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题:第一单元复习制作人:六语备课组快乐课堂精彩无限一、快乐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是感受大自然,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课文,共同体验大自然的美好。•1《山中访友》•2《山雨》•3《草虫的村落》•4《索溪峪的“野”》回顾课文•1、积累运用第一单元的词语。•2、掌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3、体会优美的语言和含义深刻的句子。二、出示目标三、自主学习一、自由复习词语盘点,注意:1、易读错音2、易写错字3、多音字三、自主学习强调:1、易读错音(红色为正确读音)唱和(hè)津(jīn)津乐道静谧(mì)汩(ɡǔ)汩蕴(yùn)含啼啭(zhuàn)草茎(jīng)寒暄(xuān)返璞(pú)归真熙(xī)熙攘(rǎnɡ)攘绵亘(ɡèn)僻(pì)静2、易写错字:吟诵瀑布陡峭蕴含胳膊寒暄静谧小巷烘烤音韵磅礴嗅到3、多音字露lòu(露风)(露脸)lù(雨露)(甘露)冠guān(皇冠)guàn(冠军)和hé(和平)hè(唱和)huó(和面)绿lǜ(绿色)(绿叶)lù(绿林)弹dàn(子弹)(弹弓)tán(弹琴)(弹奏)传chuán(传说)zhuàn(传记)几jǐ(几个)jī(几乎)调diào(调动)tiáo(调料)1、《山中访友》1、作者:()著名诗人、散文家2、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3、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采用()等手法,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4、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四、合作探究1、《山中访友》1、作者:(李汉荣)著名诗人、散文家2、中心思想:作者与“山中朋友”互诉心声,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的世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3、写作方法: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的(散文),采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很好地表达了对山中“朋友”的那份深厚感情。4、说说作者在山中都拜访了哪些“朋友”,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以“山中访友”为题?答:作者拜访的“朋友有(老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等一切自然界的朋友。作者以“山中访友”为题目是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界的一切都称之为朋友。四、合作探究5、读读下面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①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吧?答:作者把“(老桥)”比喻为“(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站”是(拟人)的用法,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②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答:(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和作者之间的默契和亲密的情谊。2、《山雨》作者:()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从()和()两个方面描写雨中情景,洋溢着作者对()。课文是按()的顺序写的。2、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话描写()。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把雨丝比做“()”。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雨声的韵律与意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讲雨中的()。这种绿是()2、《山雨》作者:(赵丽宏)1、这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想象和联想)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从(声音)和(色彩)两个方面描写雨中情景,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2、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这句话描写(雨声)。作者把雨中的山石树木比做“(奇妙无比的琴键)”,把雨丝比做“(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作者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雨声的韵律与意境,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3、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句话讲雨中的(色彩)。这种绿不只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感受到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3、《草虫的村落》1、作者:()2、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3、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3、《草虫的村落》1、作者:(郭枫)2、中心思想:作者以奇异的想象,追随着一只爬行的小虫,对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从中反映了作者对(大自然、对小生物的喜爱之情)。3、想一想随着作者的目光,你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些什么?答:我们和作者一道在草虫的村落看到了(街道、小巷、来来往往的“村民们”、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庞大的蜥蜴、甲虫音乐家们、搬运食物的“村民们”、气象观测者、建筑工程师)。4、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5、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把()比作“()”。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6、写作方法:这是一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运用()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4、作者看到一只孤零零地在草丛中爬行的小虫,把它想象成了(一位“游侠”);看到花色斑斓的小圆虫,把它们想象(成“南国的少女”);看到振动翅膀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音乐家”);看到推着食物行走的甲虫,把它们想象(成从远方归来的“劳动者”)。5、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把(音韵)比作“(灵泉)”。从这段话及末尾的感叹号里,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大自然小生灵的赞美之情)。6、写作方法: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4《索溪峪的“野”》1、作者:()。2、题目中的“野”意思是“()。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的()。2、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的修辞手法。这句话,集中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3、索溪峪山的特点:()以()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性美。4《索溪峪的“野”》1、作者:(曹敬庄)。2、题目中的“野”意思是“(野性的”,是天然的、自然的)。作者认为索溪峪的美就在于它的“野”;它的野体现在四个方面:(山是野的,水是野的,动物是野的,人也变“野”了)。本文围绕索溪峪的“野”,依次描绘了那儿的(山、水、野物及人)的“野”,体现了一种天然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索溪峪的(无比喜爱和轻松愉快的心情)。2、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是(夸张)的修辞手法。这句话,集中描写了索溪峪的山有着惊险的美。3、索溪峪山的特点:(是天然的美,野性的美)以(排比)的修辞手法,从(惊险的美)、(磅礴的美)、(不拘一格的美)三个方面来描写索溪峪山的野性美。考点聚焦:1.«山中访友»一文的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2.«山雨»一文中出现的破折号、省略号,常是考查的重点,要掌握其作用.3.«草虫的村落»一文的第3~5自然段常以课内阅读的形式出现.五、课堂小结六、快乐总结一、形近字组词七、分层练习二、按课文内容填空。1.那座古桥,是我要拜访的第一个老朋友.啊,老桥,你如,在涧水上?你把多少人马,,你,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岁月悠悠,,,唯有你依然如旧。2.走进这片树林,鸟儿,露珠与我。每一棵树都是我的知己,它们迎面,每一棵树都在望着我.我靠在一棵树上,静静地,。我脚下,深深扎进;头发,胳膊,血液,在年轮里、。3.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拾一片落叶,细数,我看到了它蕴含的,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听见。4.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在天上吼叫,又像有在云头吟咏。满世界都是雨,头顶的岩石像。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5.大街小巷里,的小圆虫,披着的彩衣。在这些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逗得多少虫子。1.落红不是无情物,。(龚自珍)---《己亥杂诗》2.,每于寒尽觉春生。(张维屏)---《新雷》3.今夜偏知春气暖,。(刘方平)---《月夜》4.此夜曲中闻折柳,。(李白)---《秋夜洛城闻笛》5.,不知云与我俱东。(陈与义)---《襄邑道中》6.不是花中偏爱菊,。(元稹)---《菊花》

1 / 2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