病基因(db)于1966年JacksonLaboratory发现于C57BL/Ks小鼠第4染色体隐性基因突变。C57BL/KsJ-db/db是目前研究人类糖尿病最好的动物模型。体重:纯合子有过度肥胖症倾向,3至8周龄时,体重加速增重,可达约45g(正常约12-20g)。然后体重开始减轻至发病致死。血糖浓度:4周龄为300mg/100ml。12周龄至500mg/100ml。当血糖含量超过250mg/100ml,临床症状呈显,如糖尿(glycosuria)、多尿(polyuria)、和剧渴(polydipsia)等。正常小鼠140-180mg/100ml。胰岛素含量:幼鼠血中各有差异,先升高,至8周龄左右,再渐渐下降到正常含量。12周龄之后,其含量只正常量25%,直到发病致死。寿命较短,共约4至6个月,因而病理变化较少出现于肾脏、肺、心脏和眼睛。只胰脏内兰氐小岛的ß细胞呈现退化及颗粒递减的现象。•非肥胖性糖尿病小鼠(nonobesediabetic,NOD)ICR/Jc小鼠近交第6代时,从白内障易感亚系分离出非肥胖糖尿病品系(nod)和非肥胖正常品系(NOD)。近交第20代时,首先发现NOD雌鼠有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1临床症状:与人类Ⅰ型糖尿病类似。90-120日龄(相当于人类青春期)聚起发病有下列症状:酮尿、糖尿、高血糖、高胆固醇过多、烦渴、多尿、贪食。糖尿病发病与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对自发性之自体免疫(第I型)糖尿(insulindependentdiabetesmellitus,IDDM)有易感性。用于研究糖尿病的治疗。2特征:糖尿病形成中产生胰岛炎(insulitis)症状,即胰脏小岛中产生白血球的浸润物。约12周龄,母鼠有明显的胰脏岛素降低;而雄鼠则于后几周也发生此现象。糖尿病开始时有明显的中度糖尿病症,最好在10周龄时即开始监测糖尿病症。3易感受性与其影响因子:NOD小鼠对IDDM之易感受性由多基因控制。主要的易感结构是唯一MHC单型(H-2g7chr17)。饲养环境,健康及饲料均影响小鼠糖尿病的发展。30周龄时糖尿病累计发病率雌雄分别为60%-80%和10%-70%,睾丸切除可增加糖尿病发病率,而卵巢切除减少发病率。•KK小鼠高血清胰岛素型,I型糖尿病模型,8月龄雄鼠100%,12月龄雌鼠88%出现显性病症。饲料、饲养、打斗及其它紧张因素可减少发病率。•BBWistar大鼠低血清胰岛素型,I型糖尿病模型,发病率90%,发病日龄58-123日龄。症状:高血糖、糖尿症、酮尿症、酮症、胰岛素缺乏、高血糖素亢进、体重下降•GK大鼠(Goto-Kakizakidiabetespronerat)1975年由日本TohokuUniversity培育。在远交系WISTAR大鼠中筛选高血糖个体而成。应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IDDM)研究,II型糖尿病。在糖尿病症发作后,快速出现高血糖、胰岛素分泌减弱等,后期并发视网膜病、微血管病、神经病、肾病。和其它啮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