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策略、原则和方法内容提要生物教学策略生物教学原则生物教学方法生物教学模式一、生物教学策略教学策略(Instructionalstrategy)的定义:指教师教学时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一切方法。大多数学者认为,教学策略是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教学策略包括教师教的策略和学生学的策略,它主要是解决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的问题,这也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确定了教学目标,还不能立即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必须考虑教学的具体安排以及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学策略的制定是一项系统考虑诸教学要素,总体上择优的富有创造性的设计工作。教学策略的类型:广义的理解,是指教学取向,分2种类型:1)以教师为主导取向的教学策略以讲课为基础的照本宣科策略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策略2)以学生自学取向的教学策略名称特征最适合例子照本宣科策略(以讲授为基础)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接受式学习师生互动少呈现新知识新概念知识难度较大教师:“现在,我给大家讲鸟的形态结构。”以事实为基础的问答策略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师生之间互动频繁但个别问题不深究复习学过的知识知识难度不大测量学生掌握的知识教师:“鸟类的形态结构是怎样与飞行相适应的?”对话策略(以思维为基础的问答)教师问、刺激学生的思维、讨论和深究教师评论学生的反应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频繁鼓励课堂讨论在关键时候激发思维教师:“大家想一想:鸟类与前面学过的爬行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为什么?”教学策略的类型:生物课程相关的教学策略: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2)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4)STS的教学策略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概念图(conceptmaps)及其理论基础:最早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康乃尔大学JosephD.Novak教授等人提出,但概念图这一概念名词的确定却是在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被应用的.概念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包括众多的概念,以及概念或命题之间的关系.概念(原子)和命题(分子)是任何领域知识的基本构成单位以奥苏贝尔(Ausubel)的意义学习理论为基础.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概念图能满足意义学习需要的三个条件:1)学习材料必须概念清晰,并与学习者先前知识可关联的事例或语言表征出来;2)学习者必须有相关的先前知识;3)学习者必须选择有意义的学习方式。光合作用概念图(引自BSCS,1999)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概念图的特征:图表特征:概念(concepts)、命题(propositions)、交叉连接(cross-links)和层级结构(hierarchicalframeworks).1)概念图中的概念是按分层的形式表现的;2)概念图中包含着交叉连接;3)概念图中包含着许许多多的具体事例,可澄清概念的意义;4)针对同一知识领域,不同的人绘制的概念图可能有明显的不同。这反映了个人认知结构的异同。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如何制作概念图:1)选取一个熟悉的知识领域2)确定关键概念和概念等级3)初步拟定概念图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支4)建立概念之间的连接,并在连线上用连接词标明两者之间的关系5)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修改和完善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在教学条件下,概念图有如下作用:1)有助于教师组织和呈现教学内容;2)形象、直观地展现概念间内在关系,帮助学生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建构起所学材料的具体意义;3)帮助学习者组织、建构和整合信息。1、概念图的教学策略概念图作为一种学习策略的价值:1)可促进学习者进行有意义学习,还可有效降低学习者的焦虑水平;2)可改变学习者的认知方式;3)建立概念图时,合作学习比学习者独自的效果要好;4)运用概念图策略进行有意义学习时,有性别差异.另外,概念图作为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的手段;为一种引导元认知的工具;为教材编纂的一种方法;为一种评估工具。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的含义:合作学习是教学中通过小组的形式使学生一起学习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即将学生分成小组,按小组接受任务,然后小组成员一起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合作学习策略就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总体成绩为评价和奖励依据的教学策略体系。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特征:1)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小组成员在性别、学业能力、步调和其他品质上必须是不同的、异质的。这样才能够共同发展、接纳他人,使学业困难者获得更好的发展的目标。2)积极互助。小组成员必须人人参与。3)分工合作。建立小组成员的行为规则要求,强调个人责任感,各自的义务,对其他成员的鼓励和支持。4)资源共享。互相帮助和交流。肖伯纳的“苹果理论”5)奖励体系。集体的荣誉就是每个人的荣誉。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原则和方法:1)积极主动、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成员要负起责任来六措施:小组不宜过大(最多6人);能力测试;口头检查;观察记录;指派督促者;教会其他同学.4)人际间的社会协作技能5)评价和过程监控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意义:1)为学生创设了更多的交往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寻找到自我价值,发展自我,认识自我。2)加快了沟通速度。合作学习可大大加快沟通速度,使每个学生都有在一堂课中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3)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①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互相认识、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他们把自我融入群体之中,一起学习,一起活动,使之感到难以离开这个可爱的集体,从而培养了他们的合群性。②合作学习使学生感到要使自己在学习上有所收获,必须做到小组中的每个成员相互帮助、取长补短,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帮助他人共同提高的品质。③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小组成员面前,能够把自己的见解表达出来,这就使他们在语言、思维以及胆量等方面得到了锻炼,消除了一些学生惧怕与别人交往的心理,从小组成员交往入手进而扩大到整个班集体,从小培养他们在各种场合都能主动与别人交往的能力,使社会适应性得到发展。4)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策略的实施:1)树立课堂教学交往观2)变革座位排列方式3)正确进行分组4)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基本式、拼盘式、游戏─竞赛式5)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方法6)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7)与其他教学形式相结合表.小组概况表小组组号注:①小组平均分=小组总分÷小组人数②表上的数字为竞赛次数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的教学案例:(自学)“人体营养”的合作学习(见教材P88-90)“绿色开花植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合作学习(见教材P90-91)需注意的问题:1)合作学习必须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2)学生必须经过训练及练习,才能有效进行;3)并不是所有教学活动都适合进行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合作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和主要任务:角色: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或鼓励者主要任务:1)设计教学活动,预估可能发生的困难2)帮助学生分组3)敏于观察学习活动的进行4)对学生无法解决的问题提供协助5)鼓励学生有自己的想法,提高学习兴趣6)综合学生们的发现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inquirylearning)的含义: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探究学习是在学生在主动参与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猜想或假设,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问题进行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获得创新实践能力、获得思维发展,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一种学习方式。科学探究过程基本要求提出问题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作出假设应用已有知识,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制定计划拟定探究计划。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选出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实施计划进行观察、调查和实验。收集数据。评价数据的可靠性。得出结论描述现象。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表达、交流撰写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基本要求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学习的意义:理科教学中的探究方法最主要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中能够像科学家一样去处理他们所遇到的问题和情境。探究教学就意味着教师要试图去设计一种情境以便学生去使用科学家所使用的方法:如认识问题、提出问题、应用调查的过程、提供一般的描述,预测和解释。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已经成为我国新一轮理科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标志之一。然而,探究性学习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在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们必然会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挑战。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的原则与特征:原则:让学生自己得出概念,而不是把概念灌输给学生.特征:①学生主动研究,经探求自然的过程获得科学上的知识;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求能力;③有效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④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积极态度;⑤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到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非文字知识.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教学的目标: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的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的形式:①发现式探究:即学生自我发现学习教学程序分两阶段,注意:必须是开放性问题,即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②推理性探究:不动手做,而应用探究方法去推理、思考问题,主要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能.教学程序分三个步骤,③实验式探究: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学生必须经历科学探究的一系列过程。只适合小学高年级以上学生.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⑴观察⑵分类⑶测量⑷推论⑸预测⑹交流⑺识别数量关系⑻识别时空关系⑼构建假设⑽辨别控制变量⑾确定可操作性定义⑿解释数据⒀实验探究的技能:3、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案例:循环系统观摩:课堂录像“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4、STS的教学策略STS的含义与起源: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三个英文单词字母的缩写。STS教育是指在现实的技术和社会环境下教授科学内容的活动。其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起源于英美,大学STS课程起于1967-1970。STS理念的推广源于20世纪80年代爱荷华大学。(美)科学教育学者耶格(Yager,R.E.)等先后提出STS科学教育新理念.4、STS的教学策略STS的定义:Yager教授(1990)将STS定义为:“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从而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NSTA(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1991)将STS定义为:在人们现实生活经验背景下的科学教学活动。并提出STS活动方案的11项特性。STS教育产生的背景:STS教育的产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STS教育在一些发达国家兴起。到20世纪八十年代STS教育获得世界各国科学教育工作者的认可,成为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新趋势,对传统的理科课程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新问题——科学价值观的审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新技术革命,在造福人类社会、改善人类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许多有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