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福建政府公报2011年第34期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2011〕95号字体显示:大中小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省人民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现将《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一、“十一五”时期,全省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把节能减排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节能减排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省单位GDP能耗降低16.4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5.44%和11.2%,均超额完成了国家下达我省的目标任务,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充分认识做好“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十二五”时期,我省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我省能源需求呈刚性增长,消化排污总量的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约束将日趋强化,“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形势仍然十分严峻,任务十分艰巨。特别是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节能减排认识还不够到位,责任落实还不到位、节能减排的激励约束机制还不够健全、基础工作还较薄弱、能力建设滞后,这些问题如没有及时改变,将严重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全局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进一步把节能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为检验经济是否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标准,下狠心、出实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加快形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要切实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建设,着力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进一步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节能减排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要求,对完不成年度任务的要向上一级政府作出检查,并按照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的要求实行行政问责,实行“一票否决”。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的节能减排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细化和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目标任务。要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大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推广力度,真正把节能减排转化为企业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内在要求。要进一步增强全体公民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深入推进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促进节能减排的良好氛围。四、要全面加强对节能减排工作的组织领导,狠抓监督检查,严格考核问责。省经贸委负责承担省政府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综合协调,组织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省环保厅为主承担污染减排方面的工作;省统计局负责加强能源统计和监测工作;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要立即部署本地区“十二五”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分工和进度要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本通知的要求,结合实际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明确目标责任,狠抓贯彻落实,坚决防止出现节能减排工作前松后紧的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福建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一年十月三十日福建省“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一、遵循基本原则,明确主要目标(一)基本原则。坚持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结合,形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倒逼机制;坚持强化责任、健全法制、完善政策、加强监管相结合,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坚持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技术进步、强化工程措施、加强管理引导相结合,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显著减少污染物排放;进一步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有效驱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格局,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二)主要目标。到2015年,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0.657吨标准煤(按2005年价格计算),比2010年的0.783吨标准煤下降16%,比2005年的0.937吨标准煤下降29.82%。2015年,全省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控制在65.2万吨,比2010年的69.6万吨下降6.3%,其中工业和生活下降6%、农业下降7%;全省氨氮排放总量控制在8.9万吨,比2010年的9.72万吨下降8.4%,其中工业和生活下降8%、农业下降9.2%;全省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控制在36.5万吨,比2010年的39.3万吨下降7%;全省氮氧化物排放总量控制在40.9万吨,比2010年的44.8万吨下降8.6%。二、分解目标任务,强化节能减排责任(一)合理分解节能减排指标。综合考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节能减排潜力、新上项目需求、环境容量及产业布局等因素,将全省节能减排指标合理分解到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各行业。各设区市要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层层分解落实,明确下一级政府、有关部门、重点用能单位和重点排污企业的责任。(二)健全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加强能源生产、流通、消费统计,建立和完善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能耗统计制度以及分地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指标季度统计制度,完善统计核算与监测方法,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完善减排统计和核查核算办法,统一标准和分析方法,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加强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统计监测,建立农业源和机动车排放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完善节能减排考核办法,继续做好全省和各设区市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通报工作。(三)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每年要向省政府报告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有关部门每年要向省政府报告节能减排措施落实情况。省政府每年组织开展设区市人民政府和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告。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节能减排目标完成情况和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绩效和国有企业业绩管理,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制,并对成绩突出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三、控制增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抑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门槛,强化节能、环保、土地、安全等指标约束,依法严格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建设用地审查,严格贷款审批。建立健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责任制,严肃查处越权审批、分拆审批、未批先建、边批边建等行为,依法追究有关人员责任。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产品出口。(二)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7号)以及省政府提出的落后产能淘汰有关要求,分年度制订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目标,将任务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区。完善淘汰落后产能检查及公告制度,督促各地区做好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省级财政统筹支持各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对经济欠发达地区通过增加转移支付加大支持和奖励力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发挥本地区淘汰落后产能的主体作用,建立落后产能退出机制,按照对低效化肥行业电量调剂、合理补偿的原则引导化肥行业落后产能退出,优化化肥产业结构。积极安排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指导、督促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做好职工安置工作。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地区,严格控制新上投资项目,对该地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暂停办理审批、核准和备案手续;对未按期淘汰的企业,依法吊销排污许可证、生产许可证和安全生产许可证;对虚假淘汰行为,依法追究企业负责人和地方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三)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严格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大企业技术改造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对产业升级带动作用大的重点项目和重污染企业搬迁改造。对重点排污行业实行全行业排污总量控制。合理引导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四)调整能源结构。合理控制煤炭开发规模和强度,结合发电用煤和煤炭中转需求,建设罗源湾、湄洲湾等煤炭储备中转基地,优化煤电布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进宁德核电站一期、二期和福清核电站建设。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建成投产仙游抽水蓄能电站,加快推进厦门抽蓄电站、周宁抽蓄电站、永泰抽蓄电站前期工作。积极发展风电,推进陆上风电的规模化开发和管理,启动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开发。因地制宜建设垃圾焚烧等规模化生物质发电项目。稳步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潮汐电站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到2015年,全省清洁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47.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20%。(五)提高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完善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到2015年,第三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大力发展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高技术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0%以上。四、加大力度,实施重点工程(一)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快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工程,推动工业锅炉和窑炉实施锅炉房系统、燃烧系统及窑炉高效燃烧、窑体全保温等节能减排改造,鼓励采用LNG等洁净燃料,到2015年工业锅炉、窑炉平均运行效率比2010年提高5个百分点。加快推进电机系统节能改造工程,推进高效节能电机替代落后低效电机,采用先进电机调速技术、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传动方式、电机软启动、无功就地补偿、计算机自动控制改造电机系统,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能量系统优化工程,采用能量梯级利用、高效能量管理系统等技术对能量系统进行优化。积极推进区域热电联产工程,在工业集中区实现集中供热。大力推进余热余压利用工程,省内所有新型干法水泥窑全面推广纯低温余热发电,推进建筑陶瓷、玻璃炉窑余热回收利用、化工企业余热回收利用以及轻纺企业余热发电、冷凝水回收利用。积极推进节约和替代石油工程,推进水煤浆代油、天然气代油工程。大力推进建筑节能工程,组织实施太阳能光热、光电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鼓励和发展低能耗建筑和绿色建筑;推广合同能源管理,因地制宜推进以公共建筑为重点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有效降低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组织实施绿色照明工程,支持推广使用LED等高效照明产品,依托福州、厦门等设区市实施“十城万盏”LED路灯示范工程建设,在建筑、城市道路、高速公路、隧道、地铁、广场等实施绿色照明示范工程。推进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积极引导省内企业参与节能产品惠民工程,采用国家财政补贴方式推广高效照明产品、节能家电、节能汽车、高效工业设备、办公设备等产品,大幅度提高高效节能产品市场额度。组织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和节能能力建设工程。“十二五”期间,实施1500项重点节能工程,形成500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二)实施污染物减排重点工程。大力推进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加大管网配套力度,完善雨污分流系统,加快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和再生水回用工作,规范污泥处理处置,确保2015年城市(含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83%以上,其中厦门、福州、泉州3个城市的市区污水做到基本全收集、全处理,其他设区城市和福清、长乐、晋江、南安、石狮市的市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平潭区和其他县级市的市区达到90%以上,县城达到85%以上;大力推进建制镇和乡村污水集中处理,重点抓好列入省级综合改革试点的建制镇、“六江两溪”沿岸1公里范围内建制镇及其他地区镇区人口在3万人以上的建制镇、列入农村连片整治的集镇,分期分批在2015年底前因地制宜实现污水集中处理。实施工业废水深度治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