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发展——2013年学校领导干部培训会上的讲座材料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上午好!受会议安排,今天将与在座各位,就学校“中层干部”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我交流的题目是《学校中层干部的专业发展》。个人观点,如有不妥,敬请批评指正。一、学校中层干部专业发展现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兴盛于70-80年代的欧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我国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上世纪80年代至今,我国“校长专业化”的研究也进入高潮时期。而作为学校中层管理干部的专业发展,则几乎成为理论和实践研究领域的空白,以至于在施教者的专业发展领域出现了“铜头、铁腿、豆腐腰”的尴尬局面。专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学校中层管理者成长的当务之急。1、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发展历程。在上世纪80年代,一所学校的中层干也就是2-3人,主要有教导主任、德育专干(团支部书记)、后勤(会计)等,而中层干部的选拔也是十分严肃认真的,可以从多个学校中选拔。记得84年我从久隆调到武庙任教导主任的情景,不仅有教办的正式文件,而且还有教办领导的亲自相送,校长老师的热情接待,其庄严、自豪、荣耀程度不亚于今天的校长任命。而那时中层干部在学校的地位也是相当高的,那个时候一般只有一个校长或一个副校长主持工作,而作为中层干部的教导主任几乎就是学校的二把手,所做的工作除自己主要学科的教学外,学校的计划总结、评估方案、教学教研、队伍建设等都成了份内工作。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工作面的扩大,学校中层干部的数量不断增加,到如今,少的学校五、六个,多的学校达十个以上。但由于学校非教学职能的增加,学校事务性工作占用了中层干部不少的精力,再加上对中层干部使用和管理上力度降低(比如,现在任命一个中层只需学校口头或在计划中体现,没有哪一级的正式文件,或聘书)、中层干部的待遇无名无实(如今学校的实际内设机构与编制文件相差很大,也就是说,只从编制角度上讲,在座有一部分中层是没有得到承认的。如政治上:什么样的中层干部能升为校长、中层干部的晋升与其能力与绩效没有硬挂钩;经济上,一般中层都是教学骨干,减工作量很难,就是有一点电话费补助也是名不正言不顺,据说有的学校还是以会议费、教研活动费名义发放)。2、而今学校中层干部的处境是:传道授业的讲台上离不了他们的面孔,高屋建瓴的论坛上需要他们的声音,校园里少不了他们忙碌的身影;校长布置任务找他们,教师出现问题找他们,工作有了困难找他们,每天他们在校长、教师、学生、问题间穿梭;曾经他们是讲台上的佼佼者,引无数英雄竞折腰,现还需在幕后甘为别人做嫁衣;曾经他们是队伍里的“领头雁”遥遥领先,现在还需兼做戏台上的“跑龙套”而摇旗呐喊。3、当前多数中层干部的工作状态是:①工作被动,缺乏激情。反正我是不想干的,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某某校长对得起我,或者是迫于无赖,应付做事。②工作无序,见子打子。每天、每周、每月、每期常规工作是什么,怎么做不清楚,每当有检查,总是瞎忙应付。③工作了愿,缺乏创新。抱着只在过得去就行了,没有研究,没有创新,只有布置,没有检查督促。④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失调。“教而优则仕”是绝大部分学校中层的成长轨迹,可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是“全才”。有些人是业务骨干却是管理工作“门外汉”;讲台上面对学生讲课滔滔不绝,主席台上面对教工讲话却拙嘴笨舌;面对书本上的难题游刃有余,面对工作中的矛盾无从下手;……。工作开展缓慢,自己内心苦闷。4、中层干部管理业务培训状态。有针对校长的管理培训,有针对教师的教学培训,有针对学校中层干部的业务的培训(今年教科局、进修校开展了一次办公室主任培训)却很少,以至于我们中层干部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状态;在专业发展上有“校长论坛”交流校长的管理思想,有“教师论坛”交流教师的教学心得,却很少见到“教务主任论坛”“政教主任论坛”“安办主任论坛”,让他们畅谈工作中的酸甜苦辣,以至于中层干部“有苦难言”;理论界热衷于研究校长的管理艺术和教师的教学技术,却对中层干部的理论和实践出奇地冷淡。《校长管理艺术》《课堂教学研究》这样的文章和著作俯拾皆是,但却很少见到专门论述中层干部的书籍;学校教师进修要由中层干部负责,校长培训由上级组织,中层干部的专业发展是区别于校长宏观管理和教师学科教学的专业化学习及针对中层干部工作特点、性质而进行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二、学校中层干部角色定位1、中层干部的作用和职能中层干部的作用在学校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一所学校工作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干部。学校主要领导需要统缆全局,运筹帷幄,把握方向,但还需要有一大批能力素养较高的中层干部,中层干部是领导班子开展工作的桥梁和纽带。中层干部的作用:(1)承上启下的作用。中层干部处于兵前将尾的位置,受命于决策层受制于群众,要正确理解领导决定,分析群众状况,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2)纵横协调的作用。面对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各种信息流交织,对外交流频繁,在这些工作的过程中要纵横协调,正确指挥。2、中层干部角色和定位做管理始于定位,从事管理需要学习。从一名教师进入到管理层有一个角色意识和智能结构调整的过程,调整不好会导致由原来的骨干教师变成一个不称职的人。一个人的角色意识越强,他的责任感就越强,角色意识会告诉你,做你应该做的事情,不要做你不该做的事情,这就叫“定位”。首先,执行者和创造者的统一。学校实施的是校长负责制。校长对上级负责,副校长对校长负责;中层干部也要对校长负责。各部门实行主任一把手责任制,而副主任要对主任负责,形成层次分明的管理层面。每个部门工作,要首先向分管校长汇报,再由分管校长或分管校长授意再向校长汇报。把校长负责制在管理程序上具体体现出来。从这个方面讲中层干部是一个忠实的执行者,要作为校长办学理念的拥护者,同时还是一个创造者。根据部门的特点去创造性开展工作,服从不是盲从,中层干部的定位是执行者和创造者的统一。第二,管理者和示范者的统一。管理分为理性管理和非理性管理两种,理性管理从理论上讲是对事物的控制,强调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从理论上讲,管理者和被管理者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非理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情为主线,尊重人,理解人,信任人,形成群众价值观。两种管理方式并驾齐驱,才能使管理工作有声有色、五彩缤纷。另一个方面,中层干部运用非理性管理,不能用钱调动积极性,要用情。作为示范者,中层干部要注重人的管理作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部门创设人文环境,在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先修身,以完美的人格力量,影响教职工。古人云:德服为上,才服为中,压服为下。德服的重心,在于管理的品德,管理者本身要有较高的素养,要做有德之人,突出一个实字,待人有真情实感,工作扎扎实实,做人老老实实。管理,历史上叫理管,理在先,管在后。第三,竞争者和合作者的统一。学校部门之间、人与人之间也要竞争,要比贡献,比工作。竞争才能激活部门,学校才有生命力。也不是事事都要竞争,只是在业务上和工作上竞争,但又必须是合作者,只有合作,工作才环环紧扣,作为中层干部每个人都有一定权力,不能把部门的权力庸俗化。3、中层干部的基本素质素质要求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有以下几种:(1)较高的政治素养。这是前提,要有敏锐的政治嗅觉。总结性评估工作是当前大事,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含糊,在原则问题上绝对服从大局,做到令行禁止。(2)学习素质。中层干部要善于学习,做学习表率、楷模,学好专业。书生气不可有,书卷气不可无。作干部不可有书生气,但书卷气不可无,要博览群书,学校图书馆要充分利用。(3)人格素养。干部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说的就是首先要修身。做人要有人品,做官要有官德,做领导要人品端正,作风正派,最难的职业就是做人。做好事,就要做好人,好干部必须是好人,胸怀大局,事业至上,不计较个人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人格素质很重要。(4)能力素质。工作要留心,细心、热心,要有创新,勇于开拓,敢于推陈出新,抓住机遇,吐故纳新。做到六多六少:多鼓励、少指责,多理解、少猜疑,多帮助、少为难,多关怀、少冷落,多指导、少命令,多调查研究,少偏听偏信。三、中层干部应具备的八种能力学校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也离不开学校的中层干部。得力的中层干部是校长施政的左膀右臂,是校长决策的参谋智囊。校长的决策要通过学校中层干部严格执行和组织实施,才能得到教师的认可。提高中层干部的执行能力是学校管理的关键。执行能力就是把计划、方案变成现实操作的能力,它不是单一的素质,而是多种素质、能力结合的表现,它体现为一种总揽处室全局、深谋远虑的洞察力;一种不拘一格的突破性思维方式;一种派兵遣将的指挥调控能力;一种“设定目标、坚定不移”的态度;一种雷厉风行、快速行动的管理风格;一种勇挑重担、敢于创新的工作作风。具体来说,学校中层干部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岗位认知能力。学校中层干部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角色定位要准。每一个中层干部就像足球场上的运动员一样,要十分明白自己所处的位置,是“后卫”,还是“前锋”?自己这个位置活动范围有多大?自己在这个活动范围内要完成哪些任务?什么时候不能“越位”?什么时候需要“补位”?什么时候加入“助攻”?这些,都要求运动员保持清醒的头脑。一个足球运动员,心中装着集体的目标,真正进入竞技状态,场上跑动积极,注意用“大脑”踢球,讲究和同伴相互配合,才能赢得整个球队的胜利。2、政策领悟能力。学校中层领导对校长、副校长负责,又要主持处室的工作,既是执行者,又是领导者,具有双重身份。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国家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政策法规,掌握其精神实质,做到执行时以法治教、依法治校。另一方面,要吃透校长的决策,真正领悟校长的决策意图、过程、内容和效果,并以此作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做到执行时不片面,不偏向,不走样。草率行事,不仅不会达到目的,有时还会适得其反。3、计划调控能力。中层干部对校长决策意图的理解,具体体现在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中。每学期,各处室都要根据学校整体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处室计划,围绕学校的总体思路,结合各线特点,落实可行的措施。重大活动、重点工作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拿出时间表。要保证处室与学校工作的整体性、一致性、连贯性。在制定计划、方案的过程,多请教师参与,多听取采纳教师的意见、建议,把处室的要求变成教师的自觉认同。4、组织实施能力。这是中层领导干部最重要的能力,是把可能变成现实、蓝图变成行动的过程。其核心是指挥得当、调控有力、激励有方。中层干部要能通过优化组合,最大限度地激发每个教师的潜能,实现管理决策层的用心、中层的上进心、教师的责任心“三心”最佳组合。对全体成员进行考核,通过目标管理方式实现教职员工的自我管理。采用必要的物质奖励和有效的精神嘉奖相结合的方式,让教职员工产生归属感。在检查、激励、反馈的过程中,完成学校目标、任务。5、全面协调能力。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起来的。作为学校中层干部,起的是桥梁、纽带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协调就是沟通,就是及时上传下达,倾听“民心”,反映“民意”,解读校长之声,是共识协调;学校中层干部直面教职员工,碰到的现实问题要多一些,协调就是理顺,创设人与人、人与事、处室与处室之间的交往环境,是关系协调。最好的协调原则就是实现共赢。6、深刻洞察能力。这是一种判断思维能力。中层干部虽然不是学校的决策者,但是应该义不容辞地为校长决策提供事实依据。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认真分析事情的来龙去脉,提炼出真实的信息,供校长决策参考。对教职员工中出现的苗头性问题或改革中的一丝曙光,能洞察先机,及时予以抑止或张扬。未雨绸缪,是有洞察力的表现。7、有效授权能力。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历亲为,中层干部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就是培养下属共同成长,成就下属就是成就自己。因此,无论是管教学的,还是抓后勤的,都应该最大限度地赋予助手、下属责、权、利,全体教师才有成就感和责任感。同时,中层干部要勇于为教职员工承担工作中的失误,不把属于自己的责任推给学校领导和教师。8、大胆创新能力。中层干部应该时时、事事都有强烈的创新意识。执行不是简单复制领导的命令,不是机械地照搬教条,应该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