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风景太原唐晋美术培训学校一.色彩基本知识1﹑三原色:红、黄、蓝2﹑三间色:由三原色中某两种原色混合橙、紫、绿3﹑复色:原色+间色=复色间色+间色=复色4﹑同类色:同种颜色加入白或黑得到深浅不同的颜色。5﹑类似色:在色环上相邻的颜色。阿6﹑冷色﹑暖色:是颜色给人的冷暖感觉,是人的心理作用。红色与蓝色是冷暖的两个极端。7、对比色﹑补色:两种不同的颜色并置在一起就会产生对比。在色环上处于180°的一对对比色称绝对对比色也就是补色。例如:黄与紫、蓝与橙、红与绿。二.色彩的三要素1﹑色相:色彩的相貌。2﹑色性:色彩的冷暖属性。黄、橙、红使人联想阳光,给人热烈的感觉。蓝青使人联想到天空、海洋产生冰冷的感觉,绘画中冷暖的表现,由整幅作品的冷或暖的色彩倾向,更需要表现物与物、物体本身之间的色彩冷暖变化。3﹑明度与纯度:明度就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纯度就是色彩的饱和度。三.色彩在绘画中的运用1﹑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其相互关系(1)﹑固有色:物体本来固有的颜色,在画面上一般在物体过渡面上。(2)﹑光源色:可分为自然光和人造光(3)﹑环境色:指物体周围的颜色,在暗部反映明显(4)﹑三者相互关系:光源色越强,固有色越弱,环境色越强。光源色越弱,固有色越强,环境色越弱。2、色彩的对比规律(1)、色相对比:包括原色对比、间色对比、复色对比补色对比原色对比:红黄蓝色相上的对比,对比最强烈。间色对比:橙绿紫色相上的对比。复色对比:能产生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补色对比:红与绿、黄与紫、蓝与橙。各自的色彩个性都很突出。当补色并置时,一般采取降低其中一方的明度和纯度,或者运用面积上的对比,这些都可以使主体更加突出。(2)、明度对比:是指色彩在素描关系上的明暗对比。不仅包括物体两部与暗部在色彩明度上的变化,还包括物体与物体之间明度变化。(3)、纯度对比:纯度高的两色并置,对比的双方都很突出。纯度高与纯度低并置,会使纯度高的更突出。(4)、冷暖对比:物体的亮部与暗部有冷暖对比前后物体也有冷暖对比。冷暖变化的规律:物体亮部色彩主要是光源色和固有色的混合。如果光源强,那么物体亮部的色彩冷暖就随光源的冷暖转移。固有色较暖的物体,受光面成暖色,那么暗部必然偏冷。反之,固有色冷,受光面冷那么暗部偏暖。同一物体远处要比近处偏冷。风景较明显。二.风景写生1﹑室外光色变化及其规律:清晨:天空灰暗朦胧,景物被冷灰调所笼罩,当太阳升起后,光线开始向朱红转化。上午:天空被偏黄的暖色调笼罩。中午:光线强烈,固有色弱,色彩不鲜明且明暗反差大,光线偏冷。下午:和上午类似。傍晚:色彩较上午更明显,景物层次分明,天空变化丰富,色彩偏橙色,色调优美,是作画最佳时机!但由于持续时间较短,有一定难度。2﹑选景与构图取景时可用双手构成长方形来取景初学者不宜过于复杂,以远﹑中﹑近三个层次为好。这样较容易掌握空间距离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且主次分明,一般以中景为视觉中心。构图要注意取舍和概括,远景要虚。3、构图形式:水平线构图:表现出平静、广阔,适当加入一定量的斜线且有一定的起伏,使画面产生变化。垂直线构图:具有高耸、挺拔感,构图的方向性明确——向上延伸,运用时应当注意垂直线长短的变化,还要加入一定的斜线还要特别注意在构图的下方的景物,要强化处理,使画面下方也产生质量感,从而使画面上下平衡。斜线构图:富有动感,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还有“Z”形、“X”形、“△”形等等构图形式。4、空间的表现:透视透视关系正确与否,直接影响景物空间效果,尤其是建筑物、道路、船等物体。透视包括形体透视和色彩透视。形体透视:是正确运用焦点透视画出景物在不同位置产生的透视变化,包括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平行透视:在画面上有两个交点,在画面上向两边无限延伸。在画面上一般靠穿插、疏密排列来表现空间关系的。成角透视:在画面上有一个交点,在画面上像一个方向无限延伸,最终消失于一点。这就是视点,在这一点画一条水平线便是视平线。低视平线:也就是我们的视点较低,接近地面或低于地面观察对象时,称低视平线。也就是仰视。在写生中,坐在地面作画,视点较低,地平线不能定在画幅二分之一以上的位置,应是接近画幅底线,天多地少,表现的景物能产生巍然屹立、气势非凡的效果。高视平线:作者的视点,高于地面观察对象时即从高处俯视地面景物。也就是俯视。如到高山坡上去写生地面景色,视平线必在画幅上部或幅外,可表现宽阔的地面和深远空间(景物与景物前后遮挡程度减少)。高视高的透视构图,可以加强宽广的境界。适中视平线:作者站着或坐在较高凳子上作画对观察对象的视点高度。一般视高的视平线,在画幅中间部分,这种视点的构图,近似现实生活的环境,使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但处理不好,容易使构图平淡,缺乏生动性。5、具体景物的画法(1)、天空及云的画法:对气氛的营造、色调的把握、意境的体现均有表现作用。晴天时天空较蓝,适宜薄涂,阴天时一般偏蓝紫灰。在用色和笔法上要稍有变化,在画面上表现为上冷下暖,上暗下明。薄云虽然有一定体积,但整体给人感觉轻盈浮动的,积云体积感较强,一般云头上部受光明显,较亮,于天空交界的轮廓较明显;下部颜色偏紫灰,轮廓相对模糊。(2)、树木的画法:以树干为主:应从树干画起,抓住大的形态,要着重表现树干、树枝的挺拔感和表皮粗糙的质感。要特别注意树枝的疏密和前后的穿插,一般在树干附近的树枝较密。用笔要有力度、干脆利落、粗细也要有变化,用笔要注意“顿”的运用。以树叶为主:应把树冠概括为半圆、圆形或锥形。有较强的体积感,所以找出它的受光和背光以及他们的交界线。刚起形和上色的时候要大胆取舍,要一团一团概括去画。然后再把局部加以处理。例如,在受光部要注意树的外形,还要注意受光与背光过渡的细节处理。还要注意在浓密的树叶之中适当露出缝隙做到“茂而不闷”。(3)、建筑物的画法:要从整体入手,用几何形去概括出大的形体特征。然后再仔细观察各个层次的明暗、冷暖、虚实变化,从而表现出体积感。还要注意对门、窗等细节的处理,可使画面更有趣味性,对细节处理要注意虚实的变化,要虚实结合。(4)、水的画法:水本身没有颜色,它是受天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倒影是画好水的要点。平静的水:倒映与实物对称,但色彩的明度纯度比实物低,色彩偏冷偏灰。倒影的形状比实物要虚,常与岸上的实物一起画,水中的倒影与实物不要有太清晰的边缘线。流动的水:倒影破碎,形体被拉长,若隐若现。画时要用飘逸灵动的笔触,用笔与流向一致,用笔要干脆利落。(5)、山的画法:“远山取其势,近山取其质。”说的就是山的表现手法。画远山时要注意山的起伏变化。颜色上深下浅,且整体偏冷灰。5、色彩风景的写生步骤(1)、选景与构图。说现在画面上确定视平线,将景物由远到进画出轮廓,而且还要大体去概括表现明暗关系,要注意疏密与取舍。(2)、铺基本色。从远处天空画起,一层一层向前推着画,把明暗关系拉开。(3)、深入刻画。一般从视觉中心处入手,进一步塑造出空间、色彩关系,使形体更加明确。(4)、调整画面。注意画面的空间层次是否拉开,色彩变化是否和谐。树木、草丛应在整体中求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