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中毒及其预防措施(一)特性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保留有铅的特性,很多铅的化合物以粉末状态存在,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易被人体吸入。(二)接触机会1、铅矿的开采与冶炼:铅粉尘,铅烟,铅尘,铅蒸汽2、熔铅(或铅合金)作业:制作铅蓄电池,铅丝,保险丝等;喷铅,铅浴;低温焊接;熔铅过程产生铅烟和铅蒸汽。3、铅化合物的生产与使用:汽油防爆剂、船舶除锈和拆船业的焊割。4、生活性接触:中药、玩具、文具。(三)毒理金属铅,铅合金和铅化合物三者毒理作用相同,在体内均以二价铅的形式发挥其毒性作用。1、吸收、分布与排泄(1)主要以铅蒸汽、铅尘、铅烟的形式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少量铅尘可以黏附在口腔、咽喉粘膜壁而被吞咽。进食饮水、吸烟或摄取被铅污染的食物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铅的有机化合物可以通过皮肤吸收。(2)分布:90%以上的铅与红细胞结合,一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少量形成可溶性磷酸氢铅,血液中的铅随血液循环分布于血液丰富的器官。几周后,由软组织转移至骨骼、毛发、牙齿等,并以难溶性的磷酸铅形式沉积下来。人体90%-95%的铅存于骨骼中,当食物中缺钙或酸碱失衡时,均可使骨内不溶性磷酸铅转化为可溶的磷酸氢铅,引起铅中毒。(3)排泄:主要经肾脏随尿排出,还可随粪便、乳液、唾液、汗液和月经排出,也可通过胎盘进入婴儿体内。2、中毒机制:(1)血液及造血系统:引起红细胞细胞膜破裂从而溶血;干扰血红蛋白的合成。(2)神经系统: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正常功能发生紊乱,皮质-内脏调节障碍,周围神经系统传导速度降低;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外周神经病变等。(3)肾脏:干扰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呼吸和磷酸化作用;引起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细胞增生(4)可致肠壁和小动脉平滑肌痉挛而引起腹绞痛。(四)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消化道症状为主,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脑病。2、慢性中毒:(1)神经系统:中毒性神经症,随之出现周围神经损伤,严重者出现中毒性脑病。(2)消化系统:早期出现金属味,腹泻及便秘等症状;中等或较重时可出现腹绞痛。(3)血液及造血系统:小细胞低色素贫血(4)肾脏损害:早期损害肾小管,后期引起肾炎(五)诊断依据确切的职业史,临床症状及有关实验检查结果参考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诊断。(六)治疗1、驱铅治疗:首选依地酸二钠钙2、对症治疗:阿托品缓解疼痛。一般治疗:适当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