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学前儿童发展1.儿童能够说出2个苹果、2把椅子、2张纸,但并不能真正理解”2“的意义,在学习经验不断地积累过后,儿童知道2可以代表任何两个物体。这说明儿童学习数学()。A.从具体到抽象B.从个别到一般C.从不自觉到自觉D.从外部动作到内化动作2.图图看到过过帮助老师收拾玩具,但日后他自己不一定这样做,因为他未看到老师表扬果果,这属于观察学习的()过程。A.注意B.保持C.动作再现D.动机3.认知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情感体验是()。A.道德感B.理智感C.美感D.成就感4.一一对应的方法是几岁幼儿会运用的?()。A.3-4岁B.4-5岁C.5-6岁D.2-3岁5.6岁的童童,在一次血液检查中被护士在耳部釆血,刺破耳垂后护士要求其大声哭泣,这样可以帮助血液溢出,童童很认真的告诉护士:“我是男子汉,我最勇敢,哭是会被人笑话的。”童童的话语表明他处在学前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阶段。A.知道自己的性别B.自我中心地认识性别角色C.刻板地认识性别角色D.性别角色混乱6.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A.近远规律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7.3岁儿童常常表现出各种反抗行为或执拗现象,这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现象。A.最近发展区B.敏感期C.转折期D.关键期8.成人习惯于说:你如果不多加衣服就会感冒。孩子则不能接受这种预见的后果,她看到裙子好看,就要穿。这说明这个孩子的思维还处在()阶段。A.直觉行动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前概念思维D.抽象逻辑思维9.幼儿教师要注意保护幼儿的声带,选择适合学前儿童音域特点的歌曲或朗读材料,每句不要太长,每次练习时,发声时间最多在()分钟。A.2~3B.4~5C.5~6D.6~710.()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A.观察B.思考C.倾听D.分析11.对儿童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是利用了()。A.有意识记B.意义识记C.机械识记D.无意识记12.4~5岁幼儿视敏度的平均距离为()厘米。A.300B.270C.210D.15013.()岁时,幼儿能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并自觉调整自己的发音。14.A.3B.4C.5D.614.成人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l/4,婴幼儿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A.1/2B.1/3C.1/4D.1/515.下列各项表述,()不表现幼儿语音意识的产生。A.对自己和别人的发音感兴趣,并意识到自己发音弱B.看见中年女性就叫“阿姨”C.评价他人的发音,追求自己发音准确D.意识到同音字有不同意义1.【材料分析题】亮亮是个活泼的孩子,平时一刻也不能停下。一天,他看见班上有一架遥控飞机,就问:“老师,这是什么?”“这是遥控飞机。”亮亮又问:“它为什么会飞啊?”“因为有遥控器。”“为什么有遥控器就会飞啊?”“因为遥控器里面有电池。”趁老师不注意,亮亮偷偷用剪刀撬开了遥控飞机。老师看见了,很生气地批评了他,亮亮大哭着说:“我想看看里面有什么秘密。”(1)亮亮的行为体现了幼儿(性格)哪些特点,请根据材料分析。(10分)(2)提出合理的教育建议。(10分)1.【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答题要点)(1)活泼好动、好奇好问、易冲动、自制力差(2)保护好奇心培养首创性避免焦虑感提倡多样性诱发想象力2.【材料分析题】小宝已经3岁了。近些天,孩子的“言行举止”比较特别。比如,有一天老师带孩子做户外活动时,小宝突然说:“太阳公公一个人在天上,他会不会孤单啊?太阳公公有家吗?有没有爸爸、妈妈?”小定特别不喜欢老师管他,总是“不听话”。比如,本来会自己好好地用汤匙吃饭,却故意把米粒撒一饭桌,用手捡着放到嘴里。不过小宝有时也挺可爱的。比、如,前天中午,老师帮小宝盛好饭,小宝一脸认真地说:“老师,你辛苦了。”根据以上案例,回答下面问题:(1)孩子的“言行举止”说明了什么?(2)这个时期,幼儿教育中应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答题要点)孩子的行为举止说明:(1)3岁的孩子正处于心理的高速发展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敏感期。比如,提出“太阳公公会不会孤单”、“太阳有没有爸爸、妈妈”,说明思维的发展,出现了最初的概括和推理;想像的发生,把对周围世界的认识进行了延伸、扩展。“不听话”说明孩子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故意用手捡米粒放进嘴里”说明孩子动作技能的发展,对新的动作产生了兴趣;会说“老师辛苦了”,说明儿童已开始使用抽象的词语,但还经常需要和具体活动联系在一起。(2)注意保护孩子的探究精神,但要和重视安全结合起来,而且不要打击孩子积极认知的兴趣。孩子“反抗期”的执拗,要注意教育,不要养成任性的性格,同时又不能耻笑、威胁孩子。对待孩子的独立性,要注意教育,防止养成执拗性的同时,也要防止形成懒惰、依赖、无独立愿望的不良性格。3.【材料分析题】在室外自由活动时间,孩子们在操场上自由玩耍,中班的可可和小小因为争坐滑滑梯发生了推幢,可可被小小推到了,膝盖摔破了,可可很生气,骂道:“讨厌,神经病!”小小回应道:”推你怎么了,哼!“两人大吵起来,在可可准备打人时,老师走了过来。问题(1)请分析这一事件产生的可能原因。(10分)(2)如果你是老师,你会如何处理这一事件?请说明你的处理方式和理由。(10分)3.【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答题要点)(1)可能原因:幼儿注意分配能力发展不足,往往不能在活动时关注更多的事物,因而没有注意到其他小朋友在身边。幼儿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幼儿还没又能理性解决冲突的能力。环境的创设角度去分析(2)对时间的处理:分开两人,避免冲突升级关心可可的伤,安抚可可,帮其平复情绪请小小帮可可涂药,让小小感受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带来的伤害安顿好后请两位小朋友分别说说自己的感受,学习了解对方的感受和沟通第二章学前教育原理1.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是学前教育事业成为()。A.社会慈善事业B.社区保障事业C.社会公共事业D.社区福利事业2.在原始社会时期,幼儿教育是完全融合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其主要任务是()。A.使幼儿学到基础知识B.使幼儿学会基本技能C.保证幼儿的存活D.使幼儿学会劳动3.著有《幼稚园之新大陆》一书的中国幼儿教育家是()。A.陶行知B.陈鹤琴C.张宗麟D.张雪门4.认为幼儿教师首先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创设者,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观察者和研究者的理论流派是()。A.行为主义理论B.建构主义理论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D.成熟主义理论5.“点数10以内的实数,并说出总数”是()的教育要求。A.幼儿园小班B.幼儿园中班C.幼儿园大班D.小学一年级6.教育使人们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对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理解得到提升,使人们的道德水平得到提高,即教育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这一作用开始发挥的起点就在学前教育,它体现了学前教育的()。A.个人经济效益B.社会经济效益C.个人精神效益D.社会精神效益7.提出“自然教育论”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A.孔子B.孟子C.王守仁D.朱熹8.“学前教育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这体现了学前教育的()。A.全民性B.初级性C.教育性D.公益性9.中国古代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是宋末王应麟所撰的()。A.《百家姓》B.《千字文》C.《幼学琼林》D.《三字经》10.中国幼儿园的创始人是()。A.张之洞B.陈鹤琴C.张雪门D.蔡元培1.【论述题】如何认识幼小衔接工作是个长期的、整体性的工作?1.【论述题参考答案】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整体的工作,主要表现在:(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该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来说,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一谈到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儿童入学后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是对新环境所需的身体、心理素质、独立自理能力等准备不足。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不仅仅是在“智”的方面,还有可能是由于身体、态度、习惯、意志、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在衔接中仅偏重某一方面是错误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则更片面了。2.【论述题】如何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2.【论述题参考答案】树立正确的游戏教育观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少教师和家长对游戏都有不正确的态度。他们认为游戏并不重要,只有学习、上课才是重要的。其实,儿童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活动,我们应对游戏树立正确的观念。(1)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幼儿在生理上发育还很不成熟,他们以游戏为生命,游戏是他们生活的方式、学习和工作的方法。因而,有游戏生活的儿童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儿童,也只有在游戏生活中成长的儿童才会是身心健康的儿童。游戏是儿童的正当权利。(2)爱玩、会玩是评价幼儿发展的标准之一。由于幼儿游戏水平反映着他们的身心水平,因此,会玩的儿童总是聪明能干的、身体健壮的、善于交往合作的。在评价儿童的时候,教师应该把游戏能力也当做一项重要的指标。(3)游戏是幼儿最自然、最有效的学习。游戏是早期教育的最佳方式。游戏恰好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促使幼儿情绪兴奋,充分发挥幼儿积极主动性在早期教育中的作用。由于游戏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轻松愉快、具有丰富刺激的、能鼓励自己学习的良好环境,使他们获得安全感、自尊和自信,获得对学习的持久热情,从而终身受益。一些家长和老师力图让幼儿提早进入读、写、算的学科学习,其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因此,游戏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作用。1.【材料分析题】一节绘画课上,教师让幼儿看黑板。师:小朋友们,黑板上有什么?幼:有人。幼:有山。幼:有树。接着又问第二幅画。师:小朋友们,画上有什么东西?幼:树。幼:叶。幼:枝。教师示范绘画并进行指导,教师看幼儿画的五花八门,又指导说再看老师画一遍,结果全班画的都一样,只是与老师的相比更为粗糙。(1)该教师在教学存在哪些问题?(5分)(2)该教师违背了哪些学前教育的原则,请指出并提出合理建议。(10分)1.【材料分析题参考答案】(1)在绘画教学过程中,该教师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儿童,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性和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扼杀了儿童的创造力,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2)该教师的教学违反了学前教育的主体性原则、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原则。由于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根据学校教育主体性原则、活动性原则和直观性原则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做好以下几点: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儿童积极参与、主动建构,课程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环境创设者、儿童学习的观察者、引导者角色,体现“导”的艺术,把活动的主体地位让给幼儿,激发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而不是一诚不变地让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授。②学前儿童认知直觉行动性与形象性的方式和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像中小学生那样,主要通过课堂书本知识的学习来获得发展,而必须通过活动去接触各种事物和现象,与人交往,实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