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测试卷作文讲解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⑥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重申)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评分说明:①“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如何理解?A.考生立意基础是自己选择材料中两句名句,这是判断考生立意来源的依据。B.“两句”:一句不行(从一句出发,不能形成关联,不是组合型材料);“三四句”也不可以。②如何理解“合理引用”?A.引用是必须的,这是我们得知考生立意的依据。B.引用形式:全句抄上,加引号;为行文需要,没加引号,也是一种形式。C.合理:这种引用是和文章内容融为一体的,是水乳交融的,不是贴标签式的、生硬的。③关于自选角度的提法。自选角度指的是考生自选两句组合后的立意角度,立意是否准、好、高?还要进一步看对材料的归纳、提炼。作文审题1.句意解析①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周易》)来源: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周易》《周易》中说:“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公用射隼”,用什么射?孔子解释说,人要射杀飞禽,必有弓矢之器。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基本理解:比喻学好本领,等待施展的时机。关注点有二,一是“器”,二是“藏”。“藏器于身”固然重要,“待时而动”也十分关键。对这句可作如下延伸理解(算是启迪,或者是作文要求中所说的“感触与思考”):1、扑下身子充实和提升自己,要有学问与能力;2、机会总是给有充分准备的人留着;3、懂得韬光养晦,隐忍待发。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苏轼)来源: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本义:全诗以怀旧为题材,抒写人生无常的慨叹,并以昔日的坎坷艰难与弟共勉。表达对人生来去无定的怅惘和往事旧迹的深情眷念。基本理解:人生无常,世事易泯。对这句可作如下延伸理解:1、诗人面对飘忽不定的人生经历持不计较得失的达观态度。成败不必急在心头,可贵的就在于曾经经历过;2、鸟过留迹,人过留痕。人活着,就要在世上留下印记。3、人生如一条航船,总在随岁月一波波飘远。不管你是否走进醉人的美丽,也不管你是否走进暗礁险滩。③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容若)来源: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首拟作是借用汉唐典故抒发“闺怨”之情。基本理解:一段感情,如果在人的心里分量足够重的话,那么无论他以后经历了哪些变故,初见的一刹那,永远是清晰难以忘怀的。曾经的深情与快乐,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对这句可作如下延伸理解:1、珍惜曾经的美好。2、与朋友应当始终如一,生死不渝。④谁游戏人生,谁就一事无成;谁不能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歌德)主旨,这就是不能游戏人生,要学会主宰自己,不做奴隶。⑤门外的繁华不是我的繁华。(钱钟书)正确的理解是:不为门外的繁华与喧嚣所动,守住内心的宁静与充实,要能抵抗住诱惑。可作这样的延伸理解:1、壮大内在的自。2、尘世的繁华虽好,但是有太多的无奈和身不由己。无论岁月如何变迁,世事怎般变幻,烟雨依旧,浮生若梦,这样的繁华缺少了一股该有的人情味,它属于整个时代,但并不一定属于你。3、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繁华。风来,便迎着风奔跑;雨来,就在雨中微笑。不怨不恨,不痴不癫,不嗔不怒,在岁月中行走,在经历中成熟,在沉淀中坚持,在优雅中迸发。4、征服喧嚣不息的世界和浮躁不安的生命。做一个有灵魂的人。⑥打铁还需自身硬。(习近平重申)是一句传统白话:炼铁要用到的榔头是要自身硬的,否则就不能打出坚硬的铁。这句话引申为律人先律己,自己要有良好的素质,正如明代政治家钱琦在《钱公良测语》中所云:“治人者必先自治、责人者必先自责、成人者必须自成。”延伸理解是:人要有过硬本领。六则可有不同组合,组合后发生不同立意。不同的组合,逻辑关系不同。不必穷尽式考查,无论怎么组合,组合的名句间存在一定逻辑关系,有条件、因果、并列、递进、转折等,构成有机的思维链条,构成逻辑关系。最容易发现的是第一句和第五句,前者抓“藏器于身”,后者抓否定词“不是”,其立意是:壮大并发展内在精神(包括思想、品德、才干),经得起外来诱惑。其次是第一句与第六句,前者强调要“待时动”就得“藏其器”,后者抓“自身硬”,其立意是:人要有过硬本领,胸中有学问、韬略与才干,这样才能得到社会认可。第二句和第三句也是可以叠合的,其立意是:人生四处漂泊,要珍惜并留住美好。第四句和第五句同样可以叠合,其立意是:学会主宰自己,不为浮华和名利所诱惑第二句和第四句还是可以叠合,其立意是:人活在世上,不能游戏人生,要留下精彩。四、作文等级划分1.区分符合题意和基本符合题意符合题意:一二等;基本符合题意:三等。立意以二三句名句为基础,组合的名句之间形成有机思维链条,立意明晰,视为符合题意;文章也引用了二三句名句,但组合名句之间不发生关联或关联牵强,不能形成有机思维链条,视为基本符合题意。“不发生关联”举例:每一段谈一个名句,但几段间是孤立的,无逻辑关系,平列的。“关联牵强”:①对构成思维链条要素作牵强附会的解释,两句本是条件,说成别的关系或两句本无关系。②找到了思维链条的关系,如“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风流人物”,但不是围绕两个要素关系谈,而谈要素和思维链条外的其他关系。如不谈“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做风流人物”,而是谈“如何自强”。即论述时宕开思维链条,谈链上一要素和链外的关系。2.如何区分一二等文以立意和表达综合区分。立意:以两三句为基础,组合各名句之间,组成有机思维链条。一等表述:叙述文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论说文观点深刻,能挖掘现象后的本质,有思辨色彩,观点材料高度统一,视为一等文。二等表述:叙述文形象具体;论说文能提出自己看法,但思辨较弱,论据较充实,观点材料基本统一。3.偏题题意(四种)①立意是以一句名句为基础,没有组合,不发生关联。如“道法自然”,只写思念亲人、故乡。②不引用名句,无从判断立意依据。(两种引用都没有,找不到立意依据)③对诗句含义理解是错误的(如魏源一句理解为“奉献”)④不是从两三句立意,笼统谈“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名句化育后世”。(“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是铺垫,过渡语句,重点在后面——具体谈两三句的感受、思考)4.判定跑题立意所选角度与材料及其要素没一点关系,是另起炉灶,原则上给10分,但需小组长确定;认定是抄袭文章,要有材料依据。5.关于每个等级赋分时原则:一等文符合题意57切54——60二等文符合题意48切42——53三等文基本符合题意36切30——41四等文偏离题意20切11——29五等文跑题0——10注:分数浮动区间,是以立意为切入点,打分时要考虑表达项,给一个综合分数。如立意为一等文,表达差,特征项不明显,可打到二等;立意为三等,表达好,向上浮动,可打到二等下,浮动原则不超过临档中间线。(即三等上限是48分;二等下限是36分)6.相关技术细节①从内容入手,必须兼顾“表达”与“特征”两项评分标准,并考虑文体特征、标题、不足字数、错别字、残文等综合因素,给综合分。②好作文,要敢于给高分,不要专打保险分。③雷同卷、抄袭、偏离题意、不及格作文,开始阶段要经组长确认。④残文,是未完成作文,与不足字数有区别A.轻微残文(缺几个字、几句话,酌情扣2——5分)B.较重残缺(缺一半,不能给及格分)C.只有开头段落(不超过10分)D.只有标题(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