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原理》主讲:邹春洋cyzou66@126.com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五、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四、停车场布置□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六、城市交通综合规划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城市交通:城市内部主要通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组织;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一定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形态。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作为一个规划整体来考虑。问题一:城市的交通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问题二:不断拓宽城市道路、增加面积,能有效解决城市的交通问题吗?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1、城市交通的分类及特点城市交通(GB):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1)概念(2)特征①交通方式的多样性;②低耗时的优选性;③时空分布的不均衡性;④交通流的周期性;⑤以高频率短距离交通为主。(3)分类(按交通手段不同)①公共交通: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②个体交通:私人汽车、自行车、步行等。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2、城市交通规划城市交通规划的职能:①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的机动性;②为各阶层、各年龄段、采用各种交通方式的居民提供一个安全、便捷、舒适、易懂的交通环境;③减少由交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④有利于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⑤保障灾害发生时的生命线畅通。城市交通规划:针对土地利用、人流、车辆、道路等要素,按照总体规划目标与用地布局,结合交通调查数据,预测城市交通需求,并分配交通方式及线路,构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附:城市交通调查主要包括出行调查与交通设施调查两个方面。(1)道路交通量调查(2)交通起讫点调查(Origin-destinationSurvey)(3)居民出行调查(4)货物流动调查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城市交通分析预测(1)交通生成:某一地区(交通分区)中居民出行的总量及其单位数值(出行/ha、出行/人·日)。(2)交通分布:不同区域间的交通量。(3)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总量的承担方式与比例。(4)交通分配:将经过预测得到的各交通方式承担的交通量,按照出行时间最短、费用最少的原则,落实到交通设施上去的过程。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1)城市道路的功能基本功能:为行人及车辆的移动提供安全、便捷、有序的交通系统。其他主要功能:用地集合的界限与联系通道,构成城市骨架;提供城市建设的地下空间与开敞空间;是城市开发的必要条件和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2)城市道路的分类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下表)按使用性质: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城市道路等级划分一览表道路等级交通特征机动车设计速度/(km/h)道路网密度/(km/km2)机动车车道数/条道路宽度/m设计要点快速路大中城市骨干或过境道路,承担城市中大量、长距离、快速交通60-800.3-0.54-835-45立体交叉,设中间分车带,封闭或半封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主干道全市性干道,连接城市各主要分区,以交通功能为主40-600.8-1.24-835-55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进出口次干道地区性干道,起集散交通的作用,兼有服务功能401.2-1.42-630-50支路次干道与街坊路的连接线,解决局部地区交通,以服务功能为主303.0-4.02-415-30资料来源:《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原则(P368)①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②形成完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③道路线形结合地形;④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风貌;⑤满足工程管线的敷设要求。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①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城市各组成部分(土地利用)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道路系统规划应该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为前提;土地利用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对城市交通的需求。●通过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积极配置各项道路交通设施,形成良好城市风貌,对各项用地布局,特别是人流、车流集散点的用地提出具体布置意见,互相协调。●城市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形成分区内安全便利的生活交通系统和全市性交通系统。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②形成完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系统。“分工明确、层次清晰、间距合理、交通流畅”。城市总体布局中尽量使交通能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避免交通复杂化和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干道应占一定比例。道路网间隔与密度。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③道路线形结合地形城市道路线形宜采用平直的形状,以满足工程经济性与快速交通需求。自然地形对规划道路系统有很多影响。在地形起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或山区的城市,过分追求平直线形会破坏环境、增加土方、提高造价,因此要善于结合地形,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基建费用,丰富城市景观,利于地面水排除。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④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风貌(主干)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南方海滨、江滨的道路要临水敞开,并布置一定数量的垂直于岸线的道路;北方城市冬季严寒,多风沙、大雪,道路布置应与大风主导风向成直角或斜角;山地城市道路走向要有利于山谷风通畅。尽量避免交通废气、噪声:过境车辆不穿市区;货车不穿居住区;考虑防护绿地宽度;建筑后退红线;房屋山墙对道路;临街公共建筑等。临界建筑与道路宽度比例要协调,配置适当的树丛和绿带,并注意与自然景色、历史文物、重要建筑的贯通。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⑤满足工程管线的敷设和人防工程要求道路规划的线形、纵坡坡度、断面形式等。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1)道路网的形式方格网状;方格网+对角线;放射环状;方格网+放射环状。(2)道路网间隔与密度道路网(线)密度:城市道路总长度与城市用地面积之比。道路面积密度:道路交通设施用地总面积与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之比。主干路:700-1200m;次干路:300-500m。人均道路面积:城市道路用地总面积与城市总人口之比。指标:7-15m2;道路:6-13.5m2,广场0.2-0.5m2,停车场0.8-1.0m2。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3)城市道路系统的组织城市道路系统可以分为主要道路系统和辅助道路系统。前者由城市干道和交通性的道路组成,主要解决城市中各部分之间的交通联系和对外交通枢纽之间的联系。后者主要是生活性道路系统,解决分区的生产和生活组织。两种类型不应重叠。交通性道路应外围通过,尽量少交叉口(>1km),并预留立交用地。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4)道路断面形式(P372)道路路面宽度: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通行部分宽度的总和。道路红线(路幅宽度):道路用地范围,包括路面及道路绿化、路灯和信号标志空间等。主要断面形式: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4)道路断面形式各种横断面型式的适用条件:①单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不大,非机动车较少的次干路、支路以及用地不足,拆迁困难的旧城市道路。②双幅路适用于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较少的道路。有平行道路可供非机动车通行的快速路和郊区道路以及横向高差大或地形特殊的路段,亦可采用双幅路。③三幅路适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车多,红线宽度大于或等于40m的道路。④四幅路适用于机动车速度高,单向两条机动车车道以上,非机动车多的快速路与主干路。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5)道路交叉口按交叉口的平面形式可分为:“十”字形、“T”字形、“Y”字形、四条以上的复杂路口。按交通管理方式可分为:无交通管制、渠化交通(环岛)、交通指挥、立体交叉等。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①改善用地布局,减少部分城市道路交通量;②对原有道路重新分配车流和人流,减少干扰;③利用平行、较窄街道组织单向交通;④修建环形干道和开辟绕行干道;⑤封闭次要交叉口,加大主要交叉口距离;⑥拓宽取直,改善道路线型;⑦提高交叉口的通行能力。(6)旧城道路系统的改善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①用地发展方向及规模的确定;②对原有干道路网的整理;③构建干道路网形式,大城市可分区处理;④确定轴线或重要交通节点;⑤依地形或道路间隔加密、分级;⑥道路横断面设计;⑦图例与图幅整饰。(7)道路系统规划分步要点四、停车场布置停车场的规划设计(1)停车场的分类(按服务对象)公共停车场(路外与路边)、配建停车场。(2)停车场规模规范中给出人均0.8~1.0m2用地面积指标。特殊地段可采用经验数据。(3)停车场布局(公共停车场)外来机动车公共停车场;城市中心区的公共停车场;结合交通枢纽布置的停车场;大型公共建筑的附设停车场。停车场服务半经:市中心区<200m,一般地区<300m.推荐阅读(城市规划评论):袁奇峰,广州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方向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2、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4、机场在城市中的布局(P375-382)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对外交通设施规划的一般原则:(1)满足自身技术要求,如用地规模、布局、环境、联合运输;(2)为城市提供良好服务;(3)减少对城市的负面影响;(4)与城市交通系统密切配合。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1)铁路在城市中的走向在满足铁路线路运营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避免或减低对城市的干扰。①尽可能在外围布置线路,且不影响城市未来发展;②结合城市路网规划,减少城市干道与铁路的交叉(合理位置);③过境车辆多时修建迂回线路,使过境车流不进入市区;④城市用地扩展中适时改造线路,迁建、高架或引入地下;⑤城市中铁路两侧要有足够的绿化防护用地。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2)铁路站场用地的位置选择主要有客运站、货运站、编组站、工业站、港湾站、枢纽站等。通过式客运站布置在市区边缘跨线式客运站布置示意客运站位置通常靠近市中心,中小城市位于市区边缘,大城市需深入市中心区边缘,通常距离2-3km。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2)铁路站场用地的位置选择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以及城市布局分散、受地形影响的狭长带形城市,通常分设两个以上客运站,或主辅结合。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中间站:客货合一,多采用横列式布置,一般设在中小城镇。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1、铁路在城市中的布局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2、港口在城市中的布局(1)港口位置的选择(2)港口与城市的关系①符合航运自身技术要求;②与城市其他功能的配合协调;③考虑对城市的影响及未来发展余地。主要涉及区域选址与城市地段的确定。主要涉及客运码头布局、疏港交通布置、港口运输与工业生产、岸线分配等方面。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1)公路与城市的联结①沿城市边缘或外围通过;②与城市环状干道相联接;③在城市组团之间通过。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3、公路在城市中的布局(2)公路站场的布局①客运站:集中在市中心区布置,与城市交通线紧密衔接;或按不同客流方向分设在中心区边缘。②货运站:中转货物可在市郊结合仓库、铁路货场或码头布置;与市民日常生活密切的可在中心区边缘结合仓库或批发市场布置;独立区服务的则可在近出入口处。③技术站:用地大,有干扰。外围近对外交通线的独立地段。④混合站:城市外缘或中心区边缘,视情况而定。五、城市对外交通规划4、机场在城市中的布局(1)航空运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