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质量通病消除规划............................................2三、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23.1土方工程..................................................23.2基础工程..................................................33.3模板工程..................................................43.4钢筋工程..................................................53.5混凝土工程................................................53.6砌体工程..................................................73.7一般抹灰工程.............................................93.8屋面防水工程.............................................103.9建筑给排水工程...........................................153.10建筑电气安装工程........................................211一、工程概况项目内容建筑情况该项目2#楼、3#楼、6#楼总建筑面积23734平方米,为11层框剪结构。其中3#楼底部设架空层,以上11层为住宅;2#楼、6#楼一层为商业,以上10层为住宅。标准层高为3m。该项目建筑工程等级为一级,主要使用功能为住宅,建筑耐久等级一级,耐火二级,六度设防,合理使用年限50年。基础工程地基与基础:本工程基础采用独立基础,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为乙级,基础安全等级为二级,基础持力层选用粉质粘土层(2),承载力特征值为fak=380kPa。钢筋:HPB235,HRB335,HRB400,钢筋的保护层为40mm。混凝土:基础承台及基础梁为C30,垫层为C15素混凝土。结构工程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现浇梁板。抗震:本建筑物六度设防,框架抗震等级为四级,剪力墙三级。混凝土强度:柱、剪力墙为C30、C25;±0.000以上梁、板为C25,楼梯为C25;过梁、构造柱为C25。砌体填充墙(1)标高±0.000以下采用Mu10蒸压灰砂砖,M7.5水泥砂浆砌筑。灰砂砖容重不大于18KN/M2,(2)标高±0.000以上采用Mu5.0加气砼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加气砼砌块干容重不大于5.5KN/M2。(3)砌体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砌块应采用一等砖。±0.000以上室内与水接触环境中采用同等级水泥砂浆砌筑。装修工程楼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保温楼面内墙面:混合砂浆墙面、水泥砂浆墙面、玻化微珠保温浆料保温内墙外墙面:涂料外墙顶棚:刮腻子顶棚、水泥砂浆顶棚防水工程卫生间防水涂料防水屋面防水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膜防水屋面工程屋1为合成高分子卷材和涂膜防水屋面,保温层厚80屋2为无机铝盐防水砂浆防水屋面2二、质量通病消除规划1、明确目标公司质量、技术部门会同项目部对本工程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项目进行逐一商讨。当情况清楚后,就列入治理规划。在制定治理质量通病规划中,项目要具体,目标要明确,责任要落实,措施要可行,实施要认真。2、精心会审图纸,消除因设计欠周而造成的质量通病因设计欠周或涉及设计方面的一些因素而可能产生质量通病的,在图纸会审时向设计单位提出改进设计。3、提高队伍素质,改进施工工艺,认真按规范、规程及设计要求施工为减少由于施工不当而造成的质量通病,在施工前向施工人员讲解质量通病的表现、危害、成因及治理措施。对一些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施工工艺要迅速改进。对易形成质量通病的部位要增设质量管理点以控制质量,不让质量通病形成。4、组织技术力量,攻克难度大的质量通病有些工程质量通病往往不是设计和施工重视就能解决的。对这些质量通病一方面要采取已推广的成熟工艺,另一方面要继续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攻关。三、各分部、分项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3.1土方工程1.挖方边坡塌方【现象】在挖方进程中或挖方后,边坡局部或大面积塌方,使地基土受到扰动,承载力降低,严重的会影响建筑物的安全。【防治措施】雨期施工在开挖基坑时,应注意边坡稳定。必要时可适当放缓边坡坡度,或设置支撑。同时应在坑(槽)外侧围以挡水台、开挖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槽边3米范围内严禁超堆荷载,堆土高度不大于1.5米。在施工前为确保施工安全及周边建(构)筑物和地下管线设施的安全,在基坑开挖和地下结构阶段需进行以下监测:2.回填土密实度达不到要求3【现象】回填土经夯实或辗压后,其密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在荷载作用下变形增大,强度和稳定性下降。【防治措施】严格控制回填土每层厚度;不符合要求的土料挖出换土,或者掺入石灰、碎石等夯实加固。因含水量过大而达不到密实度的土层,可采用翻松晾晒、风干,或均匀掺入干土等吸水材料,重新夯实。因含水量小可采用增加夯实遍数。3.基坑泡水【现象】基坑开挖后,地基土被水浸泡。【防治措施】地上槽边设置截水沟、槽底设排水沟和集水坑,防止水刷边坡,基坑开挖后即时验槽、浇筑垫层。4.边坡超挖【现象】边坡界面不平,出现较大凹洼,边坡加大。【防治措施】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技术员进行书面交底,土方施工设专人指挥。对局部超挖,可用块石填砌(浆砌)或用3:7灰土夯补。与原土坡接触部位应做成台阶接槎。3.2基础工程1.【现象】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防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优化配合比设计,在砼中掺粉煤灰,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减少水泥用量。2)设计时应按设计规范要求控制,对特殊形状的结构和必须连续的结构,与设计院联系采取有效措施。3)加强养护,采用覆盖后的浇水养护方法,养护时间不少于规范规定。同时还应防止4气温陡降可能造成的温度裂缝。3.3模板工程1.柱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位移。2)倾斜、扭曲。3)胀模、鼓肚、漏浆。【防治措施】1)支模前应先校正钢筋位置,弹线时对成排柱子的位置应找中、规方。支模时应先立两端柱模,经校直、复核后,拉通柱顶基准线,依线按序立各个柱模。在柱模底部应设定位盘和垫木,以保证柱底位置准确。柱距较小时,柱间采用剪刀撑和水平撑;大柱距则应单独设置四面斜撑,以保证各柱模位置准确。2)柱模应妥善堆放,使用前应检查、修整,分段支模连接应紧固,以防止柱模竖向倾斜、扭曲。3)柱箍间距应根据柱子断面的大小及高度设置,木楞胶合板模应采用定形枋木加强阳角部位;对于框架柱模板均采用Φ14对拉螺栓加强固定模板;模板底部的缝隙在浇筑砼前用砂浆封闭。2.墙模板缺陷【现象】1)模板倾斜、胀模;2)墙模板截面尺寸缩小;3)模板底部和阴角部位不易拆除,墙根外侧挂浆,内侧“烂根”。【防治措施】1)墙模板应按配板图组装,横竖背肋间距应按模板设计布置,对拉螺栓规格一为Φ12。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对拉螺栓是否收紧,采用不易被挤压振碎的套管,墙模顶部应设置上拉杆,以保证墙体厚度一致。木模或胶合板模的背肋宜设置在板面拼缝处。2)采用预制砼导墙块(60㎜×60㎜×墙厚)做模板内支撑。3)阴角模板的角不应呈锐角,应按拆模时间和顺序拆模。3.楼梯模板缺陷【现象】51)楼梯底部不平整,楼梯梁板歪斜,轴线位移。2)侧向模板松动、胀模。【防治措施】1)楼梯底板模拼装要平整,支撑应牢靠。2)侧向拼缝应严密,钢木混合模板的配板刚度应一致,细长比过大的支撑应增设剪刀撑。3)应对模板、支撑进行检验合格后,方可浇注混凝土。4.梁模板缺陷【现象】1)梁模板底板下挠,侧向胀模。梁上口宽度不足。2)底模端部嵌入梁柱间混凝土内,不易拆除。3)梁柱模板接头处跑模漏浆。【防治措施】1)梁木模的上口必须设临时撑头,以保证梁上口宽度。2)斜撑应与上口横档钉牢,并拉通长直线,保持圈梁上口平直。3)梁底模应按规定起拱。支撑在泥土地面时,应夯实并铺放通长垫木,以确保支撑不沉陷。梁底支撑间距应保证在钢筋混凝土自重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当梁高超过600mm,侧模应加设钢管围檩。3.4钢筋工程1.钢筋错位【现象】柱、梁、板、墙主筋位置及保护层偏差超标。【防治措施】1)钢筋绑扎或焊接必须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垫块要沿主筋方向摆放,位置、数量准确。对柱头外伸主筋部分要加一道临时箍筋,按图纸位置绑扎好,然后用Φ8~Φ10钢筋焊成的井字形铁卡固定。对墙板钢筋应设置可靠的钢筋定位卡。2)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尽量不碰撞钢筋,严禁砸压、踩踏钢筋和直接顶撬钢筋。浇捣过程中要有专人随时检查钢筋位置,及时校正。3.5混凝土工程61.混凝土坍落度差【现象】混凝土坍落度太小,不能满足泵送、振捣成形等施工要求。【防治措施】1)正确进行配合比设计,保证合理的坍落度指标,充分考虑因气候、运输距离、泵送的垂直和水平距离等因素造成的坍落度损失。2)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及时在浇筑地点取样检测其坍落度值,有问题时,及时由搅拌站进行调整,严禁在浇注时随意加水。3)所用原材料如砂、石的颗粒级配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泵送混凝土碎石最大粒径不应大于泵管内径的1/3;细骨料通过0.35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组分应不少于5%。4)外加剂掺量及其对水泥的适应性应通过试验确定。2.混凝土离析【现象】混凝土入模前后产生离析或运输时产生离析。【防治措施】1)通过对混凝土拌和物中砂浆稠度和粗骨料含量的检测,及时掌握并调整配合比,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2)控制运输小车的运送距离,并保持路面的平整畅通,小车卸料后应拌匀后方可入模。3)浇注竖向结构混凝土时,先在底部浇50~1OOmm厚与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竖向落料自由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时应采用串筒、溜管落料。4)正确选用振捣器和振捣时间。3.混凝土凝结时间过长【现象】混凝土初、终凝时间过长,使得表面压光及养护工作无法及时进行。【防治措施】1)正确设计配合比,尽可能采用较小的水灰比,现场发现混凝土和易性不能满足施工要求时应与施工负责人联系,采取调整措施,严禁任意往混凝土中加水。2)通过试验确定外加剂的合理掺量,对于高效缓凝型减水剂应事先进行与所用水泥的适应性试验,以确定合理掺量。74.混凝土表面缺陷【现象】拆模后混凝土表面出现麻面、蜂窝及孔洞。【防治措施】1)模板使用前应进行表面清理,保持表面清洁光滑,浇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2)按规定要求合理布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3)对局部配筋或铁件过密处,应事先制定处理方案(如开门子板、后扎等)以保证混凝土拌合物的顺利通过。5.混凝土表面裂缝【现象】1)混凝土表面出现有一定规律的裂缝,对于板类构件有的甚至上下裂通。2)混凝土表面出现无规律的龟裂,且随时间推移不断发展。3)大体积混凝土纵深裂缝。【防治措施】1)按施工规程及时进行养护,浇注完毕后12h以内加以覆盖和浇水,浇水时间不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少于14d)。大体积混凝土如初凝后发生表面风干裂纹,应进行二次抹面或压实。2)所有水泥必须经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3)对大体积混凝土在浇捣前务必制定妥善的温控方案,控制内外温差在规定值以内。气温变化时应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3.6砌体工程1.砌筑砂浆强度达不到要求【现象】混合砂浆强度低于设计要求;砂浆强度波动较大,匀质性差。【防治措施】1)砂浆配合比的确定,宜按《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98-2000),并结合现场实际材质情况和施工要求,由试验室试配确定。2)建立施工用计量器具校验、维修、保管制度。3)砂浆搅拌时应分两次投料,先加入部分砂子、水和全部塑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