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生命教育从创造和谐生命环境做起-精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生命教育从创造和谐生命环境做起学校阶段无疑是孩子们确立人生目标和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关键时期,当然也是大多数孩子飞离父母的庇护,独立完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我们不但要将专业做到位,更为重要的就是教导孩子怎样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作为学校,我们首先提供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对生命产生依赖,发自内心的能够感受生命的美好。所谓温暖安全的环境,指的是非物质的情感设施。例如,学校更为人性化的去考虑一下校舍教室的建设,更为宽容的去制定一些校规章程。一些细小的部分,不需解释,却能带给背井离乡的学子们更多的感动。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以教育的方式讲解生命,目的是令学生们能够对生命产生一丝敬畏,从而获得强烈的生命责任感。一个人倘若能够深刻的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生命责任,又怎么会轻易的放弃生命本身。在读但丁,鲁迅,博尔赫斯等名家的时候,常常不知不觉地被潜意识里的某个原力所裹胁,那就是“活着”。普里什文有言,“爱——意味着行动”。我想,我们活着就应该去爱,去行动,即使生命常有困顿,我们仍需风雨兼程。因为生命是一条流,永无止境。这也是今天郑教授所赐予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谆谆教诲。在以物质支撑的太平盛世下,生命教育的缺位时常导致一系列的困惑甚至死亡。“网瘾、毒瘾、自杀、犯罪……”这些社会生活中挥之不去的噩梦侵吞了我们太多的幸福快乐。于是,消极颓废的思想开始到处泛滥:“赖活不如好死”“龙生龙,凤生凤,老子生的儿子会打洞”“生活感觉高于和重于生命存在”……的确,做为80后的当代学校生也无不承受着来自个人、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施加的压力,乃至其间少数失去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生命的敬畏,把自己的韶华时光丢弃于校园暴力或自杀行列中去。失恋、孤僻、自闭、忧郁,甚至遥远的事业、结婚、购房、养家糊口等成了校园心理咨询室里最活跃的词汇。因此我们应当给生命以全新的定位:“生命不只是碳水化合物”“人之初,性本善”早已从道德层面上为我们划清人与动物的原始性的界线。生活是一个点,生命是一条流,生活是当下的感觉,生命是过去、现在、未来的气贯如一。做为一位对生命与生命教育颇有研究的学校者,郑教授的这些发人深省的凝思,赢得了全场同学的阵阵掌声。谈及当下的教育,我们常把马加爵揪出当作负面抨击的对象。在这个审判过程中,我们失去了当下最宝贵的一样东西,那就是“宽容、宽容、再宽容”马加爵本为孝子,荣获多奖的好学生,他的高考成绩足以让他踏进复旦学校,但家庭的贫寒最终使他选择了离家较近的云南学校。照他的供词所言“这套囚衣是我一生穿过的最好的衣服”,而他的舍友及其他同学却常拿他的情书被所追求的女生当面撕毁一事嘲笑讥讽他。追求异性的失败使他对生命的不平等产生更深的厌烦和愤恨。你能说他之所以杀人和最终的被杀与别人无关么?与当代整个过于功利性的教育体系无关么?因此,郑教授提出了以下的研究新观念——教育必须为受教育者谋取两种能力:一是生活能力,二是生命能力。确实,有一种爱我们还很陌生------大爱。邱紫华在《东方史》中论及东方“万物同情观”对东方审美思维的影响时说,“应用以己度物的心理去认知外界自然现象,以此促成以生命为美,以生气盎然的对象为美的东方审美观的形成。以此促成东方民族的天人合一,有限与无限同一的哲学思想,在审美上表现为万物合谐之美,宁静之美。”而今天,郑教授也谈及此方面的问题:生命至少分四个等级,自然生命、人文生命(社会生命)、精神生命、超越生命。我们能走到哪一地步,应该走到哪个等级,全在于我们选择的不同方向和是否努力。这应是生命哲学留给我们的最早和最终的答案吧。佛教中有救苦救难世观音,召唤我们应当既有报恩之心,也有感恩的慈悲心肠,这是活着的基准,也是活着的最高层次。“‘80后’的新一代学校生有太多生命困顿,他们的人生目标及生命价值不明确,导致他们只重视当下的生活感受,而淡化了生命的意义。”在今天的“前湖之风”周末讲坛中,郑晓江教授通过剖析学校生的生命困顿问题,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课,让我们对生活的目标及生命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郑教授通过对天之骄子的“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问题的哲学思考,向我们讲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学校生的生命困顿表现在他们内心感到忧郁、无聊,导致走上自残、吸毒甚至自杀的道路。而正是家庭贫困、就业压力过大、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过大及对待生命的漠视,导致当代学校生“四面楚歌”。在《“80后”的悲哀》这篇文章中,有段话是这样说的,“当我们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不要钱,我们上学校的时候小学不要钱;我们不工作的时候单位分房子,我们工作的时候房子买不起。”这些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现在的学校生面临着太多的社会变故,而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这就导致他们很难构建自己的人际关系处理原则。“当我们看到一个个鲜活的年轻生命消失、一颗颗年轻的新星陨落时,我感到无比的悲痛。”针对生命困顿中的自杀及校园暴力等让人沉重的话题,郑教授认为不应该仅仅从心的角度分析,更应该从生命哲学的角度分析,并要从生命教育综合性预防的角度来预防并减少此类问题的发生。郑教授说的一个对比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的父辈的生命准则是“好死不如赖活着”,而当代学校生的生命准则是“赖活不如好死”。正是在这种功利性极强的思想引导下,导致学校生轻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产生了一系列生命困顿问题。所以,当代学校生的生活能力教育及生命教育能力亟待加强,我们要进行生命教育,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回想以前的日子和最近的处境,我似乎一直在迷惑着,我想这些迷茫也是很多学校生所共有的。我们会迷惑自己的人生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判断事情是否具有意义,于是,我们缺少少年应有的激情,也因此不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大一、大二也就在这样的迷茫之中悄然逝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渐渐开始寻找什么是生命原本的意义。郑教授的话让想起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那句话也再一次出现在我的脑中:“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回忆往事,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生活庸俗而羞愧;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说这句话的保尔,曾因生命的困顿而想过自杀,但是他一次次地突破生命的极限,最终坚强的活下来了。他努力的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做一切有利于人民的事情,他成功了。许三多说“活着是为了做很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有意义的事情就是好好活”。生命是如此的珍贵,我们为何不珍惜自己的生命呢?我想无论在现在还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我想我懂得应该如何对待自己生命了。如果可以原谅一个人,可以给他们多一点的关爱,悲剧往往可以不用上演。梁启超曾说,上学校不是为了拿几个证书,而是要学会做人和做事。这该是我们应遵守的爱戴生命的原则吧?生命是一个圆圈,生活是这个圈上的点,人生是这个圈的内含和外缘。我们无法预测以后会有什么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和生活上,但我们可以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珍惜每一个日子,好好的生活,做有意义的事,让我们的生命的这个圈不轻易的断裂,让我们能够活得精彩。学校生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我们社会最终发展目的也即是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一个人有益于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他鲜活的生命。学校生生命教育需要社会氛围的安定祥和,只有生命环境和谐了,教师们才能更好的开展多角度的生命教育,展示引导学校生认识生命的宝贵和价值。:[1]江瑞芳.学校生生命教育的几点思考[J].福建医科学校学报,2007(3)[2]王蕊.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J].华章,2010(12).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