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犯罪心理学的主要理论薛应翠201犯罪生物学02精神分析03道德发展论目录相关论文及案例04社会学习理论053一、犯罪生物学犯罪生物学是从体质、性格、血型、内分泌腺、遗传负因、犯罪者家族、孪生儿等与产生犯罪的关系的研究,犯罪生物学不像龙勃罗梭那样,认为犯罪者具有与社会、个人环境无关的必然陷于犯罪的素质,而是广泛地研究体质、性格、环境与犯罪的关系。4犯罪生物学之一颅相学创始人:佛兰兹.高尔FranzGall(奥地利物理学家1758-1828)颅相学相信大脑的头骨能够揭示一个个体的性格与心理发展。5颅相学颅相学在19世纪的欧洲曾经风靡一时,在美国的庭审中也曾被尝试合法化。曾风靡一时的颅相学作为科学的地位备受责疑,仍然有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美国心理学家奥波德.贝拉克著《解读面孔》就是一例。6犯罪生物学之二身体表征说意大利精神病学家、犯罪学家龙勃罗梭(1835-1909)刑事人类始学派的创人。生于维罗纳犹太人家庭。曾任军医、精神病院院长、都灵等大学的教授。重视对犯罪人的病理解剖的研究,比较研究精神病人和犯罪人的关系,运用人类学的测定法作为研究精神病犯罪人的其他犯罪人的方法,对于犯罪人的头盖骨和人相,特别加以注意。7表征之一头大8表征之二脑半球不平衡9表征之三脸部不对称;颚部及颧骨过度发展上颚变形10表征之四眼睛有异状11表征之五耳朵大小不寻常类似非洲的黑猩猩12表征之六鼻梁扭曲向上或成鹰勾状13犯罪生物学之三体型说恩斯特.克雷奇默(1888.10.08-1964.02.08)德国病学家和心理学家;以人的身体结构作为人的犯罪心理发生的基础,从身体形态来探讨犯罪行为的类型。14克雷奇默的体型说15犯罪生物学之四遗传说如果一般的正常行为与遗传行为有关,那么遗传行为也会有关。这个推论是遗传说的理论基础。著名心理学家Dugdale进行了一项“犯罪基因代代传”的研究了,一共有709个Juke姓(犯罪世家)的人被研究。确实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一说法。16犯罪生物学之五脑功能失常说人体脑部遭受伤害而引起脑部功能失常,可能导致机能失调、情绪失控和性格剧变,进而造成行为异常。前海军陆战队成员CharlesWhitman,在1966年8月1日杀害自己母亲过后,随机射击了48人,其中18人死亡。此前他曾留言,在他死后希望被解剖自己是否有精神病。经过解剖他脑中有一个非常严重的脑瘤。17犯罪生物学之六血型论血型是遗传的。血型与个体的气质、性格有密切的关系,血型论以此为基础,对不同类型的特质进行了犯罪行为的分析和研究,每种血型的气质和性格不同,犯罪倾向也不同。18犯罪生物学之六血型论A型血:平时适应环境、顺从别人在遇到阻力过后会出现杀人、放火、诈骗、盗窃等情况;B型血:平时自信、自我中心,在生活态度放生变化后会欺诈、盗窃;AB型血:平时为人傲慢、固执己见、暴躁神经质碰到阻力过后会暴力性犯罪;O型血:积极活跃、适应环境在受到社会排斥过后会产生暴力行为。19犯罪生物学的评价评价:在犯罪心理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个体生理素质的优劣是有一定作用的,但并不是唯一的、决定的因素。只有通过对个体的综合考察,才能获得有关犯罪心理形成的原因。2001古典精神分析理论02后精神分析理论03新精神分析理论04精神分析的贡献05精神分析的启发精神分析21精神分析理论之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古典精神分析的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1856-1939)奥地利精神医学家、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他提出了本我(本能欲望、快乐原则)、自我(理智、常识)、超我(良心、理想)这个概念;也提出了五个不同阶段(0-1岁的口唇期、1-3岁的肛门期、3-5岁的性器期、5-12岁的潜伏期、12-20的生殖器)22精神分析理论之后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之一为瑞士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荣格(1875-1961),荣格根据生命意志所指方向,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认为外向型更容易犯罪。代表人物之二为奥地利精神病学家阿德勒(1870-1937),他认为人的基本欲望不是性而是克服自卑感和补偿欲望。人犯罪因为感到自尊,而是由自卑引起的,是为了追求优越而采取的过度补偿。23精神分析理论之新精神分析理论代表人物为美国新精神分析学家霍尼(1885-1952),她强调放弃弗洛伊德学说中强调的性本能、幼儿性欲的观点,重视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人际关系对儿童的影响,认为这方面的不良影响,易使青少年出现情绪障碍,从而通过违法犯罪来求得代偿性满足。24新精神分析理论的贡献父母对待子女的行为,决定了子女是否真有安全感及遭遇挫折与否的心里感觉。同事子女也会从父母的行为中学会应付社会上现实问题的榜样;父母的态度与文化的环境给予了孩子不可忽视的影响;假使个人表现出了多种不同的行为,先后相互抵消的话,其关键则在于潜意识的精神过程冲动力量。应寻求个人精神生活中缺乏理智部分及潜意识部分,方可明了真正关键之所在。25三、道德发展论代表人物之一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皮亚杰(1896-1980),他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经历无律(4、5岁以前)、他律(5-9岁)、自律(10岁以后)三个发展阶段;代表人物之二美国心理学家科尔伯格(1927-1987),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经历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阶段,每一阶段又包括两个小阶段。如果个人的道德发展停滞于第一层次,则可能出现攻击行为和犯罪行为。26四、社会学习理论代表人物为社会学习论创始人班杜拉(1925-),他认为包括人的攻击行为在内的社会性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和模仿所习得的。在观察学习中,有决定性影响的是环境,人们只要能控制这些条件,就可以使儿童的社会行为向着社会预期的方向发展。27社会学习理论的评价改变了人们把攻击性视为人的心理本能的观点,但他的理论几乎全部依据实验室的模拟实验所取得的资料。实际上,实验室的环境不可能真正的反应那些犯罪人所必须面对的社会和法律制裁的全部压力。社会学习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有些人会学习犯罪行为模式。28五相关论文文献西南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梅传强2004)29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第一章,绪论:作者首先对犯罪、犯罪心理、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等基本概念进行了科学界定。“犯罪是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行为人运用社会(尤其是统治阶级)不认可且不能容忍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严重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主流价值,依法应当受到相应的刑罚惩罚的行为。”广义:广义的犯罪心理是指与犯罪行为的发生发展和完成有关的各种心理活动状态和心理因素的总称狭义:狭义的犯罪心理是指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心理状态(如认识状态、意志状态、情绪情感状态、注意状态等)和有关心理因素(如人格、性格、能力、气质、自我意识等全文共分五章:30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第二章.人格缺陷的生成机制:犯罪是行为人人格结构中社会性缺陷的表现,其实质是行为人对社会规范的敌视、蔑视或轻视、漠视的态度(正是有了这些不正确的态度,行为人才会选择社会不认可的行为方式满足自己的需要),但有人格缺陷者未必一定会犯罪,因为人格缺陷转化为罪过心理状态还必须依赖于一定的主客观条件,人格缺陷只是生成罪过心理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全文共分五章:31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第三章,犯罪意识的生成机制:1.需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生成的基础。2满足需要的方式要受到社会生活条件和行为人的能力等主观条件的限制3、从静态角度看,人性是中性的,不存在善与恶的问题,因为它是人生存与发展的基本需要;然而,从动态角度看,需要不会自行满足,它必须依赖于需要主体(行为人)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同他人和社会发生相互作用而实现,全文共分五章:32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第四章,罪过心理的生成机制:1。在犯罪意识的基础上,行为人的意识与意志因素相互作用.转化为罪过心理状态,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比较了过失犯罪心理与故意犯罪心理在主观恶性、心理内容、心理原因、心理机制等方面的差异.在犯罪故意中,犯罪意识是基础,犯罪意志是核心。直接故意犯罪的心理活动过程、影响因素、行为表现、司法认定、不同犯罪形态(未遂、中止、既遂)的心理表现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生成过失犯罪的生理、心理、不良行为习惯等个人原因.以及情境、舆论、工具等客观诱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全文共分五章:33犯罪心理生成机制研究第五章,犯罪心理的转化机制:1.犯罪心理形成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还可能发生恶性或良性等性质不同的转化。2.犯罪心理的恶性转化,是指在形成犯罪决意、犯罪预备,或者犯罪行为实行过程中,甚至犯罪既遂以后,由于相关主客观因素的消极影响,使犯罪心理的反社会性增强以致于产生了更为严重的犯罪行为或者再次实施犯罪行为;具体包括执意犯罪、加重犯罪.以及屡次犯罪等情况。3.犯罪心理的良性转化,是指犯罪心理形成后,在各种主客观积极因素的作用下,反社会意识和意志逐渐减弱或消除;即在犯罪预备或实行过程中,行为人因受积极因素的影响而中止或被迫放弃犯罪,或者犯罪既遂后行为人经过教育改造或者内省后悔过自新,不再犯罪的心理活动过程。全文共分五章:34相关案例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对犯罪原因的实例分析案列:杨某,1992-2004年山西某市系列杀人案的主犯,他在10多年里实施扎刀案11起,杀人碎尸案2起,被害人统一为女性,其作案特点是只针对女性,只扎只杀,不抢不奸。在调查中发现,杨某家庭和睦,精神正常,有贤惠的妻子和可爱的孩子,排除了人们一开始认为的杨某憎恨女性,受到继母虐待,性无能等猜测。犯罪分析:调查中发现了杨某的一些奇怪行径:洗澡时不脱内裤,对妻子非常坚贞,从未有过出轨的行为,自尊心很强,严格的教育,对脸面看的很重要、常孤僻的性格。对性是极其排斥和避讳的,甚至认为是丢脸和难以启齿的事。在实施犯罪的过程中杨某的内心是十分矛盾和挣扎的,被强烈被压抑的潜意识里的性的欲望和现实生活中的我产生了激烈的对抗。好似我们内心非常渴望做一件事,但是又告知自己绝对不能去做,由此产生的矛盾的焦虑的情绪在杨某酒后以一种近变态的方式发泄了出来。——无意识理论与犯罪35案列揭示的理论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依德的核心理论。无意识代表了被压抑的欲望,本能冲动。其主要特点是非理性和冲动性。它要求人追求快乐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它是心理深层的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内驱力,决定了人的全部有意识活动。弗洛伊德非常重视无意识的作用,认为无意识的精神活动远比意识活动重要。36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