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网络传播现状之探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书法网络传播现状之探析作者:杨仑来源:《丝绸之路》2009年第14期[摘要]网络时代的书法既有机遇又面临挑战,还有它自身的弊端和不足。笔者本着对新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关注,从书法传承和书法传媒以及网络的特质等方面探析书法网络的现状、利弊及发展方向等问题,以推动书法网络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关键词]书法;网络;书法网络[中图分类号]J2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4-0074-03互联网络对中国书法的交流、对话方式、传承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改变,也为书法网络时代参与者的交流提供了一个更加快捷、直观的平台,更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大量的书法信息和更为直观的技法指导。探索书法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如何使书法网络更加健康发展,借助互联网这一现代科技媒体使中国书法这一古老的艺术门类焕发新的青春光彩,这些论题显得尤为重要。一、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传承和传统书法传媒(一)中国传统书法的传承中国传统书法艺术,主要通过师生面授进行传承。古代书法艺术因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被文人阶层所垄断,形成文人书法。当然,民间书法中也不乏精品。在传承和发展过程中,文人书法同民间书法互相吸收,各有千秋。但是,文人书法形成背后的中国书法传承有其特殊因素和局限性。“书圣”王羲之的故事被书法爱好者一代代广为流传,他先拜卫夫人为师,后又游历全国,交友拜师,加之天赋和努力,遂成为一代大师,几千年书坛地位不曾动摇。其他各个时代的大家无不如此,他们除了独守残灯,在黑暗中摸索之外,还要费尽人力、财力、物力,搜罗各种名帖、墨迹、拓本。在中国是这样,在汉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河井先生,早岁师从筱田芥津,二十八岁前后拜吴昌硕为师,此后每年赴中国受吴昌硕亲授,艺事大进……与此同时,由于喜爱赵之谦,三井高坚还大量收集赵的作品,故赵之谦的作品因河井先生而在日本落脚、生根、开花、结果,对日本书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于此足见传统书法艺术传承之艰难。三井本人乃日本一财阀,其经济力量自不待言,而漂洋过海、语言障碍等因素无疑给他增添了许多困难。龙源期刊网还有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禁止和控制传播的现象,如“曹操禁碑”。再如古代的一些皇家士族出于私欲,常常把一些贵重的书法作品攫为己有,使之封闭在自己家里,世人难见其真面目,甚至当作殉葬品,有天下第一行书之称的“兰亭叙帖”原迹便是这样。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书法传播控制现象。在印刷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要成为一位影响后世的大书法家确实不易,其间又有地理、交通等不便因素,以致形成“地域书风”等现象。书法网络的开放性与超时空性恰恰解决了中国书法传承上的诸多难题,是革命性的变革。(二)中国传统书法传媒随着时代的进步,书法的学习、传承不再是过去的“耳提面命”式,而是有了更为丰富的形式,比如专业书法协会、研究会、学校教育、书法展览等,更为重要的还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传媒。特别是在最近几十年中,中国书法依托于各种传媒发展加速传播。比较有影响的有《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书法》、《青少年书法》、《书法研究》等报刊,现在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有些刊物树立了自己的鲜明传媒话语风格。如《书法报》,基本上实现了大众传媒的厚报式样式,版面众多,栏目新颖、灵活,富有文学味和新闻味,能满足不同阅读群体的审美需求。最为关键的是,《书法报》的诸多文章基本实现了话语的媒体化,也体现了其对传媒本质的清醒认识。20年来,这些媒体基本上为中国书法爱好者和大书家之间搭建起了一个沟通平台,对书坛的创新和发展进行指导和监督,引领着书法的发展方向。为了适应时代快节奏的发展,电视台、广播电台也相应推出了各种书法节目、电教片、专题片,还有影响较大的电视书法大赛。通过这些节目和活动,在书法艺术领域有造诣的、大家难得一见的书法大家,大众也可以一睹尊容,受其教诲,以前一些平面媒体不能带来的效应在这里也变成了现实,大大地丰富了书法的传承方式。但是,传统媒体还有一些不足和缺点,自身也一时无法摆脱。“综观当下的书法媒体(不包括网络书法),栏目陈旧,呆板,老套,基本上缺乏学术性,新颖性和社会参与性”。二、书法网络的现状互联网络传媒的特点是快和海量。书法网络较之于前面探讨的传统报刊、影视媒体,具有先天的巨大优势,是书法传播方式的独特现象和伟大革新。书法网络的资源不断地被发现和利用。书法网络展览已经成为一些书法家展示书法成就、新作交流的理想场所,网上拍卖、网上拜师寻友、网络聚会都为进一步发掘书法网络对书法传龙源期刊网承的深度和广度,提供了有益借鉴。传统报刊影视媒体的重要性依然存在,它的优势在于其方便传统式阅读、大众信任度高以及有其较高水平的专业编辑队伍。所以,书法网络和传统媒体是当下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首选。对于网民而言,书法网络是一个连通书法前沿的通道和平台,更是学习书法的老师和学校,而传统媒体和书法网络的互动与合作,也为其发展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比如《中国书法》、《书法报》、《书法》、《书法导报》、《中国书画报》、《中国艺报》和《中国书法家论坛网站》联合推出“让古典走进互联网——名家临贴展”,这是书法网络与传统传媒的一次有益的、具有积极作用的探索性尝试,是一种传统媒体和书法网络的良性互动。(一)主流书法网站列举网络带动了书法的发展,丰富了书法的内涵,使得古老的书法艺术焕发了新的青春光彩。书法因为网络而变得开放了,不再是狭小空间范围内的交流抑或孤芳自赏,使在更广泛空间内的交流成为现实。便捷的沟通和交流的途径,使得书法在虚拟世界获得了存活的新土壤。若登陆几个书法主流网站或书法门户网站,则会有更为直观的感性认识。如书法江湖网(),网站依托中国美院书法专业,参与者大都是实力之辈,人气很高。其特色版块是“专家课堂”,时常聘请章祖安、金鉴才、曹宝麟、祝遂之、沃兴华、马士达等专家在线对话。再如中国书法网(),网站由傅志伟创办,聘请王冬龄、陈振濂等人为顾问,2004年先后和《书法导报》、《中国书画》合作,第一时间发布《书法杂志》、《中国书画》等刊物的最新内容。此网站特色版块是“书法展馆”、“书法研究”等。(二)书法网络的优点在时效性和可传递性方面,书法网络可以使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随时了解各地的书法动态。只要轻点一下鼠标,就可以将自己的作品、文章,甚至是视频即时发布,随时更新,将其瞬时传遍全球。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提供多任务的深度服务,如全文检索、相关站点链接、实用资料荟萃等。在这方面传统媒体只能刊登书法作品图片和文字内容。书法网络巨大的知识容量和所形成的共享局面,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书法网络中只要轻轻点击鼠标,各种经典论著、优秀碑帖尽收眼底。在书法网络这个平台上,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不再是被动观看,还可以参与和选择。另外,书法家在网上办展览不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需要考虑办展览时需要的各项费用,可以将一些相关资料和背景材料做成专题或视频,便于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的深入了解和多方观察,而且下载保存十分方便。书法网络也是一种开放性的交流模式。这种模式淡化了社会关系,使艺术讨论更加民主、开放与充分。它会不断地丰富交流者的思想,增强判断和鉴赏能力,有利于促进书法爱好者的发展,达到切磋书艺、相互提高之目的。龙源期刊网另外,书法网络的快捷性、即时性也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一幅作品上传,马上会有相应评论跟帖,尽管意见可能完全相悖,但是这种信息的反馈使书家和书法爱好者可以立即调整自己,从而减少探索期的盲目。同时,也最大限度地刺激他们的创作和临帖热情。书法网络中书法新人的成批涌现,反过来又吸引了很多已经有相当实力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的加入参与,从而有效提升了书法网络的专业化水平。(三)书法网络的不足书法网络和书法报刊相比,虽然有许多的便利,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以某种观点为例,在书法报刊上发表的内容尽管有值得商榷之处,但毕竟是经过了专家及作者的几番推敲,并且经过了编辑的把关,这样就减少了很多负面影响。在书法网络中,因网络的不可控制性造成泥沙俱下的局面使得不少缺少语言锤炼、带有明显错误思想的理论观点充斥其间,给书法初学者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书法网络中言论的形成主要体现为公众自发,因此,在一些学术问题上可能较为一致,而在另一些问题上则可能意见分歧,甚至高度对立。这固然体现了网上观点言论多元的特点,但另一方面,在激烈争辩中,网上言论有时混杂着非常明显的非理智成分。书法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门类,理论学习、相互交流都建立在练习好扎实的基本功,临习古代碑贴、创作、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而非空中楼阁,没有实践中的经历,所有书法理论都是空谈。而书法网络俗化了书法学习,使这个本来要静心思考的学问,变成了喧哗、争端、玩笑中的学习,未免过于浅薄。当一个初学者爱上上网,花费大量时间而放弃基本功的练习,这无疑是一种误导,阻碍了书法学习的进步以及书法事业的发展。三、对于书法网络未来发展的思考(一)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形成相互督导、相互批评的健康秩序,以利于书法网络的建设在网络世界中,大家都是平等的,最重要的是可以摆脱现实社会中的名利纠葛,针对书法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除去虚伪和功利,实实在在地就事论事。可是,也会出现造谣诬蔑,甚至攻击人身的现象。这需要书法爱好者提高自身素质,不能单纯地由论坛“斑竹”们去封杀帖子。陈振濂先生在《致〈中国书法家网〉》一文中也讲道:“我们应该提倡严肃认真的学术精神,营造宽松和健康向上的学术讨论风气。针对学术讨论,可以坚持自己的见解而不妥协,可龙源期刊网以观点犀利、言辞尖锐甚至短兵相接,但不希望发生有违学术本身的揶揄嘲讽现象,更不希望侮辱漫骂与人身攻击的言论玷污大家的学术空间。我认为,与人为善、求同存异是从事书法艺术研究应有的气度。”(二)树立自身风格,寻找自我特色,肩负书法传承使命现在很多网站网页大同小异,没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网络书法的内容虽然丰富,但缺乏条理,不应因多而杂、因众而乱,而要有传媒的个性化语言,供不同人群、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层次的人自主选择。现代传媒的本质是公共性、监督性和当下性,缺少了这三点,谈不上传媒。而现在的书法网络疏于对自身传媒资源的整合及对传媒本质的梳理,没有融入到当下的大众传媒当中,没有系统地借鉴发挥书法网络传媒的资源优势,无法从根本上打入市场,树立市场形象。从现象上体现在各个网站单兵各自为战,缺乏彼此间的交流与学习,没有行业协会似的指导,更无类似新闻出版局、广电局的管理与监督。网络聚会使书法网络不再虚拟,网络书法教学使书法学习的途径进一步拓宽,网络书法展览更成为一种全新的书法传播形式。但是,目前我们所看到种种现象是无序的、缺少规范的,书法网络和传统媒体的良性互动还很有限。规范、梳理、整合是必须的,因为书法网络肩负着书法传承的历史使命,其意义极其深远。[注释]日•樽本树村著、邹涛译:《日本书法史的演变与赵之谦书法》,《中国书法》,1996年第54期。郑利权:《论书法传播学的建设》,《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2期。朱中原:《对当下书法传媒的审视与反思》,《美术报》,2005年4月9日。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550页。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