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告子上》三陂郭靖学校九年级语文2015中考备考教研组•一、通假字•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辩”通“辨”,辨别。•3.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4.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与”通“欤”,语气词。•5.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从前。重点字词解释。(红色的为中考字词)〖得兼〗〖有甚于〗〖苟得〗〖恶〗〖患〗〖辟〗同时得到。比……更重要苟且得到,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厌恶祸患,灾难。通“避”,躲避〖如使〗〖何不用也〗〖由是〗〖是故〗〖非独〗〖勿丧〗假如,假使。下文“使”义同。什么手段不可用呢?按照这种方法。因此,由此可见。不仅仅。不丢掉。〖呼尔而与之〗〖蹴〗〖不屑〗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吃。尔,助词。用脚踢。因轻视而不肯接受给、给予。〖万钟〗〖何加〗〖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高位厚禄。(有)什么益处。侍奉。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动词。与:通“欤”,语气词。〖乡为身死而不受〗〖是亦不可以已乎〗〖本心〗乡,通“向”,以前。为,为(之)。是,此,这。已,停止,放弃。天性,天良。鱼我所欲也难句点拨:①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②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采用某种手段就能生存,可是有些人却不采用它。采用某种手段就可以避免患难,可是有的人也不采用。3、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先前有的人宁可让身体死去而不接受的东西,现在为了能够享受美好的宫室而去接受了。鱼熊掌舍鱼取熊掌类比比喻义舍生取义生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中心论点。A生、欲不为苟得甚于生死、恶不避祸患甚于死欲何不为莫甚于生恶何不用莫甚于死正反从正反两面分析论证B义重于生生重于义非独—皆有—勿丧(层进)C第一部分提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并说明“义”的美德就是人所固有的,“义”重于生命。第二部分举例进一步论证“义”重于生命,不能“见利忘义”,否则就是失掉了人所固有的“羞恶之心”。行道之人、乞人正反不辩礼义受万钟弗受、不屑举例有本心失本心(重义)(重生)比喻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全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从全文看,本文先后运用了______________论证和______________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证明了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这一观点。道理举例1、本文论证的中心是什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论证思路:通过比喻引出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接着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述,最后得出结论。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以生活中常见鱼和熊掌设喻,由浅入深,通俗易懂,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作者的的观点,引出“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同时暗含“生”与“义”孰轻孰重的关系。写“鱼”和“熊掌”“不可得兼”时,取“熊掌‘的用意是什么?答:意在说明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需要选择的事,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人们会选取价值更高的东西,用此事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3、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原文)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文中所说的“甚于生者”指的是,“甚于死者”就是。义不义孟子认为能做到舍生取义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中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6、“非独贤者有是心”中“是心”指什么?指本心——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心。)(用原文中的语句来回答:所欲者有甚于生者,所恶者有甚于死者)《孟子》中有这样的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认为其中的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行道之人”和“乞人”的行为?贫贱不能移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为宫室之美而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文中说得了“万钟”目的是什么?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原因是失其本心)“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人不能为了获取高官厚禄而舍弃“礼义”这一段的观点是“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对比论证。强调了人不能失去“本心”,从而论证了舍生取义的观点。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了什么样的人?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探究孟子认为人之“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他通过鱼与熊掌的取舍、箪食豆羹的取舍、万钟(丰厚的俸禄)的取舍等方面论证了“义”和“不义”的存在。人的本心是指舍生取义,丧失本心是指见利忘义。文章结尾说:“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所说的“本心”是什么?作者说此话的目的是什么?答:本心即向善的本性,指舍生取义之心。目的:这句话指出了见利忘义的严重后果——失去了做人的基本道德标准,以此突出舍生取义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