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析中国金融服务业内容摘要: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金融服务业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理论上对金融服务的内涵和金融服务业的范围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结构和竞争力等问题;描绘了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历程并对当前状况进行了分析,并也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关键词:金融服务业;创新;结构;竞争力一、金融服务业的内涵金融服务的概念涉及金融和服务两方面内容,但由于服务和金融这两个范畴都是不容易说清的话题,而且到目前也没有形成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权威观点,因此对于什么是金融服务,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现有对金融服务的定义或界定主要是从营销管理的角度出发,或者体现在相关法律法规和经济统计中。比如英国学者亚瑟·梅丹定义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运用货币交易手段,融通有价物品,向金融活动参与者和顾客提供的拭同受益、获得满足的活动。”美国1999年通过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其金融服务(FInancialservices)规定的范围包括: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储蓄协会、住宅贷款协会,以及经纪人等中介服务。联合国统计署定义了“金融及相关服务”(F1nanciaIandReIatedService)这一项统计口径。粗略地说,它包括:金融中介服务,包括中央银行的服务、存贷业务和银行中介业务的服务;投资银行服务;非强制性的保险和养老基金服务、再保险服务;房地产、租借、租赁等服务;以及为以上各项服务的种种金融中介服务。金融服务业是先进服务业中相对独特和独立的一块,是一个重要部门-GATS《业服务贸易总协定》规定金融服务是指由一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有关金融方面的服务,包括保险、再保险、银行、证券、外汇、资产管理、期货期权以及有关的辅助性金融服务。现代厂商服务中的金融服务对现代经济的重要性已经和历史上的钱庄和银行的简单业务不能够相提并论,金融活动日益被看成一种商品的生产而非服务,因为它的效用更多的依赖销售和再销售。金融创新成为金融服务中的重要盈利手段。二、金融服务业的创新进入2l世纪以来,中国金融服务业创新频繁,新产品、新业务层出不穷.在金融业全面开放之后,面对来自国际金融机构的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其多样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优势,使得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意义。很多学者认为金融创新对于提2高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有正面的影响.Merton认为,金融体系的目标是改善“真实经济”的运行,金融创新是推动金融体系向这一目标前进的“引擎”。金融创新可以被用作控制市场价格波动的工具,在经济运行中的不确定性越多,通过金融创新来降低价格波动的现象就越容易出现。但是,需要重视的是金融创新可能使金融交易变得越来越复杂,蕴含其中的风险可能更加难以深刻认识,从而导致大幅度的市场波动甚至市场崩溃。不过,承认金融创新的两重性并不妨碍对金融创新研究的继续,而只会使这种探索更加全面和深入。2002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就提出,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包括金融工具种类的增加是美国经济能够经受住重大经济事件冲击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中国金融创新中很多新的制度或者产品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且很多制度正处于不断的改革中,因此,难以对中国金融创新与金融发展或者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全面的、严谨的实证分析。金融服务业作为一个高附加值、高增长的产业,除了自身能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直接贡献外,还通过产业关联效应,带动后向、推动前向产业发展,从而间接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因此应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的创新发展。三、二十一世纪金融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现状的分析主要从内部结构和竞争力两方面进行,但由于缺少金融服务业各小类产业增加值和就业的统计数据,因此对我国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的分析是根据各小类产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来考察。从我国金融服务业内部结构看,截至2001年底,信用合作社和商业银行占据了企业法人单位总数的绝大比重,保险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占了总数的11.18%,其余各小类产业在企业法人单位数上的份量要轻的多。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众多的企业法人单位数导致了银行和非银行类金融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分别为33.17%和55.64%。在金融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上,商业银行,信用合作社和保险业吸收就业人数占金融服务业总就业人数的比重高达90.05%,其他各行业总共吸纳的就业人员还不足金融服务业整体的10%。可见金融服务业在吸收就业上的贡献主要是靠商业银行和信用合作社来完成。在竞争力方面,从金融服务业与全行业平均水平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金融服务业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对各行业门类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单位实收资本、单位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规模评分位居第三。对各行业门类的人均营业收入、人均资本、资金周转率和相对劳动生产率4个指标进行综合排名,金融服务业的综合评分位居第一。但如果按照迈克尔·波特的竞争理论。一个产业内部的竞争状态是取决于进入威胁、替代威胁、买方侃价能力、供方侃价能力以及现有竞争对手的竞争这五种基本的竞争作用力。由于我国金融服务业在市场进入上存在许多限制,市场结构表现为垄断特征,充分竞争环境3尚未形成,因此如果进行横向比较,特别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竞争力更值得怀疑。从金融服务企业的竞争力来看,根据英国《银行家》杂志2003年对世界1000家大银行按照一级资本进行的排名,尽管中国银行凭219.16亿美元的一级资本(总资产为4341.88亿美元)在国内位居第一,但在全球只能排到第15位,无论是在实力还是在规模上与排名第一的花旗银行(一级资本为590.12亿美元,总资产为10971.9亿美元)都不能同日而语,而且中国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高达22.49%而花旗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只有1.85%。这说明我国金融服务业内部的微观主体依然缺乏竞争优势。因而影响了金融服务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四、金融服务业结构优化的政策选择1.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发展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优化我国金融服务业的机构结构,绝不能靠削减银行业的规模来降低其过大的比重,而应该在金融发展过程中,着力发展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发展和增长的过程中调整和优化比例结构,以满足市场经济运行中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推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现有产权制度基础上,从组织结构、激励机制、内部管理、产权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加快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进程,减轻国有商业银行的负担,彻底解决国有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在管理和经营制度上率先与国际接轨,落实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自主权,建立现代商业银行运行机制,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完善内部稽核与监察体制、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制度、贷款审贷分离制度和贷款担保抵押制度、信贷资产质量管理责任制度等。2.促进市场发展,改善融资结构我国企业融资结构十分不合理,由此导致银行系统积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应加快发展直接融资方式。这需要着重发展一级市场,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同时还应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尤其应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充分发挥债务融资的优势,加大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获得资金的比重;稳步发展政府债券市场,在适当的时候启动地方政府债券市场;适当扩大长期金融债券的发行,解决商业银行附属资本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股票市场。在分散银行金融风险、优化融资结构的同时,保证实体经济的资金供应,并通过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资金配置功能,优化实体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3.开展混业经营实践,促进金融监管变革加入WTO,外资金融机构将在经营范围和地域范围上逐步深入中国的金融市场。在此大背景下,中国金融业要成功迎接国外挑战和参与国际竞争,必须继续推进金融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包括推进以多业并举为主要特征的宏观金融结构优化和推进以金融机构全能化4为主要特征的微观金融结构优化。实现这一任务的有效措施就是推进混业经营实践,以金融结构变革促进金融监管制度与结构的改革,并形成良性作用机制。在宏观上,改变目前银行业占绝对主导地位,其他金融行业相对弱小的扭曲状态,通过推进金融领域的产权改革,重构金融产权,培育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市场主体,优化市场结构,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形成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多业并举,并且各行业内部结构优化的宏观金融结构。在微观上,以金融控股公司为混业的目标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金融机构业务的全能化,并由此实现其资产、收益结构的多元化,形成真正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全能型金融机构。首先将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组建成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控股公司,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混业经营,既合理配置全社会的金融资源又有效控制风险,增强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4.金融服务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金融服务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是国内金融企业和外资企业公平竞争的准绳。目前,我国在金融服务业的法律法规方面还很不完善,应加快建设步伐。例如银行方面,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外资银行法》,显然不利于全面规范外资银行在中国境内的业务经营活动,《外资银行法》的制定已刻不容缓,应以国民待遇为基准,尽快制定《外资银行法》。该法规的作用主要包括:(1)强化对外资银行的监管,规范内外资银行、外资银行之间的竞争,避免赢利业务集中于外资银行,而亏损业务全部留在中资银行。(2)有利于控制外资银行进入速度。许多国家都采用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来源国分布、总数以及每家外资银行分支机构数量的方法,从而确保本国银行在银行体系中的份额,以防止外资银行对其国内金融市场的垄断经营或控制。中国应当借鉴国外对外资银行进入的准入条件和监管措施,控制外资银行的进入速度。对外资银行的审批速度要适当,掌握节拍,避免外资银行在短时间内大量涌入。(3)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通过对外资银行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等方面提出要求进而实行有效监管,达到适当控制外资银行扩张速度的目的,这是西方一些国家通常采用的措施。(4)引导外资银行向不发达地区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地区性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为此应当参照国外做法,采取一些优惠措施鼓励外资银行进入不发达地区,以便使外资银行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5)鼓励外资银行参与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目前中国正在通过债转股方式处理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会涉及大量的不良资产出售,外资银行将是重要的投资者之一。五、小结二十一世纪以来,金融服务业发展很快,目前在国民经济中也占有很重的份量。对相关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中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呈现出良好的正向相5关关系。但由于中国的经济核算方法与世界通行方法不同,加上受各种因素制约,中国金融服务业在总体规模,内部结构和竞争力等方面仍存在许多不足。为此我们应加强服务经济理论研究,完善统计核算制度,用明确的理论来指导实践,制定合理产业政策,在提高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的同时注重内部结构的完善,立健全相关法规,强化产业内部竞争状态,提升竞争力。6参考文献:1.何德旭,王朝阳:《金融服务业若干理论与现实问题分析》,《上海金融》2003年第12期。2.孙先民,杨丽:《中国金融服务业的结构分析及政策选择》,《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11期。3.何德旭,王朝阳:《中国金融服务业的体制改革与产品创新》,《财经问题研究》2007年第6期。4.马晓娇:《浅谈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中国外资》2008年第6期。5.秦月星:《关于中国发展金融服务业的思考》,《技术经济》2009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