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职业岗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摘要:详细分析了广西区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状况,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面向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及知识能力要求,阐述了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结合本地实际,提出了面向职业岗位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知识结构;素质课程自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电子信息行业对高质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同时电子信息领域新技术也不断,对信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必须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与优化,才能满足市场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新的需求。一、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电子信息产业是新兴高科技产业,被誉为朝阳产业。根据信息产业部分析,我国已经进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期,电子信息产业将以高于经济增速两倍左右的速度快速发展,产业前景广阔。发展重点主要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由于全国各省经济发展方向不同、速度不同,各地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人才需求量也有较大差异,总体来说对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人才需求量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渤海一带及南方的广东、福建、浙江一带,内地省份需求要少些,南方的要比北方多些。随着沿海地区人力成本的上升,原本在沿海地区的各大电子信息企业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转向内地,广西有良好的出海口,同时近年国家加大了对北部湾经济区的投资,因此,很多大型电子企业将内地投资地点选择在广西,如富士康在北部湾投资建厂,在北海免税区也有多家大型电子企业入驻。在国家政策大力扶持及企业大力投资的情况下广西区的电子信息产业得到迅猛的发展,这将需求大量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高技能人才。在这些电子企业中,由于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的不断革新,先进自动化设备的逐步使用以及扁平化生产模式的普遍采用,以精益生产为突出代表的管理模式已初步形成,从而在技术和组织管理方面对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需要大量的高级技术一线应用型技术人才。同时,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故障检测及维护、设备和客户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二、人才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素质及和知识能力结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为: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掌握电子信息工程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能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能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生产、装配、调试、维修和现场管理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及知识能力要求如下:1.职业岗位面向本专业就业岗位(群)主要是在各类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等,其相关岗位如下:(1)主要就业岗位。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技术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电子产品的生产管理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电子产品的销售方面一线技术人员;生产电子产品的设备维修、维护高级技术人员。(2)次要就业岗位。实用电子产品的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及生产;对消费类电子产品(音响、pc/tv、dvd、hdtv)等社会化维修高级技术人员;通信产品及相关信息产品的维修和服务;自动化办公人员。2.素质要求第一,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原理,树立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第二,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文化修养和美学修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第三,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和对应岗位群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具备较快适应电子行业第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素质。3.知识与能力要求具有相应的文化科学知识,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需要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了解、熟悉国家有关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较强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实验技能,包括正确识图、计算、测量、合理布置现场及基本焊接工艺;掌握模拟与数字电路的设计与计算方法;熟悉掌握信息获取、传输、输出控制的流程及简单设计;较好地掌握电子科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从事运行、管理、安装、维护、测量、调试、简单设计等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趋势,获得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和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与生产管理的能力,会利用计算机信息网络,能熟练运用现代化办公设备处理相关业务,具有调查研究、组织策划和协调能力。三、高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根据本专业学生面向职业岗位、应具备的素质及知识能力要求,开设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两种类型课程,课程设置突出电子产品设计能力教育这一主线,着重培养学生电子产品设计、电子产品生产管理及电子产品维护三大职业核心能力,强调教学内容与技术发展同步,强调理论与实践应用相结合,注重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通过大学阶段学习,全面达到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在课程设置上的主要原则如下:1.知识够用的原则课程设置要与职业和岗位分析、能力分析有机结合起来。围绕培养目标,以理论知识够用为原则,不单纯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成性,但必须强调应用能力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要筛选出相关学科中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使用频率较高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内容,结合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体系。2.知识实用的原则课程设置按照技术应用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和“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原则设置课程和精选内容,即按照岗位群的实际要求设置课程精选内容。3.技能加强的原则在课程设置中,在保证必要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加强实践工程能力的培养。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和“够用”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内容反映专业培养目标所需的“必须”和“够用”的基础知识,适应性和实效性的技能的“必须”和“够用”上。[1-3]根据上述思路,专业课程结构如表1所示:职业素质课程设置了国家素质课程、素质提升课程和校本素质课程群。专业基础学习领域设置了职业核心课程、职业主干课程和职业基础课程等课程群。职业素质课程领域提供各专业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身心素质及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素质。职业主修课程领域提供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并直接对应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需求,是形成本专业特有核心领域的关键课程。职业拓展学习领域提供了围绕专业技能的使用课程,学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和个人的潜能与发展进行选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和个性化的教育。这类课程呈动态变化,以保证培养人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专业各岗位都需具备电子技术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知识包含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电路分析、程序设计、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路)、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路)。专业主干课程与主要岗位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四、结束语电子信息行业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发展,新的技术更新换代迅猛,进而导致社会对信息类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因此,面向职业岗位而设置的课程体系结构也应该是一个与之相应更新的体系,这样才能保证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进而保证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合乎市场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始终将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放在首位,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要紧紧把握地区经济发展动向,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院校学生综合发展的教学模式。[4]参考文献:[1]杨洁.关于加快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思考[j].硅谷,2008,(22).[2]虞付进.高职高专机电一体化专业建设与课程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教育,2003,(16).[3]褚元娟.浅议高职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重构[j].科技咨询,2006,(20).[4]高利兵.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与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