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沧海》教学设计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作品。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的意境。3、深刻理解诗歌内容与情感。4、有情感的背诵诗文。能力目标: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和难点1、诵读并背诵,理解诗歌意思。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难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1、朗读法。2、联想、想象法。3、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2一、导语设计同学们都看过《三国演义》,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会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我们同学从历史或文学作品中认识了曹操,你认为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今天,我们就先来历史地客观地认识一下曹操。哪位同学可以为我们简单介绍一下曹操?二,作者、作品及写作背景1、作者及作品: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州)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操一生未称帝,他病死后,曹丕继位后不久称帝,追尊曹操为武帝。曹操好作乐府歌辞,他的诗歌散文清峻整洁,气魄雄伟,慷慨悲凉,篇中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了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代表作品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和《蒿里行》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求贤若渴之心,或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苍劲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曹操乐府诗《观沧海》。乐府,是原来是汉3武帝是掌管音乐的官署机构名称,后来演化为诗体名称,是可以入乐歌唱的诗歌,后来有不入乐的也被称为乐府或拟乐府。2、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北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三、初步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诗歌。2、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碣石()澹澹()竦峙()丰茂()3学生自由朗读,熟悉诗歌内容。4、全体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四、合作探究,感知理解1、疏通文意,注解重要字词临澹澹行其萧瑟若何洪波2、研读课文学生带着问题,先自主学习,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①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来写的?4②作者看到、听到和想到了什么?③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④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讨论明确:①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②作者看:水山岛树木百草洪波听:萧瑟秋风想;日月之行星汉灿烂宏伟志向③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观”字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惊人的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五、品读赏析:赏析“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5学生想像画面。展现一幅怎样的图景?展现大海之大,有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派。提问:为什么曹操会产生这样的想像?联系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这里集中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背景: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抚今追昔,他的心情和沧海的浪涛一样汹涌澎湃。所以才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样的想像,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在这里,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六、小结:这首乐府诗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奋发昂扬的精神。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基调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读其诗如见其人。七、作业1、背诵并抄写和翻译全诗。62、课外收集学习曹操另外的诗歌,自学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