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学习心理[趣闻轶事]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但附近却住着一些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喧哗的吵闹声使老人无法好好休息,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告诉他们谁叫的声音越大,谁得到的奖励就越多,他每次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开始逐渐减少所给的奖励,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吵,老人一分钱也不给。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认为“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再也不到老人所住的房子附近大声吵闹了。第一章学习动机一、学习动机的含义动机:是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视活动趋向一定的目标,以满足某种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激发、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基本因素:1.内驱力(内部因素):有机体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个体需要缺失时有机体产生的一种能量和冲动,是作用于行为的内部刺激。2.诱因(外部因素):引起动机的外部因素,激发起个体定向活动的、能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外部刺激和情境,它是个体活动趋向或回避的目标。学习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进行学习活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目标,以满足某种学习需要的一种内部心理状态。推动学习行为的原因和内部动力主要内容:知识价值观、学习兴趣、学习效能、成败归因等二、学习动机的分类根据社会意义正确或高尚的学习动机vs.错误的或低下的学习动机根据起作用时间的长短直接的近景性动机vs.间接的远景性动机根据动机起作用的大小主导性学习动机vs.辅助性的学习动机根据动机的强弱标准普遍型学习动机vs.偏重型学习动机根据诱因来源内部动机vs.外部动机三、学习动机的作用:促进学习活动决定学习的方向——明确学习的目标增强学习的努力程度——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影响学习的效果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总体而言,动机越强,有机体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从而学习效果越佳。对具体学习而言,情况比较复杂。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最佳动机水平随课题的不同性质而不同。对于比较简单的任务,效率随动机提高而上升,中等偏高最佳;对于比较困难的任务,效率随动机增强而下降,中等偏低最佳。随着任务难度不断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随之下降的趋势。评价:未能考察学习能力在其中的作用。耶基斯——多德森定律(Yerkes&Dodson,1908)效高容易率水平一般程度困难低低动机水平高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动机形成主观因素:需要与目标结构(独特需要和认知方式)成熟与年龄特点(生理性动机向社会性动机的转化)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学生的兴趣、好奇心、意志品质)志向水平与价值观——正相关焦虑程度(高、中、低)客观因素家庭与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师)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习动机外部因素:学习任务(任务的分类、价值)教师(期待对学生动机的影响)内部因素兴趣(与能力、唤醒水平及年龄的关系)自主性(学生自主选择和决策)自我效能感(对自身能力或操作绩效的认识)归因(对成败的归因)智力观(智力实体观和增长观)传统的动机理论一、驱力理论代表人物:赫尔美观点: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生理需要紧张状态驱动行为满足需要消除紧张驱力降低两个要点:1.有机体的活动主要在于降低或消除内驱力2.内驱力降低的同时,活动受到强化,因而促使学习概率提高两种驱力:原始性内驱力:生物性需要继发性内驱力:学习获得局限性:把人类行为复杂的原因仅停留在生理需要上缩小了理论的解释力。无法解释其他内驱力增加的学习行为二、诱因理论(20c50s形成的心理学理论)诱因:人们试图得到或避免的目标与情境刺激观点:诱因能够满足个体的某种需要,激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诱因种类:物质的或事件及情境积极的和消极的强调外界诱因在行为激发中的牵引作用应用:在教育中,可以通过设置各种各样的学习目标作为诱因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三、强化理论代表人物:桑代克、斯金纳主要理论:一种行为发生的概率是该行为所受强化的函数。强化是指有机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重复出现可能性的力量强化产生学习动机强化能够增强某种反应发生的概率,使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具体形式:奖赏、赞扬、评分、等级、竞赛等局限性:重外在学习动机而忽视内在学习动机为分数、名次而学,无法培养求知热情用奖惩控制学习,学生易形成驱奖避罚的心态,缺乏成就感阻碍学生人格发展不利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四、需要理论人物马斯洛观点需要:有机体在生活中感到有某种缺乏而力求满足的一种内在状态动机总是和需要相连,需要是人活动的内部动力,是积极性的源泉动机与需要是一回事,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需要所驱使的人的基本需要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各层次需要与学习的关系)评价贡献:①把需要按高低层次分成不同需要,且提出人所独有的高级需要。②把学习的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结合起来,有实践指导意义。局限:①主张抽象的人性,认为成长需要是先天固有的。②只有低一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出现高级需要,与事实不符。五、成就动机理论(一)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人物莫里、阿特金森、麦克里兰观点成就动机是指个人在主动参与事关成败的活动时,不畏失败威胁,自愿努力以赴,以期达成目标并获成功经验的内在心理历程。个体追求成就的内在心理倾向(成就需要)Ts=Ms×Ps×Is、Tf=Mf×Pf×If、T=Ts-Tf合成成就动机的强度依赖于Ms和Maf的强度以及个体对成功可能性的估价Ps结论:成就动机高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回避失败的倾向,选择难度适中的任务,以挑战成功获得满足成就动机低的人:追求成功的倾向回避失败的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难的任务,免遭失败或为失败找借口特征:①对中等难度的任务有挑战性,并全力以赴地获取成功;②对达到的目的明确,并抱有成功的期望;③精力充沛,探新求异,具有开拓精神;④选择工作伙伴以高能力为条件,而不是以交往的亲疏关系为前提。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行为来了解其成就动机(张春兴):1.主动参与学习活动2.持续从事学习活动3.独立完成指定课业4.能容忍失败的挫折5.将成败归因于努力6.有较佳的学业成就贡献:把人的动机的情感方面和认知方面统一起来,并用数学模型来表达,揭示了一些规律。对教育实践有指导意义局限:这一理论并不能很好地说明成就动机的本质、发生、发展的条件及影响成就动机的各种变量。未能更多考虑动机的外部因素对认知作用的分析是模糊而不具体的对内部因素的分析也是不完整的(二)奥苏贝尔的成就动机理论一切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认知的内驱力以求知作为目标的内在驱动力量,是指向学习任务的动机,也就是要求了解和理解知识、阐述与解决问题的需要。与好奇性、应付新刺激相关,具有先天成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指向学业成就与名望的获得,同时也指向未来的学术与职业目标。不是直接指向学习任务和目标,而是指向在集体和他人心目中赢得怎样的地位。附属内驱力指的是人们为了获得教师、家长和同伴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努力学习的一种需要。指向对他人情感山的依附。三种内驱力在不同阶段所起左右各不相同自我调节的动机理论一、成就目标理论人物:德维克、艾略特、平崔克等,20c80s初成绩目标:持能力实体观(稳定、不可改变的特质)表现:设置成绩目标,关心能否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宜的工作或学习目标,做给别人看,自我卷入的学习者成绩接近目标:关注表现的比别人好或更聪明成绩回避目标:关注不比别人差或更蠢笨掌握目标:持能力增长观(不稳定、可控制,随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培养而加强)表现:设置掌握目标,寻求真正能锻炼自己的能力、提高技能的任务。进步最重要,失败不可怕,还需更多的努力。任务卷入的学习者。关心自己是否能掌握任务,而非与他人相比。掌握接近目标:关注任务的掌握,学习和理解。根据自己的进步和对任务的理解来评价自身的表现。掌握回避目标:关注如何避免不理解和没有掌握任务的情况。判断成功的标准是在自我比较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完成任务。对教师的意义:教师应强调学习内容的价值和意义,淡化分数或其他奖励。二、自我价值理论自我价值:个体对自身重要性价值的主管感受,反映一个人对自己的接受程度。人物:卡文顿自我价值理论对能力与努力的归因课堂中学习动机的激发远远比鼓励孩子刻苦努力复杂四种类型的动机高驱低避型:成功定向者,超脱于教学环境,超越了对能力状况和失败状况的考虑低驱高避型:逃避失败者,对失败强烈恐惧,怀疑自己的能力,积极寻求开脱责任的理由高驱高避型:过度努力者,焦虑引起并加强了学习的注意,用取得成功来避免失败低驱低避型:失败接受者,没有对成功的期望,也没有对羞耻感的恐惧,对成就漠不关心,放弃努力对教育的启示:在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的应试教育下,成败不可避免,教师应注意帮助学生维护自己的价值和自尊。评价时要以学生自身的提高为标准,而非相互比较,多用鼓励和表扬来维护学生的自我价值三、自我决定理论人物:德西、瑞安20c80s自我决定: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选择。观点: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与生俱来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动力。理论核心是自主需要四个分支理论认知评价理论(内在动机的影响因素)有机整合理论(外在动机及内化)因果定向理论(向有利于自我决定的环境发展)基本心理需要理论(自主、能力和归属需要)对教育教学的意义:自我决定的学习和自主性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应努力促进学生的外在动机的内化过程四、自我效能论人物:班杜拉观点自我效能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进行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人的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影响,而且受通过人的认知因素形成的对结果的期望的先行因素的影响。两种期望:结果期待vs.效能期待影响自我效能因素: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体验替代性经验言语劝说情绪唤醒如何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让学生更多的体验到成功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恰当地运用外部强化使学生学会自我强化五、归因理论一、人物海德、维纳海德:情境归因:将行为原因归因为情境或环境因素性格归因:将行为原因归因为当事人性格因素维纳:自我归因(成败归因或三维度归因)集中于研究个体在行为之后,对自己行为的结果成功或失败的认知解释二、观点六因素:能力、努力、任务、运气、身心、其他三维度原因来源:成败原因来自个体内部还是外部稳定性:因素是否稳定或一致可控性:因素是否受个人意志控制三、三维度对学习的影响:原因维度:成功:内部—自豪感,增强动机外部—侥幸心理失败:内部—羞愧感外部—生气稳定性维度:成功:稳定—信心、增强动机不稳定—侥幸心理失败:稳定—绝望不稳定—生气可控性维度:成功:可控—积极争取不可控—不会增强动机失败:可控—继续努力不可控—绝望结论:1.归因于努力比能力更应得到鼓励2.取得同样成绩,能力低者应得到更多的奖赏3.两种评价:能力低努力、能力高不努力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学习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的培养成就动机训练(直接、间接)六个阶段1.意识化2.体验化3.概念化4.练习5.迁移6.内化成败归因训练训练过程:1.归因倾向2.体验成败3.成败归因4.积极归因方法:说服、讨论、示范、强化矫正等注意点:反馈、学习困难者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直接经验培训间接经验培训(观察学习)说服教育张春兴的建议:在教学中培养学习动机先满足学生的缺失性需要让学生了解确切的学习性质使每个学生均获得成功的经验善用教师的反馈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一)外部学习动机的激发(激励)强化训练:奖赏训练、取消、回避、惩罚常用措施:设置明确具体适当的学习目标(教师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任务、要求以及所学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