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你能记得苏轼哪些词?苏轼的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第二节苏轼的词第三节苏轼的诗第四节苏轼的意义和影响第一节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今属四川)。和父亲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是集诗、词、文、画等一身的通才式的大文学家。宋文、宋诗和宋词在苏轼手中达到了高峰。后人称苏轼创造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元赵孟頫绘《苏轼像》苏轼简介苏轼(1036一1101),字子瞻。21岁时,苏轼与弟弟苏辙一起随父离家进京,第二年兄弟二人都中了进士。当时的文坛领袖欧阳修读了22岁的苏轼所写的文章后说:“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人头地也。可喜!可喜!”并预言未来文坛将属于苏轼。苏轼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施行新法,苏轼便请求外调,自熙宁四年(1071)开始,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有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入狱。这就是宋代第一起文字狱——“乌台诗案”。苏轼被捕入狱,历时五个月,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包括王安石),最后,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了事。从元丰三年(1080)到元丰七年(1084),苏轼在黄州生活的四年多时间,对苏轼一生产生了重大影响。黄州团练副使仅仅是个虚名,他不仅没有俸禄,而且受到监督,当时苏轼在许多信里反复叮嘱友人“看讫,火之”,“传闻京师,非细事也”。他在黄州城东开垦了十亩荒地,田旁筑一茅屋,辛勤躬耕,自得其乐。黄州的生活使苏轼的思想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观察问题变得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旧党当权,苏轼被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苏轼又被贬惠州,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后死于常州。苏轼总结自己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作成就而言,苏轼是中国古代第一全才。文——诗——词——书、画——“唐宋八大家”“苏黄”“苏辛”“宋四家”才华横溢的苏轼“唐宋八大家”苏轼《古木怪石图》。“子瞻作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胸中盘郁也。”(《画史》)苏轼《黄州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此帖笔致自然沉着,笔画粗壮丰满,字体真行相间。从一字到一行,从一行到全篇,上下左右松紧欹侧,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字行忽大忽小,极其随意,各具姿态。宋四家:苏轼、蔡襄、黄庭坚、米芾。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雨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了苏文和苏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最终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从根本上改变了词的发展方向。第二节苏轼对词的革新意义•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2,扩大词的功能、开拓了词境3,以诗为词的创作手法4,多样的风格1,诗词一体的词学观•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提出了词“须自是一家”的创作主张。•最可见苏轼“以诗为词”自觉意识的,是《与鲜于子骏书》:近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写呈取笑。2,扩大了词的表现范围、开阔了词境•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举凡诗歌可以表达的题材如怀古、感旧、记游、悼亡、说理及描写农村风光,皆可入词。无事不可言,无意不可入。在《东坡乐府》中,既有“雄文大手”、“辞气迈往”的豪放词,又有幽怨缠绵、情词妩媚的婉约词,还有抒发“逸怀豪气”的清旷之作,体现“灵气仙才”的幽隽之篇,描写农村风物的韶秀之什。刘辰翁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辛稼轩词序》)如《沁园春·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江神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西江月》等描写了词人的人生理想、豪情壮志、乐观的性能、历史感慨等。在苏轼以前,词人笔下也写过渔夫、村姑,但只有苏轼,才真正描绘了农家生活。他在徐州因至石潭谢雨所作的五首《浣溪沙》,不仅写了农民的群像,而且写了农事和民风,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词中既有对“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赞美,也有对煮茧、缫丝的描绘,还有“捋青捣面软饥肠”、“牛衣古柳卖黄瓜”的真实写照。农村词如《浣溪沙》五首之一:蔌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悼亡词如《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亡妻王弗倾诉了真挚而深沉的感情。词中思致深挚,构思、运笔,曲折顿宕,愈见真切生动。3,以诗为词的表现手法以诗为词,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苏轼词中多用题序,多用典故。以诗为词,苏轼突破音乐对词的约束,把词变成独立的抒情诗体。将“男子作闺音”的代言体的词,变为表现自我、深层次地袒露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性格和志趣的词。元好问曾说过:“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新轩乐府引》)定风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驱,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逢。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4,多样的风格清丽是苏轼词的一大特点。豪迈则是苏轼词的新风格。如《水调歌头》、《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豪放的一面元好问《新轩乐府引》更明确而形象地道出了苏词的创新意义:“唐歌词多宫体,又皆极力为之。自东坡一出,情性之外,不知有文字,真有一洗万古凡马空气象。明人张綖为《诗馀图谱·凡例》作按语,又从众多的风格类型剔出婉约与豪放,以之为词体之“大略”,而对二者的阐释则实为刚柔之别: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调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婉约的一面清王士禛:“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孰谓东坡但解作‘大江东去’耶?髯公直是轶伦绝群。”(《花草蒙拾》)清贺裳也说:“苏子瞻有铜琶铁板之讥,然其《浣溪沙》春闺词曰:‘彩索身轻常趁燕,红窗睡重不闻莺’,如此风调,令十七八女郎歌之,岂在‘晓风残月’之下?”(《皱水轩词筌》)《洞仙歌》: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试问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绳低转。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沈祥龙说:“词韶丽处,不在涂脂抹粉也。皆诵东坡‘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句,自觉口吻俱香……盖在神不在迹也。”沈祥龙则从词之内容、题材言婉约、豪放之所宜:“词有婉约、豪放,二者不可偏废,在施之各当耳。房中之奏,出以豪放,则情致绝少缠绵;塞下之曲,行以婉约,则气象何能恢拓?苏、辛与秦、柳,贵集其长也。”(《论词随笔》)东坡先生非心醉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王灼《碧鸡漫志》苏轼名作豪迈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旷达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婉约之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豪迈之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阙,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苏轼《与鲜于子骏书》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苏轼)因问:“我词比柳七(柳永)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俞文豹《吹剑续录》蝶恋花柳永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的这首词,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两句词概括对感情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题材属于男女相思,风格婉约幽微,抒情回环曲折,是一首典型的婉约词。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暨南大学古代文学史精品课程内容简析•这首词通过出猎之时,记述了词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保卫边疆,为国杀敌的愿望。•上阙:写知州率领人马行猎平冈。从外在描写突出意气豪发的人物形象。•下阙: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壮志豪情。从内在情志的抒发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构成《江城子》豪放的风格的要素:第一,这首词所表现的题材。第二,表现手段。第三,典故运用贴切、自然。第四,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主人公的形象。同题诗歌:《祭常山会小猎》青盖前头点皂旗,黄毛冈下出长围。弄风骄马跑空立,乘兔苍鹰掠地飞。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圣朝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诗词为同一围猎事件而作。不仅字句相类,如“千骑卷平冈”就是“黄茅刚下出长围”,“右擎苍”就是“趁兔苍鹰掠地飞”,而且主题相同,一以魏尚自比,一以西凉主簿谢艾自喻。诗更重于叙事性,前六句写出围猎的全过程,词则着力于内心郁结的倾泻。就抒情性来说,词比诗更充沛、更生动,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更为淋漓尽致。由于苏轼革新了传统,又在一定程度上继承着传统,所以这首词的艺术水平才非常高。旷达之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全词以逸思遐想,构造了一个清旷澄澈的境界,融会了睿智的人生哲理,体现了词人寥落而又空阔的胸襟。•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及眉山苏氏,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繆宛转之度,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而逸怀浩气,超然乎尘垢之外,于是《花间》为皂隶而柳氏为舆台矣。”——胡寅《酒边词序》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赤壁图》,金人武元直所作,台北故宫博物馆藏。这幅作品画的是苏轼与客泛舟赤壁的情景。婉约之作《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词中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艺术构思,运用拟人化手法,把咏物和写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咏物而不滞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