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导读——《资本论》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资本论》导读——《资本论》与当前中国经济改革(下)袁辉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博士二、《资本论》的理论框架与主要内容(三)《资本论》第二卷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开始介绍《资本论》第二卷的内容。《资本论》的第二卷,总共三篇,二十一章,它的标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它的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实现。我们可以把这二十一章作为两大理论来考察,第一个,就是它的第一篇到第二篇,讲的是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第三篇讲的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就是我们把单个资本结合起来考察的时候,把各种各样的单个资本加总起来来理解的时候,就是社会总资本如何再生产和流通。首先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实际上,马克思在解释这个问题的时候,实际上,回答了这么一个,如何创办企业的问题,就像我们在资本的第一卷和大家介绍的,资本家进行生产,总是从一定量货币出发,去购买什么呢?厂房、设备、原料、燃料还有最重要的劳动力,完了以后,进入到生产过程,生产出新的商品以后,将它进行出售,以换得更多的货币。在这一过程当中,马克思分别把货币、厂房、设备、原料、燃料、劳动力以及新的品,称之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之所以在这几个元素当中,又加上资本两个字,是因为这几个元素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当中,的这么一种关系,他们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一个要素。因此,分别就可以称之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那么资本主义的生产,就从货币资本,过渡到生产资本,再过渡到商品资本,最后是商品的出售。马克思说那是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完成不了,也就是商品如果出售不了,摔坏的,它不是商品,它一定是商品的所有者,因为它不能获得利润了,甚至它不能够收回自己的成本了。那么再生产过程就中断了,这是对于创办一家企业,这么一个过程的描述。接下来一个问题就是,你既然创办了一个企业,我们要使这个企业能够不断地生产、存在下去,换句话来讲,这个企业要达到叫做永续经营化,它要满足哪些条件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货币资本去购买生产资本,生产资本去生产出新的商品,然后进行销售,这几个过程,实际上,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是空间上要并存,也就是说,我们在任何一个时点去观察一个聚集企业的时候,这三个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必须同时存在。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也就是说,资本家必须考虑,把它的总的资本,在这三种形式上,进行合理的分配。第二个条件,就是时间上是继起的,也就是说,这个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生产资本向商品资本的转化,最后又商品的顺利销售换得更多的货币,也就是实现生产资本的补偿和剩余价值或者是利润,那这个过程,要不断地能够连接起来,时间上是继起的。这样,一个企业就能够不断地运转下去。第二个问题,就是当我们把形形色色的单个资本统一起来考察的时候,考察它的交错,它的连接的时候,什么意思?比如说,棉花生产的企业,它生产出来棉花,要卖给织布企业,那么织布企业织出来的布,要卖给服装企业生产出最终的衣服,才被消费者所购买,所消费。当我们考察这些不同的资本之间的连接、交错它的关系的时候,我们就涉及到叫做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之前,马克思说了,有两个前提,第一个,就是我们把社会总产品,如果从它的价值方面来考察,就是我们在《资本论》第一卷所考虑的,货币转化为资本,那么资本进入到生产过程之后,到生产过程的结尾,那么会得到一个我们称之为剩余价值的东西,而之前的几个要素,厂房、设备、原料、燃料马克思把它称之为不变资本,用字母C来表示。劳动力马克思把它称之为可变资本,用字母V来表示。因此,从价值方面来看,社会总产品也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就是C+V+M。第二个方面,我们如果不从价值方面来考察,我们如果从物质方面来考察,所有的社会总产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个,就是生产资料,也就是我用于再生产其他商品的那一部分,第二是消费资料,就是用于最终消费的。因此从物质方面来考察,整个社会的总产品就分成了叫做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马克思把它分为称之为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有了这两个前提,从价值方面来考察,从物质方面来考察这两个前提,我们就可以分析社会的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了。那么生产资料生产,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商品的价值,它可以分为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消费资料生产同样也是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在这两个部类内部,我们可以发现,生产资料部类或者第一部类,它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从它的物质形态上来看,产品形态是什么呢?是生产资料,比如说,是机器设备,但是我们要知道,可变资本是什么呢?是工人阶级的消费,剩余价值简单来说,是资本家企业的消费,因此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从它的内在要求或者消费形式上来看,那是消费资料。但是它的物质形式是设备,机器设备。因此在第一部类的内部,就是资料生产的内部,这个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是不可能循环或者是流通的或者是替代的。同样,我们可以看到,消费资料生产的不变资本,不变资本是厂房、设备、原料、燃料,是生产资料的补偿,或者说生产资料的转移,从它内在要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求来看,它是生产资料,但是它的产品形式由于是生产资料生产部类,是第二部类,它的产品形式是消费资料是面包。因此,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在本部类内部也不能得到补偿和替换。而消费资料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它的产品形式,消费资料,它就要求工人阶级和资本家阶级之间的消费,因此,在其内部是可以循环的。同样的道理,第一部类的不变资本,它的物质形式是什么?是生产资料。它的内在要求也需要在生产资料形式上得到补偿和替换,因此在第一部类的内部,就可以循环了,唯一不能够解决的就是第一部类的那边资本和剩余价值,和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那么怎么办?需要在两大部类之间进行交换,也就是说,我的第一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尽管在实物形态上是机器设备,但是它有要求,以消费资料,以面包的形式消费掉,恰好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它的产品形式是面包,它又需要在机器设备上得到补偿,因此就产生了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这就是社会总资本它交换的三个组成部分。第一个是生产资料部类内部的一个补偿和替换,第二就是消费资料内部,它的补偿和替换,地三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如果简单来看,社会总资本再生产,我们说无论是简单再生产,还是扩大再生产,其核心问题就是两大部类再价值和实物型两种形式上的补偿和替换。我们刚才的图式,实际上,首先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分为C+V+M,那是从价值形式去考察的,而生产资料生产V+M,它要求在消费资料上被消费掉,消费资料生产第二部类的不变资本C,又需要在生产资料形式上,得到补偿,但它又是消费资料形式存在,因此两大部类之间要进行交换,也就是说,必须在两大部类,在价值和实物两种形式上,能够得到充分的补偿和替换,这样才能保证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实际上,我们如果扩大来看,或者扩展来看,这个社会当中,有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产业部门,如果我们把两大部类的生产,又把它扩展为不同的产业部门的话,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对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分析,只不过表明社会总产品能否顺利实现,社会总资本能否顺利循环与积累,归根到底是什么呢?要求各生产部门,按照社会需要的客观比例进行生产和交换。也就是说,每一个产业,它所生产出来的产品,恰好能被其下游产业所消费,如果不是这样,就会出现什么?或者是供给不足的情况,或者是产能过剩的情况。因此按社会需要的比例来进行生产和交换,是马克思在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的时候,告诉我们的规律,而这个规律在当前同样是适用的。这就是《资本论》第二卷,首先讲单个资本的循环和流通,接着我们分析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这样就从单个资本过渡到对社会总资本的研究上来。第二卷的图式,我们可以简单地来看一看,从货币去购买的生产资料,厂房、设备、原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料、燃料、劳动力,据生产性的商品完了以后,销售换得更多的货币,在这一过程当中,实际上,我们分别对应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也就是说,货币资本首先要转化为生产资本,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最后商品资本又换得了更多的货币。需要指出的是什么?货币资本向生产资本的转化,以及商品资本向货币资本的转化,这是流通过程。而这个流通过程就要求,社会的各产业部门或者是两大部类,按照社会所需要的部分进行生产,这样才能保证这一流通过程能够顺利实现,不会出现供给不足或者是产能过剩的情况。而这两个流通过程,根据我们在《资本论》第一卷的叙述,是按照什么?等价原则进行交换的。资本主义增值的秘密是在生产过程,在生产过程之前所购买的那个特殊的劳动力商品之上的,因此这么一个简单的循环过程,实际上包含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那么,产业结构的协调,两大部类的平衡,实际上要求或者说描述的就是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四)《资本论》第三卷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资本论》的第三卷,《资本论》的第三卷,总共七篇五十二章,它的标题是《资本主义的生产的总过程》,中心是剩余价值的分配,这七篇五十二章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把握。第一个是产业利润理论,或者产业利润论,是第一到第三篇。第二讲的是剩余价值或者利润的分割,是第四到第六篇讲的内容。第三部分或者第三个理论,就是各种收入及其源泉,是《资本论》第三卷的第七篇所描述的内容。首先来看产业利润论,我们在《资本论》第一卷当中,和大家介绍说,整个商品的价值分为不变资本加可变资本加剩余价值,当我们把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除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除以可变资本实际上衡量的是什么呢?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劳动者劳动的那个程度或者就是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程度,因为剩余价值是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但是工人阶级生产的,而可变资本那个工资是资本家付给工人的那部分。这是《资本论》第一卷——价值。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消费或者是凝结,价值的量用劳动时间来表示,这个价值实际上是非常抽象的一个概念。而我们在市场当中,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碰到的是什么呢?是市场价格,就像我们在介绍《资本论》的写作方法的时候,或者是叙述方法的时候,讲的那是形形色色的不断变化的价格,在价值与价值或者市场价格之间,怎样才能构建其联系呢?在第三卷的开篇,马克思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马克思把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看作是成本价格,也就是说资本家在生产过程开始之前,所预付的全部的资本,它预付在厂房、设备、原料、燃料等不变资本上,预付在了劳动力商品这个可变资本上,从资本家的角度来考虑,这是他所付出的全部成本。因此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总和,按照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本家的角度来看,那是成本,是成本价格。当我们把剩余价值看成是整个预付资本产物的时候,也就是把剩余价值看作是成本价格的产物的时候,这个剩余价值率就转化为了利润率,剩余价值就转化为了利润。需要指出的是什么呢?剩余价值或者是剩余价值率与利润和利润率相比较而言,实际上只是同一个东西,从不同角度来观察得出的这么一个结论。从量上来看,剩余价值和利润是一样的,就是资本家获得的无偿占有的劳动者劳动的部分,但是从资本家的角度来看,我获得的最终的更多的货币,那是我付出的预付资本带来的,因此,那是我的利润。但是站在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仔细分析,或者是为了揭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目的的角度来考察,那个剩余价值实际上仅仅是可变资本的产物。由于在现实生活当中,存在着部门之间的竞争,存在着资本的流动,我们在假设资本自由流动的条件下面,我们会发现,整个社会它会形成一个平均利润率的这么一个状态,也就是说,当一个部门出现了产能过剩,当一个部门出现了利润率下降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有资本从这个部门当中流出来,从而流入到那些利润率比较高的部门当中去,这是资本的转移,那么资本竞争和转移的结果就是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平均利润率水平,换句话来讲,什么意思?就是我生产面包的和生产你的产房设备的,从理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