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初探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质量提升成为关键和突破口。特别是当前我国高校在积极推行学分制,充分体现学生在课程选择、学习自主性和国家对创新人才需求的迫切需求下,本科生导师制的优势尤为突出。本科生导师制是帮助我们摆脱人才培养工作困境措施之一,也是实施个性化教育,推进学分制改革、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性人才的措施和重要环节。关键词:本科、导师制、导师资质一、引言本科生导师制十五世纪起源于牛津大学,其形成、演化和实践与牛津大学休戚相关,这也是牛津大学最引以为傲的标志之一,已成为牛津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的一部分。而效仿该制度的美国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也受益匪浅。其后,本科生导师制在世界各国高校中广泛推行。①1937年,英国学者MichaelLinsday在受聘燕京大学经济学教授时,开始着手推行导师制。1938年时任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将本科生导师制普遍应用于本科生教育中。②2000年初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成为新中国建立后首先推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院校。2002年10月,北京大学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试点,学校设立专项基金,培养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2003年全面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此后,随着学分制改革在各高校的普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也开始在部分高校中试行,国内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高校也随之纷纷推行本科生导师制。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有条件的高校要积极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努力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优质和个性化服务。③据不完全统计,我国985工程大部分院校,其他层级和类别高校大约有200所推行了该项制度。各高校的实践证明,本科生导师制确实能改善师生关系,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能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已经成为我国高校质量提升工程中的重要“抓手”。二、本科生导师制概述①C.E.Mallet:HistoryoftheUniversityofOxford.LondonandNewYorkUniversityPress,1924②吕忆松,李莹莹,尚建辉.国内外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综述[J].教育教学论坛.2013(8))③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通知:教高(2005)1号本科生的导师英文为“tutor”,研究生指导教师英文为“supervisor”。一位导师一般指导6-12位学生。①导师一般来源于学生所在学院,学院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外聘其他学院或者校外人士作为导师,在这种制度下,学生每周至少同导师见一次面,可以单独和导师会谈,也可以和其他人一同前往,讨论的议题可以是近期思想状况、论文作业、问题解决方案,导师进行必要的指导,也可以协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他们如何取得进步,以此达到师生交流和沟通的目的,这种形式叫个别辅导,类似于我国古时书院倡导的“传道、授业、解惑”。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有助于他们的学业发展和职业规划,更重要的是,导师制使得师生间建立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在此过程中,导师通过此方式达到言传身教、思想传播的效果,依次对学生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美国教育家佛莱克斯纳认为这种导师制可以用“陶冶”来形容其价值所在。英国学者马勒(C.E.Mallet)在其著作《牛津大学史》②中对导师制有一个颇具权威的阐述:导师制主要是大学各学院资深教员应该承担起引导年轻教育的职责,使他们的行为符合规范,而这种制度正式建立在资深学者理应与年轻学者合作共事的理念基础上,从而形成年长的资深学者在行为规范和为人处世等各个方面引导年轻学子的一种良好的合作和引导关系。1997年,牛津大学IA咨询委员会((CommissionofInquiry)所作的《北部报告》又重申了本科生导师制的重要功能:本科生导师制激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思考而非消极被动地接受,致力于养成学生指导自身自觉学习,独立处理运用学习资料,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分析判断与批判能力,而且更为独特的是它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能与导师深入讨论某个主题的机会,这些导师通常都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与学术带头人物,或者是年轻有为的活跃在学科前沿的先锋研究人员。③导师制教学核心理念是“关注学生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导师制的特色主要有:①强调对学生针对性的辅导;②以师生双方的真诚平等合作为基础。导师是批判性指导者,导师制教学的核心是师生对于学习观念不同理解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其目标是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如下图1所示。①刘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②李若红.在哈佛和牛津求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③NorthReport.CommissionofInquiryReport.1997三、本科生导师制的特点本科生导师制是一项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提高的制度。本科生导师不同于研究生指导教师,也不同于班主任和辅导员。研究生指导教师主要对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能力进行指导;班主任和辅导员主要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侧重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干部的培养选拔和班级管理等。而本科生导师则与学生是全面的指导关系,是顾问教师。①英国学者大卫·帕尔菲曼认为牛津导师制教学方法的哲学基础是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而苏格拉底传统是源于古希腊并且贯穿于整个西方文化与哲学中的,②它包括讽喻、启发、引导、归纳和定义等步骤。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苏格拉底方法作为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有助于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内部已有的知识引出来。亚里士多德称其为“归纳的论证”。对于本科生导师制而言,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独立思考意识、具有批判思维能力的公民。导师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正确看待事物、评价证据和综合分析的能力;学生在导师制下能够获得思维的独立,而不是盲从。牛津大学圣约翰学院高级导师威尔·G·摩尔在其著作《本科生导师制及其展望》中提到了导师制的具体内容和形式,其核心是关注学生的个体、依赖师生双方的合作以及对待知识的独特态度。③加拿大学者利考克认为牛津给了学生一种生活和学习的方式,并认为牛津“扬名的秘诀”的关键就在于导师的作用。学生①王素清,孙效正.本科生导师制—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和延伸[J].潍坊学院学报.2005:(2)②大卫·帕尔菲曼.冯青来译.高等教育何以为“高”:牛津导师制教学反思[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③WillG.MoorTheTutorialSystemanditsFutue[M].Oxford,NewYork,PargamanPress,1968所知道的一切都是从导师那里,或者不如说是和导师一起学到的。①哈佛大学的本科生导师是在其专业领域以谈话和辅导的方式进行非正式的教学,给学生以学业上的指导,这样就减少了学生正式上课的时间,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时间。同时,导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非正式接触,在学习的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等方面对学生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哈佛文化感染每一个学子。②四、本科生导师资质导师是实施导师制中最为关键的人,是导师制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执行者和“责任人”。本科生导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思想、能力和品质的培养者,更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导者。导师队伍建设对提高本科生导师制质量起着主导的作用。基于人文关怀的考虑,为保证本科生导师制质量,达到预期的效果,它要求指导教师直接面对学生,不仅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以自己良好的师德和人品影响学生,做到既教书又育人。③“育人”是本科生导师制的首要定位。为此,导师的品行、学识和资质成为本科生导师遴选的基本条件。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并不是任何一位老师都能够担任,需要进行导师资格认定,而导师的资格认定是由一般由专门的学术委员会组织认定。一般地,正式的导师需要三年教学经验,助教导师要有至少一年的教学经验才能提出资格认定申请,且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学业导师,教授担任高年级导师,导师助教从已经毕业但没有离校的研究生中选取。④可见,只有那些学识和品行兼备的,具有一定资格的教师才能担任导师,在这样优秀导师的熏陶下,学生不仅在专业知识,人际交往知识等多个方面得以广博,其品行特制更加优秀。导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以远远超出了师生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导师和学生之间已经是无话不说的朋友,是学生学业导师,也是精神上的向导和朋友。西方其他国家高校对于本科生导师也有很严格资质限制。在我国大部分高校主要从导师的专业技术职称、学历学位限定的,比如具有研究生导师资格、讲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研究生毕业一年以上;有较深厚的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教学、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对本专业的部门需求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对学生需要进行有针对①李东成.导师制:牛津和剑桥大学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1(8)②张家勇,张家智: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J].比较教育研究2001(1)③聂迎庆.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意义和困惑[J].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1)④胡守华.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性的指导;熟悉学校的管理制度。①浙江大学对导师的任职规定如下:(1)具有较强的工作责任心,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和成才;(2)四级及以上的教授、副教授原则上均应担任本科生导师,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必须作为导师助手负责对学生的指导,也可吸收优秀博士生参与学生指导工作。②五、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模式本科生导师制依据学校要求不同,其模式也有差异,比如像普林斯大学就以学术培养计划为主,为此,该校的本科生导师制侧重于高年级学生的学术和科研能力的培养;而哈佛大学则强调学生通识课程的教育,以至于四年的大学生活都是以住宿学院制的形式的基本模式对本科生进行管理和教育的,为此,该校的本科生导师制则关注了学生每个阶段的发展。③我国高校近年来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如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实行的学院制通识教育等;北大“元培计划”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在低年级实行通识教育,在高年级实行宽口径的专业教育,实行在教学计划和导师指导下的自由选课学分制;清华大学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科研和实践参与能力,在本科生中实施SRT计划。本科生的培养模式依据分类角度可以有多种类型,比如按培养对象划分,导师制可以分为完全导师制和优秀学生导师制。按学习时段划分,导师制可以分为全程导师制和年级导师制。按导师工作任务划分,导师制可分为科研导师制和思想政治教育导师制。④总体来说,各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的基本模式可以归结为有以下四种。1.全程导师模式该模式主要在学生进校后不久,学院(二级学院或者书院)通过组织教师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导师。导师对一、二年级主要指导学生思想、学业、专业认同;指导选课、假期社会调研;确定基本的发展目标;初步参与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或者导师的科研调研等工作;而对于三、四年级,导师则依据学生的兴趣、潜质吸收学生参与各项创新新科研项目,进入专业训练,进行研究性调研和学习,撰写调研报告和学术论文,以致于向用人单位推荐等。这种模式适合于那些高级职称,具有研究生指导资格的老师,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学院的核心和灵①工红云等.试论中医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合理性[J].西北医学教育,2003(9)②李蘋.本科生导师制的问题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硕士.2008③张家勇,张家智.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J].比较教育研究,2007,28(1)④李瑞.我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与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1魂,在学院的教学、科研以及职业修养上都具有相当高的水准,通过长期的接触、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一般都能圆满的指导好学生,并取得很好的学业成绩。2.高年级导师模式该模式主要针对三年级及以后学生,对他们实行导师制。这种导师制多依据学生的兴趣和专长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