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造景的基本原理本章主要介绍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与美学原理,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植物的生态学要求,色彩美及形式美原理;了解古典园林配置手法及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第一节植物造景的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学原理,目的是建立生态园林。只有了解植物的生态学特性,有效地选择植物种类,使所选植物能良好存活、生长,才能保证植物景观的形成。保证植物生命力及形成景观,关键是掌握植物与其生存环境的协调关系。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空气等环境因子影响并制约植物的生长发育,影响和制约着完美景观的形成。环境因子与植物的关系是植物造景的基础。不同自然环境中有不同的植物,人工环境中可选择适合环境的具有特殊景观效果的植物材料,也可适当改变环境使其适合植物的正常生长,利于景观效果的形成。1.温度因子与植物景观1)温度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温度是植物生存的限制性因子,也是景观形成的主导因素。温度的南北地域差异是造就不同地域特色景观的重要因素。温度的变化影响着植株个体的生长,影响着景观形成的快慢。2)选择植物材料时主要考查的温度因素①立地温度三基点不同原产地的植物温度三基点不同,植物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才能正常生长。植物有喜温、耐寒、喜凉等不同特性,应基本满足植物对环境温度的要求,否则会发生寒害、冻害或热害和“皮烧”。(?棕榈科)②物候期植物生命活动随着自然气候的变化而变化所表现的季节性现象。如萌芽、抽枝展叶、开花、新芽形成、果实成熟、叶变色、落叶等季相。每年气候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所以物候期也有一定的规律。植物造景正是利用植物可观赏的物候现象(返青、开花、早熟、叶变色)来创造季相变化景观,而加强园林景观的时序性。③低温春化有的植物需要一定范围的低温才能促进花芽分化。温度对花色也有一定的影响,适宜的温度花色才艳丽。2.水分因子与植物景观1)水分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水分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理代谢都需在水分充分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水直接影响植物的健康生长,也能产生特殊的景观效果。如:雨打芭蕉、雨后新叶、雨后春笋。2)选择植物材料时主要考查的水分因素①土壤湿度土壤水分对植物景观的影响最为重要。水分决定植物的生存、生长发育过程(干旱、水涝);同时可利用不同植物对土壤水分的不同适应性来创造植物景观。植物有水生、湿生、中生、旱生等生态类型,不同类型的植物外形、内部结构、抗旱抗涝能力及景观上差异很大。而不同类型的水体(河湖溪潭池沼)的水深、水面、形状上不一,要选择相应的植物进行配置。水生植物:分沉水(金鱼藻)、浮水(睡莲)、挺水(荷)、飘浮植物(凤眼莲)湿生植物:池杉、落羽杉、垂柳、水松、黑杨、枫杨、木芙蓉、重阳木、乌桕、梨、楝、夹竹桃等(宁湿勿干)中生植物:旱柳、水杉(间干间湿)旱生植物:黑松、油松、龙柏、侧柏、臭椿、合欢、棕榈、紫薇、桃、枫香、腊梅(宁干勿湿)②空气湿度阴生植物和耐荫植物要求空气湿度要大。3.光照因子与植物景观1)光照对植物景观的重要性光照通过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光形态建成而影响植物生长发育,也能产生特殊的光影景观。如”疏影横斜水清浅”。2)选择时要考虑植物所需的光照强度现代城市高楼林立,地面日照时间和强度较近郊少,直射光少而漫射光多,空气中尘埃多,紫外线少,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植物的光合作用。自然植物群落中各层植物所需的光照不同,植物造景时要清楚各种植物对光的需求,合理进行配植,使所选植物得以正常生长。①阳性植物:要求光照充足,不耐荫蔽,不能在树冠下正常更新,群落中处上层。石榴、月季、棕榈、银杏、樱花②阴性植物:不能忍受强光,群落中处中下层或潮湿背阴处。兰花、玉簪、八仙花、一叶兰、常春藤、吉祥草③耐阴植物:光照强时生长好,也能忍受适当荫蔽。樟树、罗汉松、栾树、杜鹃(有的幼时耐阴,成树喜阳)3)光照时间:长日照、短日照4.空气因子与植物景观1)风对植物景观的影响风除可助植物授粉和果实种子传播外,也影响观花观果植物的景观效果形成。有害风如台风、梵风、海潮风、冬春旱风。强山风常使乔木形成旗形树冠(黄山迎客松)要根据植物对风力的抗性来选择适当的景观营造材料。一般地,深根系、枝叶较稀疏的树种抗风力强。浅根系、枝叶密集的树种抗风力弱。2)大气污染与园林景观空气中有毒成分对植物生长有害,但植物抗污染能力不同。在具体选择绿化树种时:污染严重的地域应选择抗污染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绿化,然后再考虑景观效果的形成。在居民区应适当考虑种植指示植物。5.土壤因子与植物景观土壤是植物生存生长的基础,选择植物时应考虑:1)基岩种类不同的岩石风化后形成不同性质的土壤,进而生长不同的植被类型,也就形成不同的景观。2)土壤结构城市土壤受污水、建筑砖碴、踩踏等影响,较紧实,孔隙度小,通气排水性能差,植物生长困难。设计时既要考虑选择抗性强的树种,又要在必要情况下进行土壤改良和客土栽植。3)土壤PH值不同植物对土壤PH值要求不同。①酸性土植物:PH值6.5以下。适生植物如杜鹃、山茶、马尾松、石楠、吊钟花、栀子花、棕榈科植物、桑科植物、木兰科植物等。②中性土植物:多数植物适生。③碱性土植物:PH值7.5以上。合欢、黄栌、木槿、木麻黄等。欧美发达国家的城市园林中十分注重土壤的结构、肥力、孔隙度、疏松度,同时采取科学管理,如绿地中常见覆盖有枯枝落叶、碎木片,经腐解后,增加土壤肥力、保水肥能力及土壤温湿度;有自动浇灌系统,为植物的生长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使城市景观生机盎然,花草艳美,观赏期长。我们应通过改良城市绿地用土质量,提高园林景观效果。第二节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植物造景必须追求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生存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和意境美,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美,有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植物景观是以园林植物为主要素材构成,能给人们在意识上产生快乐、愉悦情感的景观,园林植物具有自然美,人们在园林绿地的游憩活动产生生活美,而通过运用艺术手段形成美的组合,产生诗情画意,则是艺术美的体现。植物造景是要将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有机地结合到园林绿地中去。设计时,首先考虑视觉。根据植物的观赏特性(色彩、形状),运用艺术手法来进行景观创造。借鉴绘画艺术及古典文学来体现诗情画意,注重景观细部的处理,如色彩与形状的搭配,巧妙地利用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质地进行构图,通过植物的季相变化使景观成为一幅具有生命力的动态画。还要考虑嗅觉,东方园林比较重视嗅觉美,传统喜爱的花卉大多是香花类(兰花、牡丹、桂花、白玉兰、茉莉、梅花、蜡梅、玉兰、含笑、栀子、荷花、迷迭香、薄荷、薰衣草、藿香、菊花、水仙、紫罗兰等)。还有听觉(“卧听松涛”、“雨打芭蕉”“滴水石穿”)、触觉(质感)及味觉。一.色彩美原理1.色彩基础色彩有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属性。色相是反射阳光所呈现的各种颜色。明度是光照射到物体时由于光的明暗引起的色彩变化。饱和度是色彩的浓淡或深浅程度。同一色相中色度最高的是此色相的纯色。赏心悦目的景物赏心悦目的景物,首先是因为色彩动人才引人注目,其次才是形体美、香味美和听觉美。园林中的色彩以绿色为基调,配以美丽的花、果及变色叶,构成了缤纷的色彩景观。冷色系暖色系明度色相是反射阳光所呈现的各种颜色,红、黄、蓝为三原色,两两等量混合成橙、绿、紫二次色,二次色再混合成三次色即橙红、橙黄、黄绿、蓝绿、蓝紫、紫红。明度是光照射到物体时由于光的明暗引起的色彩变化2.色彩的情绪效应色彩因搭配与使用的不同,会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可以使一个空间的立体感、大小比例及细节显得明朗或模糊。熟悉和掌握色彩的情感并巧妙运用到植物造景中,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暖色系以红色为中心,给人以温暖感,热烈奔放;冷色系以蓝色为中心,给人以恬静、凉爽感。绿、紫、灰色为中性色,白色为冷色,黑色为暖色。色彩易引起视线集中,具诱目性,而色彩构成的图案的分辨率为明视性。良好的园林景观既要有诱目性又要有明视性。色度高的鲜艳色有较高的诱目性,如暖色系给人以膨胀、延伸、扩展的感觉。明视性受明度差异的影响,差异越大,明视性越强。鲜红色给人以热烈活跃感。色彩的轻重感受明度的影响,色彩明亮给人以轻盈感,色彩暗浅给人以沉重感;明度相同时色度愈高愈轻,深色与暗色感觉重,但显得沉稳、威严;浅色调感觉轻,给人以亲近、轻松、愉快感。不同明度的色彩给人的距离感也不一样,深色有趋近感,浅色有远离感。色彩有华丽与朴素之分,与色度、明度有密切关系,色度高的纯色和明度高的色彩有华丽感,色度低、明度低的暗色给人以朴素感。一般暖色显华丽而冷色显朴素。浓重的植物背景衬托出建筑鲜明的色彩3.配色原则(l)色相调和植物叶色是主色,花、果为点缀色。叶色多绿,柔和、舒适,给人镇静、安宁、凉爽的感觉,可缓和人的紧张情绪。但植物色彩丰富,配色中可有单色表现、近色配合、对比色处理及冷色与暖色应用等方式。①单色表现同一色相,尽管明度或色度差异较大,也容易取得协调与统一的效果。同色调的相互调和,意象缓和、柔顺、和谐、有醉人的气氛与情调,但也会产生迷惘而精力不足的感觉。在只有一个色相时,必须改变明度和色度组合,辅以植物的形状、排列、光泽、质感等变化,以免流于单调乏味。在花坛内以深红、明红、浅红、淡红顺序排列,会呈现美丽的色彩图案,易产生渐变的稳健感。如果调和失宜,则显杂乱无章。在园林植物景观中,并非任何时候都有花开或彩叶,绝大多数是以绿色支撑景观。绿色明暗与深浅的“单色调和”加上蓝天白云,同样会显得空旷优美。②近色配合近色相的色彩,依一定顺序渐次排列,用于植物造景中,常能予人以混合气氛的美感。如红、蓝相混以得紫,红紫相混则为近色搭配。红、紫或黄绿亦然;近色相配柔和高雅,也显温和平淡。可改变明度或色度;强色配弱色,或高明度配低明度,以加强对比,效果不错。③中差色相配合红与黄、绿和蓝之间的关系为中差色相,一般认为其间具有不调和性;植物造景时,最好改变色相,或调节明度,因为明度要有对比关系,可以掩盖色相的不可调和性。中差色相接近于对比色,二者均鲜明诱人,必须至少要降低一方的色度,方能得到较好的效果。而如果恰好是相对的补色,则效果会太强烈,难以调和。蓝天、绿地、喷泉即是绿与蓝两种中差色相的配合,但其间的明度差较大,故而色块配置自然变化,给人以清爽、融合之美感,绿境中的建筑物及小品等设施,以绿色植物为背景,避免使用中差色相蓝色。蓝天、绿地、喷泉,绿与蓝中差色相的配合,给人以清爽融合感黄和蓝为中差色相,难以调和,以绿色为背景协调。④对比色相调和。对比色给人以现代、活泼、洒脱、欢快、热烈的气氛,能产生对比的艺术效果。适用于空间开阔、视距较远的场合来渲染气氛、引起注目。红绿、红蓝是最常用的对比配色。“万绿丛中一点红”对比配色,要注意明度差与面积大小的比例关系。但红绿、红蓝的明度都较低,而色度都较高,常存在相互渲染的问题;对比色会因为二者的鲜明印象而互相提高色度,要降低一方的色度方能达到良好的效果。为提高花坛及花境的诱目性,常把同一花期的花卉以对比色安排。对比色可以增加颜色的强度,使气氛活泼向上。花卉中不乏冷暖色彩俱全者,如三色堇、矮牵牛、四季秋海棠、杜鹃、大丽花等,如果种在同一花坛或花园内会混乱不堪。按冷暖之别分开,或高矮之差分块,一是可充分发挥品种特性,二是避免造成凌乱。色彩搭配时,通常先取主体色,其它色彩则为副色以衬托主色,切忌喧宾夺主。红和绿,橙和蓝,紫和黄,对比色的运用鲜艳活泼。色彩斑斓的花境不同品种的月季按色相、高矮、灌藤之差配置(2)色块应用色块是指颜色的面积或体量。城市景观中,尤其是广场和道路两侧的绿化,常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红檵木、红叶石楠和草坪等配成各种大小不等的色带或色块,以增强城市的快节奏感。为凸显色彩构图之美,景观设计者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色块的体量~直接影响绿地中的对比与调和,对绿地景观的情趣具有决定性作用。配色与色块体量的关系为:色块大,色度低;色块小,色度高;明色、弱色色块大;暗色、强色色块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