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职业技术学院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所发展规划一、研究宗旨追踪技术前沿,关注政策导向,改善人居环境,服务地方发展。二、研究目标把握国家相关政策、标准、规范;关注绿色建筑新技术的应用问题,与建筑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研究新技术应用中的相关问题;开展绿色建筑知识讲座和研讨,宣传推广绿色建筑新技术。三、研究方向绿色建筑环境设计、绿色建筑施工技术、室内污染控制技术、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运营管理技术等。四、推荐研究内容1.相关国家政策和标准规范,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检测技术标准》2.太阳能利用技术3.新型绿色环保建材应用4.建筑环境模拟技术5.绿色建筑的物业管理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雨水收集、中水回用、垃圾分类回用等方面。6.互联网+绿色建筑一是设计互联网化。要注重利用云平台进行整合,同时要在建筑新部件、绿色建材、新型材料、新工艺、管理营运新模式等方面大量应用数据化和网络化新技术。通过互联网,设计师们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种各样符合当地气候条件或国家标准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技术二是施工互联网化。让绿色建筑施工就像建造汽车那样实现产业化,整个过程由互联网可视化进行严格监管,各部件、部品生产商与物流系统、施工现场、监理等“无缝”联结,使整个系统达到零库存、低污染、高质量和低成本,这是绿色建筑施工必然要发展的方向。三是运营互联网化。首先要引进物联网的概念,即只要安装了相应的传感器,通过个人的智能手机就可方便地实现建筑的节能、节水或家电的遥控。四是运行标识管理互联网化。未来,要给每一栋绿色建筑装上一个智能芯片,这个芯片包括集成传感器及其相关的软件,并将其联接到云端,便于定时收集电耗、燃气、供暖等能耗等数据,同时还要及时运算、比较并警示发布,再加上安全保卫功能,就可以为用户提供周到的服务。人们可利用该系统加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定期为用户提供分析、诊断、反馈、改进等服务信息。7.建筑复合养殖微循环系统在建筑中利用废水、垃圾等,培养动植物食物链,由此产生了一种模仿大自然的微循环系统。例如,在室内培养植物和果蔬,可利用室内绿植调节室内空气的温湿度,同时又可以通过室内园林培育新鲜安全的蔬菜和果实。又如,室内绿植可以充分利用污水以及循环利用中水和雨水进行灌溉,植物在吸收室内Voc、PM2.5的同时还提升了环境的美感和空气的湿润度,水中生长的植物还给鱼类提供食物和氧气。鱼类的饲料主要依靠厨余来制作。绿色建筑通过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促进水循环利用,并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为紫外波段的LED供能,使建筑物内植物昼夜都可以进行光合反应,吸收二氧化碳,排出氧气。创造立体园林建筑,不仅能使用户的居住质量进一步提升、在闹市区也可享“田园渔耕之乐”,为城市带来新的生态景观。8.装配式建筑墙梁柱板等构件在工厂流水化生产,在工程地点组合装配,实现快速、绿色施工目标。日本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层数可达58层,高度193.5米;台湾地区的预制装配式建筑层数达38层,高度133.2米。上海引进台湾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积极开展试点工作。9.绿色建筑工程示范探讨与政府、企业联合开展绿色建筑工程试点,培育渭南的绿色建筑开发、施工企业,打造渭南建筑行业的绿色发展新方向。五、研究任务规划申报市级、校级科研课题3-5项;与建筑企业联合开展技术攻关项目1-2项;发表科研论文10-12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组建一支结构稳定的建筑技术科研团队。六、研究所组织规划1、组织原则以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政策为导向,以绿色施工技术和绿色人居环境为并行的研究主线,以学校为依托,以对外合作为突破和发展契机。研究所成员实行动态调整和逐步增补的原则,最终形成专业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技术引领的稳定研究机构。2、组织架构研究所成员可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兴趣,自行组织相关技术力量,形成不同的研究小组,组织者即为该课题组组长。3、会议制度(1)研究所年会制度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所技术研发部(姚立民负责)对外合作部(韩文平负责)后勤保障部(孙志强负责)课题组1课题组2物资管理组资金管理组……每年暑假前后举办一次研究所全体成员会议,展示各自工作成绩,并开展学术交流研讨,总结研究心得,介绍国家地方新政策、绿色建筑技术领域发展前沿动态等。(2)研究小组例会制度各研究小组根据实际情况,订立本小组的研究例会,研讨课题研究中的相关问题。(3)专题会议制度针对重大技术、政策等特殊问题,由相关人员提出申请,研究所所长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