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欣赏沁园春雪毛泽东背景知识词文简析朗诵欣赏词文今译艺术特色领袖风采制作情况沁园春书法欣赏人生感悟比较阅读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作者介绍《沁园春·雪》写于1936年2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毛泽东同志率领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领导全党展开了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伟大斗争。在陕北清涧县,毛泽东同志曾于一场大雪之后攀登到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欣赏“北国风光”,过后写下了这首词。词里抒发了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表达了当今革命英雄空前伟大的抱负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这首词,写景,纵横千万里,大气磅礴,旷达豪迈;议论,上下几千年,气雄万古,风流豪壮。写作背景这首词公开发表于1945年8月。当时抗战已取得了胜利,蒋介石假意电邀毛泽东去国民党陪都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毛泽东为了争取和平,不顾个人安危,与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蒋介石进行谈判。在渝期间,诗人柳亚子先生向毛泽东“索句”,毛泽东就把10年前写的《沁园春.雪》抄给他。柳和了一首,首先在《新华日报》发表了和词,不久《新民报》发表了毛泽东的词,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和反响,迅速在人民当中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据说国民党还暗中组织写词高手,来填写“沁园春”词,可都没有能超过毛泽东这首词的。于是他们恼羞成怒,指使一些反动文人进行诽谤和攻击,但终于被赞扬这首词的正气给压下去了。发表背景准备飞往重庆的毛泽东毛泽东和蒋介石谈判时的合影题解沁园春沁园春,词牌名。相传东汉窦宪仗势夺取沁水公主园林,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以此得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双调一百十四字,上阕十三句四平韵,下阕十二句五平韵。另有添字、衬字、减字者,皆为变体。毛泽东一生写过不少诗词,其中我们熟悉的用“沁园春”填词的有《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1936年2月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诗的前三句总写雪景,把读者带进了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天地里。创造了一个广阔博大的意境,体现了诗人雪中赏雪的豪迈情怀。“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肃穆中有飞舞的动态,由下至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上阕末尾三句是虚景,“须”字,作者借助想象,比喻,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对雪景的描写,由“望”字领起。其宾语从“长城内外”到“试比高”。诗人的想象自西向东,从南至北,展示如此广阔的地域,显示了作者博大的胸怀,雄伟旷达的气魄。可以想见诗人那种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可以领略到祖国河山的壮美。词文简析“山”“原”这些原本静止的景物,作者却写出它们的“驰”和“舞”,这样化静为动,其原因有三。第一,视觉因素,远望山势绵延起伏,确有动感;第二,精神因素,作者振奋精神,使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第三,时代因素,蓬勃发展的中国革命、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恰如这高原的性格。雪景的壮丽雄奇,神州大地的勃勃生机,让人倍感振奋,前途光明。拟人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舞原驰品评上阕上阕重在写景,对景色的描写主要采用了概括写、具体写、想象写的方法。诗歌开首总写北方的雪景。诗人极目远眺,只见祖国千万里的河山坚冰封锁着大地,雪花漫天飞舞。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色!次写长城南北一大片国土大雪纷飞,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奔腾咆哮的黄河一下子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品评上阕第二层具体写雪景。在作者的眼里,即使是在冰天雪地的寒境中也到处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和奋发向上的活力。你看,那披雪的群山,如同无数条银蛇在舞动;冰封的秦晋高原上绵延起伏的丘陵,好像一只只蜡象在奔跑。它们似乎想要跟老天一比高低。这是多么神奇的景象啊。品评上阕上阕的第三层是想象写。诗人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形象而准确地展现了雪后天晴的景象:那万道红光普照着白皑皑的雪地,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显得格外壮丽。在这一阕中,诗人借景抒情,先写北方的雪景,从眼前的实景写起,画面雄丽,视野开阔,气势宏大,气魄豪迈。在写景中,不但赞美了祖国壮丽的河山,也融进了作者浓烈的情感,抒发了诗人为祖国而奋斗的胜利豪情。上阕小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下阕开头两句,起过渡作用,前句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引”字引出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这五人都是历史上杰出人物,是无数英雄中的姣姣者,都是雄才大略,赫赫战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但一个“惜”字,显现出作者对他们的遗憾。今朝的风流人物,是新时代在文治和武功两方面都有更杰出的才能更伟大的抱负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诗人的自信和自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稍“惜”字的丰富含义:一、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二、委婉批评了他们的不足,短于“文治”。三、惋惜其不足并非苛求前人,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性造成的。第四、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略”、“稍”表明对这四个英雄人物并不一概否定,他们并非全无文采风骚;而对成吉思汗的评论,却欲抑先扬,“一代天骄”,其气概高崛,至“只识”二字,则不但有惋惜之意,几乎近于嘲讽了,对他的“文治”一方的批评比前四位要严厉一些。惜略品评下阕按引入、评古、论今将下阕分为三层。第一层的大意是祖国的河山是这样的美好,难怪古今许多英雄人物为之倾倒,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这一层的作用主要是承上启下,引入下面对古今人物的评论。第二层用“惜”字对古代帝王的代表人物作了总的评价。他们都是开国之君,武功赫赫,然而文治不足,“俱往矣”一句宣告了旧时代的一去不复返,表现了毛泽东气吞山河、雄视千古的伟大气魄。品评下阕第三层为论今。诗人指出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这一层与上阕的第三层遥相呼应,表现了诗人创造历史,迎来美好明天的革命豪情和乐观主义精神。下阕以评论为主,从评说封建帝王的不足,水到渠成地过渡到歌颂真正的英雄人物——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从而将议论和抒情结合起来。小结北1、概括写热创上阕国2、具体写写景抒情爱造风3、想象写祖中光国国河历评1、引入山史古2、评古议论抒情下阕论3、论今今《沁园春·雪》全文结构分析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宋太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风流人物数还看今朝俱往矣严冬来到了祖国的北方,好一派动人的壮美景象:千里万里坚冰封冻,千里万里雪花飞扬。登高远望,长城内外的广漠原野,只剩下白茫茫一片,黄河的上游下游,也顿时停止了它滚滚翻腾的波浪。那绵延起伏的山岭,如蜿蜒舞动的银色长蛇,那披雪的秦晋高原,俨然是奔跑的蜡白色的巨象,看啊,看啊,那原野、群山、长城,真是想和老天比试个你下我上。等到天气晴朗的日子,再纵目远望:红艳艳的太阳映照着皑皑白雪,祖国山河的景色啊真是妩媚秀丽。词文今译祖国的山河是这样妩媚秀丽,引得古往今来的众多英雄们,为之倾倒,为之膜拜,争着为她的统一和强大而奋斗。论起古往今来的一代代英雄,可惜那史称宏图大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他们的文采华章还欠缺一点;那分别开创唐宋基业的唐太宗和宋太祖,其风骚文赋也差迟些须号称为天子骄子的成吉思汗又怎么样呢?也只不过挽弓射猎、驰骋疆场。啊啊,历史上所有的英雄豪杰,已经全都随着时间过去了。掐指细算,只有今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伟大的中国人民,才算得上是创造历史、开拓未来的真正英雄。词文今译艺术特色1.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2.动静相衬,虚实相生。3.用词准确、精练,形象鲜明。写作特点:写景、议论和抒情相结合上片:写景句句洋溢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寓情于景下片:议论充满自信的情怀须晴日······分外妖娆赞美之情俱往矣······赞扬当代风流人物,抒发豪情寓情于议语言特色:1、极富形象的词汇的运用:动词:封、飘、舞、驰形容词:莽莽、滔滔起修饰限制作用的副词:顿、惟2、比喻、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学领袖精神做时代骄子人生感悟领袖风采书法欣赏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