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舞会来源于欧洲,化妆舞会是欧美上流社会在公司年会或大型庆功会、时尚派对上的一种安排。有参加过这种派对的人士称,这种化妆舞会高雅,乐趣无穷,不仅形式别致,给人新鲜和刺激,还可以给陌生人相识提供一次完美的机会。正如歌上所唱:“我戴着面纱和镶着假钻的头缀,参加这场期待已久的化妆舞会。我知道这将是我惟一的机会,与你熟悉却又陌生地相对。……你终于温柔地走向我,赶走了灰姑娘的自卑。”历史由来相传2500年前,居住在爱尔兰的塞尔特人以10月31日为每年的最后一日,11月1日便是新一年的开始,也象征冬天的来临。在这新旧年交接的夜晚,塞尔特人相信死亡之神Samhain会带着看不见的灵魂重返人间,找寻替身后得以重生,因此他们燃点火炬,焚烧动物以作为给死亡之神的献礼,而族中的祭师也会主持祭典。为了驱赶黑夜中的游魂野鬼,塞尔特人会利用动物的头或皮毛打扮成鬼怪的模样,口中并发出可怕的声音,这就是欧美万圣节化妆舞会的由来。化装舞会常用面具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是演员,每个人在不同时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体会。我们今天要接触的是一个成人写自己在七岁时扮演的一个角色及给自己带来对生活的认识。化装舞会亨利希·曼︻德︼走进作者亨利希·曼(Mann,Heinrich(1871—1950)),也译作海因里希·曼。重要的德国作家之一,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也是德国小说家,著名作家托马斯·曼的哥哥。因此,通常文学史研究当中也习惯将这对兄弟作家合称“曼氏兄弟”。亨利希·曼生于1871年3月27日[1]吕贝克城一个富商家庭,父亲去世后,家道中落,当过书店店员和印书馆职员,曾在慕尼黑念大学,后专门从事写作。1894年后相继发表《在一个家庭里》、《在懒人的乐园里》和《垃圾教授》(1905年)等作品,走上批判现实主义的道路。1893年首次去法国旅行,后去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往返于慕尼黑与柏林之间。1925年定居柏林。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同弟弟托马斯关于拥护还是反对战争问题的争论,几乎导致手足之情的破裂。1942年托马斯在祝贺亨利希71岁寿辰时,终于承认自己过去误入歧途,哥哥是在为民主、为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而斗争。亨利希·曼和弟弟托马斯·曼亨利希·曼当之无愧是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最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之一。他一生辛勤耕耘,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亨利希·曼是大小说家,主要从事长篇小说的创作,但他从开始写作起,一直到晚年,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短篇小说。他先后发表的短篇小说将近六十篇,几乎篇篇都广为流传,一直深受着包括我国读者在内的欢迎.1911至1914年间,他完成代表作《臣仆》。小说主人公狄得利希·赫斯林自幼欺软怕硬,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他是帝国主义阶段德国资产阶级的典型,也是德意志帝国忠顺臣仆的典型。《臣仆》是亨利希·曼《帝国三部曲》的第一部(另两部为《穷人》和《首脑》),也是最成功的一部。1918年十一月革命爆发后,亨利希·曼对魏玛共和国寄予厚望,但随着纳粹的崛起,他的幻想逐渐破灭,开始猛烈抨击强权政治。期间创作了四部“共和国小说”,从不同角度描写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腐朽没落。从1924年起,他十分关注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从中看到了实现他的民主理想的希望。1931年被选为普鲁士艺术科学院主席。随着纳粹的崛起,他对魏玛共和国的幻想逐渐破灭。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他被开除国籍,作品被焚毁,并被迫流亡法国。流亡期间,同高尔基、罗曼·罗兰、巴比塞一起,积极从事反法西斯斗争。1935年和贝希尔率领德国作家代表团参加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作家保卫文化大会”。1938年在巴黎任“德国人民阵线”主席。1940年到美国加利福尼亚,直至逝世。流亡法国期间,他完成了长篇历史小说《亨利四世》(1935—1938,包括《亨利四世的青年时代》和《亨利四世的完成时代》)。小说取材于16世纪法国宗教战争,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法王亨利四世顺应人民愿望、统一法国的业绩,塑造了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君王形象,与当时不可一世的希特勒形成鲜明对比。作品以人道主义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成为历史小说创作的范例。艺术作品亨利希·曼一生共创作19部长篇小说,55篇中、短篇小说,11部剧本和大量政论、散文。艺术上深受斯丹达尔、福楼拜、法朗士和左拉的影响;思想上从资产阶级的叛逆的立场出发,转向激进民主主义,对资产阶级社会持批判态度,最后转变为从政治和道义方面肯定社会主义制度的立场。1911至1914年间,完成了他的杰出的长篇小说《臣仆》,最初部分发表在慕尼黑《时代画报》上,因讽刺德意志帝国而遭审查,直到1918年才得以出版。小说主人公狄得利希·赫斯林是造纸厂老板的儿子,自幼怯懦残忍,欺软怕硬。在强者面前是奴才,在弱者面前是暴君。他的性格是帝国主义阶段德国资产阶级的典型性格,他是德意志帝国忠顺臣仆的典型。小说还通过老布克和费舍尔的形象,表现了自由主义的没落和社会民主党人的机会主义路线。《臣仆》是《帝国三部曲》的第1部,也是最成功的一部,另外两部——《穷人》(1917)和《首脑》(1925)在艺术上薄弱得多。在第2部中作者描写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表现工人阶级未能阻止战争爆发的原因。第3部描写德意志帝国的当权者与资本家之间的勾结。亨利希·曼的散文与政论在他的创作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论左拉》(1915)在当时一片沙文主义的战争喧嚣中,预言了帝国主义战争失败的结局,表达了对于民主的信念。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他先后出版了《权力与人》(1919)、《理性的独裁》(1923)、《七年》(1929)以及《精神与事业》(1931)等政论、散文集。流亡时期又出版了《仇恨集》(1933)、《勇气集》(1939)和自传《对一个时代的观察》(1946)等。这些政论和散文继承德国启蒙运动文学批判、战斗的传统,表达了他对革命与社会主义的向往。在他的11部剧作中,以描写艺术家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地位的《伟大的爱》和描写法国大革命的《勒格洛斯女士》为最佳。近义词辨析化妆化装化妆:用脂粉等使容貌美丽。化装:(1)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的形象而修饰容貌;(2)改变装束、容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学生快速浏览课文1.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2.文中写了几种类型的化装?分别是什么?哪一个化装更高明,为什么?3.理清文章结构。1.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故事情节。明确:故事梗概(参考):一个冬天的下午,我在一条陡峭并且结冰的街道上溜冰,无意中撞倒了一位妇女及她头巾里包着的盘子。我慌乱地逃跑了。家中的女仆施蒂娜告诉我,因为我的冒失,将导致那位妇女和她的孩子没有饭吃,而且那位妇女将会找到我家,把我犯的错告诉父母。这些让我内心充满了忧虑,却很快被即将举行的化装舞会的热烈气氛感染而淡忘了这件事。可是在化装舞会上,那个妇女找到了我。我为了弥补自己的过错,拿了自己很多心爱的东西送给她,希望自己不再受良心的谴责。最终我发现原来一切都是女仆施蒂娜导演的,但也因此让我在繁华幸福生活的背后,看到了社会还存在的不公以及鲜明的贫富差别。2.文中写了几种类型的化装?分别是什么?哪一个化装更高明,为什么?明确:两个:一个是舞会的化装;一个是施蒂娜的化装。施蒂娜的化装更高明。虽然她没有舞会的华丽衣裙,没有灯火通明的客厅,没有欢快华丽的舞姿,但她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让年幼时的作者看到了贫穷。她的化装使作者透过奢华而高贵的表象,看到了生活的本质。明确:3.理清文章结构。化装舞会1节:引子,说明自己回忆童年往事的原因。2—18节:具体叙述影响自己一生的一件童年往事。19节:多年后思考,点明主旨,照应开头。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要强调“童年的往事,对于我的一生一定也有影响的”?大家有这样的事吗?——强调童年往事对自己影响之大,引起下文的回忆。2.大家对“不幸可以提供意想不到的可能,使人认识生活。”这句如何理解?——我撞倒别人后闯了祸是不幸的,但通过这件事让我认识到了社会的真相。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题目的意思,明白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化装舞会,这场舞会给了作者心灵的震憾。下面请各位同学认真研习对舞会的描写和作者心理活动。1.本文细致描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内容,说说其心理是如何发展变化的。明确:(1)打碎盘子之后,首先写自己“在黑暗中逃跑了”,但是“心怦怦直跳”,而且担心是不是那个妇女来了。她现在没有饭吃,她的小儿子也没有饭吃。我感到很不好受。(2)到第二天,心里还是惦记着那件事,尤其是女仆说别人肯定会来找的时候,“直到晚上,我还在害怕”。(3)而当那个佣人真的来了的时候,“我独自站在那里,思考着该怎么办?如果我不下楼见那个妇女,谁直到她会不会直接上舞厅来,那时就糟了。我宁可自己受点委屈。”“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就像我现在被人叫下楼来一样难过。”当“我”给了别人补偿后,“我睡得比昨晚更安静些”。再读课文,合作探究2.找出文中表现“我”心理的词句,写出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心怦怦直跳,我不是故意的。——她会来我们家告诉妈妈吗?我害怕起来。——上床以后我还在倾听门铃声。——直到晚上我还在害怕——我当时吓得脸都变白了。——我越来越迟疑地走近她——别的小孩的遭遇感动了我——我睡得比昨晚更安静些。心理变化的过程:担心—紧张害怕—担心变同情—处理后的平静。再读课文,合作探究3.找出文中描写家庭舞会的词句,体会作者写作的意图?——在化装舞会的这一天,不小心打碎了一个妇人的盘子。——轻松而热烈的气氛、灯火通明、充满了花香和不寻常的气味、金碧辉煌、化装舞会是豪华而高贵、人声和温暖的香气、像珠宝一样闪烁的头发、像生命一样发光的宝石、柔和,明快的风格、音乐声,脚步声。——把当时上层社会的生活方式与那个妇女为代表的下层人的生活方式形成对比,深化了主题。再读课文,合作探究4.体会:——但她又说,那个妇女肯定会来找我的……——突然门被撞开了,有人发现了我。那是一个佣人,他叫我,说楼下有个妇女找我。这两句话的作用?——为下文施蒂娜扮演妇女和揭开迷底作铺垫。5.体会“从别人的拉开的帷幕背后看见了贫穷”含义?——这件事让作者第一次知道贫富的差距,相发了作者内心的震憾。6.如何认识文中女仆施蒂娜这一人物?联系课文,说说你对“施蒂娜是个很好的演员,她演出了她自己导演的一幕悲剧”这句话的理解。明确:(1)作者童年时代打破了盘子,被女仆施蒂娜知道,于是她导演并演出了一场戏,想让富家子弟了解社会的真相,知道穷人是怎样生活的。(2)这个角色在作者童年时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她告诉他这个世界时不平等的,她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儿童第一次目睹社会的真相,是西方版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作者人生第一次与快乐相反的心理与情感经历。总结:1.本文的写作特色是什么?——细致的心理描写。——对比手法的运用。女仆施蒂娜拉开的帷幕让作者看到了社会现实,从而影响了他的一生,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一个幼小心灵的真善美。我们也应在生活中尊重别人,关爱生活,让这个世界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