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式精讲(一)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句子。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1.“……者……也”表判断①“……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也。”(省“者”)夫战,勇气也。③“……者,……。”(省“也”)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2.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加强语气的判断)此乃臣效命之秋也。(五人)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胜败乃兵家常事3.副词“非”表否定判断六国破灭,非兵不利……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4.无标志判断句,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直接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今臣亡国贱俘。此一时,彼一时此外,还有用动词“为”表判断的,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是”在先秦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才开始出现,如“问今是何世”。(二)被动句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即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做被动句。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1.“为……所”式①“……为……所……”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不为所动古为今用②“……为……”(无“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2.“见……于”式(三类归在一起,便于巧记)①“……见……于……”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信而见疑②“……见……”(无“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③“……于……”(无“见”)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此外,也有用“被”表被动的,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还有一种所谓意义被动,如“傅说举于版筑之间”“鹊巢鸠占”“弱肉强食”。这两种情况在文言文中较少见,是后起的用法。.(三)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里,通常都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古代汉语有时则出现宾语前置于动词前面的情况。具有这种句式特色的文言句式为宾语前置。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大王来?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古之人不也。时不3.借助“之”或“是”强调宾语前置夫晋,之?唯是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介词一般是“以”)不然,籍至此?继日何操余欺何厌有何以夜以利图我待何去何从(四)其他变式句1.主谓倒装又称“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2.定语后置一般情况下,古代汉语里的定语也是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作用。如“良将”“强秦”但有时为了强调定语,也可以将定语放在中心词后,构成定语后置句。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句,大多为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结构古今都既可置于谓语前作状语,也可放后作补语。而在古汉语中,作补语的居多。这类补语按现代汉语习惯,翻译时一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常见类型例句现代汉语例句谓语前置,!啦,?定语后置石之(铿然有声)者…………内中一个破碗,(空的)。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婉转,悠扬)……介词结构后置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华民族应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甚矣汝之不惠怎么你(五)省略句句子成分的省略是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语言习惯或修辞的需要,在不影响语言表达的前提下,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这是古今汉语所共有的现象,但古代汉语的省略更为常见,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省略。古代汉语中大致有以下五种形式的省略: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兼语、省略介词“于”。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1.省略主语①承前省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②蒙后省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③自述省(予)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予)就极刑而无愠色。④对话省(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常见类型例句相应成语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4.省略介宾短语的宾语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之)俱。不以(之)为意5.省略介词“于”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置之(于)度外二、考查方式一般不会单独命制试题进行考查,通常放在文言文的翻译中考查。[例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六载十月,帝欲使王忠嗣攻吐蕃石堡城,忠嗣上言:“石堡险固,吐蕃举国守之,今顿兵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臣恐所得不如所无,不如且厉兵秣马,俟其有衅,然后取之。”帝意不快。将军董延光自请将兵取石城堡,帝命忠嗣分兵助之。忠嗣不得已奉诏,而不尽副延光所欲,延光怨之。李光弼乃言于忠嗣曰:“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何以知之?今以数万之众授之,而不立重赏,士卒安肯为之尽力乎!然此天子意也,彼无功,必归罪于大夫。大夫军府充盈,何爱数万缎帛不以杜其馋口乎!”忠嗣曰:“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今受责天子,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其次不过黔中上佐。忠嗣岂以数万人命易一官乎!”延光过期不克,言忠嗣沮挠军计。帝怒,李林甫因使人诬告忠嗣,敕征入朝,贬汉阳太守。八载,帝使哥舒翰攻石城堡,拔之。唐士卒死者数万,果如忠嗣言。(选自《王忠嗣》)1.下面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A.今顿兵(于)其下,杀数万人不能克。B.今受责(于)天子C.(帝)不过以金吾、羽林一将军归宿卫。D.敕征(之)入朝,贬汉阳太守。.解析:选____C项,省略成分是“余”。突破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上下文弄清句意,梳理句子成分,缺什么成分就补什么成分。C2.翻译下面的句子。(1)大夫以爱士之故,不欲成延光之功,虽迫于制书,实夺其谋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今以数万之众争一城,得之未足制敌,不得亦无害于国,故忠嗣不欲为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小题,“爱”“成”“夺”及被动句式为得分点,“爱”译为“爱惜”,“成”译为“成就”,“夺”译为“耽误”。同时,还有一个被动句,“迫于制书”,译为“被皇帝的命令所迫”。突破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及特殊句式。第(2)小题,“以”“之”“于”及介宾结构后置句式为得分点,“以”译为“用”,“之”译为“它”,“于”译为“对”。还有一处介宾结构后置句“无害于国”。突破此类题的关键是掌握虚词的含义和特殊句式的特点。答案:(1)您因为爱惜士兵的缘故,不愿意成就延光的功业,虽然被皇帝的命令所迫(而分兵给他),实际要耽误他的计划。(2)现在用几万士兵争夺一座城,得到它不足以制约敌人,不得到它也对国家没有害处,所以忠嗣不愿意做这事。[例证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请翻译下面句子,注意句式。(1)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句“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依据我们在课文中学过的“求人可使报秦者”(《廉颇蔺相如列传》)“荆州之民附操者”(《赤壁之战》)等定语后置句,可以发现此句也是同种类型,翻译时要注意语序的调整。(2)句“是非君人者之言也”,抓住句中的标志“也”,根据判断句的句式特点可以判定此句为判断句。答案:(1)现在有个在旁边说话的小人。(2)这不是统治人民的人说的话啊。[例证三]下列属于疑问句中宾语前置的句子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卿欲何言C.又安敢毒邪D.沛公安在E.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F.臣实不才,又谁敢怨解析:选____根据宾语前置的三种类型,即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二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三是用“之”字或“是”字作宾语前置的标志。B、D、F三项都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A项中的“何”解释为“为什么”。C项中的“安”解释为“怎么”。E项中的“谁”与今义相同。BDF巧妙辨别文言特殊句式1.标志识别法有些文言虚词是构成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标志词,其用法相对而言是固定的。(1)常见的判断句形式:①“者”和“也”配合式;②主语+为/则/是+宾语;③主语+副词+宾语。比如[例证二]中的“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又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等。判别判断句的一般原则:①能用“是”字来翻译;②句中无其他谓语动词。(2)常见的被动句形式:①有标志性词语,比如“于”、“见(于)”、“为(所)”、“受(于)”、“被”;比如[例证一]中的“虽迫于制书”。又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②无标志性词语,比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含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并不一定就是被动句。无标志性词语的被动句的判别原则:主语是谓语动词支配的对象。2.课文迁移法2007年山东卷第13题考查考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从具体内容看,可以采用课文迁移法。第(1)句“戎异之,他日问籍曰:‘彼何如人也?’”中的“何如”是文言固定句式,表示疑问或反问,可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等,可以联系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来理解;第(2)句“钟会伐蜀,过与戎别,问计将安出”中的“计将安出”,是宾语前置句式,可以联系课文中“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来理解;第(3)句“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中的“为清慎者所鄙”,是“为……所”表被动,可以联系课文中“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来理解。3.语法分析推断法从语法角度切入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可以推知它的词义。如“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结合文意可知,“仆”是主语,是受动者,“乡党”是施动者,因此此句为被动句。4.通过考查句子的上下文语境,可以辨认句子的特点和意义文言文中省略句可以省略的成分很多,情况也很复杂,到底省略了什么,要放在原文中去分析,根据上下文仔细体会。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5.根据不同句式的特点来判断和理解句子不同的文言特殊句式有不同的形式,在判断、理解句子时要综合考虑,特别是对于古代汉语中常见句式的把握,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仔细通读上下文,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来推断、翻译或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