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音乐要素分析音乐的基本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元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由这些基本要素互相结合,形成音乐的常用的“形式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构成音乐的形式要素,就是音乐的表现手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是三十年代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被称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在人民中广为流传,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这首歌作为代国歌,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和居安思危的思想。由于歌曲的创作背景就决定了它的调性为大调式,高亢、激昂、明亮。歌曲为2/4拍子,G大调。结构严谨,是多乐句的一部曲式结构,进行曲风格。歌词开始的前奏是旋律发展的基础,也是音乐展开和发展的动机。音乐语言生动新颖,词曲结合紧密牢固,歌曲前奏就是“1,3,5”一个分解大三和弦构成的旋律,体现了大调式的特点。旋律开始进行是纯四度上行跳进,弱起的节奏,给人以紧迫感,纯四度旋律音程上行时具有鲜明的战斗性和号召性,有不断向前推动的力量。这和《国际歌》的开始处是相同的,向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号角。歌曲中间连续出现的三个“起来”51,13,35它们均起于弱拍,而且是后半拍,在旋律进行的音势上一个比一个高,一个比一个强烈,一浪高一浪的向前进行,直把歌曲推向高潮。它不仅旋律与歌词结合紧密,而且音乐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也非常突出,产生了巨大的号召性和战斗性。歌曲的结尾“前进”反复了三次落在一个“进”字上,是纯四度下行跳进的连续使用,纯四度旋律音程下行时则具有沉着、肯定的特点,最后结束在一个四分音符1上。词曲结合得紧密,音乐语言生动新颖,结束短促有力,干净利落,给人一种坚定不移,勇往直前的感觉,坚定了人民必胜的信念。歌曲旋律多采用短句短音,每句的结尾总体上是以三度四度上行为主。同时以domisou这三个音为主的旋律,层层推进非常稳定,给人以号召感,这使歌曲坚强有力而富有战斗性。而节奏上三连音和休止符的运用更是恰到好处。三连音在全曲出现了五次之多.在前奏中就出现了三次。前奏中三连音的使用非常巧妙,冲锋号式音调将国歌的庄严体现了出来。同时弱起小节由sou到do强调了主音稳定性。那是战斗的号角已吹响。休止符和十几个重音记号的使用恰当、自然,大大加强了歌曲的坚强、勇敢的战斗情绪。特别是“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一句中的休止符的使用更有它特殊的效果和含义,在这一句的“到了”之后,作者用了一个八分休止符,此时无声胜有声,造成一种特有的紧迫感,在休止后更突出了“最危险的时候”,向人们敲响了警钟,使人们清楚的意识到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总之,国歌的这些音乐要素使这首歌曲表现了中国人民在何时何地,为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中华民族的坚强斗志和不屈精神永远不会被磨灭,这首歌不愧为“中国民族解放的号角”,是一首非常成功的作品,至今仍有它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