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实践概念的三种解读范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对实践概念的三种解读范式作者:张梅杰赵晓梅来源:《神州·下旬刊》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聚焦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三种范式,并对不同范式中的实践概念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笔者认为在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前,应先行反思对这个概念的解读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的,不同立场对于解释这一概念的合理性首先应该受到质疑。在不同范式对实践的理解中,在它们之间的“对话”和理解中,我们才能看到哪种范式对于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最具有解释力。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解读范式实践概念在马克思著作中的重要地位似乎已经不用笔者加以赘述,马克思哲学能够具有变革世界的巨大力量,其中的奥秘正是源自他的实践观。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实践观?笔者认为将“实践”这个概念单独拎出来考察并不妥当,由于文本语境的变化,“实践”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也在发生变化,这就可能会造成我们对这一概念无法形成确定的认识。我们在这里以学界比较流行的三种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为基础,在其上展开对实践概念的探讨,在分析概念前对范式的强调,有助于我们厘清概念的本真含义。孙正聿先生曾将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历程划分为三个主要阶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教科书哲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教科书改革哲学以及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后教科书哲学。这样的分类方式虽有可以质疑之处,但对我们接下来的讨论有所帮助。我们知道,教科书哲学阶段是“物质本体论”范式(ontologyofmatter)一统江湖的时代,教科书改革时期认识论范式最有影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马哲研究范式领域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兴旺景象。我们在此先选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物质本体论、认识论、实践本体论,对这三种范式中的实践概念进行分析。1物质本体论范式与实践概念我国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成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抵御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更快地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需要,借鉴苏联教科书并结合基本国情形成了我国马哲教科书体系,其中受斯大林重要著作《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四章二节影响最深,它坚持的是传统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我们以这种物质本体论为指导思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的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就会明显地看到:外在于人的物质已经成为了一种实体。这种实体自在自为,与人毫无关系。客观物质世界的先行存在无需反思追问,人的思维只龙源期刊网是对其进行反映和复写。马克思认为“被抽象地、孤立地理解的、被固定为与人分离的自然界,对人说来也是无”,这种试图与唯心主义彻底划清界限的行为,反倒将物质和人本身具有的丰富性一起丢掉了,实践的内含也变得异常干瘪。尽管斯大林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但这种物质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只能被动地依据客观规律改造外部自然,就如同一个只能依据人的指令才能做出行动的机器人,没有任何能动性、创造性和逾越规则的可能性。这种物质本体论的思维方式也即教条主义,从抽象的概念和命题出发,用抽象的一般规律抹杀人的主体性,实践在其中只是一个抽象而空洞的概念,毫无生命力,这样的范式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正如恩格斯所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2认识论范式与实践概念进入八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为了在思想上摆脱苏联苏联教科书体系,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急需探索出一条新的道路,学界对马克思主義哲学中的基本问题开始了重新思考。高清海先生从五十年代就开始质疑苏联教科书体系,他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被认为是第一本突破传统教科书体系的哲学教材,高清海先生的主要观点是“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主张用认识论范式取代物质本体论范式。不难看出,这一思想主要来源于列宁在《哲学笔记》中的著名思想:辩证法、逻辑学、认识论是一个同一个东西。列宁将认识论作为哲学的核心,“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性质,物质和意识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列宁认为人们读不懂马克思,是因为人们对黑格尔的《逻辑学》缺乏必要的了解,只有真正掌握黑格尔的辩证法,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他在批判马赫将实践从科学认识中排除出去的观点时,坚持“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要和基本的观点”,充分肯定了实践的价值。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这种认识论范式呢?应该说认识论范式没有从根本上超越物质本体论,苏联教科书体系建立在斯大林对马克思以及列宁哲学思想的歪曲和庸俗理解上,教科书体系的许多教条都可以从列宁著作中找到出处。列宁从黑格尔角度解读马克思,专注于对辩证法的解读,有将马克思黑格尔化的倾向,从而忽视了马克思与黑格尔的质的差异,黑格尔醉心于构建解释世界的宏大体系,马克思则是立足现实、变革现实,“以往的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列宁也忙着解释世界,在这种解释世界、玩弄辩证法的过程中,实践的、变革现实的维度又再一次被遮蔽了。让我们回到认识论范式本身,从物质本体论范式到认识论范式其实正是对应着哲学史上的本体论到认识论转向,认识论转向的最大问题就在于它依然是独断的,它依然预设了自在自为的实体,这个实体的存在不需要反思。我们对这个实体进行认识就证明了这个实体的存在,就证明了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就是“认识符合对象”。列宁意识到了自己对认识的龙源期刊网过分强调,提出以实践来检验认识的真理。实践如何检验真理?不还是在认识的指导下来检验吗?“理论观念和实践的统一—这个统一正是在认识论中”在列宁的思想中认识是第一位的,实践只是认识的一个环节,认识的能力和限度是不需要反思不需要怀疑的,人的实践只为证明认识的真理性而存在,实践的选择性、能动性都被抹杀了。他虽然看重实践在认识论中的作用,但在本体论上,他始终坚持物质本体论立场。3实践本体论范式与实践概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统一的研究范式,在这诸多范式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实践本体论或生存论,主要源于海德格尔思想中对于人生存状况的关切。坚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同时也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和改变人生存状态的学说。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到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说人的社会活动其实就是人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这种连续不断的感性劳动和创造、这种生产,是整个现存感性世界的非常深刻的基础”,马克思立足于实践作为感性活动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巨大作用,首先充分肯定了人生存于世的现实基础也即本体论意义上的实践,在这之后才谈论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而实践的最高目标和诉求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改变和反对事物的现状”。马克思认为“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人在实践中能够自由地选择对象,在这种自由的实践中人的价值和尊严得以凸显。这种实践本体论范式认为,对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理解首先从本体论而不是认识论出发,如果要从认识论角度理解马克思实践概念,这种理解必须以马克思的本体论作为自己的前提。可以说,这种范式突出了马克思思想中的实践概念的地位,充分肯定了人的实践活动,在这种范式中,实践具有广阔的和丰富的外延和内涵,其中更蕴含了对人生存的关切,价值、选择、自由、终极关怀都包含在其中。这种实践本体论虽然有其优点,但仍要看到它可能被庸俗化、唯心化的可能。比如将实践实体化:唯实践主义、为实践而实践,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还有在理解实践时,不能忽视人的生存本性的优先性,若只是停留在实践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层面,而不是立足于人的基本需要、现实的感性生活,这种实践本体论将成为“无根的本体论”。我们怎样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首先取决于我们是以怎样的范式来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那些“唯文本主义者”对马克思的误读在于他们分析马克思思想时,没有先理清他们是以怎样的观点和立场进入马克思文本中的。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宣称只有自己读懂了马克思,但对真正的马克思思想的评判上,没有人具有权威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究竟是哪一种范式?或许它根本就不是“哪一个”?这些都不应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要优先考虑的,我们所要考虑的是如何让马克思说中国话。我们可以看到,如今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出现了许多范式,学者也龙源期刊网在为自己所赞同的范式的合理性而争论,笔者认为这是一个好的现象,哲学永远是开放的世界而非封闭的体系,不同哲学范式在“对话”和理解的过程中体现了哲学开放和包容的精神,对可能性的肯定与对人生存的基本关切才是哲学的魅力所在。参考文献:[1]《人之存在与哲学本体论范式》衣俊卿江海学刊,2002,8.[2]《1844年經济学哲学手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3]《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认识论转向的意义》孙利天江苏社会科学,2008,7.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