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一、地理课程与教材1、地理课程标准中的课程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1)课程性质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第一,综合性。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性质。第二,地域性。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地理学在现代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解决当代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中具有重要作用。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相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跨“人文与社会”、“科学”两个学习领域。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组成。(2)基本理念(1)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设计具有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提供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和区域发展等问题,以利于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2)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建立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满足学生探索自然奥秘、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学习需要。(3)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4)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地理教学的影响,营造有利于学生形成地理信息意识和能力的教学环境。(5)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重视反映学生发展状况的过程性评价,实现评价目标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强调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相结合。(3)课程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1)知识与技能①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②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③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④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2)过程与方法①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②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③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②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③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④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2、新课程地理教材的主要特点(1)人教版:人教版是全国各地选用最多的新教材。本版打破了课标对地理内容的陈述顺序,而更倾向于地理学科本身的逻辑与分类,教材编写驾轻就熟,这样也避免了许多小瑕疵。把用来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的三大岩石、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内容,放在“塑造地表的内外营力”之后讲述是本版教材的一大创举。新人教版是唯一没有遵循课标要求,而把必修Ⅰ中四大内容标准之一的第4点“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放在了必修Ⅱ中的教材,这使得其必修Ⅰ成为纯粹的自然地理教本。新版教材同时继承了老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本中的许多内容,显得与老教材有许多相似之处。人教版在其结构上的另一个亮点是每章最后以一个很好的案例研究作结束,用来体现新课标中探究学习的理念,这一点与地图版教材不谋而合。值得探讨的地方:本册书只完成了课标任务的3/4,使得自然地理部分的份量较重,诸如恒星日与太阳日区别之类的过难内容可否取消?另外,在编排上,教材依据课标的陈述位置,把“地球的圈层结构”放在《宇宙中的地球》一章中总感觉有生拉硬拽之嫌。P30图2.1中的太阳辐射经大气后有部分被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箭头应比大气上界细一些,否则地-气系统获得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将不平衡;P78的“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并不能准确说明三大岩石与岩浆之间的转化关系。还有,第一章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中三个主标题的语法结构统一起来可能会更好一些。(2)地图版地理教材的自身特点之一是图文并茂。地图版课本发挥了做图的优势,书中插图色泽逼真、比对明显,图中要反映的地理事物清晰明了,几乎每一幅插图做得都很精致。课文文字表述简洁,善于总结规律,利于学生掌握,折射出有经验的一线地理教师的智慧。课本内容编排基本以课标的内容标准为依据,打破了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每章均以“课题(探究)”开篇,每节又以“案例研究”结束,课题和案例研究篇幅占了整个教材的1/5。较好地体现出新课标的自主性、探究性、开放性和有用性的新理念,对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较大帮助。可以这么说,从很多方面看,地图版必修Ⅰ是一版优秀的新课标教材。值得探讨的地方:地图版必修Ⅰ的每个章节的篇幅多寡悬殊较大,课时安排上不好协调。另外,由于现在许多中学都有天文观测台,能否在第一章适当补充一点天文观测常识和天文现象预报等知识?还有,选取“寒潮”作一节内容,来体现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典型性不强,份量也稍显不足。(3)鲁教版本版的内容体系在基本遵循课标表述的基础上,融入了人文精神,每个单元的标题构成是“从……看……”。教材没有把课标内容标准中的“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体现出来,而是把它放到了必修Ⅱ中,结构上显得更为自然、合理。教材知识构成上的特点是面广点粗,有选择地细化。鲁教版的最大优点是非常注重地理能力的训练,在每个单元的最后都有单元活动,其主要目的就是对学生进行重要地理技能的培养。值得探讨的地方:教材文字部分对知识点和地理规律的表述较简单,但在评价系统至今仍不明了的情况下,教师教学的深度和广度难以把握。另外,书中的图文有时不够吻合,如P30图2-1-6“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示意:沉积岩和岩浆岩必须先变质生成变质岩后才能回到岩浆中,与课文表述相矛盾;P38图2-2-4“大气的保温作用”与人教版的图一样,太阳辐射经过地球大气层后,会有一部分被削弱,图中并没有用箭头的粗细表示出来。(4)湘教版3继成功开发出有特色的初中新课标地理教材后,湘教版的高中地理教材传承了初中教材的一些成功作法。教材中穿插了大量的练习和小活动是其一大特点,这样便于学生及时理解、巩固新学知识,也方便了教师教学。课本中的语言表述追求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教材在编排结构上,基本遵循了课标中内容标准表述的逻辑和顺序,这一点与地图版本相同。值得探讨的地方:课文中的文字偏小(五号字作为课文主体字是否合适?),语言不够精炼(字数达19万),书本中的文字份量是四版中最重的。每章后的“双语学习”内容也增加了教材的份量。书中少数地方的语言还不够准确明白,有时甚至会让人费解。如P27倒数第九行“…经过漫长时期的进化和繁衍…”,P31倒数第九行“用观察颜色和对磁铁的反应方法,区分磁铁矿与赤铁矿”,P71“如何保持土壤不被冲刷”等,类似的语句教材中出现得较多。四种版本的教材共同特点较多:都或多或少打破了课标和传统的地理知识分类编排体系,力图摆脱传统的地理科学体系的束缚。由于新课标较原大纲对记忆性地理知识的要求减少很多、对某些地理技能的要求也有所降低,因此各版新教材份量较老人教版有所减轻,课本变薄。在呈现方式上出现多元化趋势,增加了探究学习的内容,体现出了新课标的理念。总体而言,四个版本教材的知识与技能部分均以课程标准为最低要求,每版教材又都有各自不同的发挥和拔高;每版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各具特色,多用课题、问题研究、单元活动等方式,体现出了新的教育教学思想。打破教材垄断,实行一标多本,有利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教材编写水平的提高。让更多的地理科学家、教育教学专家参与中学教材编写,深入研究地理教学,实在是地理基础教育事业上的一大幸事。以上对四种版本的新高中地理必修Ⅰ教材的比较还是比较浅显和零碎的,笔者对新教材的了解和理解肯定还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因此观点也难免有失偏颇。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随着实验区新教学的深入,各版本的教材也会得到更好的完善。二、地理教学方法1、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所谓地理教学方法的分类,就是为了便于认识、分析、掌握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将在地理教学中创造出来的众多的教学方法,按照某些特点,把它们分别归类。2、各种地理教学方法的特点:(1)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讲授法主要有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等。①讲述法是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叙述或描述地理事象的方法。一般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特征和分布时运用讲述法。如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教学中各种现象、景观的描述,区域地理教学中有关地形分布、水系分布、资源分布、生产分布的描述,各地风土人情、城乡景色、地理探险的叙述等,常运用讲述法进行教学。4②讲解法是教师运用富于理性的语言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的方法。讲解法和讲述法的不同在于:讲述法以叙述、描述为主,而讲解法以论述、阐述为主。教师一般在说明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象的形成原因、布局原理、相互联系,或阐述地理区域的综合性和差异性,解释和推导天文、气氛、水文等一些公式和原理时,常运用讲解法。③讲读法是将讲述、讲解和朗读结合起来运用的一种方法。在地理教学中,朗读的运用虽不及语文和外语学科普遍,但在教学课文中的重点或精彩段落时常有运用。尤其在中学低年级阶段的教学中,采用朗读的机会更多一些。从教学内容来看,一般在以下两种情况下运用讲读法。一种是在教学课本中课文的重点段落时,采用讲读法,目的在于重视课本中原文的涵义。教学时教师经常是边朗读、边解释,或边朗读、边让学生把课文中的重点内容用笔勾划出来,或分析句子的结构特点,讲清有关新、老地理概念之间的联系,甚至要求学生能把重点句子熟读、背记。(2)谈话法是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随着地理教学改革的深入,目前在中学界的教学实践中采用谈话法已愈来愈多,不仅在复习巩固旧知识、检查知识掌握程度时普遍采用谈话法,而且在传授新知识时也较多地采用谈话法。谈话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问答式谈话法,另一种是启发式谈话法。问答式谈话法一般在检查学生对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是否遗忘时运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比较简单。(3)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者进行示范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地理事物在空间上很多存在或发生于较远、甚至遥远的地方,对学生来说大都不可能亲自经历或直接进行观察。例如对于遥远的南极大陆、高寒的珠穆朗玛峰、炎热干燥的撒哈拉大沙漠、深邃的马里亚纳海沟……一般人都不可能亲临观察,所以获得这些地理事物的表象,进而掌握和理解有关的地理概念和地理原理,还须依赖直观演示法等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4)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任务要求,组织学生到自然界或社会场所,通过对自然、人文地理事象的直接观察而获得知识的方法。地理教学参观的内容很多,如对山川湖海、名胜古迹、植物园、动物园、博物馆、工厂、矿山、商场、港口、道路、农场、乡村等等各种自然或人文地理事物的观察、参观。参观法以大自然、人类社会为活教材,能打破课堂和教科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