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界三大最著名人物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威廉(比尔)H.盖茨──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威廉(比尔)H.盖茨是全球个人计算机软件的领先供应商-微软公司的创始人、前任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盖茨的资产净值:564亿美元。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在西雅图长大。他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个人计算机软件的职业经历,13岁就开始编写计算机程序。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一年级,在那里他与SteveBallmer住在同一楼层,后者目前是微软公司总裁。在哈佛期间,盖茨为第一台微型计算机-MITSAltair开发了BASIC编程语言。三年级时,盖茨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其与童年伙伴PaulAllen一起于1975年组建的微软公司。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盖茨有关个人计算机的远见和洞察力一直是微软公司和软件业界成功的关键。盖茨积极地参与微软公司的关键管理和战略性决策,并在新产品的技术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的相当一部分时间用于会见客户和通过电子邮件与微软公司的全球雇员保持接触。在盖茨的领导下,微软的使命是不断地提高和改进软件技术,并使人们更加轻松、更经济有效而且更有趣味地使用计算机。微软公司拥有长期的发展战略,这一点可以从财政年度26亿美元的研究与开发投资中得到反映。1995年,盖茨编写了《未来之路》一书。在书中,他认为信息技术将带动社会的进步。该书的作者还包括微软公司首席技术官NathanMyhrvold以及PeterRinearson,它在《纽约时报》的最畅销书排名中连续7周位列第一,并在榜上停留了18周之久。《未来之路》在20多个国家出版,仅在中国就售出40多万册。1996年,为充分利用Internet所带来的新的商机,盖茨对微软进行了战略调整,同时,他又全面修订了《未来之路》,在新版本中,他认为交互式网络是人类通讯历史上一个主要里程碑。再版平装本同样荣登最畅销排行榜。除计算机情结之外,盖茨对生物技术也很感兴趣。他是ICOS公司的董事会成员以及英国Chiroscience集团及其位于华盛顿州的全资子公司-ChiroscienceR&D公司(前身是DarwinMolecular)的股东。他还创立了Corbis公司,该公司正在开发全球最大的可视化信息资源之一,提供全球公共与私人收藏的艺术和摄影作品的综合性数字文档。盖茨还与蜂窝电话的先驱者CraigMcCaw共同投资了Teledesic公司,该公司雄心勃勃地计划发射数百个近地轨道卫星,为全世界提供双向宽带电信服务。在微软公司上市的12年时间里,盖茨已向慈善机构捐献8亿多美元。盖茨捐献的四个重点领域是:教育、世界公共卫生和人口问题、非赢利的公众艺术机构以及一个地区性的投资计划-PugetSound。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个让华盛顿州雷德蒙市变得家喻户晓的微软公司竟是由两位来自西雅图的年轻人于1975年在另一座城市携手创立的。而这两位创始人中竟有一名大学辍学生。从这个不够吉利的开端派生出了一个同样不切实际的构想:让每张办公桌和每个家庭都拥有一台计算机。28年后,这个伟大构想却已变得如此接近现实。但在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个人计算机究竟为何物的那个年代,上述构想却意味着信念与胆识的一大飞跃。这场革命不仅促使技术成为今天我们所有人的强有力的工具,而且,还催生出一个令整个世界面貌为之改变的全新行业。时至今日,我们仍积极研发崭新的方式,可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并基于任何设备提高客户工作、生活和学习效率,并以此不断拓展个人计算技术的实际应用领域。费尔南多·考巴脱——实现分时系统的功臣1980年计算机先驱奖获得者;1990年图灵奖获得者;1990年度的图录奖授予著名的计算机系统专家、麻省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费尔南多·考巴脱(Fenando.JoseCorbato)。考巴脱是西班牙移民的后裔,1926年6月生于奥克兰。考巴脱念高中时,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在2年内完成了3年的学业,提前毕业进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只念了一年书,就被应征入伍,参加海军。在经过培训和当了一年见习电子技师后,考巴脱在一艘驱逐舰供应船上任正式的电子技师,负责维护雷达、声纳等各种无线电电子设备。战时的这段经历对于考巴脱是一个极可贵的学习与锻炼,使他对电子线路和仪器设备十分熟悉,也培养了他坚韧的性格,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战后,考巴脱进入加州理工学院学习,取得学士学位,然后去MIT深造,继续学习物理。在这里,他首次接触到旋风计算机,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56年,考巴脱获得博士学位后就留在学校的计算中心工作。MIT的计算中心主任是PhilipMorse教授,这个计算中心也是由他努力争取建起来的。因为当时的计算机都是昂贵的庞然大物,学校没有足够资金购置。Morse教授说服IBM公司把一台最新的704型计算机安装在MIT,并成立计算中心,其条件是机器三班工作,其中一班留给IBM使用。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计算机都是以批处理方式工作的。所谓“批处理”,就是将编好的程序预行穿孔在卡片或纸带上,通过光电的读卡机或读带机输入计算机,然后才能运行程序。一批程序运行完以后,再输入另一批穿孔卡片(或纸带)上的程序运行……。这种方式使计算机的使用效率极低,使大量资源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1959年1月,当时也在MIT工作的J.McCarthy(1971年度图灵奖获得者,我们将另文介绍)给Morse教授提交了一份备忘录,首次提出“timesharing”(分时)的概念,以解决批处理的弱点。“分时”的基本思想是将CPU时间划分为许多小片,叫“时间片”(timeslice),轮流去为多个用户程序服务。由于CPU速度很快,这多个用户都感觉好像自己在独占计算机一样。Morse对McCarthy的设想十分赞赏,并鼓励手下的人去研究。于是在MIT成立了一个“长期研究委员会”负责实现McCarthy的设想,McCarthy、考巴脱都是该委员会的成员。但McCarthy由于与委员会主席产生矛盾,中途离开MIT去了斯坦福。这样,实现McCarthy设想的重任落在了考巴脱身上。1961年,世界上第一个分时系统CTSS(CompatibleTimeSharingSystem,名称中有Compatible这个词,是因为它作为分时系统,也能“兼容”进行批处理)在考巴脱领导下研制成功并进行了表演,成为计算机发展史上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个重大突破,开创了以交互方式由多用户同时共享计算机资源的新时代。分时系统的实现也是计算机真正走向普及的开始。CTSS开发成功引起了美国国防部的高度重视。作为计算机的最大用户的美国国防部立即作出反应,于1962年由ARPA出资300万美元启动著名的MAC项目,MAC的目标是完善CTSS,实现第二代分时系统。MAC仍由考巴脱带头,考巴脱曾力图动员IBM、DEC、Burrough和UNIVAC等计算机的大公司参加MAC。但IBM当时正集中力量开发360系列,未能参与,其他公司也因种种原因不能如愿。最后由MIT、通用电气公司GE的计算机部、以及贝尔实验室三家作为MAC的主要成员,承担了研制任务,于1969年推出了著名的MULTICS,即多路信息计算系统(MultiplexedInformationandComputerSystem)。作为一种通用的操作系统,MULTICS能有效地把计算机资源分配给多个远程用户程序,同时解决了安全和保密等问题。MULTICS还第一次在操作系统这样的大型系统软件中全面地使用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并用当时推出不久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PL/I编写了功能上独立于机器的全部系统程序。MULTICS在商业上虽然没有取得很大成功(仅Honeywell公司和法国的Bull公司在70年代初把它变成商品),但在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贝尔实验室的K.Thompson和D.Ritchie而言(这两人是1983年图灵奖获得者),他们当初就都是MAC的成员,后来他们在开发UNIX系统时借鉴了来自MULTICS的许多思想。考巴脱的主要著作有:《兼容的分时系统:程序员指南》(《TheCompatibleTimeSharingSystem:AProgrammer'sGuide》,MITPr.,1963)《高级计算机程序设计:课堂汇编语言程序实例分析》(《AdvancedComputerProgramming:ACaseStudyofaClassroomAssemblyProgram》,MITPr.,1963)考巴脱获得的荣誉很多。1966年他获得IEEE的首届McDowell将(这个将是为纪念把IBM引上计算机产业之路并发展起来的前任总裁McDowell而设立的);1980年考巴脱获得AFIPS颁发的HarryGoode奖(HarryGoode是AFIPS的主要创始人之一);1982年他又获得IEEE的“计算机先锋奖”(“TheComputerPioneerAward”)。在接受图灵奖时,考巴脱作为一个计算机系统专家,发表了题为“论如何建造会出故障的系统”的精彩演说(“OnBuildingSystemsThatWillFail”)。他的演说以及与记者的对话,刊载于1991年9月的《CommunicationsofACM》,p7290。LinusTorvalds----Linux之父Linux是可以运行在PC机上的免费的UNIX操作系统。它被称为是一匹自由而奔放的黑马。它诞生于学生之手,成长于Internet,壮大于自由而开放的文化。LinusTorvalds是自由软件Linux操作系统的创始人和主要设计者。在1991年,年轻的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的学生LinusTorvalds做出了一个在当时、甚至现在看起来也是不可思议的决定,就是把UNIX操作系统移植到Intel构架的个人计算机上,设计一个比MS-DOS功能更强,并能自由下载的新操作系统—Linux。在开始设计Linux时,LinusTorvalds的目的只不过是想看一看Intel386存储管理硬件是怎样工作的,而绝没想到这一举动会在计算机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经过短短几个月时间,LinusTorvalds在一台Intel386微机上完成了一个类似于UNIX的操作系统内核,这就是最早的Linux版本。这时,Internet的触角已经伸开。1991年底,LinusTorvalds首次在Internet上发布了基于Intel386体系结构的Linux源代码,希望志同道合者能够加入他的行列。从此以后,奇迹开始发生了,很快就有数百名程序员通过Internet加入Linux的行列,Linux就此诞生了。由于Linux具有结构清晰、功能简洁等特点,许多大专院校的学生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纷纷把它作为学习和研究的对象。经过遍布全球的用户和程序员的努力,Linux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操作系统,并以其良好的稳定性、优异的性能、低廉的价格和开放的源代码给现有的软件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Linux的使用日益广泛,其影响力直逼UNIX,其用户数量还将大幅度地提高。Linux的版本更新很快,在短短的7年里,其版本已升至2.2.x。这里之所以用x表示,是因为x的值变化太快,很难准确定位它的值。不过,Linux用得最多的版本还是2.0.3,许多商品化的操作系统都以它为核心。Linux的开发及源代码对每个人都是免费的。Linux有着广泛的用途,包括网络、软件开发、用户平台等,Linux被认为是一种高性能、低开支的可以替换其他昂贵操作系统的操作系统。现在主要流行的版本有RedHatLinux、TurboLinux及我国自己开发的版本红旗Linux、蓝点Linux等。Linux操作系统在短短几年内得到了非常迅猛的发展,这应归功于Linux良好的特性。Linux是与UNIX兼容的32位操作系统,它能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并支持32位和64位的硬件。Linux的设计继承了UNIX以网络为核心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