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数字政通软件部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第一章实施方案建议书1应用软件系统设计1.1系统建设需求分析1.1.1软件系统需求搭建市区两级城市管理信息平台,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应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1、建立适合中小城市的城市管理市、区两级协同的运行机制和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模式。2、建设城管员、群众电话、视频监控等集成的有线和无线的城市管理部件、事件信息发现收集网络,以及监控中心和指挥中心,构成稳定可靠运行的数字化城管系统。3、整合现有城市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和充分应用,改善城市管理协调联动不足的现状,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城市运行的效率,增强城市对突发的各种事件应急的能力。运用一种新的城管模式完善城市管理体制,建立高效、合理、动态发展的城市管理机制,依托目前成熟的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现代化管理水平,是符合扬州市的发展规划的,新的城管模式的建立将会使扬州市在城市管理工作方面更加高效、科学、现代化。1.1.2扬州市数字城管业务模式特点分析1.1.2.1管理模式特点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的要求,通过数字城市建设,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数字城市的建设贯穿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通过体制创新,提高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高效能服务。从发展的角度,创建城市管理新模式,按照以人为本的思想来规划城市、管理城市,才能实现城市管理的新突破,为城市的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推进城市管理工作,建立全时段、全区域覆盖的城市管理体系是扬州市数字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管理模式是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在管理模式上形成市、区、街道、社区、单元网格五个层次,实现分级、分层管理。以社区为单位,每个社区由3名监督员负责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根据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城市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整合政府职能,组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是城市管理的指挥调度派遣中心,根据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传送的信息,统筹协调调度相关专业管理部门,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是城市管理信息的集散中心、监控中心和评价中心,通过直属监督员的信息报告,随时掌握城市管理现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对全市的城市管理实现全方位、全时段的即时监控。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具有以下6个特点:1、建立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两个轴心”则通过数字化信息平台,实现无缝连接,协调一致地有效工作。2、采用空间网格技术创建单元网格。从城市管理角度划分单元网格,开辟了一个新的地理编码管理体系。按照空间网格技术的原理,以社区为专业网格,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划分单元网格。同时兼顾了建筑物、城市部件的完整性和便于社会管理和日常监督的考虑。通过单元地理网格的划分,将城市管理部件、道路、社区、门址、建筑物、企事业单位、地名、宗地等要素通过单元网格直接建立地理位置关系,使单元网格逐步成为城市各类要素与地理信息发生关系的重要编码基础。3、通过城市分层、分级、即时管理,实现城市的主动管理。将城市划分为市、区、街、社区和单元网格五个层次,明确每个层次城市管理的责任,通过分区即时监控,随时掌握城市的现状,及时处理城市管理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向主动的转变,彻底解决城市管理中的被动、盲目管理问题。4、采用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实行分类、分项管理。通过普查将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处理之后,确定每个城市部件的地理编码并标注在地图上,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采用地理编码技术进行分类、分项处理,将城市管理内容全面细化,并且可以科学确定相应的责任单位,实现城市管理由粗放向精确的转变,彻底改变城市管理对象不清、无序的现状。5、依托数字城市技术,创建全新的信息实时传递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应用于城市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是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的重要环节。目前,通过“数字城市”建设,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的开发取得了重要成果,为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化奠定了扎实基础。通过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信息源的全方位采集,以保证对城市实行全区域、全时段监控与管理。6、按照电子政务的要求,全面整合政府职能。按照监控、评价与管理分开的原则,组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彻底解决城市管理工作中专业管理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职责不到位的现象。根据新模式运行与发展的变化,适时调整专业管理部门设置和职能,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和不断完善。1.1.2.2扬州市数字城管系统流程特点根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建设规范》(CJJ/T106-2005)的要求,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工作流一般包括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实结案六个阶段,根据扬州市市、区两级一体化管理特点,需要在标准流程基础上创新符合扬州市“市、区一体化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流程”。工作流程见下图: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监1.1.2.2.1数据采集阶段新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多种途径采集数据:1、监督员在规定的若干单元网格内巡视,发现数字城市管理问题后通过城管通上报位置、图片、表单、录音等信息到城市管理呼叫中心。2、呼叫中心接收社会公众通过12345市长热线、特服号12319城管热线和媒体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通知监督员核实,属实的问题由监督员上报。接到来电反映问题己纳入城市数字化管理的,由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处理;未纳入数字化城市管理的部件、事件以及社会管理问题由政府指定相关部门处理。3、社区根据群众反映的城管问题分类,将不能直接处理的问题通过网络上报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根据呼叫中心流转过来的问题信息首先判断其采集途径,对于非监督员采集的信息交其进行现场核实;对于不属实的信息进行注销,不符合立案条件的信息也进行注销;属实的信息进行部件/事件判定,将事件信息直接进行立案判断,对部件信息判断其在部件数据库中是否存在,存在则进行立案判断,不存在则需要进行数据更新。1.1.2.2.2立案阶段监督中心根据问题登记核实阶段的处理结果,对需要立案的问题进行任务立案,任务立案可以分为部件立案和事件立案两种,处理的流程不同。监督中心也可以根据市领导批示直接立案。1.1.2.2.3任务派遣和任务处理阶段指挥中心负责进行任务派遣和处理,设市、区两级。任务派遣遵循“属地原则”与“所主原则”,对于公众、监督员、部门传输反映上来的问题,凡属于市直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处置的问题由市指挥中心直接指挥协调处理,属于区处置的由市指挥中心下达到区分指挥中心,再转达到区级责任单位。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由市指挥中心报应急指挥系统处理。1.1.2.2.4核查、结案阶段专业部门处理完任务后反馈给监督中心,监督中心指派监督员到现场核查,如果确实处理完毕则该任务结案。如果没有处理完成则由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继续协调解决。1.1.2.2.5综合评价由监督中心组织对监督员、专业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内评价和由公众、社会媒体和上级政府的构成的外评价组成。1.1.3数据需求1.1.3.1单元网格数据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CJ/T213。单元网格就是指采用网格技术,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一定的范围为基本单位,以社区为专题网格,将行政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的单元。由于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全市范围的,依据方便管理原则特别需要考虑农村网格划分和管理的方法。1.1.3.2城市部件数据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CJ/T214。城市部件即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主要包括道路、桥梁、水、电、气、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及公园、绿地、休闲健身娱乐设施等公共设施,也包括门牌、广告牌匾等部分非公共设施。城市部件数据库存储的内容是城市管理过程中的所有对象。城市部件数据库的建设为实现精确城市管理和事件定位成为可能,是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基础数据库之一。1.1.3.3地理编码数据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CJ/T215。地理编码数据应涵盖以下内容:1)行政区划数据:包括区、街道办事处、社区。2)单元网格数据:单元网格数据3)地名数据:包括现状地名、历史地名、历史沿革地名、地名别名等数据。4)道路数据:包括主要道路、现状道路、胡同、一级街坊、二级街坊数据。5)门址院落数据:包括院落名称、门牌编号等。6)小区楼座数据:包括小区名称、楼座名称等。7)沿街店面:包括道路两旁商业单位、饭馆、企事业单位、机关等名称。8)城市部件数据:包括城市部件大类、城市部件编码等。地理编码数据库以点、线、面方式表现城市地理实体。通过地理编码实现地址空间的相对定位,可以使城市中的各种数据资源通过地址信息反映到空间位置上来,提高空间信息的可读性,在各种空间范围行政区内达到信息的整合。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对城市部件进行分类分项管理,最终实现城市管理由盲目到精确,由人工管理到信息管理的转变。1.1.3.4基础空间数据基础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形图、正射影像图、行政区划图以及环境、城市建设、历史文化保护、人文、社会经济等众多的基础空间信息和非空间信息。基础空间数据库是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数据分类依据各委办局所管理的数据信息内容进行划分。基础地理数据库可直接对城市管理相关的各部门提供准确实时的基础地理信息,保证了数字城管平台对基础地理信息的需求。要素分类和编码要依据《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7929-1995)》、《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13903-92)》、《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修订)(GB/T5791—93)》、《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12342—90)》。主要内容应涵盖下列各类信息:1)大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不低于1:2000。建议采用1:500;2)小比例尺地形图,比例尺应包括1:10000地形图;3)高分辨率正射影像图,地面分辨率应不小于0.2米。1.2总体架构设计1.2.1总体架构根据“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及任务要求,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系统管理员物理层支撑软件层数据层信息安全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应用层监督员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专业部门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社会公众机房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系统备份系统存储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GIS平台应用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社会公众实时发布子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呼叫中心受理子系统构建与维护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城市部件在线更新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地理编码视频位置上报问题评价指标基础数据部件数据流程定义组织机构卫星影像比对子系统城管通应用软件系统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系统总体架构建筑在层次模型之上。底层是物理层和支撑软件层,是支持系统运行的必要的系统硬件、软件平台;数据层包含了本系统的数据库群;应用层实现了扬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的业务应用系统的功能,面向系统管理员、监督员、监督中心、市区两级指挥中心、各专业单位、各级领导和综合部门,以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是本系统建设、运行的必要保障。在标准规范体系、信息安全体系的框架内和系统支撑平台上建立整个数字城

1 / 1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