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娜丽莎的微笑》观后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09对3徐瑾0921310观《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对比当今中国有关教育现象由于无数次的听到老师和同学推荐这部《蒙娜丽莎的微笑》,所以在一个悠闲午后,找到这部影片来寻找它之所以得到各种赞誉和推荐的原因。这部以美国1953年至1954年为背景的关于卫斯理女子学院的故事,颇像另一部影片,即《死亡诗社》,甚至有人认为这部《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女版的《死亡诗社》。所以不难由此而推出,《蒙》这部电影也是关于一个激进、勇于创新的老师对于一所学校循规蹈矩旧制度的不满而做出自己努力和革新的故事。同样的结局也是一样的,都是以一种表面的失败而告终,《蒙》这部剧中的女老师凯瑟琳最终迫于压力而离开了这所大学,但是她所做的努力却改变了她所教的这一届学校,以至于改变了其他该校的学生。最初,学生们对于这位出来这所贵族学校的凯瑟琳报以了一种蔑视甚至瞧不起的态度来对待。但是慢慢的,经过凯瑟琳的努力,学生接受并喜爱上了这位与众不同的老师。关于这部影片给我所带来的震撼,可能是非常大也是各种琐碎而零散的。影片开始的开学典礼,虽然带有着浓重的传统教礼的色彩,但是还是能够给现今中国的教育带来很多的启发。片头新学期开始的时候,很独特的开学典礼,叩响礼堂的大门,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校长在询问着“是谁在敲打学习之门?”而学生代表的回答琼安的回答为“我代表所有女性。”之后的对话便是带给我很多的思考“你寻求什么?”“通过努力学习唤醒我的心智,并奉献毕生于知识。”“那我们欢迎你们,所有追随你的女性都能进来。我宣布本学期就此开始。”还记得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和我们讨论,为什么现在学生很少会去看老师布置的阅读书目,哪怕是规定了章节内容很少的一部分,我想原因可能有一部分便是现在中国的大学生甚至是研究生,并不以“努力学习唤醒心智”为目的,更不要提那“奉献毕生于知识”了,现在中国的大多数学生终其一生学习的目的便是为了找寻到-2-一份好的工作,过上更好的生活,这也能很好的解决我国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即“为什么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问题。突然联想到近日社会热议的一则新闻,中科学毕业的博士生放弃科研工作而去了北京某著名中学教书的事件,有人问过这位博士生是为什么,他的回答很简单,即“我对科研没有兴趣”。短短的几个字,便暴露出了当今教育的一个重大问题,连中科院这所全国知名研究院培养出来的博士生都对科研没有兴趣,那泱泱中国还有多少被这种体制教育出来的学生能有对于科研的热情呢?不得不说我们的教育制度和社会理念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这种纯粹的对于知识的渴求,从小到大我们都听过的一句话就是:“好好学习是为了考上一个好大学,考上一个好大学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获得更好的生活甚至于提升到改变命运这种层次”。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多数学生都把知识作为了一种手段,一种以此获得更好生活的手段而不是把获得知识作为目的作为毕生所愿奉献的事业,知识在当今中国在逐渐沦落为一种中介、手段!这会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再次回到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主要的内容便是女教师凯瑟琳努力的去改变这所所谓的喜娘预备学校的过程,她希望自己的学生,这些优秀的女学生,不是成为未来领导者的太太,而是未来的领导者。但最终,她失败了,卫斯理大学无法容纳这位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凯瑟琳选择了离开美国前往欧洲。其实从影片的开始,便已经奠定了凯瑟琳的最终失败,因为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与整个社会、学校的认知观念进行抗衡的,就像是俗语所说的“胳膊拧不过大腿”,虽然是句朴素至极的话语,但是却阐述了这其中深刻的道理。联想当今的中国,有识之士已经发现了教育体制中的种种弊端,于是推广了轰轰烈烈的课改与素质改革的活动,但是以我自己个人的发现,却发现收效甚微。在一个以成绩至上、高考决定命运的社会和教育体制中,这种改革在民间的推广中往往是无法行之有效的。比如课表中排出了各种选修课、音乐、美术课等等的课时安排,可是有多少学校是完完全全按照这个课表所安排的呢?想彻底的撼动这棵持续很久的大树,只有抓住真正的问题去解决才能收到实效。现在的这种高考、甚至研究生选拔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扼杀很多的偏才、怪才学生的学习之路。前一阵的新闻说,一个攻克世界数学难题的在校大四男生,由于潜心钻研该问题,而错过了研究生报名时间而有可能没有学校继续研究的新闻在社会上成为焦点,突然便联想到我-3-国著名的文学家钱钟书先生,当年便是破格被清华录取的,因为虽然钱老在文学方面有着极强的天赋,但是数学却是一塌糊涂,如果钱钟书生在这个社会,那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如他今后的那种的成就了。虽然现在中国在高考制度中出现了中学校长推荐制,即推荐优秀学生面试入读如清华、北大等名校的政策,但仅限于极为优秀的那些中学,而推荐的学生也往往是成绩极为优秀的学生,这便失去了校长推荐的意义,这个制度原本是希望推荐如钱钟书们这类的学生获得更好教育的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则是彻底的失去了它所出现和存在的意义了。在《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中,凯瑟琳老师试图去改变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为人夫的观念,希望她们能够有自己的一番成就,比如去耶鲁大学学习法律等,可是最终失败了,追其原因可能是学生根深蒂固的观念以及长久以来的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所在她们身上留下的刻印。由此,我突然想到很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中提到,最好的基础教育即小学中学的教育是在中国,而最好的高等教育在美国,因此,作者认为最好的教育体制便是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他认为这样的体制是完美的。起初我也认为这是一种极好的结合,但是仔细一想,以中国这种成绩第一的基础教育岂能教育出美国教育体制中所需要的创新、有独立观点的学生么?猛然想到一则极为讽刺的笑话,说的是:某教授在课堂说提出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对于其他国家饥饿贫穷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这时班里自大的美国学生想的是还有其他国家?而中国学生则在可悲的纠结着什么叫自己的观点。因为从小到大,从没有人问过自己什么是“自己的观点”,从来接受的都是官方答案、正统观点。这种教育焉能教育出什么创新的人才么?这种所谓的嫁接与改良,正如同影片中凯瑟琳老师所进行的改革,在这种环境下熏陶渲染出来的人是已经很难彻底的根本改变了,很多观念已经根植于她们自己心中,彻底融为了一体。总之,这部影片所传递的内容和信息量是极为丰富的,我只是写了我最受感触的两个点,还有很多的细节是值得深思和考虑的。比如在影片中,凯瑟琳说她来这个学校是想要改变这个这学校,改变学生的生命轨迹,另一个老师在听到这段话之后,说的是:“你想着改变其他人,你其实也应该改变的是自己。”不得不承认,凯瑟琳老师是一个极其完美的老师、女人,她希望她的学生能够给自己一样,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独立的新女性,但是却忽略了卫斯理大学的那些学-4-生,她的学生们并不是真的想成为她这样的学生。以片中最为优秀、也是凯瑟琳最为欣赏的学生琼安为例:当凯瑟琳得知琼安有过学习法律预科的背景,变去询问她是否想过真正的学习法律还给琼安提供了耶鲁大学的入学申请表。当凯瑟琳知道琼安申请到了耶鲁大学却放弃入学的机会时,她很难过,然而琼安的回答或许便是这些女学生的独白:“你告诉我们要自由的选择,我的选择便是要相夫教子,我觉得错过了抚养孩子和照顾丈夫的时间会是我极为大的损失。”可能这些话会让凯瑟琳难过很久。从中,我联想到中国式家长的有些做法,他们把他们认为对的、认为是自己经验积累所得到的认知强加的灌输甚至迫使子女接受这些想法,虽然子女知道家长是为了自己好,正如凯瑟琳为了她的学生好,但是往往却很难接受、或者不愿去接受这些东西,因为可能那些所谓的经验也好、道理也好,在当今社会的日益变迁中已经改变了很多,孩子们也想自己历经一些事情而获得成长,不是永远生活在父母保护的羽翼之下。零零碎碎的谈了自己关于《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电影所给自己带来的一些启发与思考,也理顺了一些自己关于这部影片的感受。总之,感觉这不是一部能够看一篇便能完全领悟其精神的电影,希望以后能够抽出时间重新多看两遍。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