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我国冷链产业高速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市场混乱、监管不力、硬件设施落后等一系列难题,可以说冷链行业未来发展是一条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道路。好风凭借力今年已经是“十二五”规划的第三年,距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展目标的实现只剩下不到3年。自《规划公布以来,已带动2000亿左右的投资。《规划》明确指出:将全国冷库总容量在现有880万吨的基础上,增加1000万吨;建成一批效率高、规模大、技术新的跨区域冷链物流配送中心,冷链物流核心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形成一批具有较强资源整合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冷链物流企业,将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提高到20%、30%、36%以上,对于拥有大量冷库等冷链物流设施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十分振奋人心的规划。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农产品企业开始关注冷链物流,我国的冷链物流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一些原本不以冷链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外资也纷纷掉转船头,转战冷链市场。投中集团统计显示,2011-2012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共发生7起VC/PE投资案例,累计融资规模逾5亿元。其中,山东荣庆物流有限公司获得3亿元注资,这是近两年规模最大的投资案例。投中集团分析认为,市场对冷链物流越来越重视,将带动制冷设备需求增加,制冷设备投资价值凸显。市场的“巨大蛋糕”已初具规模,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与冷链建设相关的各项投资及各省市地区的地方政策也陆续出台。事实上,我国冷冻冷藏行业已步入发展快车道。近几年各地纷纷建设冷链基础设施,高规格的冷库、区域性冷链配送中心等,我国冷链产业前所未有的“热”了起来。“十二五”规划以来,冷链项目建设在全国各地雨后春笋般涌现,促使中国冷链建设进入“建国以来发展最快的时期”,形成“井喷式”发展,于是在青岛、天津、沈阳、武汉、西安、福州,甚至日照、宜昌这样的二三线城市都开始了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工作。有专家分析,农产品作为冷链物流中最大的市场,其消费市场远超工业方面的需求。而随着中国消费者越来越多地消费动物蛋白、奶制品和即食类方便食品,以及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中国对冷链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变得空前巨大。但在市场扩容的同时,区域性的分化也非常严重,在一些经济发达和沿海的大城市举行的国际性、区域性的盛会(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使得一线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日益提升,冷链市场也有了显著增长。再如青岛和大连,作为重要的出口市场,发展势头也非常迅猛。虽然,区域冷链经济的崛起未必能代表全面的冷链物流产业的成长,但是其快速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富人的游戏”冷链产业高速发展的趋势中,硬件技术、标准建设、市场监管能否跟上发展速度始终是业内人士普遍担心的问题。“十二五”规划中强调了节能环保的问题。近些年,“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的补贴范围也不断扩大,虽然目前节能补贴暂时还没有惠及到冷冻冷藏行业,但还是给整体行业发展发出一个信号,未来的产业发展必将朝着节能环保的方向迈进。无论是制冷设备还是冷媒,节能都将是未来整个制冷行业的一个走向。可以说,在未来十年内的发展中,谁抓住这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谁就将成为行业老大。提到冷冻冷藏行业特别是冷冻冷藏制造装备业的节能问题,业内专家指出,主要应该从设备节能和系统节能两方面着手。提高制冷压缩机设备的效率是冷冻冷藏制造装备业的一个核心问题。此外,系统节能往往比设备节能对用户的受设计的更大,但同时技术要求也更高。比照一些发达国家,我们不难发现,国内冷冻冷藏企业普遍在技术研发,投入,检测手段等方面存在差距,这对于冷冻冷藏行业特别是其中的制冷装备行业来说,是一个大的发展瓶颈。如何使装备技术适应大型冷库需要,满足大容量、时间非常集中的速冻加工需要,怎样既满足国家消防规范,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大目标,又能把制冷系统建设好,这里面有很多技术问题需要突破。冷链物流被业内称之为“富人的游戏”,这不仅因为它对设备投入的要求很高,往往是普通物流设备投入的几倍、几十倍,而且还包括它对信息技术资金投入的要求也很高。据专家分析,目前我国冷链行业专业技术缺乏,致使冷链成本居高不下,信息技术落后,没有建立完善的冷链信息系统,无法实时监控温度、传递信息、实现信息共享。另外,物流技术落后,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低,导致作业效率不高。也没有依托组织技术建立战略联盟,无法实现上下游企业互利共赢。但是,冷链企业毕竟不是信息化企业,他们只应成为信息化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单位。因此,冷链企业应该积极与冷链信息技术开发单位合作,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比如,可以根据产品所需温度先行设定,保障产品在途恒温运输。同时,为有效监督车辆送货途中冷链运行状况,所有车辆必须安装温度跟踪仪,通过温度跟踪仪反馈的数据,对产品在途温度控制做到全程监控;并通过物流ERP系统、车辆GPS定位系统,做到冷链物流科学管理,冷藏车辆实时控制。同时,作为政府主管部门,应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建立第三方监管平台管理体系:包括食品冷链监管平台、农副产品冷链监管平台与医药冷链监管平台等,运用高新技术手段实现各职能实时监管,变事后被动事件处理为事前计划、事中监控,事后可追溯。“冷链宅配”空间大“全程冷链”已逐渐成为业界共识,其关键是要与终端消费者实现无缝对接。据了解,“冷链宅配”这种从源头直接与消费者对接的冷链配送方式在日本、澳大利亚、台湾等地区非常普遍,众多上班白领在办公余暇,通过网上订单,便可在下班后享受送货上门的新鲜果蔬,既免去了去菜市场的疲惫,还保证了果蔬的品质。数据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为5119亿元,其中食品所占比例不足10%,生鲜冷藏食品比重则更低,于是“冷链宅配”便成为物流企业的一次掘金机会。北京华夏通商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商立军介绍,在韩国,电子商务营销能够占到全国社会零售的约1/3,而中国目前才占到9%左右。要想达到甚至超过韩国的水平,他认为就必须要有冷藏、冷鲜食品的加入,所以“冷链宅配”空间特别大。目前,在“冷链宅配”最后一公里的冷链配送上,配送设备还是泡沫箱和纸箱加冰,有的甚至都不放冰块降温。这些设备显然不能保证冰淇淋、蛋糕、蔬菜、水果等易腐食品的保鲜和保质。可以说,从定制专业的冷藏箱、保温箱、冷冻箱等冷链宅配设备到具体解决方案,这些都是“冷链宅配”所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而要解决这样问题就必须要用到各种制冷设备,而这便是制冷行业一个新的发展机遇。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已发展到一定的瓶颈期,利润越来越低,局部地区市场饱和,冷链同行之间价格竞争严重。很多企业都想在该领域分一杯羹,但是在运作方面存在着一些困难。据商立军透露,京东商城甚至一度想做药品电商生意,但也是由于部分药品需要温度控制运输而无法实现,目前其冷链物流体系尚属空白。电商企业想涉足生鲜食品,就必须先解决其冷链配送问题,而这部分建设难度大,投入(冷库、冷藏车)又太多。业内人士分析,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承接“冷链宅配”业务也难,这样做对配送网点的要求太高,原来只是在供货商与销售网点之间进行冷链配送,而现在则要具体到每家每户。目前大多快递企业都在居民区建有配送站,订购货物可以集中送到这里,然后打电话让客户来取。但是目前冷链物流公司并不具备这样的集散能力。此外,由于“冷链宅配”的特点是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和多温区,这也对配送提出了新难题,因为如果采用冷藏车来配送的话,多品种多温区的问题难以解决,且途中的频繁开关门问题,势必将会对车中产品温度产生影响。据商立军介绍,目前已经有企业开始尝试用厢式货车搭配定制冷藏箱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鉴于目前“冷链宅配”国内市场缺口巨大,不少企业已经将该领域定为发展方向。“沱沱工社”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提供新鲜生态食品的网上超市,对所有售卖产品标榜农场直供和冷链配送。目前在北京地区六环以内消费者均可以当日下订单,第二天便可送货到家。“可以按我选定的时间,准时将我购买的商品送到家,蔬菜水果看上去很新鲜,服务比超市好,真是方便我们这些上班族。”这种“网购+宅配”的模式正渐渐被办公室白领所追捧。由此不难发现,“冷链宅配”服务的产品除了高附加值的蛋糕、水果,便是高消费群体追求的有机和生态产品。这些产品自身的价格足以支撑“冷链宅配”的物流成本,所以说“冷链宅配”的未来市场还是要先从这些产品领域打开,当经济水平越来越高的时候,会有一大批人选择这种健康产品。宅配崛起2013年7月初,电商平台天猫上预售的首批美国西北车厘子抵达国内,并由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亲自和天猫总裁张勇()进行交接。接下来这些车厘子将会在36小时内陆续送到消费者手上。天猫日前宣布试水生鲜冷链物流,首期为“水果生鲜”提供配套冷链服务,配送范围覆盖北上广深杭以及天津、武汉等26个网购热门城市。目前,天猫采取的是C2B预售订单,再加冷链配送的模式,缩短供应链路,减少水果生鲜从田间到餐桌的时间。除了天猫,京东、1号店、苏宁易购、顺丰优选等一线电商全面进军生鲜农产品(行情股吧买卖点)市场,淘宝预计2013年生鲜食品(行情专区)网购增速超过300%。有资料预计,2012-2025年,中国冷链食品需求将从2.0亿吨增长到4.5亿吨,年复合增速18.8%,其中2012-2015年增速30.8%,2015-2025年增速15.4%。业内人士表示,生鲜类食品平均毛利在40%左右,且用户重复购买率高,未来三到五年极可能是下一个热门的电商品类。中物联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食品冷链是指农副产品从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食品质量,防止食品腐烂变质的供应链。华泰证券(行情股吧买卖点)相关分析师介绍,从近两年情况来看,我国冷链食品实际上正在遭遇“渗透率”天花板。1990年是我国的冷冻冷藏食品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复合增速保持在20%-25%。主要原因是,在此期间通过超市门店的扩张,冷藏陈列柜渗透率快速上升,家庭消费者获得速冻食品的便利性大幅提升,而家用冰箱的普及也为存放冷冻冷藏食品提供了条件。但近几年来,超市扩张放缓,家用冰箱保有量也趋于饱和,冷链食品的外延式增长接近尾声。但电商巨头的介入及其采用的“电子商务+冷链宅配”的模式将大幅提升冷链终端渗透率,有望实现家庭市场的二次爆发。电子商务具有覆盖范围广,渗透率高的优势,能够以虚拟渗透替代超市冷藏陈列柜的实体渗透,大幅提高展示范围和受众规模;同时,冷链宅配实现了从生产源头到家用冰箱的“门到门”无缝冷链,直接省略了超市实体购买的中间环节,极大提升了冷链食品的可获得性。目前,冷链物流企业普遍运营B2B业务,在供货商与销售网点之间进行物流配送,客户是数量有限的门店。而冷链宅配是对冷链末端覆盖范围的升级,通常采用B2C模式,配送对象是规模庞大且呈几何级数增长的网购人群。以京东为例,公司表示将加速拓展生鲜品类市场,预计于2013年底前首先在北京推出冷链产品销售;而京东的冷链宅配采用与快行线合作,采取B2B+B2C二段式冷链宅配模式,自动将买家需求与供应商精准匹配。公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社会消费品总额达到20.1万亿元,其中网购占比6%,远低于韩国的30%,上升空间巨大。而2011-2012年冷链宅配占快递总单数比重从0.23%上升到0.29%。华泰证券预计,随着电商、食品加工巨头等多方产业资本大鳄的进入,2015年前冷链宅配的复合增速或将达到80%和110%。除了电商的加速布局,国内食品巨头也纷纷布局批发市场冷链。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今年上半年以来,国内冷链物流园区建设大潮兴起,雨润、联想控股等资本巨头抢滩布局全国性冷链网络,以冷库为主的冷链设备投资快速回升。雨润农产品集团运营总经理、冷链物流总监高卫平向中国证券报记者介绍说,雨润计划在2015年之前新建近1000万吨总容量的冷库,并且提出了“333”战略规划,网络覆盖30个省会城市(全球采购中心)、300个地级市(物流配送中心)和3000个基地(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就目前来看,公司已经初步构建起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物流网络体系,即以南京、哈尔滨、长沙等地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