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新课程高三第一轮复习课件找一找:图中有哪些自然地理要素?地形大气水文植被土壤地形大气水文生物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环境的改变,会导致每一个要素发生改变。土壤一、自然地理要素变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1)生物进化与环境变迁的关系生物进化环境变迁(2)生物进化进程原核细胞生物→无氧环境向有氧环境转变(20亿年)。有氧环境→真核细胞生物→光合作用加速氧的积累(8亿年)。生存环境改善→无脊动物出现(揭开了快速生物演化的序幕)。46亿年前6亿年前寒武纪石炭纪人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鱼类无脊椎动物被子植物孢子植物裸子植物海生藻类海生藻类时代代纪距今年代(亿年)生物发展阶段动物界植物界新生代0.03~0.02中生代0.71.41.95古生代2.52.853.34.04.45.2元古代6.0太古代25~38地球初期发展阶段46人类爬行动物时代两栖动物时代鱼类时代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动物孕育萌芽原始生命体被子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哺乳动物2.环境变迁与生物灭绝(1)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地质历史上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2)生物灭绝的原因地理环境的较大变化是导致生物灭绝的主要原因。如中生代恐龙灭绝的原因一般认为是小行星撞击导致的。3.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1)占用和破坏生物的栖息地。(2)过度采集和捕猎。(3)过度排放废弃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4.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地理因素(1)自然条件的优越程度一般水、热、土壤等自然条件越优越,往往生物越丰富。(2)环境的复杂程度一般地形地势、气候等地理环境越复杂,生物种类越丰富。(3)外来的干扰程度人类活动的干扰(占用和破坏生物的栖息地;过度采集和捕猎;过度排放废弃物,破坏生物生存环境)。外来物种的入侵。12.(36分)(2018北京)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纬度低,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势起伏大,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海陆兼备。27.(2018浙江自选)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略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4)与图中同纬度地区相比,说明丁地生物种类丰富的原因。降水较多,植物种类丰富;相对高度大,山地垂直自然带多;人类活动破坏小。37.(2017新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37.(2017新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37.(2017新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37.(2017新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37.(2017新课标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4.植被(1)植被的类型:森林、草原、荒漠。森林: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草原:热带草原和温带草原(山地高原草场)。荒漠:热带荒漠、温带荒漠、苔原、冰原(高寒荒漠、石漠、盐碱地等)。(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1.当地自然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B(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差异D.行政管辖不同D(2017新课标1)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A4.植被(2)植被对地理环境的指示作用:常绿硬叶林:指示夏季炎热干燥的地中海气候区。宽大、鲜绿的叶片、板状根:指示高温多雨的气候。叶呈刺状、根系发达、瓶状茎:指示干旱环境。叶片嫩绿、根系不发达:指示水生环境。例,索科特拉岛曾经与非洲的索马里半岛相连,岛上有许多奇特的动植物。下图是索科特拉岛位置图。读图回答下题。岛上许多植物有瓶状茎、多刺、硬叶等特点,反映了该岛的气候特征是A.温暖湿润B.温和干燥C.高温多雨D.高温干燥D(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2018海南)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2)分析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说明“小老头树”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3)植被的生态作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植被通过增加地表水下渗,减小地表径流量,且降低地表径流流速,从而减小流水侵蚀和搬运。调节径流——植被通过涵养水源,减小雨期的径流量;然后通过地下水的补给,增加枯水期的径流量。净化空气(水源),缓解全球变暖——植被通过降解空气污染物(颗粒物、有害气体)、吸收二氧化碳等方式净化空气,缓解全球变暖。防风固沙——植被通过降低风速、根系固定、增加土壤水分等作用来防风固沙。调节气候——植被主要通过蒸腾作用增加空气中水汽含量,从而使得局部地区的气温变化趋小,降水趋多。例,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各题。(1)铺设树皮覆盖层的主要目的是A.为植物提供养分B.控制雨水渗漏速度C.吸附雨水污染物D.保持土壤水分(2)对下渗雨水净化起主要作用的填充层是A.树皮覆盖层和种植土层B.种植土层和砂层C.砂层和砾石层D.树皮覆盖层和砾石层DB例,雨水花园是一种模仿自然界雨水汇集、渗漏而建设的浅凹绿地,主要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并通过植物及各填充层的综合作用使渗漏的雨水得到净化。净化后的雨水不仅可以补给地下水,也可以作为城市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下图示意雨水花园结构。据此完成各题。(3)雨水花园的核心功能是A.提供园林观赏景观B.保护生物多样性性C.控制雨洪和利用雨水D.调节局地小气候C例,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D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1)自然地理环境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人类圈等地理圈层组成的有机整体。(2)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3)某地某一要素的变化还会对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思考:某河流上游地区植被发生破坏,这对当地动物、河流、地下水、土壤等以及对下游地区有哪些影响?附:植被破坏的影响对当地的影响:对动物:使动物失去栖息地和食物,影响动物生存。对河流:植被调节径流能力减弱,径流变化加大;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加大,淤积加重。对地下水:减少地表水的下渗,使地下水减少。对土壤:加大对表层肥沃土壤侵蚀,有机质来源减少。对下游地区的影响:河流上游因破坏植被而导致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会在下游河道淤积,导致泄洪能力降低,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增大。泥沙淤积又不断抬升下游河床,影响地表水系的演化,还使下游地区地下水位升高,在总蒸发量大于总降水量时,下游地区容易发生土壤盐渍化。(2018海南)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6.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①固定表土②减少径流③沉积泥沙④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7.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ADC例,美国科罗拉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