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家风倡导勤廉为本■前言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如何使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家庭美德通过家风代代相传,为塑造个体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支撑,是历代政治家十分关注的问题。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领导干部的家风连着党风政风。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为加强作风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目录Contents家风是什么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党员干部如何建立勤廉家风123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欣赏4家风是什么?壹家风是什么?家风的形成家风是家族的凝聚力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家训是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家规是家庭的“基本法”;家风是家族子孙代代恪守家训;家规而长期形成的具有鲜明家族特征的家庭文化,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财产,是每个家族成员自豪感的源泉,是每个家庭成员“三观”的基石。;家风是融化在我们血液中的气质,是沉淀在我们骨髓里的品格,是我们立世做人的风范,是我们工作生活的格调;家风是民风社风的根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123家风是什么?一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家风的形成往往是:四个要点出类拔萃的榜样有美善的言行代代接力传承形成鲜明的家风家风的形成二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心的价值。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家风是家族的凝聚力三党员干部的家风与作风党风紧密相连,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家风是很重要的一环。曾国藩常年在外,却以写家书的方式,将其淡泊名利、只求儿孙读书明事理的观点达于后辈。也许不是因为时间与距离的阻隔,更多的乃是人们忽视了家风的力量。在慨叹一些不良现象时,纠结于不正之风的源与流时,正家风也应成为我们的正本清源之举。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尤应如此。正家风是正本清源之举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在管好自己的同时,严格要求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家风建设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四党员干部必须重视家风建设贰家风正,社稷兴家风连接党风政风民风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家风好,则族风好、民风好、国风好。社会精英层、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家风对社会风气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在群众眼中,领导干部的家庭与干部个人是作为一个整体的,领导干部家风好坏、其配偶子女在社会上的言行举止等,直接决定着干部和干部队伍在群众心中的形象。对领导干部而言,良好家风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砥砺品行的磨刀石抵御贪腐的防火墙家风正,社稷兴一家风党风政风民风家风是基础,是关系党风、连着政风、影响民风的根本风气。如家风正,则党风好,政风清,民风醇;若家风不正,就有可能导致党风差、政风浊、民风劣,进而引发腐败,败坏社会风气。因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绝不是小事、私事,而是关乎党风政风民风的大事要事。即党的作风,是全党在政治、思想、组织、工作、生活等方面体现党性原则的一贯的态度和行为政风是指行政执法、经济管理和公共服务等部门的行业风气。民风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家风连接党风政风民风二家风纯正,雨润万物;家风一破,污秽尽来。现实生活中,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与其家规不严、家风不正有很大关系。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家风败坏已成为领导干部走向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2015年10月17日,中央纪委在对河北省委原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周本顺被“双开”的通报中,首次使用了“家风败坏”这个词语。通报指出,周本顺为其子经营活动谋取利益,家风败坏、对配偶子女放任纵容。“不少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从政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习近平指出:家风一破,污秽尽来三党员干部如何建立勤廉家风叁优良传统,星火相传建立勤廉家风“家之兴替,在于礼义,不在于富贵贫贱”。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因家风清廉质朴、善良守信、进取有为而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好的家风如同无声的教诲,助人立德立言、成人成才,让后人铭刻在心、代代受益。优良的家风传承是中华文明星火相传、灿烂不熄的重要原因。包拯严厉要求其后代不犯脏滥,不违其志,否则就不是包家子孙,死了也不得葬在包家祖坟。岳母姚氏在岳飞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岳飞又严格教育参战的儿子,一心报国。林则徐留给后辈的家训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包拯岳飞林则徐优良传统,星火相传一重视家风建设,首先解决思想认识问题,修德明理。修德明理“树德风”遵规守纪“树洁风”奉献担当“树责风”修身正己“正家风”工作中勤勉做事、厚德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和形象全心全意地以公仆的实干精神为人民服好务,谋福祉坚守和传承传统家训家风的基础上,树立新型的领导干部的新家风1234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家风也是党风、政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个领导干部坚守家风的优良传统,在工作中勤勉做事、厚德做人,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和形象,全心全意地以公仆的实干精神为人民服好务,谋福祉。在生活中更应该严格要求家人、子女,在坚守和传承传统家训家风的基础上,树立新型的领导干部的新家风。建立勤廉家风二建立勤廉家风的三个要点修已身贤配偶育子女领导干部在“育子女”应该做到“三不忘”不可忘了“上梁不正下梁歪”不可忘了“养儿不教父之过”不可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建立勤廉家风二老一辈革命家如何正家风?干部之家应该有什么样的家风呢?老一辈革命家早就用实际行动给我们作出了表率。毛泽东同志在家风上坚持三条原则:“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毛泽东同志对待子女总是要求他们与老百姓一样,不允许搞特殊化,他常说的一句话是:“谁叫你是毛泽东的儿女呢?”无论是对待毛岸英的婚姻问题,还是对李讷的上学问题,毛泽东同志都是这一句话。陈云同志为亲人定下“三不准”:周恩来同志曾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并定下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的“十条家规”:晚辈不能丢下工作专程去看望他;来者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一律到食堂买饭菜,有工作的自费,没有工作的总理代付伙食费;看电影(戏)以家属身份买票入场,不准用招待券;不准请客送礼;不准动用公家的车子;个人生活凡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别人办,生活要艰苦朴素;任何场合都不要讲出与总理的关系,不要炫耀自己;不谋私利,不搞特殊化。一是不准家人搭乘他的车;二是不准家人接触他看的文件;三是不准家人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2001年10月15日,习近平在写给父亲的祝寿信中说:习仲勋同志教育子女要“勤俭持家、低调做人”。这些家规严、家风正的佳话,既彰显了共产党人特有的风骨,也为今天的干部树立了榜样。“自我呱呱落地以来,已随父母相伴四十八年,对父母的认知也和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久而弥深,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中国传统家风家训欣赏肆朱熹的《朱子家训》无锡华氏《虑得集》《左宗棠家训》一代大儒朱熹把儒学精华和自身的教育思想融入到家规家训之中,写就三百余字的家训名篇《朱子家训》。全文短短三百余字,讲述了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和义务,精辟阐明了修身立德治家之道。家训以简朴的语言,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道德伦理思想,是朱熹关于治家方面的一篇重要著作。八百多年来,朱熹后裔繁衍生息,已历经三十多代,子孙遍布各地,达数百万之众。然而不管身处何处,《朱子家训》始终是朱子后裔共同的人生指引。一代大儒—朱熹的《朱子家训》一慎勿谈人之短,切勿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父之所贵者,慈也。子之所贵者,孝也。兄之所贵者,友也;弟之所贵者,恭也。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勿称忿而报横逆,勿非礼而害物命。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谄谀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但恐志趣卑凡,不能克己从善,则益者不期疏而日远,损者不期近而日亲。修身齐家守正崇文尚德择友一代大儒—朱熹的《朱子家训》一“家训”就其本义来讲,就是对本家族子弟后代立身处事、持家治学的教诲,比如“家勤则兴,人勤则健”。《易经.坤.文言》语:“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中国人自古注重庭训家教,将上一辈的人生经验凝缩成文,付诸文字以传子孙,告诫子孙立志修身,不可自恃门第、骄逸怠惰。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被后人称为“晚清四大名臣”。这四个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举足轻重,尤其是他们先后倡导的一系列“洋务运动”,更奠定了影响中国百年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基调。家训之主要目的是教育后代怎么做人。为了恩泽族人,积福后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更是分外注重“家庭教育”,他们关于“家训”的故事,在民间源远流长,至今仍脍炙人口。比如曾国藩“凡将相无种,圣贤豪杰亦无种,只要人肯立志,都可做得的”;李鸿章“不要钱,不怕死。盖不义之财,不取为是也”;左宗棠“唯崇俭方能广惠”;张之洞“天下艰巨之事,成效则俟之于天,立志则操之在己。志定力坚,自有成效可观”。《左宗棠家训》二人穷志不短;身无半亩,心忧天下;钱少也要接济穷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与小人同流合污;把握好人生转折的第一次;有胆识才能克敌制胜;把祖国放在心上;做事要善始善终;说到就要做到;慧眼识英杰;无私才能无量;开口能谈天下事;心忧天下,读破万卷;饱学才能自信;读书须先明理;踏实读书,扎实做人;湘江一夜话,半生不“毁约”;让欣赏你的人靠近你;答应朋友的事就要做到;朋友力荐终出山;好搭档是成功的关键长沙献计保城垣;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否极泰来建新军;设计筹饷银;四字定乾坤;分裂祖国者自取灭亡;懂得缓进急战;老骥伏枥再出关;水利建设关乎民生;修身篇处事篇为学篇交友篇谋略篇《左宗棠家训》二江苏无锡荡口镇,风光秀丽,人杰地灵。繁衍生息于此的华氏一族,书香悠久,人才辈出。明清两朝,就出了22位进士。到了近现代,更是涌现了一批科学、文化、艺术、实业等领域的翘楚。人才济济,长兴不衰,与其家族的传世家劝--《虑得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虑得集》不仅秉持“以农为本”思想,还强调亲慈子爱,孝德治家,义善天下,成为家族长期奉行的训诫。书中内容凝结了华贞固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