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ck公式1969年,Peck在分析了大量地表沉降数据后,提出了地表沉降槽符合高斯分布的概念。他认为地层变形由地层损失引起,施工引起的地面沉降是在不排水的条件下发生的,从而假定地表沉降槽体积等于地层损失体积。如今这个公式在世界上广泛应用,成为预估沉降槽的经典公式。]2exp[22maxixssiVs2maxs为地面任一点的沉降值,单位为mm;maxs为地面沉降的最大值,位于沉降曲线的对称中心上(对应于隧洞轴线位置),单位为mm;x为从沉降曲线中心到所计算点的距离,单位为m;i为从沉降曲线对称中心到曲线拐点(反弯点)的距离,一般称为“沉降槽宽度”,单位为m;i3通过对正态分布函数二次求导,令其等于0求得;V为隧道单位长度地层损失,单位为mm/3;42lRVVlV为地层体积损失率,即单位长度地层损失占单位长度盾构体积的百分比;这个参数的取值依赖地方经验。其中,i一般由查图表或者经验公式得来,以下列举了一些关于沉降槽宽度系数i的公式(一)Peck通过对大量地表沉降数据和有关工程资料的分析后,得出)。2-45tan(2Zi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β为隧道周围地层内摩擦角(二)O’Reilly和New提出一种简便的定义i值的方法,即i和隧道深度Z之间存在以下简单的线性关系KZi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K为沉降槽宽度参数,这要取决于土性;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三)Clough和Schimidt在其关于软黏土隧道的著作中,提出饱和含水塑性粘土中的地面沉降槽宽度系数i由如下公式求得8.0)2(RZRi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R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四)Attwell假定沉降槽曲线正态分布,给出估算地表沉降的经验公式nRZKRi)2(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R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Z为隧道深度,单位为mK和z为统计系数土性Kn粘性土层1.01.0回填土层1.70.7砂性土层0.63-0.820.36-0.97土性K值无粘性土0.2—0.3硬粘土0.4—0.5粉质黏土0.7(五)藤田收集了大量的,涉及多种盾构形式的统计资料后,给出以下公式)(2max2AAsRii为沉降槽宽度系数,单位为m;R为隧道半径,单位为m;maxs为地面沉降的最大值,单位为mm;A为沉降槽断面积,单位为2m;A为隧道断面积,单位为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