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论“一带一路”的历史超越与传承2015-06-0115:18《人民论坛》王义桅字号:核心提示: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密切相关,因此并没能出现“海陆同盛”的局面,而当今将“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就是致力于创造海陆并举,协同开展的盛况,海陆空间的结合,其空间覆盖范围是古代丝绸之路难以睥睨的。“一带一路”是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必然逻辑,也是文明复兴的必然趋势,还是包容性全球化的必然要求,标志着中国从参与全球化到塑造全球化的态势转变。“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既超越古代,又超越近代,通过“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指出:“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各国实现经济政策协调,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①由于“一带一路”倡议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因此和古丝路具有相似之处;另一方面,由于“一带一路”政策出现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特质,因此得以在“空间”和“性质”两大方面,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创造性继承的基础之上得以继续发扬光大,为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一带一路”的深远历史传承古代丝绸之路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民族稳定三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而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也同样会发挥古丝绸之路这三大独特作用,以负责任的风范与真诚包容的大国态度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到的,这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模式更加广阔,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放眼古今丝绸之路,两者同为“亲善之路”“繁荣之路”“交流之路”。“亲善之路”指的是当今“一带一路”建设立足于古丝绸之路对民族稳定、和谐共处的贡献,在和平发展成为日益重要主题的当下,将“一带一路”打造成一条福泽各国民众的发展之路,促进沿线各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与和睦共处。目前,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世界影响下产生的“中国威胁论”使得世界各国对中国崛起心存疑虑,将中国的强大看作对世界现存政治秩序的威胁。而这条“亲善之路”充分表明:我国坚持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不谋求世界霸权,在国力强大的今天,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地结合,同世界分享自身发展红利,在互联互通的基础之上,同各国平等发展,互利共赢。“繁荣之路”是指当今“一带一路”建设同古代丝绸之路联系东西方贸易,创造大量社会财富一样,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能够在经贸交流的过程中推动东西方两大市场的繁荣,为沿线国家提供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潜力。从“一带一路”的议程设置来看,伴随着一系列自贸区(如中日韩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以及各类经济走廊(如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设升级,这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合理分工,减小各国相互间的贸易壁垒,便利各国进出口运营以及经贸投资,从而建立起高效运行的“财富流通网”、“物资运输网”与“货币交换网”。“交流之路”是指当今的“一带一路”同古代丝绸之路一样,不仅仅是一条经贸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民众交往之路。伴随着各国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化,建立在其基础之上的文化交流也同样会大放异彩。“一带一路”涵盖30亿人口,在建设的过程中,如能发扬传统“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推动沿线各国民众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够推动“民心相通”的早日实现,增强各国民众对政策的支持和拥戴,而且能够极大地推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在文化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物质同精神的双重结合,从经济和人文两个层面真正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一带一路”的建设要在继承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立足发展大局,在继承传统“亲善”“繁荣”“交流”之路基础上,打造互尊互信之路、合作共赢之路、文明互鉴之路。需要注意的是,“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难以一蹴而就,作为一项宏观政策,应该立足长远,从长期收益看待政策有效性。目前,应不断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安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审慎地处理各类问题,而非冒进地追求短期效益,舍重就轻。“一带一路”政策的时代发展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开创我国对外开放新局面,“一带一路”政策正式成为我国的重要国家战略。“一带一路”政策,在传承传统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的内外国际局势,形成了其不同于古代丝绸之路的新内涵,实现了两大超越。一方面,在空间上超越了传统的丝绸之路的限制,所辖区域空间进一步扩大,合作空间也得以深化;另一方面,既在性质上赋予了古丝路新的内涵,又超越了传统丝路的思维模式,以其“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稳健地推动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空间上的超越。古代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通犁靬,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奄蔡(西汉时游牧于康居西北即成海、里海北部草原,东汉时属康居)。②可见,古代陆上丝绸之路链接东亚,中亚和西亚和欧洲。在此过程中,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虽然一定程度上受到丝绸之路的影响,但和西亚、中亚等地相比,其影响力还是有限。当今“一带一路”的建设,其主体范围大体仍遵循古丝绸之路的路径,依托现存的亚欧大陆桥,通过中亚、西亚等重要区域,连接欧洲,实现沿线各区域之间的互联互通。但是,我国在“一带一路”的建设过程中,开展了与其相配套的“经济走廊”建设,通过经济走廊,将历史上并非陆上丝绸之路主体的区域也纳入到了“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去。例如,“中巴经济走廊”开创了由我国新疆地区经由巴基斯坦从而到达南亚的新途径,加之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相互配合,南亚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被成功的纳入到我国“一带一路”的建设之中。同时,历史上并非丝路主要途经区域的我国西南地区也承担起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任。除此之外,“中蒙俄经济走廊”的建立,还会将东北亚地区纳入“一带一路”的区域范畴,大大的扩展了古丝绸之路的空间范围。“一带一路”建设在空间上的扩展,不仅大大激发了我国各省份的积极性,同时也将南亚、东南亚、东北亚、东亚、西亚、中亚乃至欧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大扩展了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空间概念,赋予了其新的时代生命。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曾经提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从而逐步形成区域的大合作,同时应实现“五通”,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习总书记的讲话中,不难看出,当前“一带一路”的建设,在“合作空间”上极大的超越了传统丝绸之路以经贸为主的合作方式。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贸易通”仅仅是一方面,重要的是在“贸易通”的基础上实现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文化乃至民心的全方位互联互通,真正为新形势下各区域之间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除以上两点之外,我国还将海陆丝路建设并举。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同陆上丝绸之路的衰弱密切相关,因此并没能出现“海陆同盛”的局面,而当今将“一带一路”结合起来,就是致力于创造海陆并举,协同开展的盛况,海陆空间的结合,其空间覆盖范围是古代丝绸之路难以睥睨的。性质上的超越。“一带一路”政策丰富了传统丝绸之路的内涵,在“时代性”“先进性”“开拓性”三个方面对古丝路做出了创新性发展。第一,时代性。中国人从未背弃过海洋,但也从未真正关注过海洋,海洋作为“化外之域”的观念一直扎根于中国人的灵魂深处。当今时代,“海洋”已经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从“大河”走向“大海”,从“内陆”走向“海洋”已经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改变传统丝绸之路重陆地、轻海洋的态度,创新性的将“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结合起来,海陆统筹兼顾,协调并举,体现了“海洋强国”要求下典型的新时代特点。除此之外,“一带一路”的开展,也将西北、西南地区纳入到开放的前沿,有利于缩小其同东部沿海省份的差距,推动实现国内各省份的共同富裕,这同样符合深化改革开放,打造对外开放新局面这一典型的时代要求。第二,先进性。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商业活动受到打击,士农工商影响下的中国古代社会,导致陆上丝绸之路将农产品或农业加工品作为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当时出口结构并不完善,并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当今的“一带一路”政策,在操作路径和操作理念两个方面,具有高度的先进性。首先,从路径来讲,“五通”将政治、经贸、交通、货币、民心创新性地结合在一起,能够充分发挥我国的战略优势,同世界各国分享自身发展红利,这本就是平等协作的典型创举;其次,从理念开看,我国坚持古丝绸之路开放包容的精神,并在此基础上将世界看做统一的命运共同体,谋求“共同富裕”,这一点也超越了历史上各国的“谋利”心理。第三,开拓性。通过上文的论述,不难发现,我国在开展“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不谋求称霸,也不会称霸,而是将世界看做一个统一的整体,吸引沿线国家共同参与,通过相互之间的平等协作,沟通了解,共建繁荣世界,分享发展成果,从而共同应对目前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这一创新性举措,以互利共赢的形式,超越了传统的区域合作方式,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同古代丝绸之路相比,“一带一路”以其开拓性,给予了框架中沿线各国远超古时的发展生机和活力。《后汉书·西域传》曰:“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胡商贩客,日款塞下。”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可见一斑。当今的中国,继往开来,在继承丝路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实际,赋予了这条古今之道以新的生机和活力,将欧亚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这一传承之下而出现的“一带一路”创举,必将促进沿线各国的友好协作,互惠共赢,共谱丝绸之路新华章。古代丝绸之路并不稳定,与沿途国家的政治、经济状况密切相关,其兴衰取决于中央王朝的统一与控制——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长期遭废弃。此时,阿拉伯掌握航海术,通过海上到达广州、泉州、宁波等地,陆上丝绸之路的价值就没有了。③“一带一路”必须超越古代丝绸之路的不稳定性,承载重塑全球化的时代使命。“一带一路”所塑造的欧亚地区交通网络,将作为世界经济引擎的亚太地区与世界最大经济体欧盟联系起来,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并形成东亚、西亚和南亚经济辐射区。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深化经济技术合作,建立自由贸易区,最终形成欧亚大市场,是两条丝绸之路建设的基本方向和目标。这将有利于域内贸易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同步发展。亚欧大陆自贸区或欧亚大市场的形成,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一带一路”对马歇尔计划的超越除了超越古代丝绸之路外,“一带一路”还超越了其他国家的类似战略。早在2009年1月5日,《纽约时报》就称中国的“走出去”战略为“北京的马歇尔计划”。“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这种说法更流行了。其实,“一带一路”不仅不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更超越了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启动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国家给予经济援助和参与重建的计划,以当时美国国务卿名字命名,史称“马歇尔计划”,也称欧洲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计划说是使欧洲和美国得到双赢,但也造成了欧洲的分裂,巩固了美国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北约组织的建立,美国成为马歇尔计划的最大受益方。都是向海外投资来消化充足的资金、优质富裕产能和闲置的生产力,促进本国货币的国际化,“一带一路”倡议与马歇尔计划确有诸多类似之处,后者也给前者以历史借鉴,但是,两者时代背景、实施主体和内涵、方式等毕竟不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