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摘要: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贵州省的玉屏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不同留守状态对儿童心理健康不同。关键词:留守儿童;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21世纪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转型期,巨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极大地推动着城市化与现代化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劳务输出已成为欠发达地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渠道,而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家乡,并由长辈、亲戚、朋友或邻居等代为照看,年龄在16岁以下的孩子。他们没有能够跟随外出务工的父母前往城市接受教育,而是被留在了家里,在当地农村上学。贵州是个农业省份、是劳务输出大省,抽取玉屏自治县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旨在对石玉屏自治县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探寻影响其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建议与指导策略。1.研究方法与对象1.1研究对象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随机抽取自石泉县四所中小学,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31份,回收率为93.1%。其中男性497人,占53.4%;女性420人,占45.1%}14人性别信息缺失,占1.5%)。年级分布从小学四年级到初中三年级,平均年龄11.92岁(SD=1.852)。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对象人数平均年龄是否留守非留守人数留守人数(留守年数)父亲在外母亲在外双亲在外小学75811.29337198(2.8)83(2.4)140(3.3)中学17314.686042(3,0)28(2.9)42(4.0)1.2研究工具由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周步成和其他心理学科研究人员,对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进行修订,制定出适用于我国中小学学生标准化的《心理健康诊断测验》c}}。该测验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指标(折半信度为0.91,结构效度大于0.516),适用于小学四年级一直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测验共有100个项目,其中包括8个内容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和1个效度量表(说谎量表)。这8个内容量表的总分表示个人焦虑的一般倾向。另一方面,从各内容量表的结果,可以诊断出个人的焦虑中哪个方面的问题较大。2.研究结果与分析t检验表明,留守儿童(M--38.85)与非留守儿童(M35.99)在NIHT总量表分上差异显著,t=-3.244,P=0.001Cd}888)。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显然低于非留守儿童。2.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分析对性别的t检验表明,就全体儿童而言,男女儿童在NIE1T总量表分上差异显著,t=2.731,P=0.006Cd}874)}M(女)=38.86,M(男)=36.45;就留守儿童而言,男女儿童在NIf1T总量表分上差异显著,t=2.917P=0.004Cd}497),M(女)=40.75,M(男)=37.26;就非留守儿童而言,男女儿童在NIE1T总量表分上差异却不显著。2.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留守状态差异检验结果分析对非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四类儿童进行方差分析表明,四类儿童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总分上差异显著:F=4.917}P=0.02C3}886)(统计结果见表):事后检验表明,非留守儿童与母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差异显著,但与父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明显差异;而母亲外出留守儿童与双亲外出留守儿童没有显著差异。3.讨论3.1对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总量表与分量表分结果的讨论心理健康诊断测验(NIHT)结果显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态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并且,他们在学习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等量表上的得分均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从心理方面来讲,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态不良的主要原因在于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处于分离状态,不能很好地与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所谓亲子依恋是指儿童对父母所具有的特别亲密的难舍难分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应该而且必须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情感。连续发展观强调早期的亲子关系会在发展的后期一直起作用,影响以后的所有关系。留守儿童与父母长期分离导致了他们不能够与父母建立正常的依恋关系,进而影响到儿童今后心理和社会交往各方面的发展。从家庭环境方面来看,留守儿童出现各类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家庭教育的空白。家庭对子女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子女的成长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担负子女受教育的责任,使子女拥有快乐的童年,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为孩子的个性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子女提供适应社会的契机,是儿童社会化的开端。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中小学生,对学习、生活、自身的变化有太多的问题函需解决,如果家庭不能充分给予他们以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识上的解答,会导致他们内心安全与接纳的缺失。从学校教育方面来讲,许多留守儿童在教师面前总是显得紧张、忧虑、焦躁和不安,一般不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也导致他们学校教育的不充分。同时,农村小学师资力量的匾乏以及教师职业教育的不健全,也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教育几乎是一片空白。3.2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性别、留守状态差异检验结果的讨论对留守儿童而言,女童在MHT总量表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童。这表明相较于男童,在封建观念残存较多的农村地区,女童因为性别上的弱势地位常常伴随有更多的心理不适。并且,女性本身对于情绪情感的敏感性,也容易导致她们因家长关爱的缺失而经历更多的失落、焦虑情绪。此外,非留守儿童、母亲外出留守儿童、父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四类儿童在MHT总分上差异显著,而且母亲外出留守儿童、双亲外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这表明,留守状态确实会影响到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而母亲外出与双亲外出的影响似乎更为严重.4.建议通过以上研究结论我们不难发现,对留守儿童进行必要的、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极大的意义。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非正常状态”中,容易导致思维方式、感知觉和意志品质改变而丧失自身控制感,构成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对此,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引起重视。4.1学校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学校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监测体系,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加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实。同时在校园中大力促进良好师生关系与同学关系的形成,使留守儿童在校园大环境中获得充分的关怀与支持。良好师生关系可以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发展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人格发展,形成健康的自我概念;缓解心理压力,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而良好的同学关系对心理健康的意义则表现在:促进社会化,提高社会能力;获得安全感和社会支持;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促进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4.2家庭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家庭关爱与教育的缺失是导致留守儿童诸多心理问题的关键因素,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缺失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所在。从留守儿童家庭本身来说,由于母亲外出与双亲外出对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更为严重,因此在儿童幼年时双亲应尽量不要外出,或至少母亲不要外出,以使儿童早期形成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从而保证其早年心理发展的顺利进行。对已经留守的儿童来说,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家庭关爱与教育缺失所带来的影响,党政机关、社会各界以及各中小学校应广泛加强联系,招募代理家长、志愿者等,让留守儿童在一个新的家庭中感受到家庭的关爱与教育,从而让其可能偏离正常轨道的心理发展重新走上健康之路。4.3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援助由于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专业的心理援助应渗透进社会、学校、家庭的方方面面。针对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特提出以下援助模式:4.3.1人本关爱模式在留守儿童的发展促进中需要形成三个要素:①无条件积极关注:接受留守儿童,给予留守儿童积极的认识概念,虽然你的父母出外打工了,但有更多的人爱你,从而优化留守儿童生活和发展的社会环境;②真诚:创造一种能够让留守儿童自由表达感觉和快乐成长的环境,特别是在学校与班集体中,让留守儿童充分体会到集体对他们的接纳与关心;③共情: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殊性要求能够站在他们的立场理解他们,使得留守儿童在多元的人本关爱下,能够得到安全、尊重和爱的满足。4.3.2期望鼓励模式期望鼓励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期待效应”。其机理是教师或家长给予儿童以良好的期待、鼓励和暗示,从而影响儿童对自己的期待,并在此作用引导下使留守儿童在符合自身特点的道路上向着预期目标发展。此模式的关键点在于教师或家长应善于发现留守儿童的长处,并因势利导,从而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起自信心,促进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参考文献:[1]孙文敏,吴庆兴.试论家庭因素对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战线.2O10(3)[2]胡湘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学校干预机制研究[J].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1)[3]陈晓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社会发展.2009(4)34-45.[4]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51-154.[5]丁元竹.建设健康和谐社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35-48.[6]张学文.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与调控[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62-67.[7]中小学心理测评系统指导手册[M].北京:北京华夏赛科技术发展有限公司:88-107.[8]雷雳,张雷.青少年心理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112.[9]郑希付.健康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