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我国南水北调工程带来的的环境问题-----------以中线工程为例刘帮军(河北工程大学资源学院,河北邯郸056038)摘要: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但同时由于中线工程和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共同作用,引起汉江及长江中下游环境的变化,将引起武汉、湖北等沿线各省地质情况发生变化,引发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从而产生难以估量的损失。关键词:南水北调;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1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简介中国水资源居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第110名之后。为了解决区域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国家于2002年12月27日正式启动南水北调工程[1]。南水北调工程分东线、中线和西线三部分,其中东线从长江江苏扬州段调水,抽水北送,经过江苏、山东到达河北、天津;中线从湖北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河北到北京、天津;西线规划从长江上游调水到黄河上游,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作为该工程的最优线路--中线工程,备受世人的瞩目。水源区工程是确保南水北调“一江清水送北京”的关键,因而决定着整个中线工程的成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由水源区工程和输水工程两大部分组成。水源区工程又包括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其中,丹江口水利枢纽续建工程建成后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据1992年调查,主要淹没实物指标为:人口22.4万人、房屋479.4万㎡、耕地23.5万亩、工矿企业120个,淹没固定资产原值1.2亿元[2];而汉江中下游补偿工程的目的是为免除近期调水对汉江中下游的工农业及航运等用水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2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产生的环境问题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以下简称水源区)包括陕西省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湖北省十堰市、神农架林区(省直辖林区)、襄樊市,包括6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44个县和1个省直辖林区。与其说这是一项调水工程,不如说是一个调控区域水资源分配的系统。因此,能否保证将优质水送到北京、天津,决定着该系统的成败。环境问题由于伴随南水北调工程始终,并且是保证优质水的关键,因而也是中线水源区工程的关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作为一项综合性工程,是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体现。总体来说,工程的利益是主要的,弊端是次要的。但是,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如果中线水源区工程不解决好环保问题,不能兴利避害,该工程就会成为一个有害工程。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工程已经或者即将产生的环境问题。2.1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一是滑坡和泥石流。南水北调中线大多处于秦巴山余脉,地质构造特殊,大多是易风化、易粉碎的岩石,经过蓄水容易造成滑坡和泥石流;同时,经长年暴露的土地浸润之后也会发生滑坡现象。二是地震。中线水源区位于我国西部与华北、华南三大断块交接的特殊三角地区,深大活动性断裂带纵横交错,大部分地区均分布在深大活动性断裂带上。根据资料记载,该区域共发生大于2级的地震748次,发生4级以上破坏性地震51次,其中湖北省最大的一次6.5级地震就发生在竹山县[3]。2.2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不仅拥有丰富的动物、植物等生物资源,还有许多珍稀的物种。据有关资料介绍,中线水源区不仅生长常规的玉米、小麦、大米、棉花、油菜、花生、黄豆、柑橘等农作物,还有油类、丝类、茶类、烟类、果类、食用菌类、纤维类和漆类等160多个特产品种;银杏、鹅掌楸、巴山松、七叶树、铁尖杉、水杉、榔榆、白皮松、金铁松、柳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青、草、鲢、鳊、鲤、鲫、鲂、鲶等种鱼,其中丹江口翘嘴白被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此外,还有二类保护动物林麝(香獐子)、鸳鸯、大鲵,三类保护动物小灵猫、大灵猫、红腹锦鸡等[4]。但由于蓄水位上升,也许会增加一些生物品种,但原生态的生物多样性将遭到被破坏。一是因为蓄水将直接淹没370km2地区,损失23.5万亩耕地,从而淹没大量的生物以及生物栖息地,当地许多物种,诸如豹、狼、獐等珍奇异兽而将不能生存,或者被迫迁徙;二是由于气候湿润甚至温差变小,部分耐寒生物将迁徙或者灭绝;三是由于工程建设,采用大量的生物和林木资源,也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压力。2.3水库的自净能力被削弱目前,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特别是丹江口库区的水质优于国家饮用水标准,原因就在于本地特殊的生态环境系统。但是,随着水源区工程的建设和完成,水库的自净能力将会大大削弱。一是因为蓄水将减小流速,从而不易冲走污染物;二是因为蓄水沉淀使得大量化学物质沉积,将影响水质;三是因为因为涵养水源的植被被削弱,水质也会变得浑浊。总之,自净能力的削弱,一方面会影响水质;另一方面会增加人工净化的成本。2.4淹没大量耕地、林地和沼泽地前文已述,丹江口水库后期规模正常蓄水位170m时,将增加淹没处理面积370km2,其中淹没耕地23.5万亩,还有大量林地被淹没。由于大量耕地被淹没,一方面会减少耕地面积,造成粮食减产;另一方面会迫使大量移民外迁或者后靠。林地被淹没,一方面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减少森林覆盖率,削弱涵养水源的能力。而沼泽地被大量淹没,导致的是生物多样性的减少。2.5由于移民和重建造成资源浪费由于丹江口水库需要提升水位10米,从而需要大批移民外迁或者后靠,并为其重建相应的生活条件。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在其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淹没实物指标仅丹江口坝区就涉及人口22.4万人。而根据凤凰资讯,南水北调中线鄂豫共移民33万,其中河南淅川一个县移民21万余人,湖北省丹江口市、郧县、郧西县、张湾区、武当山特区5个县共移民近12万人[5]。如此繁重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需要很多人力、物力,特别是给当地带来很重的经济负担、行政成本和管理压力。同时,为了保证移民如期搬迁、顺利安置,也带来繁重的重建任务。在这些过程中必然会造成资源浪费,有的甚至得不偿失。2.6大批文物被淹没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不仅淹没了遇真宫和净乐宫等武当宫观建筑,还牵连了丹江口市区的文物安全。特别是均州古城被淹没,一去不复返。同时,古均州地区近万座墓葬等丰富的地下文物宝藏也被淹没。珍贵的文物资源被淹没,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损失,更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损失。2.7区域水资源平衡性被打破中线工程多年平均调水量为130亿~140亿立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年平均调水量为80亿~90亿立方米。中线工程实施后,汉江中下游多年正常水位平均下降0.8米,沿江各水厂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平均供水保证率下降14.74%。张中旺2006年在《经济纵横》《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襄樊市的影响与对策》一文中指出,调水后汉江中游正常水位平均下降0.8米--1米,沿江各水厂的功能将受到影响,平均供水保证率下降34.74%,取水口及取水管道要重新设计和施工[6]。农村人、畜饮用水将陷入危机。区域水资源平衡性被打破,不仅直接影响水上航运,还将引起汉江水生生物种群和数量的减少,并给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很大影响。2.8施工过程带来噪声、固体等环境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其中需要长期性和大规模的施工,由此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一是施工过程产生噪声污染,给人和其他生物带来许多对健康有害的影响;二是施工开挖出来的土方和石块以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废弃物会给环境带来压力。此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还对气候、水文、生态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参考文献:[1]刘荣刚.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问题及其应对[J].知识经济,2012,06:46-60.[2]崔云霞,颜润润,王燕枫,吴涛.南水北调东线河流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治理对策[J].环境科技,2011,24(5):49-50.[3]昝玉梅.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探索----南水北调截污导流工程运行期环境保护措施[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6:54-55.[4]陈姗姗.刘俊新.王国义.李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汉江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地下水,2011,33(6):78-80.[5]刘京徽.农工党中央提交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做好南水北调水源区生态保护.2012.[6]新浪网.世界最大调水工程构建新的中华“水网”.矿山环境地质学论文学院:资源学院班级:资源勘查工程一班学号:090440118姓名:刘帮军指导老师:许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