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区域性断裂构造概况8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区域性断裂指延伸较长,区域上有较大影响的断裂。广西主要区域性断裂有北北东向、北东东向和北西向三组。北北东向区域性断裂有四堡断裂、平垌岭断裂、三江一融安断裂、寿城断裂、永福—龙胜断裂和资源断裂等,北东东向区域性断裂有陆川—岑溪断裂、博白—梧州断裂、灵山—藤县断裂、垌中—小董断裂、南屏—新棠断裂和大黎断裂等,北西向区域性断裂有那坡断裂、右江断裂、巴马断裂和南丹—昆仑关断裂等。四堡断裂从三江侗族自治县富禄乡伸入广西,往南经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寨、兴洞、在罗和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堡、宝坛、乔善东止于下里,呈北北东向延伸,广西境内长140千米。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35—70度。北段横切四堡期褶皱,与加里东期褶皱大体平行,为逆冲断层,断距可达3000米;南段切割泥盆系和石炭系,为正断层。断层破碎带宽10—150米,带内发育糜棱岩、构造透镜体、断层角砾岩及片理等,局部有韧性变形,具硅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硅化带宽10—80米,由褐红色硅化角砾岩组成,形成特殊的突出地貌。该断裂控制了丹洲群和泥盆系的沉积相,四堡、雪峰期花岗岩体沿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并被断裂切割。与雪峰期花岗岩有成因关系的锡矿,多见于主断裂旁侧,沿次级平行断裂充填。属硅铝层深断裂,形成于四堡运动,印支-燕山期继续活动。平垌岭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南起宜州市北缘的天桥村,往北经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南、东门、寺门、龙岸东、平垌岭,过融水苗族自治县安太、红水和三江侗族自治县洋溪西、高培,从玉马延入湖南,呈北北东向展布。区内长约170千米。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40—75度,由南往北逐渐变陡。北段为逆冲断层,切割四堡期至加里东期褶皱基底,断距可达3000米,南段为正断层,错断泥盆、石炭系盖层,断距100—1800米。断层破碎带宽数米至150米,断层角砾岩和硅化带十分发育,通过元宝山岩体时出现千糜岩、糜棱岩和片麻岩带。两侧地层揉皱强烈,见劈理和擦痕。地貌上呈现明显的断层崖、三角面和断层谷。断裂控制了泥盆系和石炭系的沉积环境。沿断裂有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黄铁矿化和钨矿化,平垌岭钨矿沿断裂充填,在剖面上呈雁行排列。三江—融安断裂从三江侗族自治县沙宜西伸入广西,往南经斗江西、合桐、丹洲,过融安县长安、浮石、潭头和柳城县洛崖后往西在中村复合于近东西向断裂,总体呈北北东向展布,南端转为北东向。广西境内长160千米。断裂倾向北西西,倾角40—80度,一般70度左右,属逆冲断层。切割元古界至石炭系,断距由1500米至5000米不等。破碎带宽10—120米,其中发育构造透镜体、片理化、糜棱岩化、硅化、擦痕等。西侧与主干断裂平行或斜交的次级断裂和牵引褶曲很普遍。不同方向的逆冲、斜冲、水平擦痕,以及平面、剖面上呈雁列式排列的石英脉表明断裂具挤压—剪切性质。该断裂控制着丹洲群至石炭系的岩相和地层厚度,控制雪峰期岩浆活动和印支期闪长岩、二长岩脉及大量煌斑岩筒、岩脉呈带状分布。断裂带上有多金属、钨、金等矿产,多沿主干断裂两侧次级断裂充填。是长期活动的硅镁层深断裂。寿城断裂从湖南南山牧场延入广西,往南经龙胜各族自治县大平、平熬、瓢里东、三门西,过融安县叭河和永福县百寿(古称寿城)西、融安县桥板东,止于鹿寨县平山。区内长约180千米。断裂倾向北西西,倾角38—80度,北陡南缓,为逆冲断层。与元古界及上古生界褶皱平行展布,中段与寒武系褶皱斜交。断距由南向北增大,自400—3300米不等。断层破碎带宽10—50米,其中发育断层角砾岩、构造透镜体、糜棱岩、片理化和不同方向擦痕,具硅化。控制元古宙、南华纪和晚古生代沉积环境。三门一带丹洲群中发育中基性海底火山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岩。该断裂自雪峰期至印支期都有活动,属硅镁层深断裂。永福—龙胜断裂从龙胜各族自治县芙蓉延入广西,往南经马堤、泗水、和平,过临桂县黄沙、仁义、茶洞,止于永福县城南侧,呈北北东15度方向舒缓波状展布。广西境内长120千米。断面倾向西,倾角22—85度,西盘上升,东盘相对下降,为逆冲断层,断距可达2000米。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环境和白垩纪断陷盆地。断裂错断晚元古代至白垩纪地层,沿断裂发育6—40米宽的断层破碎带,带内为断层角砾岩和糜棱岩,局部具韧性剪切特征。沿断裂具硅化和汞矿化,发育呈串珠状排列的汞异常和上升泉。资源断裂从资源县梅溪东伸入广西,往南经咸水口、大合、中峰止于兴安县华江南侧,区内长80千米。断裂位于猫儿山、越城岭两岩体之间,切割震旦系至白垩系,以及加里东期和燕山期花岗岩。断面倾向北西西,倾角30—45度,为低角度正断层。垂直断距数百米,水平断距2—3千米。断裂破碎带内发育角砾岩和糜棱岩,局部具韧性剪切特征,断面上有大型擦痕。加里东期越城岭花岗岩体因受其影响,而发生强烈的动力变质现象,近断裂处为花岗糜棱岩,压碎现象向外减弱。压碎片麻岩带宽达数千米。燕山期小花岗岩体及早白垩世盆地皆沿断裂展布,又被断层复活切割。地貌上断层崖、断层谷清晰明显。该断裂属切割硅铝层的深断裂。陆川—岑溪断裂属博白—岑溪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切穿硅镁层的深断裂,是钦州地槽东南边界的地壳拼接断裂。从苍梧县大坡南伸入广西,往西南经岑溪市归义西、南渡南在容县杨梅被北西向断层错断至灵山后过北流市清水口北、陆川县平乐东、米场西和博白县三滩、旺茂、松旺北进入合浦县不远因第四系覆盖而消失,走向北东50度。区内出露长240千米。由多期延伸方向不尽相同的断裂组合而成。可能由于各期活动方式不同,故断裂产状也有较大变化,既有倾向北西,也有倾向南东。断裂控制古生代沉积环境,沿断裂分布中、新生代陆相断陷盆地。加里东期细碧角斑岩和花岗岩体、海西、印支期小花岗岩体和燕山期杂岩、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呈长条状沿断裂分布。沿断裂强烈矿化,有钨、钼、铜、铅、黄铁矿、金、锑、汞等矿产分布,有些矿脉直接沿断裂充填。有温泉断续出露。近代沿断裂有频繁的地震活动,最强地震为5.6级。博白—梧州断裂属博白—岑溪断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硅铝层深断裂。起于梧州市西侧,往南西经藤县赤水、藤城南、新庆、岭景、容县县底、容西、北流市陵城、玉林市新桥、石和、博白县城西、绿珠、大利、顿谷、沙河、菱角,过合浦县十字路后因被第四系覆盖而消失,呈北东50度展布,北段转为北北东。出露长280千米。西盘向东逆冲。断裂破碎带宽5—50米,其中有断层角砾岩、糜棱岩和硅化、重晶石化。断裂控制早、中泥盆世岩相古地理。沿断裂发育中新生代断陷盆地,沉积侏罗—第三纪红色陆相地层。沿断裂在岑溪—梧州一带有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断续出露,梧州一带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充填,有汞、金、铅矿化。灵山—藤县断裂起于藤县县城,往西经天平和平南县六陈、桂平市罗秀、中和、兴业县小平山、城隍、浦北县寨圩、灵山县平山、佛子、新圩、三隆、钦州市久隆、钦北、康熙岭、防城港市茅岭、防城从马路西南延出越南。区内长360千米。断裂走向北东60度,倾向南北均有。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理化带。通过志留系一上二叠统的断裂多为倾向南东的冲断层,通过侏罗系中的断层多为倾向北西的冲断层。断裂在海西至印支期南升北降,燕山期以来北升南降。晚白垩世至第三纪盆地沉积多覆盖断裂,个别切割盆地的断裂为倾向北西的高角度正断层。断裂晚期活动强度减弱,并向张性转化。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作用。下三叠统分布于断裂以北,侏罗、白垩、第三纪盆地却多见于断裂东南侧。断裂带内动力变质作用颇强,但岩浆活动却较弱,西南段有海西期花岗岩零星分布,而印支期小岩体见于北东段。此外,钦州附近有少量晚白垩世火山岩。垌中—小董断裂从灵山县沙坪分出,往南西经钦州市小董、防城港市那勤、板八从峒中西延入越南,区内长190千米。沿断裂发育构造透镜体、糜棱岩、千糜岩、片理化带。断裂控制晚古生代沉积相和岩浆岩的分布。钦州县小董一带,有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酸性岩浆喷发,可能与断裂活动有关。海西—印支期花岗岩沿断裂带呈狭长带状分布,个别印支期岩墙宽度仅8—200米,长度却达18公里,可见断裂是海西至印支期岩浆活动的重要通道。大直以南,印支期花岗斑岩中的片理化及小董附近逆断层向正断层的转化,都说明其在印支期以后仍在持续活动。南屏—新棠断裂区域性断裂。位于钦州拗陷北西侧,走向北东东,自南屏—新棠,在旧州附近与小董断裂归并。断裂形成较早,构成加里东旋回西大明山—大瑶山隆起与南部拗陷的分界线。泥盆纪至二叠纪断裂南北两侧沉积相突变,以北为地台型沉积,以南为地槽型沉积。中、新生代沿断裂两侧形成大型的断陷盆地,沉积了巨厚(万余米)的红色陆相地层。后期断裂活动又切割了巨厚的陆相地层。钦州拗陷北侧大规模印支期花岗斑岩和晚三叠世巨厚的酸性火山岩的出现,推测与该断裂活动有关。断裂具有明显的多旋回活动特点,在地质演化过程中,断裂性质、产状、两侧升降都有较大的变化。属硅铝层深断裂。大黎断裂区域性断裂。走向北东东,自武宣县通挽、桂平县紫荆、藤县大黎、昭平县陈塘至桃花,向北东与富川断裂相交。断裂在通挽—紫荆段倾向南东,紫荆以东倾向北西,倾角50-65度,大部为逆冲断层。断裂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断裂破碎带内构造透镜体、糜棱岩、断层角砾岩、硅化、劈理化、擦痕等现象较普遍,断层谷、断层崖及断层三角面发育。断裂对岩浆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加里东期花岗斑岩群在平南县罗平附近平行断裂分布;贵港市大天平山、桂平县西山等地的燕山期酸性侵入岩,据重力资料分析,可能仍受断裂控制;平南县马练一带的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煌斑岩、基性岩和超基性岩的形成,可能与该断裂和南北向断裂的复合控制有关。断裂具有多旋回活动特点。属硅镁层深断裂。荔浦断裂区域性断裂。走向北东度,自平乐、荔浦至头排,长约100公里。断面呈舒缓波状,倾向北西西,局部反倾,倾角30—87度。错动最老地层为寒武系,最新地层为侏罗系,老地层逆推于新地层之上,垂向断距1000—2000米。航卫片影像表现为直线状负地形、线形构造。断裂破碎带宽十至数十米,局部达100米,由硅化压碎岩、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等组成,局部地段有初糜棱岩—糜棱岩;具构造透镜体、强劈理化,不同期次石英脉、重晶石脉穿插发育。该断裂为加里东期一重要基底断裂,断裂两侧沉积相、厚度及构造样式迥异;华力西期断裂活动复活,表现为同生断裂性质;印支运动形成平行断裂分布的较紧密褶皱。断裂为继承性基底断裂,加里东期以正断层为主,华力西期到燕山期,早期具有韧性剪切性质,中期以逆断层为主,兼具左行走滑特征,晚期转为平移或正断层。属大断裂。下雷—灵马断裂区域性断裂。位于靖西县地州、大新县下雷、上映、天等县巴荷至武鸣县灵马一带,走向60-80度,长210公里,中间在平果一带被右江断裂平移约20公里。这是一条半隐状的断裂带,地表有大小不等的断裂成群分布,以倾向南东、倾角40-65度的逆冲断层为主,同时伴生长轴—线状紧密复式褶皱组成北东东向断褶带。受同生断裂控制,从早泥盆世塘丁期至早三叠世,断裂带内为较深水狭长断槽沟相硅质泥质岩,有华力西、印支期基性火山岩及基性—超基性侵入岩。断裂具有多期活动特点,自华力西早、中期开始控制沉积岩相和岩浆活动,形成特殊的断槽沟式的较深水沉积。印支运动沿断裂形成较紧密的长轴—线状褶皱和一系列断裂。中、新生代没有明显活动。属硅镁层深断裂。那坡断裂区域性断裂。走向北西向,自云南富宁进入广西那坡、平孟,进越南谅山入北部湾,全长大于400公里,广西境内长约65公里。有2—3条平行断裂,组成宽5—12公里的断裂带。断面主要倾向南西,倾角45-60度,属逆断层,兼有水平剪切性质。断裂在广西区内切割上古生界和三叠系,在广西区外切割寒武系至第三系。破碎带宽数米至400余米,其中构造透镜体、糜棱岩、擦痕、角砾岩发育。沿断裂有笔直的线状断层谷、条带状山脊与高达400余米的断层崖。卫星影像上线形构造十分醒目。断裂对沉积相的控制明显。断裂旁侧有华力西期—印支期中—基性火山岩,枕状构造发育。印支期基性侵入岩亦广泛见于那坡一带。断裂在华力西期—喜马拉雅期都有活动。属硅镁层深断裂。右江断裂区域性断裂。走向北西向,自南宁经百色、田林、隆林延入云南,长360公里。自南宁向东南尚有断续出现,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