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10年投资重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附件1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10年投资重点全面组织实施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抓住机遇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快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解决企业当前困难和产业长远发展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我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发布的《福建省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坚持“四求作为”,围绕“五个突出”(突出站位、突出优势、突出重点、突出创新、突出服务),做好我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各项工作,确保目标实现,并引导全社会投资,特制订产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2010年投资重点:一、钢铁及有色金属产业钢铁:非高炉炼铁、连铸薄带、高效低成本纯净钢生产、大型板坯连铸、钢渣综合利用;高磁感取向硅钢、耐高温高压腐蚀电站用钢、高强度轿车板生产技术;热轧和冷轧宽带钢关键技术装备;焦炉煤调湿、大型热电联产;百万千瓦火电及核电用特厚板和高压锅炉管、25万千伏安以上变压器用高磁感低铁损取向硅钢品种的生产;推广高温高压干熄焦生产、烧结余热利用、烧结烟气脱硫、高炉炉顶余压发电和干法除尘、转炉煤气干法除尘及回收利用、铸轧一体化生产。有色金属:5N级以上高纯硅冶金法生产,控制高纯硅的硼、磷等杂质元素含量,高档中厚铝板生产;铝带高速冷轧、铝板坯黑兹2列特连铸连轧、铜箔生产、烟气制酸;铜、铅、锌冶炼余热利用;废渣、赤泥等固体废弃物的应用;串级萃取分离法生产高纯稀土,使用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工艺装备回收再生铜、铝、铅锌等;有效利用共生、低品位、难选冶的矿产资源,深部开采、资源综合利用,红土型镍矿高效利用。二、石化产业石化:促进湄洲湾、古雷石化基地及江阴石化专区、溪南半岛等临港石化龙头项目建设,带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合成纤维以及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纺织材料等发展,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支持大型石化物流市场建设;推动低碳石化工业发展,鼓励企业利用煤基燃料替换油品资源,发展石化产品的生产改造。化工:支持氯碱等传统化工企业进入专业集中区发展,推进企业原料互供及公用工程共建,进行产品升级、内涵提升搬迁改造;鼓励化肥企业采用新工艺、新设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支农产品的生产效率;发展高效低毒的除草剂、杀虫剂等新农药品种;利用资源优势,开发氟聚合物、专用白碳黑等产品附加值高的氟、硅新产品;推进绿色、安全的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合成胶粘剂、表面活性剂、医药中间体、酶化工产品等精细化工产品发展,提高化工精细产品化率。三、汽车产业支持汽车整车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联合重组,提升优势,增强自主研发能力,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提高市场占有率。积极发展和开发性能先进、适应市场需求的小排量汽车和乘用车,加快研发节能环保混合动力客车等新能源汽车,促进载重车、专用车等各具3特色的汽车整车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形成产业化和规模化生产;加强两岸汽车产业设计研发合作,积极推动台湾设计研发力量转移来闽;鼓励我省客车生产企业到台湾设立总装厂;汽车零部件工业,重点推动发动机、变速器、转向系统、制动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汽车总线控制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提高配套能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加快客车混合动力总成的产业化;围绕“奔驰”和“三菱”品牌,推进车辆零部件地产化工作,提高省内配套率;支持建立汽车零部件生产集中区,承接台湾汽车零部件(含汽车电子、车载资通讯)的产业转移,带动我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提升。四、船舶产业合理布局,集约节约利用沿海岸线资源,以湄洲湾、厦门湾、闽江口、三都澳和东山湾为船舶业发展的五个集中区,支持采用现代造船模式和应用先进工艺、实施总装造船与数字造船的修造船项目建设,促进修造并举的船舶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支持船舶行业引入大型修造船集团和远洋运输集团在我省合资合作投资建设;加强与台湾船舶业企业、协会的技术交流合作,提升游艇等特色船舶制造的产业合作关联度;提高大型船舶、特种船舶、海洋工程装备的修理和改装能力;加快滚装船、海洋工程多用途工作船、油船、散货船、集装箱船等我省目前优势船型和主力船型的升级换代,根据船舶市场需求,加大力度开发6000卡及以上汽车滚装船、4000~6000箱集装箱船、海洋工程多用途工作船以及适合台湾海峡航运要求的客货滚装船等船型和海洋钻井平台模块;开发满足造船新规范和新标准要求的新船型;鼓励发展船舶关键配套件和船用设备,重点支4持船用起重机、舵机、锚绞机等船用甲板机械、舱室机械和船用钢板、船用电机、船用电缆、化工涂料等一批船用配套产品生产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高技术水平、扩大生产规模;鼓励引进船用低速柴油机等船舶关键配套件企业入闽发展。五、装备制造业提高工程机械及零部件的技术水平,提高工程机械产品质量,发展高可靠性智能化装载机、机电液一体化大吨位挖掘机、大吨位混凝土搅拌施工设备、路面施工设备、港口机械等;闽东电机产业集群进一步提高电机电器产品档次,培育龙头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发展高效电机、特种电机和新能源发电设备(如风力发电设备、沼气发电设备);输配电设备行业重点发展智能型、超高压开关柜及节能低耗变压器,淘汰低水平简单组装型企业;电线电缆行业发展高电压等级和高效节能产品;发展适合我省农业机械化的多功能农机具、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技术设备及园林机械;发展符合各行业发展的生产装备,重点是高档智能化的纺织、食品、塑料、制鞋、服装、包装、石材加工、冶金等产业机械;环保设备制造业支持发展固体、液体污染物治理设备以及垃圾焚烧处理装置等生物质能源技术装备;发展高速、精密、复合数控机床和配套关键零部件,发展大型、精密模具;进一步发展高精度、高速度、长寿命的轴承、齿轮等传动装置,为乘用汽车、风机等配套。推广铸锻节能环保新工艺,提升铸锻水平;加强装备制造业技术创新,支持电子联装设备、工业机器人、产业机械等高可靠性、智能化、精密化、高速度机械装备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针对我省优势机械产品,鼓励以自动化技术、液压技术、精密加工技术、新材料应用为依托的关键零部件研5制开发,提高成套设备自给配套率。推进闽台机械装备产业深度对接,支持以闽江口、湄洲湾、厦门湾等区域为主的闽台装备产业对接区的形成,培育发展闽台机械产业对接专业园区,重点支持电机、数控机床、农业机械、木工机械、食品机械、纺织机械等台湾优势产业的转移和对接。六、轻工业支持食品、制鞋、塑料、造纸、工艺美术等重点产业振兴,加快绿色照明、钟表、包装等新兴产业发展,鼓励沿海传统轻工产业向山区有序转移,支持优势品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着力培育区域特色明显、竞争力强的轻工产业集群。食品:重点发展水产品加工、果蔬加工、茶叶加工和休闲食品制造等具有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强化食品加工安全能力建设,完善标准和检测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水平,,大力发展方便、快捷、健康、绿色的食品;制鞋:支持产业集群龙头骨干企业发展高档化、功能化、舒适性强的鞋类产品和辅料配件,提高鞋类产品质量和品牌附加值;塑料制品加工:重点围绕我省“炼化一体化”项目所形成的石化产业链,延伸发展新型高档汽车用塑料、化学建材、包装材料、农用管材、医用材料等,加强塑料机械和模具的设计和生产,加大对废弃塑料制品的回收、处理以及对可降解塑料的开发利用;造纸:以林纸一体化为依托,鼓励进口木材和废纸,加大利用非木纤维原料,进一步提高主要纸种及木(竹)原生纸浆生产水平,支持重点企业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品种,增大文化用纸和产业用纸比重,提高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档次,提高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降低资源和能源消6耗;钟表、包装、陶瓷和绿色照明等: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围绕质量、品种和效益实施技术改造,实现价值链由低端向高端转移,着力发展适合现代生产和技术进步需求的新材料、新包装、新型陶瓷以及节能照明等新产品。七、纺织产业实施品牌服装带动面料发展战略。大力采用先进的服装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后整理以及CAD/CAM电子辅助系统,促进品牌服装业整体升级。加快化纤纺丝、纺纱、织造、印染等关键环节技术改造和技术引进步伐,提高品牌服装生产所需高档面料的自给率。调整化纤产品结构。加快上游化纤原料项目实施,增加新型化纤原料供给,引进先进纺丝、高效卷绕头以及差别化后加工等关键装置,使化纤差别化率提升到60%以上;推进生物质可降解纤维材料产业化步伐,充分发挥我省竹资源优势,加快实施溶剂法竹浆纤维、竹原纤维、竹炭纤维等产业化项目。大力发展产业和家用纺织品。应用高性能新型纤维以及纺粘、水刺、针刺及复合非织造等新型技术工艺,开发生产建筑、交通、水利、环保、医疗、农业、箱包、制鞋等产业用布,拓展产业用纺织品新领域;支持品牌家纺企业发展,壮大家纺行业规模。支持沿海纺织产业向山区转移。支持优势品牌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或并购重组做大做强,加快培育竞争优势明显的海峡西岸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八、电子信息产业以福厦沿海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为依托,优化产业布局,加强闽台合作,壮大计算机及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移动通信7产品等三大主导产业链,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加快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发展。加大整机带动,增强计算机及网络产品产业竞争力。发展我省具有传统优势的计算机及外设产业,促进计算机、打印机、税控收款机、交换机、路由器等产品和配套产业的稳定发展,提升产业链自主配套能力。推动量大面广的低成本笔记本电脑制造技术产业化,鼓励自主品牌产品销售;支持骨干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加快技术升级,推进视听产业数字化转型。支持数字电视产品专用集成电路芯片、嵌入式控制软件和前端系统的设计与集成技术的开发,突破专利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支持彩电骨干企业与显示模组、芯片设计、专用软件研发等相关企业的纵向整合。促进我省已有的各种数字视听前端和终端产品制造技术的发展,加快各种多媒体终端产品升级换代。推动数字化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4C(计算机、通信、消费电子、内容)融合,促进我省视听产业链向数字化的整体升级。加强技术储备,促进移动通信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移动通信手机及系统设备、关键配套件、移动通信基站、直放站设备等,加快3G增强型技术的研发和相关产品的产业化进程,逐步形成3G终端产品和关键设备的研发和规模生产能力。密切闽台合作,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扩大显示器件后段模组生产规模,吸引台湾高世代面板生产及技术转移和玻璃基板制造项目落户,同时大力发展LCD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偏光片等配套产业,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链垂直整合的一体化显示产业8集群。加大研发力度,提高软件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强中间件、信息安全软件以及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发展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软件、行业支撑应用软件和应用平台、动漫游戏、企业信息化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加大原创动漫扶持力度。对接整机产品,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培养IC设计骨干企业,支持数字音视频处理芯片、低成本低功耗网络数字媒体芯片、便携式个人信息终端核心芯片、高速收发器系统芯片组、微处理仪器仪表专用芯片、电源管理芯片和DSP核专用芯片等与省内电子整机产品对接的关键的芯片研发和产业化。促进LED产业的发展,培育LED和太阳能光伏新兴产业。加大LED外延、芯片全系列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发展封装及下游应用产品,提高大功率LED封装技术和工艺水平,扶持LED普通白光照明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发挥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基地和优势光电信息园区的龙头作用,辐射福州、漳州、泉州等地,承接台湾的LED和太阳能光伏产业转移,打造海峡西岸半导体照明和光伏产业带。九、新能源产业建设若干有特色、影响力强的新能源产业聚集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发展先进核能及应用、风电、光伏、光热、生物能源、新型环保电池等重点领域;在新能源产业发展、市场准入、技术研发、人才交往、技术标准等方面建立闽台合作新模式,推动两岸新能源产业交流先行先试。核能:以宁德核电和福清核电为源头,延伸核电产业链,支持9在仪器、软件、电子、电缆、电机、阀门等行业具备条件的优势企业发展核电配套产品,获取核电配套资质。鼓励研究核-煤联用及其它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