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天文学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代天文与历法读史基础古人对于天文的认识古人为了观象授时,首先要认识星象,星官的概念是逐步产生的,按《索隐》:“案天文有五官,官者星官也。星座有尊卑,若人之官曹列位,故曰天官”。星官是天区划分的产物,或许对于最初的游牧民族来说判断方向要比判断季节更重要,最初仅注意到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星象,因而最早的星官应该就是把星象分成的东南西北四个大区,这就是所谓的四象,四维,四陆或四兽了,在殷商时就应该有四兽的划分。用北极星判断方向是人类最早观测星象的结果,因此古代就把北极附近的星空定位为中官,《史记•天官书》就把星象分为五大区,就是东南西北四官(四兽)加中官,读史基础三垣与二十八宿隋《步天歌》把北极附近的星象分为三垣,其余分属二十八宿,我国把全天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是从隋《步天歌》延续下来的。所谓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北极星周围36°的星区。居于北天中央的位置。即五宫当中的中宫,又称紫微宫或紫宫。“紫”是“此”意,“宫”是“中”意。因为天神运动,阴阳开合,都在此宫之内,所以叫“紫宫”。太微垣:紫微垣西南。天市垣:紫微垣东南。读史基础二十八宿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牵牛)、女(须女)、虚、危、室(营室)、壁(东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昴、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东井)、鬼(舆鬼)、柳、星(七星)、张、翼、轸。读史基础二十八宿释义角:龙角。黄道在这两星间穿过,因此日月和行星常会在这两颗星附近经过,古籍称角二星为天关或天门。亢:就是龙的咽喉。《尔雅.释鸟》上云:“亢,鸟咙”,注称:“亢即咽,俗作吭。”氐:《说文》:至也。从氏下箸一。一,地也。凡氐之屬皆从氐。《史记.天官书》:氐为天根《尔雅.释天》:天根,氐也。《索隐》:“孙炎以为角、亢、下系于氐,若木之有根也。房:胸腑。《史记天官书》:房为府,天驷也。府通腑。《尔雅.释天》:天驷,房也。大辰、房、心、尾也。大火谓之大辰。郭注云:龙为天马,故房四星谓之天驷。龙星明者以为时候,故曰大辰。大火,心也,在中最明,故时候主焉。心:龙心。心星,古代称之为火,大火,或商星。尾:龙尾,《左传》:童谣云‘丙之晨,龙尾伏辰’,注称:“龙尾者,尾星也。日月之会曰辰,日在尾,故尾星伏不见。”箕:簸箕,其形像簸箕。《诗.小雅》:“维南有箕,不可以簸扬。”指的便是它。奎:《说文》:两髀之间,《广雅》:“胯,奎也。奎宿十六星,左右两半正如两髀的形状。读史基础娄:通搂。搂,《说文》:“曳聚也”,《集韵》:“曳也,通作娄”,《公羊》:“牛马维娄”,注称:“系马曰维,系牛曰娄。”《史记天官书》:“娄为聚众。”古代的天文典籍中把娄宿视为主管牧养牺牲或兴兵聚众的地方。胃:《释名》:“胃,围也,围受食物也。”《史记天官书》:“胃为天仓。”昴:《史记天官书》:“昴曰髦头”,髦,《说文》:“发也”。昴又称为留,留有簇聚、团属之意。古人用昴宿来定四时,《尚书尧典》:“日短星昴,以正仲冬”,是指如果日落时看到昴宿出现在中天,就可以知道冬至到了。毕:《仪礼》:“宗人执毕先入”,注称:“毕状如乂”。《诗小雅》:“有捄天毕”,朱熹注:“天毕,毕星也,状如掩兔之毕”。《史记天官书》上说:“昴毕间为天街”,是指日月行星常经过这里。《诗经》称:“月离于毕,俾滂沱矣”。是指月亮经过毕宿时雨季来临。参:《西步天歌》:“参宿七星明烛宵,两肩两足三为腰”。参宿在夜空中的夺目程度由此可见一斑。从冬季到次年的初夏,参宿都是夜空中最醒目的一个星座。《唐风》:“三星,参也。”参是象形的写法,象征了腰带三星。《左传》上载:“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辰即心宿,参宿一和心宿二的赤经相差约180度,同一地方的人们不能在同一时间看到它们,因此民间有“参商不相见”的说法。读史基础觜:《说文》:“鸱奋头上角觜也“,注称:“凡羽族之咮锐,故鸟咮曰觜。”觜宿三小星位于参宿两肩上方,形状可与角状的鸟嘴相联系,故名。斗:也称南斗。与北斗七星一样,南斗六星在天空中的形状也很像斗,故名,但南斗的范围和亮度较之北斗则有所不及了。牛:古称牵牛;女:古称婺女或须女。一说牛宿和女宿的名字是从牛郎和织女二星转移而来。虚:《说文》:“丘谓之虚。”古代的城邑,往往是丘居的,在城邑毁灭后,丘就改称为墟。虚位于北官的中央,《尔雅释天》:“玄枵,虚也。”注称:“虚在正北,北方色黑,枵之言耗,耗亦虚意。”因此虚有大丘,故地及虚耗的意思。《尚书尧典》中记载的四仲中星里就有虚宿,“宵中星虚,以殷仲秋。”危:是屋栋之上的意思。《索隐》中引《礼记》称:“中屋履危,盖升屋以避兵也。”《史记.天官书》:“危为盖屋。”《晋书.天文志》:“危三星,主天府市架屋。”室和壁是相连的两宿,古有营室,东壁之称。营室原为四星,成四方形,有东壁,西壁各两星,正如宫室之象。《周官.梓人》:“龟蛇四游,以象营室也。”,《史记.天官书》:太岁在甲寅,镇星在东壁,故在营室。其后东壁从营室中分出,成为了室,壁两宿。曾侯乙墓漆箱盖上称这两宿为西萦与东萦。读史基础井:《史记天官书》:“东井为水事”,井宿八星的形状有如一个水井,故名。鬼:又称舆鬼。舆,《集韵》:“众也”,因此舆鬼可理解为众鬼之意;《说文》:“舆,车底也”,鬼宿四星呈方形,似车,这或是另一层意思。《步天歌》:“四星册方似木柜,中央白者积尸气”,《观象玩占》:“鬼中央白色如粉絮者,谓之积尸气。一曰天尸,主死丧祠。”柳:原名为咮,咮是鸟嘴的意思,这与角为龙角的意义相似。《尔雅.释天》:“咮谓之柳,柳,鹑火也”,注称:“鹑,鸟名;火属南方”。柳宿八星,形状弯曲,像鸟嘴,也像垂柳,《步天歌》:“柳八星,曲头重如柳”。星:《礼记.月令》称:“孟春之月,旦七星中”,指的便是它。《史记.天官书》:“七星,颈,为员官,主急事”,《史记索隐》:“颈,朱鸟颈也。员官,喉也。物在喉咙,终不久留,故主急事。”张:《尔雅》:“鸟张嗉”,注称:“嗉,鸟受食之处也。”可见张宿取意于朱鸟。《史记律书》另有所指:“张,言万物皆张也。”张宿六星,其形状像张开的弓矢。翼:也取意于朱鸟,《史记.天官书》:“翼为羽翮”。翼宿二十二星,形状就如张开的鸟翼。轸:在曾侯乙墓的漆箱盖上写作车,《史记.天官书》:“轸为车”,《索隐》:“轸四星居中,又有二星为左右辖,车之象也。”《说文》:“轸,车后横木也”,辖是指车轴上插着的小铁棍,可以使轮子不脱落。读史基础十二次星纪玄枵娵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二十八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奎娄胃昴毕觜参井鬼柳星张冀轸角亢氐房心尾箕十二辰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分野吴齐卫鲁魏赵秦周楚郑宋燕州扬州青州并州徐州冀州益州雍州三河荆州兖州豫州幽州《国语》: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滕王阁序》:星分翼轸,地接衡庐……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读史基础古代历法古代先民为了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根据所观察到的太阳和月亮的运行规律制定了一套阴阳结合的历法。日:昼夜变化,太阳的起落为依据。月:盈阙往复,月亮的变化为依据。大概为29.53日。年:《说文》年,谷熟也。庄稼成熟的周期,也即地球绕日一周的时间,称太阳年。大概为365.2425日。十二月大月三十天,小月各二十九天,全年354日,少于太阳年11.25日,故三年一置闰,来协调阴阳二历,最后大抵固定在十九年七闰月。《尧典》所谓“以闰月定四时”是也。读史基础二十四节气古人根据农业生产积累的经验,将一年当中的二十四个特殊日子定为二十四节气,每个节气相隔半月左右。实际上这表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和阳历相关,和阴历无关,不存在相对应关系。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读史基础古代纪日东汉以前用干支纪日,由天干单数与地支双数合成六十组。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1.甲子2.乙丑3.丙寅4.丁卯5.戊辰6.己巳7.庚午8.辛未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壬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巳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读史基础殷人称十日为一“旬”,一旬之内的未来日为“翌”,一旬之外的为“来”,过去的日子为“昔”,旦:清晨,夕:晚上,明:黎明,昃日:下午,昏:黄昏,大采:朝,小采:夕。周代开始称每月第一天为朔,初三为腓,月中为望,隔日为既望,末日为晦。古人用十二地支表示每日的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读史基础【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昧旦: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等:指太阳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07时)。【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3时至15时)。【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戌时】黄昏,又名日夕等:太阳已经落山,天地昏黄。(19时至21时)。【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读史基础古代纪月古代地支纪月法,规定每年各月固定用十二地支纪月,即把冬至所在的月(即夏历十一月)为“子月”,下一个月即为“丑月”,依此类推(闰月视为上一月的重复,无地支)。古历中的夏历以寅月为正月,殷历则以丑月(夏历十二月)为正月,周历则以子月(夏历十一月)为正月。(这种制度被称为“月建”,上述情况分别称建寅、建丑、建子)。冬至(子月)丑月寅月阳历十二月正月二月夏历十一月十二月正月,建寅殷历十二月正月,建丑二月周历正月,建子二月三月特定名称。岁首的月份叫正月(秦代因避始皇赵政讳改为端月),又叫孟陬;二月叫如,三月叫寎,四月叫余或除,五月叫皋,六月叫且,七月叫相,八月叫壮,九月叫玄,十月叫阳,十一月叫辜,十二月叫涂。《诗.小雅.小明》:“昔我往矣,日月方除。曷云其还,岁聿云莫。”郑玄笺:“四月为除。”《国语.越语下》:“至于玄月,王召范蠡而问焉。”读史基础古代纪年岁星纪年法,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分为十二等分,由西向东命名为星纪、玄枵等十二次。岁星每年行经一个星次。《国语·晋语》:君之行也,岁在大火。太岁纪年法,古人把黄道附近一周天同样分为十二等分,由东向西用地支与其相配,称为十二辰,恰与十二次相反,所以虚拟一个岁星为太岁(岁阴、太阴),进行称呼。岁星在星纪为丑,则太岁在寅。读史基础甲子(阏逢困敦)乙丑(旃蒙赤奋若)丙寅(柔兆摄提格)丁卯(强圉单阏)戊辰(箸雍执徐)已巳(屠维大荒落)庚午(上章敦戕)辛未(重光协洽)壬申(玄难)癸酉(昭阳作噩)甲戌(阏逢阉茂)乙亥(旃蒙大渊献)丙子(柔兆因敦)丁丑(强圉赤奋若)戌寅(箸雍摄提格)己卯(屠维单阏)庚辰(上章执徐)辛巳(重光大荒落)壬午(玄敦戕)癸未(昭阳协洽)甲申(阏逢君滩)乙酉(旃蒙作疆)丙戌(柔兆阉茂)

1 / 1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