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设计说明-整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舟山市蜈蚣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配套设施项目(三期)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一、设计依据及基本概况1、设计依据1)规划局提供的电子版“三期土地挂牌出让红线图”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旅馆建筑设计规范》JGJ62-905)《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7)《旅游饭店星级的划分和评定》GB/T14308-2003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9)国家及地方其它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技术规范10)建设单位的相关要求2、项目概况蜈蚣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配套设施项目(三期)位于朱家尖蜈蚣峙集散中心内。项目总占地面积19625.6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9626平方米,客房数约198个自然间,钥匙数为185把。主要功能为宾馆及部分集散中心的功能。3、基地概况本项目选址在朱家尖蜈蚣峙码头集散中心内,属三期用地。,四面临城市规划道路,东南面隔路为自然山体,景观条件较好。东北面隔路为大型停车场,约为1840辆车。西面隔规划道路为自然河流。该项目周边有丰富的资源,东北为去往普陀山景区的重要码头-蜈蚣峙码头,目前拥有1840个停车位的大型停车场,远期规划有5000个左右的车位,距离朱家尖与舟山本岛的连岛大桥仅2公里,西南面为普陀山机场,直线距离1.5公里,交通十分便利。基地现状仍是采石场,地势平坦,自然标高4.100左右。基地的东南和西南面为城市规划道路尚未建设,西南面河流景观尚未整治,但现状景观尚可。4、规划定位蜈蚣峙旅游交通集散中心配套设施项目(三期)以休闲度假、商务活动及集散功能为主,集食、住、游、购、休闲为一体,按照四星级硬软件标准建造的商务度假宾馆。宾馆建成后将满足多种客户的需求,形成一个多元的综合体,并成为朱家尖旅游集散中心一道新的亮丽风景。5、规划设计要求本项目的规划设计要求,经整理摘录如下:21.建设用地面积:19626平方米2.容积率:<1.03.建筑后退规划用地边界线和道路红线距离退东北侧道路红线4米退东南侧规划道路红线3米退西侧规划道路红线5米4.主要出入口:东北侧及东南侧规划道路上5.绿地率:≥20%6.建筑限高:黄海高程21建筑间距等未尽事宜要遵守国家有关强制性规范和地方有关规定。6、工程规模本项目的内容包括宾馆主体建筑及地下室两部分。宾馆主体建筑为三层;集散中心及会议部分用房为二层建筑,地下室主要功能为厨房后场、宾馆行政后场、汽车库及设备用房。宾馆主体建筑最高点标高不超过黄海高程21,客房数198间(按自然间折算),整个项目建设规模34422.8m²(其中地下14797.2m²)。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用地面积196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4422.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625.6平方米集散中心1500平方米其餐饮2605.8平方米会议582.4平方米中客房11924.5平方米大堂及配套3012.9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14797.2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7463.8平方米容积率1.0建筑密度38%绿地率20%宾馆客房数(自然间)198间钥匙数185机动车位(个)234其中地下车位221地面车位133二、总体规划设计1、设计理念景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基地位于旅游胜地-朱家尖和普陀山的相连处,其东面为天然山体,植被丰富,西面为自然河流,河道两侧原始景观尚可,良好的景观资源能大幅提升宾馆的价值和品位。我们的核心理念是景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自然结合人工,使景观能为尽可能多的客房和公共场所共享。宾馆主入口与东北侧道路垂直相交以顺应周边环境,与普陀山隔海相望。宾馆主体客房部分则整体面向河流,同时以舒缓的姿态围合多个内庭院,每个重要公共空间觉有属于自己的内庭院,大约80%以上的客房都有良好的景观或幽静的内庭院。对基地本身的闹静分析基地呈三角形,东北侧接大型停车场,其余两侧则分别面山和河流。随着旅游高峰季节的到来,车流量人流量的逐渐增大,东北侧也面临着比较嘲杂的环境和较浓厚的商业氛围。东南侧与自然山体有段距离,且有不确定因素(是否会继续造商业),故此面闹静不明确,但有景观可利用,应是相对比较安静的。西面虽无直接临河,所隔规划道路也非城市主要道路,故车流量应该较小,相对安静且面河,景观条件较好。充分挖掘佛教建筑文化精髓在朱家尖及普陀山旅游区这样的大环境背景之下,如何体现其文化特色成为本次宾馆总体设计的重点之一。我们认为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方案采用了“寺院”这一带有非常浓郁佛教传统建筑文化精髓的特色元素对宾馆主体建筑空间进行布局整合,并利用不同的建筑功能布局排布和院墙之间的围合,形成三个不同大小的庭院空间及一个相对开敞的景观庭院。这样尽管宾馆内部可能会非常现代时尚,而其整体空间仍然很有中国味道,让人感觉感觉到鲜明的文化特色。2、功能分区总体规划将宾馆地块按功能分为八个区域,分别为:入口广场区、集散中心区、宾馆大堂区、西餐及全日餐厅区、客房区、后勤及休闲区。从宾馆东北侧主入口进入即入口广场区,其北侧为集散中心区,东侧为室外停车区、入口广场西南侧为宾馆大堂区,宾馆大堂西南侧为西餐及全日餐厅区,南侧即为客房区,客房围合成庭院休闲区。宾馆各区功能分布合理联系紧密,同时也考虑避免相互之间的干扰。宾馆客房区、部分餐饮区以及休闲庭院区都拥有了地块最好的景观资源。3、交通流线组织宾馆交通流线组织分为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以及停车系统三大方面:1)车行系统宾馆的车行系统较为复杂,包含了宾馆住宿客流、餐饮会议客流、娱乐客流以及后勤车流这四个主要部分。通过对周边环境的分析决定将宾馆主入口设于东北侧规划道路,此入口则设置于东南侧规划道路上。宾馆客流从主入口进入,住宿客流直接到达大堂或东侧停车场(库),餐饮会议客流以及部分商业客流可以到大堂右4侧的入口或停车场(库),娱乐客流进入次入口,通过垂直交通体可以到达地下室及二层休闲区,车子则可就近停于地面或者地下车库。同时。集散中心的主入口也设置于东北侧规划道路上,与宾馆的主入口形成一个“泛入口”,车子可单独进入集散中心区。而集散中心区也相对独立。总体规划在地块东南侧规划道路设置一个次出入口(兼后勤出入口),后勤车流直接由此出入地下室,完全避免了与宾馆客流的交叉,并与后勤区域有较好的联系。2)人行系统东侧规划道路上的宾馆主入口同时也是宾馆人行主入口,人流进入场地后可以通过大堂入口进入大堂或其它区域,也可从各功能分区人行出入口进入,人流交叉较少,内庭院也有完善的步行小道供客人通行。宾馆员工通过后勤出入口进入。另外地块西侧客房区设置一条漫步道,可以方便住店客人休闲漫步。3)停车系统总体规划充分考虑了作为四星级宾馆重要配套的停车系统,除按照现行国家相关规范设置停车位以外,还尽可能挖掘潜力考虑了宾馆未来发展的需求。宾馆的机动车停车分为地上和地下两个部分,规划在地块西北侧车型道路旁设置了13个车位(可折算成大巴车位)的地面停车场,并在集散中心区设计一个小型停车场,相对独立的服务于集散中心;地下车库位于地下一层,地下车库停车221辆,在建筑东南侧和西南侧各设一个出入口。非机动车停放主要考虑宾馆员工的需要,在地下室夹层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库。4、景观环境设计本方案景观环境设计重点体现在宾馆主入口广场、宾馆主体建筑西侧的景观庭院以及客房区的内庭院三大部分以及多个小庭院。不同的庭院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及主题。宾馆主入口广场:利用宾馆入口及集散中心入口的合理组织,宾馆大堂充分远离道路,给集散中心让出一个合理的入口,形成一个入口广场。结合围墙以及水景的布置,营造出宾馆浓郁的度假休闲气息,大气而不失生动活泼。西侧休闲庭院是宾馆度假氛围的集中体现,也是景观最好,最安静的场所。总体规划将宾馆主体建筑尽量往北侧和东侧靠,以便在有限的用地中为宾馆留出更多的景观庭院区域。该区布置了大面积的水域、密林草坡、冷餐会草坪以及园林小路等,集中绿化种植香樟、玉兰、桂树等乔木,结合金边黄杨、女贞等灌木,配合珊瑚石、睡莲水面营造一个精致的休闲度假园林。休闲庭院通过西面的人行漫步道与客房区、餐饮区有较为便捷的交往,并实现景观资源的共享。客房区内庭院以宾馆主体为界分为南北两个,北侧庭院尺度相对较小,且有部分下沉庭院、可以种植适合中式小庭院生长的竹、梅等植物,配以适当白墙、白石等;而南侧内庭院尺度相对较大,定义为禅净院。规划设计采用佛教文化(禅意)的理念,形成一个既有禅意又很安静的庭院空间,给宾馆的客人一种安静、清秀的庭院感受。内庭院空间同时也是体现佛教文化精髓的良好媒介,方案建议在庭院内部设置合适主题的罗汉松、珊瑚石、白沙、孝顺竹等景观,并进行相应植物配置以凸显其佛教文化中的禅意,同时内庭院的设置也为更多没法享受何景、山景的客房和公共区域争取到了幽静而富有禅意的内庭院。北侧较小的庭院,种植适合重视庭院生长的梅花、竹子等,配以白石及白沙营造的雪的意境。5周边绿化设计:除了休闲庭院以及内庭院的集中绿化外,在建筑物及基地的周边均布置了带状绿化,使整个基地绿意盎然。灯光设计:宾馆东侧主入口结合水体设计了主题灯光,集散中心及娱乐等各入口根据各自特点设置相应灯光;周边结合绿化及环境均布有景观灯光;另外在主体建筑的顶部及底部均有丰富的灯光设计,使商务度假宾馆的高雅形象在蜈蚣峙旅游集散中心的夜色中充分展现。三、建筑设计在本方案建筑设计过程中,我们确立了建筑平面布局中宾馆客房、大堂、餐饮、集散中心及休闲等几大功能区块,然后将其与建筑形态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最终将两者有机地融合。1、平面布局宾馆主体由2~3层不等的多层建筑组合而成,分为中部大堂区、西北侧集散中心及餐饮区、南侧客房区以及东侧休闲区四大部分。宾馆客人主入口位于大堂东侧;餐饮和会议在大堂北侧有单独的出入口,同时设有无障碍电梯兼作宾馆无障碍通道;东南角则为后勤及员工出入口。宾馆大堂区为三层坡顶建筑,大堂结合坡屋顶采用两层通高。大堂左右两侧都设有精致中式庭院;大堂西面一层为集散中心区、二层为中餐区,中餐区设置了17个中餐包厢以及28桌的大厅;西南侧为二层的全日餐厅及西餐厅,通过景墙等的设置,把大堂及餐饮区分割开,同时大堂的进深感也可很好的体现;而大堂南侧是围合式的幽静客房区,底层结合内庭院布置宾馆商务中心。二层以上为客房,其中三层设有5间套房。客房区相对拥有自己独立且安静的庭院空间。宾馆主体建筑下面设有一层地下室,地下一层平面也分为三大区域,西北部为厨房后场区(粗加工、仓库)、紧贴厨房后场为宾馆后场区(行政办公及设备用房)。东南侧及东北侧则为机动车停车库。2、建筑立面及建筑形态宾馆立面融入了中国传统建筑及佛教文化中常用的坡屋顶这一重要元素,并试图用现代材料及语言加以表达,而内庭空间和造景手法的应用和充分展示也使整体建筑形态充满着中国文化神韵以及佛教文化,同时又不失现代和浪漫气息。宾馆主体建筑舒缓的深蓝灰色小青瓦双坡屋顶结合浅黄色干挂石材墙面和通透的客房阳台及局部木质百叶及细部,渲染出浓郁的度假氛围。方案立面强调竖向韵律感,彰显星级宾馆的纯净大气。方案同时对大堂入口进行了个别强化以特别凸现其重要地位。3、单体垂直交通宾馆主体建筑是多层建筑,设把部封闭楼梯,一部开敞楼梯;客房区设五部普通客梯、两部服务梯;休闲区域设两部普通客梯;厨房区域设两部货梯,其中直通一二层厨房加工区。4、建筑层高及高度1)宾馆部分底层4.48M6二层3.5M三层客房区3.5M地下一层7.0M建筑高度屋脊不超过15.5米四、结构设计1、工程概况及设计依据1)本工程概况本拟建工程位于位于朱家尖蜈蚣峙集散中心内。项目总占地面积196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4422.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625.6平方米。主要功能为宾馆及部分集散中心的功能。主体建筑为二~三层建筑,地面以下建筑面积约14797.2平方米,为一层地下室,其中大部分为停车库,其余为设备和配套设施,停车库局部为甲类核六级人防地下室。2)本工程设计遵循的主要标准、规范、规定及规程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