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人格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节行为主义学派的人格理论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研究取向1.所有的行为都是学习而来——共同信念2.强调环境对行为的决定作用,主张使用科学方法研究人类的行为3.实验室取向—强调客观而精密的测量(1)实证研究是理论与实务的基础(2)人格理论与实务应用均以“学习原理”为基础(3)行为是对环境中增强变项的反应,而且比其它人格理论更主张境特殊性(4)强调学习的基本原理与行为改变,排斥医学-病症的心理疾病观代表人物Pavlov’s经典条件反射Waston行为主义的开山鼻祖Thorndike效果律工具性条件反射Skinner操作性条件反射行为主义集大成者Hull’s刺激-反应学习Miller&Dollard刺激-反应理论Rotter社会认知论Bandura社会学习论一、行为主义人格理论的特点1.强调情境对于行为的决定作用。2.共同看法行为的习得是许多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不同类型强化对行为产生不同影响环境是决定行为的唯一重要因素。3.人格是人体独特行为方式的组合,人格研究是考察学习经验,发现行为和强化之间的独特联系。4.很少强调结构,而是强调情境的特殊性。(反应)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没有“人格”的人格理论(BarbaraEngler,1995)美国心理学家B·F·斯金纳,行为主义集大成者1904年出生,从小对动物及人类行为感兴趣1922年进纽约哈密尔顿学院主修文学,获英语科学士学位,立志成为作家。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一书,唤起了他对行为的兴趣。前往哈佛大学心理研究所学习心理学,获博士学位。1936—1944任明尼苏达大学讲师、副教授,1945年出任印第安纳大学心理学系主任。1948年重返哈佛大学,担任心理学终生教授。获得多项殊荣,包括美国心理协会的杰出科学奖,国际科学学会会员,哈佛WillamJames讲师职位,以及科学的总统勋章。BurrhusFSkinner(1924-1990)斯金纳箱1、强化理论人格形成与行为改变的关键成分是强化。他提出了“强化”(reinforcement)的概念,这可以说是斯金纳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强化决定了有机体行为方式的形成、转化和消退的过程,也决定了行为学习的进程和效果。个人的性格、社会规范、价值观实际上是被社会化了的个人特征、行为方式和观点的积淀而成。只要合理地控制强化就能达到控制行为、塑造行为的目的。部分强化的安排强化特征说明实例1.固定时距(Fixed-interval)固定时距到时所做的反应才给予强化每月测验一次,学生通常在考前效率增加,之后则懈怠。2.固定比率(Fixed-ratio)达到特定反应次数后才给予强化工厂里的工人以按件计酬的方式支薪,理论上,工人将尽可能多生产来增加工资3.可变时距(Variableinterval)两次强化间的时距不固定渔夫到河里捕鱼,平均每隔四、五分钟就会捕到鱼,但有时五分钟才捕到鱼,而有时候要两天才捕得到鱼4.可变比率(variableratio)平均某特定的反应次数之后会有强化比如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是一定的,但有时一买就中,有时买了许多也没中。最能维持行为强化的变式强化塑造:改变环境条件行为的消退:负强化(惩罚)、不再给与强化部分强化反应:抗消退作用;引起反应的速度较快。强化物初级(一级)强化物是食物、水之类。中性刺激持续地与一初级强化物配对也将自然成为强化物。母亲和金钱具有次级(二级)强化物的属性,因为其与初级强化的照顾关怀相联结,许多次级强化因而产生,像是包括微笑、赞美、金钱、奖赏、等级、表彰等等。斯金纳发现了一种就像现在的每一位训兽师都应知道的方法,即你要塑成某种行为,就应强化某些反应而不强化其他反应,使得那些被强化的反应逐步地带领动物越来越接近想要的行为。这种方法叫“逐步渐进法”(successiveapproximation)。比如我们想训练一只老鼠跳舞,应该怎么做呢?怎样训练一只老鼠跳舞开始可以将食物与一个“卡搭”声配对,使这种声音成为一种次级强化物。当老鼠动来动去时,卡搭声比食物较容易执行。当老鼠向上看时,用卡搭声给予酬赏(强化)。只有当它确实向上伸展它的头时才给卡搭声强化。只当它用两只后脚站立时才给强化。你奖励它向右踏步,再奖励它向左踏步。完成了上述步骤后,你就有了一只会跳舞的老鼠了。赫根汉(Hergenhahn,1972)塑造一个儿童的阅读行为:备制一些儿童读物,把它们放在儿童最可能看到的地方。如果儿童避开书本,就奖赏与阅读有关的活动,如注视各种符号,说出或指出各类事物的名称等等。当上述第二项中的活动得到奖赏时,儿童就会倾向于更经常地进行这类活动,在他做这些活动中,必须对所期望的行为进行严格的要求,方才追加奖赏,例如,读出更长的文字符号和注意更详细的名称。要求儿童为你拿取某本书,诸如那本红色的书,或者封面上印有鸭子的那本书,或印有A、B、C的那本书。当他这样做时,就给以奖赏。使儿童更多地同书本接触,例如,要求他在书中找到红色手枪、狗等。同样,儿童这样做时就应以某种形式进行奖赏。使上述程序继续进行,并不断完善,直到儿童能自己阅读。在儿童开始独立阅读时就继续对它进行奖赏,在儿童最初开始阅读时要注重奖赏他,以便使儿童保持阅读兴趣。最后,应当使所阅读的故事内容从一开始起就对保持儿童阅读兴趣起到足够的奖赏作用。Allen,Hart,BucllHarris&Wolf(1964)报告的一个个案:安是一位四岁大的小女孩,在学前教育班上课。不久前,安开始愈来愈不理会班上的其他孩子,也愈来愈想粘着老师。她开始在上课站起来,睁大眼睛看人,舔舐下唇,拉自己的头发或摩搓双颊,以引起老师的注意。步骤一:任何时候只要安与另一个小孩一块玩耍,她就会得到一位老师注意以当作酬赏;当她单独一人时,则不给予任何注意。马上她与其它孩子们玩耍的情形明显增加。步骤二:五天后,转而去增强安的退缩、羞怯的行为,她的行为很快回复到基线水平。步骤三:再过五天,安又只有在与其他孩子们玩耍时才被增强,而她的行为再度改变。12天后,老师再次强化她的不合群行为,她的孤独行为再次出现。在第17天,又强化她的合群行为.以后间歇性地强化,二十五天后不再给予任何强化。安的结果曲线图2、人格异常(行为正常或变态的解释)遵循同样的强化原则异常的行为是习得的(不适当的学习)异常行为的可能原因他们的适当行为没有被强化,甚至反被惩罚他们的不适当行为被强化习得了一套不适宜的反应。例如,强迫性行为强化模式改变,异常行为都能得到纠正。3、评价严格的实验室研究概括了人类行为改变的历程系统阐述了控制行为改变的方法激进的行为论者,只重视外部行为的研究从动物出发推广到人类,不能解释复杂的行为对经典行为主义的批评忽略认知因素(例如:思考、计划、想象、解释、评估和判断等。)整个学习结构似乎都依赖对动物的实验结果,只关注强化的原因。学习的研究忽略人类学习和行为大多发生于人际环境中的倾向。该模式将人类视为环境输入和影响力的被动接受体。二、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1925年生于加拿大;1949年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52年在爱荷华(Iowa)大学获博士学位;1974年,他被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80年他因以研究者、教授和理论家的身份领导了美国心理学的发展而获美国心理学会杰出贡献奖。AlbertBandura1925~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开始了他对心理治疗中的交互作用历程和家庭型态的研究,因而走向研究儿童的攻击上。他和他所指导的第一个研究生Walters共同研究攻击行为的家庭因素,引起了一般对人格发展中模仿过程的重视,亦即人格发展可以透过观察他人行为而习得。这些有关模仿过程的发现和一连串的实验研究,写成《青少年的攻击行为》(AdolescentAggression,1959)和《社会学习与人格发展》(SocialLearningandPersonalityDevelopment,1963)二书。1986年的著作《思想与行为的社会基础》(SocialFoundationsofThoughtAndAction)即为自成一家之言的代表作。自述为从事多面性的研究计划,目的在以一个更为完备的人类行为理论,来澄清对人类潜能各层面的了解。1.观察学习观察学习是指人通过观看他人(榜样)而习得复杂行为的过程。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和观察“示范者”所受到的强化。又称替代学习、榜样学习、模仿学习。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了自己行为的强化,所以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观察学习的好处:效率高、错误率低间接学习,不必亲身经历,即可明白该怎么做四个阶段:注意过程,只有注意到榜样的行为,辨别出其重点并认识到其特征时,才能通过观察来学习。保存过程,看到某个榜样的次数并不多,为了再现榜样的行为,必须记住它。我们是以“心象表征系统”(imaginalrepresentationalsystem)和“言语表征系统”(verbalrepresentationalsystem)两种方式在记忆中来将榜样行为的重要线索进行编码的。动作再现过程,将先前编码的心象和言语线索转化为动作的再现。动机过程,虽然没有强化也可以发生观察学习,但对榜样的注意是会受到动机的影响,而且我们是否作出所观察的,也会受到动机的影响。2、自我强化概念:根据内在的行为标准和对环境强化的预期进行自我称赞或自我责备以调整自己行为的过程。环境的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强化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延迟满足:注意求长远利益而牺牲眼前的奖赏心理学研究中有一个经典的实验,称为“迟延满足”实验。实验者发给4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20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研究人员进行了跟踪观察,发现那些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两颗软糖的孩子,长到上中学时表现出较强的适应性、自信心和独立自主精神;而那些经不住软糖诱惑的孩子则往往屈服于压力而逃避挑战。在后来几十年的跟踪观察中,也证明那些有耐心等待吃两块糖果的孩子,事业上更容易获得成功。2、自我强化自我强化解释人类的道德行为体现了个体情境交互作用的过程贡献:整合的程度比较高(特质论、认知学派、人本主义学派)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框架,把强化理论和信息加工观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既强调了行为的操作过程,又重视行为获得过程中的内部活动,是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发展。自我效能理论的建构与发展,弥补了某些认知人格学者对个体内在动机因素的忽视。提出了很多现受到广泛研究的重要概念(集体效能感)。承认有机体内部的认知过程,采用自我报告方法。注重实验证据,保持科学性,又避免了机械、被动的特点。3、评价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