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生理学(自己整理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绪论1)人体生理学: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2)运动生理学:是人体生理学的分支,是专门研究人体的运动能力和对运动的反应与适应过程的科学,是体育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学科。3)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的基本特征:1、新城代谢。2兴奋性。3应激性。4适应性。5生殖。4)人体生理机能的调节?人体有各种细胞、组织和器官所组成。它们的生理活动在空间和时间上紧密配合,相互协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细胞及组织与外界环境不发生直接接触,而是生存与细胞外液之中。细胞新陈代谢所需的养料由细胞外液提供,细胞的代谢产物也排到细胞外液中,通过细胞外液再与外环境发生物质交换。因此,细胞外液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以别与整个机体所生存的外环境。5)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优缺点?神经调节:内神经系统的活动调节。特点:作用迅速,调节准确,范围局限,时间短暂。体液调节:机体细胞的特殊化学物质,经体液运输调节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特点:缓慢,持久,弥散。第一章:骨骼肌机能1)肌细胞又称为肌纤维是肌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成人肌纤维直径约60微米(μm),长度为数毫米到数十厘米。每条肌纤维外面包有一层薄的结缔组织膜,称为肌内膜。2)肌原纤维和肌小节:由粗肌丝和细肌丝规则排列构成的肌纤维亚单位。肌原纤维上每一段位于两条z线之间的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它包含一个位于中间部分的暗带和两侧各1/2的明带,合称为肌小节。3)粗肌丝:主要有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组成。它主要由肌动蛋白(肌纤蛋白)、原肌球蛋白(又称肌凝蛋白)和肌钙蛋白(又称原宁蛋白)组成。4)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体呈球状(称G-肌动蛋白)。许多G-肌动蛋白单体以双螺旋聚合成纤维状肌动蛋白(F-肌动蛋白),构成细肌丝的主干。5)原肌球蛋白:它也呈双螺旋状,位于F-肌动蛋白的双螺旋沟中并与其松散结合。在安静状态下,原肌球蛋白分子位于肌动蛋白的活性位点之上,阻碍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每个原肌球蛋白分子大约掩盖7个活性位点。6)静息电位产生原理?两个学说,①细胞内外各种离子的浓度分布是不均匀的。②细胞膜对各种离子通透具有选择性。7)※肌电※:骨骼肌在兴奋时,会由于肌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和扩部而发生电位变化,这种电位变化称为肌电。8)肌电图:用适当的方法将骨骼肌兴奋时发生的电位变化引导、放大并记录所得到的图形。9)肌丝滑行学说:肌肉的缩短是由于肌小节中肌细丝在粗肌丝之间滑行造成的。10)骨骼肌的搜索形式四种收缩定义:①向心收缩:肌肉收缩时,长度缩短的收缩。②等长收缩:肌肉在收缩时其长度不变,这中收缩叫等长收缩,又称为静力收缩。③离心收缩:肌肉在收缩产生张力的同时被拉长的收缩称为离心收缩。④等动收缩:在整个关节运动范围内肌肉以恒定的速度,且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量始终与阻力相等的肌肉收缩,也称为等速收缩。11)骨骼肌纤维类型是如何划分:根据收缩速度可分为①快肌纤维②慢肌纤维。根据收缩的新陈代谢可分为①快缩、糖酵解型②快缩、氧化、糖酵解型③慢缩、氧化型。根据收缩特性及色泽可分为①快缩白②快缩红③慢缩红。布茹克司将肌纤维分为Ⅰ型和Ⅱ型。12)肌纤维类型的分类以及对运动的影响?1、肌纤维类型与收缩速度,快肌纤维收缩速度快、慢肌纤维收缩速度慢。2、肌纤维类型与肌肉力量,肌肉收缩的力量与单个肌纤维的直径和运动单位中所包含的肌纤维数量有关。3、肌纤维类型疲劳,不同类型的肌纤维抗疲劳能力不同。从事时间短、强度大项目的运动员,骨骼肌中快肌纤维百分比较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和一般人高。相反,从事耐力项目运动员的满肌纤维百分比却高于非耐力运动员和一般人。第二章:血液(重点)1)判断:血液是一种粘滞的液体,由血细胞和血浆组成。2)血细胞:也称血液的有形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3)血浆:是血细胞以外的液体部分。血浆除含有大量的水分外,还含有多种化学物质、抗体和激素等。4)血液的理化特征:1、颜色和比重。2、粘滞性。3、渗透压。4、酸碱度。5)红细胞溶解:简称溶血,在低渗NaCl溶液中,由于水分进入红细胞内过多,引起膨胀,最终破裂,红细胞解体,血红蛋白被释放。6)如何维持酸碱度平衡?7)血浆和红细胞缓冲的区别?血浆中主要缓冲对有:NaHCO3(碳酸氢钠)/H2CO3(碳酸);蛋白质钠盐/蛋白质;Na2HPO4(磷酸氢钠)/NaH2PO4(磷酸二氢钠)。红细胞中的主要缓冲对有:KHCO3(碳酸氢钾)/H2CO3(碳酸);血红蛋白钾盐/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钾盐/氧合血红蛋白;K2HPO3(磷酸氢二钾)/KH2PO4(磷酸二氢钾)。8)循环血量和贮存血量定义和区别:正常成年人的血量占体重的7%-8%,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的血量都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这部分血量称循环血量。还有一部分血量潴(zhu)留在肝、肺、腹腔静脉以及到下静脉丛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贮存血量。运动时由于贮存的血液被动员,使循环血量增加。运动员循环血量增加比无训练着大得多,而且尤以耐力性项目运动员增加更显著。9)红细胞的生理特性:正常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圆而扁,边缘较厚(约2微米),中央薄(约1微米),直径约6-9μm。10)运动队白细胞的影响?白细胞无色,有核,体积比红细胞大。根据形态差异可分为颗粒和无颗粒两大类。运动后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增加的同时伴有淋巴T细胞百分比的下降,TH/TS细胞比例下降(即辅助性T细胞与抑制性T细胞之比下降),这是细胞免疫功能下降的重要标志。运动后所发生的白细胞数量变化能否影响机体免疫功能,主要取决于白细胞数变化的幅度和持续的时间。如果变化幅度小且变化持续时间短,不会影响免疫功能。但如果变化幅度大,持续时间长,将对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深刻影响。11)前苏联叶果罗夫和兰道斯把运动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称为肌动白细胞增多。12)用Hb指标进行运动员选材标准:以血红蛋白值高、波动小者为最佳。第三章:循环机能(重点)1)血液循环:血液在循环系统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地流动称血液循环。2)血液循环的功能:完成体内物质运输,使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进行;体内各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或其他体液因素通过血液的运输,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机能;机体内环境理化特征的相对稳定的维持和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也依赖于血液循环。3)心脏:是一个由心肌组织构成并具有瓣膜结构的空腔器官,是血液循环的动力装置,同时还具有一定的内分泌功能。4)构成心脏的心肌具有:具有节律性、传导性、兴奋性和收缩性,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和机械特性保证心脏不断自动的、协调的、舒缩交替的“全或无”的同步收缩,完成心脏的泵血功能。5)※心输出量※(定义,问答):一般是指每分钟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同一时期,左心与右心接纳回流的血量大致相等,输出地血量也大致相等。6)血压:血管内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测压力。在不同的生理状态下,完整机体的动脉血压是心脏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及循环血量和容量血管间关系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7)动脉血压?是在有足够量的血液充满血管的前提下,由心室收缩射血、外周阻力和大动脉弹性的协同作用产生的。心室收缩射血(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是形成动脉血压的两个重要因素。8)动脉血压的正常值?一定高度的动脉血压,是推动血液循环和保持各器官组织足够血流量的必要必要条件之一。正常人安静时的动脉血压较为稳定,变动范围较小,收缩压为100-200㎜Hg,舒张压为60-80㎜Hg,脉压为30-40㎜Hg。正常人的血压随性别、年龄及其他生理情况而变化。男性一般比女性略高。但收缩压的升高比舒张压的升高更加显著、体力劳动、运动或情绪激动时血压可暂时性升高。安静时,舒张压持续超过95㎜Hg,即可认为是高血压,如舒张压低于50㎜Hg,收缩压低于90㎜Hg,则认为是低血压。9)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1、心脏每搏输出量。2、心率。3、外周阻力。4、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5、循环血量与血管容量的关系。10)心血管反射;神经系统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各种心血管反射来实现的。其生理意义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以及使机体适应环境的变化。11)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简称减压反射)?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的颈内动脉膨大,称为颈动脉窦。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的感觉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对牵拉刺激敏感。当主动脉弓和颈动脉窦被扩张到一定程度时感觉神经末梢兴奋即发放冲动,相应的感觉神经末梢分别称为颈动脉窦压力感觉器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在一定范围内,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与动脉壁的扩张程度成正比,故动脉血压愈高,则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愈多。12)肌肉运动时血液循环功能的变化?1、肌肉运动时心输出量的变化。2、肌肉运动时各器官血液量的变化。3、肌肉运动时动脉血压的变化。13)※长期运动训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窦性心动徐缓延伸。2、运动性心脏增大延伸。3、心血管机能改善。14)测定脉搏(心率)和血压在运动实践中的意义?肌肉运动可引起血流循环功能的变化,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促进心血管系统的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从而提高人体工作能力。脉搏(心率)和血压的测定在运动实践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5)体育运动与心血管疾病?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可以延缓动脉粥样斑块,增加冠状动脉的贮备,在冠心病的康复中有重要作用。运动对心血疾病防治作用的机制可归纳为三方面,肌中心效应、周围效应及其他效应。第四章呼吸机能1)呼吸: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的气体交换。2)外呼吸:在肺部实现的外界环境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它包括肺通气(外界环境与肺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和肺换气(肺与肺毛细血管中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3)气体运量:气体由血液载运,血液在肺部获得的O2,经循环将O2运送到组织毛细血管;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CO2通过组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经循环将CO2运送到肺部。4)肺通气的动力?是呼吸运动,吸气肌、呼气肌的收缩。舒张活动完成吸气、呼气过程。肺通气的容量中肺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和肺活量,是运动中常用的指标。5)平静呼吸:安静状态下的呼吸运动称平静呼吸,其特点是:吸气时,依靠膈肌和肋间外肌的收缩使胸廓扩大,完成吸气过程,呼气时通过膈肌和肋间外肌的舒张,使扩大的胸廓回位,完成呼气过程。6)用力呼吸:用力呼吸的特点是吸气与呼气过程均伴有肌肉的收缩活动。用力呼气时,除主要的吸气肌隔和肋间外肌加强收缩外,辅助吸气肌也参与收缩,使胸廓进一步扩大,从而增加吸气气量。用力呼气时,除上述吸气肌舒张外,还有肋间内肌与腹壁肌的同时收缩,前者使肋骨充分下降,后者牵动胸骨向下,并使腹内压增加,使内脏推挤膈肌上移,从而促使胸廓进一步缩小,呼气加深。7)肺内压:肺内压是指肺泡内的压力,由于空气经呼吸道而一肺泡相通,所以肺泡内的压力应与大气压相等。8)胸内压: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胸内负压由胸廓的弹性扩张和肺的弹性回缩这两种对抗力量作用于胸膜腔而形成,它使肺维持扩张状态,并有助于静脉血的回流。健康人平静呼吸时胸内压变动在-1.3--0.4千帕之间;兔、狗、羊等变动在-0.7--0.4千帕之间;马变动在-2.1--0.8千帕之间。9)肺通气:是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实现肺通气的器官包括呼吸道、肺泡和胸廓等。呼吸道是沟通肺泡与外界的通道;肺泡是肺泡气与血液气进行交换的主要场所;而胸廓的节律性呼吸运动则是实验通气的动力。10)组织换气:体内毛细血管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交换。11)气体交换原理:气体交换也称为呼吸,是指人和高等动物的机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主要为氧和二氧化碳)交换的整个过程。12)分压和分压差的概念?在一定容积中的一定量的气体,由于气体分子的运动表现出一定的压力。混合气体的总压力等于其中各种气体所具有的压力的总和,或者说,在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中。某种气体所占有的压力就是该气体所占有的压力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