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人民医院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体现“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把患者安全作为医疗质量工作的重点,确保患者医疗安全,特制定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如下:患者安全目标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二、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三、努力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四、建立完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全面提高患者就医知情率五、严防意外受伤及其他医源性损害六、鼓励主动报告医院隐患与不良事件七、加强安全保卫工作,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主要措施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1、进一步落实各项诊疗活动的查对制度,在抽血、给药、或输血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识别方法,不得仅以房号作为识别依据。开展请病人说出自己名字,后再次核对的确认病人姓名的方法。2、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高危诊疗活动前,责任者都要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认的手段,以保证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3、完善关键流程识别措施,即在关键的流程中,均有患者识别准确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文件。4、建立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识制度,至少对手术、昏迷、神智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辩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应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等科室中得到实施。二、最大限度减少诊疗操作错误(一)健全与完善患者识别制度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在采血、给药、输液、手术及实施各种介入与有创诊疗时必须至少同时使用两种识别患者的方法。(不得以床号作为识别依据)2、建立“腕带”识别标示制度。至少将手术、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的重症患者在诊疗活动中使用“腕带”作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一种手段,并首先在重症监护病房、手术室、产房、急诊抢救室、新生儿科等高危科室中进行实施。3、在实施任何介入或其它有创高危诊疗操作前,责任者把主动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识别与确诊患者的手段。4、完善关键流程认识措施一是急诊与病房,与手术室(麻醉),与ICU,与产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患者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二是产房与病房之间流程中有识别产妇(新生儿)身份的具体措施,交接程序与记录。三是落实危重患者的陪送、陪检制度,床位医生决定,护士执行。(二)严格防止手术与有创、高危操作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1、建立与实施手术前与有创高危操作前必备资料与药品(如病历、影像资料、术中特殊用药等)确认制度与程序,并主动邀请患者(或家属)参与认定,有交接核查表,避免错误的病人、错误的部位、实施错误的手术2、在手术、麻醉开始实施前时刻,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在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开始实施麻醉、手术,对不符合手术要求或有疑问的,实施“暂停”程序,并报告医务科进一步确认。(三)严格执行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1、熟练掌握本专业各种疾病诊疗常规及操作规程。2、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制定符合诊疗规范要求的诊疗计划。3、认真执行医疗安全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技术准入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4、认真执行重大疑难手术、危重病人上报制度。5、建立健全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分级管理、严禁超范围执业和违法执业。6、开展高风险的有创诊疗操作必须上报审批。7、严格实行手术实行分级管理。8、围手术期管理措施到位.9、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输血合理,麻醉复苏实施全程观察。10、医疗文书书写及时、完整、内容充实。11、各种需要的实验室检查必须及时、全面、并及时复查。12、认真落实三级查房制度,上级医师对危重病人要有分析指导意见。13、切实加强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三、努力提高检查,用药的安全性。(一)、严格执行医院“危急值”报告制度1、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医院提供服务能力和对象,针对报告途径,重点对象报告项目等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2、“危急值”报告应有可靠途径且检验人员(最佳设置“临床检验医师”)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3、“危急值”报告重点对象是急诊科、手术室、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的急危重症患者。4、临床实验室“危急值”项目能满足本院急诊、手术与各类重症监护病房等部门急、危、重症患者的临床需求。包括定量分析(如血常规、凝血、生化等)和定性分析(如寄生虫、烈性传染病、微生物培养等)5、属“危急值”报告的项目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分析前质量控制措施,对患者的识别及标本的流程(如: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与报告有可靠的途径和规定的时间,并能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6、出现“危急值”应立即复核、确认、登记,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7、临床医生对实验室的“危急值”报告及时分析处理,并追踪结果,同时汇报上级医生或医务科。(二)、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按规定开展室内质控,参加室间质评,对床边检验项目进行严格比对。(三)、各类检验报告及时、准确、规范、严格审核,实行复核双签字。(四)、提高检查科室对患者意外情况的应急处置能力。1、各临床及医技检查科室对患者检查过程中可能突发的如:晕厥、休克、心跳呼吸骤停、Ⅰ型变态反应等意外情况,有现场应急处置的准确与能力。2、医技科室建立突发病情应急救治机制,保证患者抢救及时有效(五)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1、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一是在通常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医嘱或检验数据。二是在紧急抢救急、危、重患者时,对医师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述,在执行时双重检查的要求(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事后应准确记录。2、做好病房用药安全1)病房及抢救室药柜药品存放的品种、数量、使用、补充、核查和多余药品的处理均有相应的规范和记录。2)毒剧、精神、麻醉药品存放、登记与管理制度健全、落实,符合法规要求与行政规章规定,严格管理和登记。3)病房药柜注射药、内服药、外用药与消毒药严格各自分类分开放置。4)存放的高危药品不得与其它药物混放,高浓度电解质制剂(包括氯化钾、磷化钾及超过0.9%的氯化钠等)肌肉松弛剂与细胞毒化等高危药品,必须单独存放,禁止与其它药品混合存放,且有醒目标志。5)病房及抢救室抢救用药,按药理作用或用途分类放置,标志醒目。6)所有处方或用药医嘱在转抄和执行时都有严格核对程序并认真遵循。7)在开具与执行医嘱(或处方)时要注意药物过敏史和配伍禁忌,相关警示标识醒目。8)进一步完善输液配伍的安全管理,确认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控制静脉输注流速、予防输液反应。9)病房建立重点药物用药后的观察制度和程序,医师、护士知晓并能执行这些观察制度和程序、且有文字证明。10)药师应为医护人员、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咨询服务指导。3、做好门诊用药安全。1)药师应为门诊患者提供合理用药的方法及用药不良反应的服务指导。2)完善输液和输血安全管理,严把药物配伍禁忌,查对与巡视观察关,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流速,予防与及时处置输液和输血反应和并发症。四、建立完善医务人员与患者的有效沟通,全面提高患者就医知情率(一)认真落实医患沟通制度,针对患者及家属普遍存在担忧多,信任少,敏感和有争议的问题,以科学为基础进行有效沟通。(二)住院病人沟通制度。住院医师接诊病人后认真向病人介绍自己,及时将病情、初步诊断、治疗方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计医疗费用告之病人,并记入病程记录。(三)实施有创检查与治疗。(各种穿刺,造影等)必须在实施操作前向病人或家属交待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医疗意外及医师在操作中采取的应对措施,将内容计入病程记录、并签字。(四)认真落实高风险环节签字制度1、为了充分尊重病人的知情权、同意权、在诊疗环节中实施规范性签字制度,如《输血同意书》各种穿刺检查同意书,《造影同意书》,门诊各类手术同意书等,向病人告之内容要全面,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医疗意外,并要求患者及家属签字。2、对高风险医疗环节,除尊重病人知情权、同意权同时也要尊重病人的拒绝权。病人明确表示不同意的手术和操作,原则上不做。3、住院病人不准请假离院回家。(五)紧急抢救急危重症的特殊情况下,对医生下达的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复背诵述,执行时护士、医生双重检查核对药品(尤其是在超常规用药情况下)并保留药物空瓶,以便抢救完毕后核对。事后应准确记录。(六)对接获的口头或电话通知的“危急值”或其他重要的检查(包括医技科室其他检查)结果,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查结果和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确认后方可使用。五、严防患者意外损伤及其他医源性损害(一)防止患者意外受伤。1、认真实施有效,防止患者跌倒、压疮等非自主性损害。2、各诊区清洁地面时要避开人员高峰期并有防滑提示。3、认真做好环境的安全评估,对潜在的伤害性因素进行整改。4、定期检查输液吊轨,档帘情况,防止悬挂物,砸伤患者5、、卧床病人需要加强巡视,预防坠床,床头设有警示标志。6、、建立跌倒与压疮等非自主性损害的认定制度。7、、对特殊药物的输液(化疗药物、脂肪乳等)加强观察,防止输液外渗。8、、对意外损害紧急采取救治措施,使损害降到最小程度。(二)预防其他医源性损害1、控制医院感染1)认真落实医护人员手卫生管理制度和手卫生规范。2)严格医护人员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无菌操作观念和常规。3)手术后和多种治疗后的废弃物处理必须分类,妥善处置。4)多种内镜、腔镜及介入诊疗器械和口腔科器械清洗、消毒符合要求。5)各种物理检查、动作要轻柔、准确、细致。6)各种检查(物理、病理、化验等)都必须掌握适应症时机,及按规范要求做好查前或查后的相关工作。六、主动报告医疗隐患与不良事件1、倡导主动报告不良事件,建立鼓励医务人员报告的机制。2、建立健全威胁病人安全的医疗隐患报告制度。3、及时分析处理医疗隐患信息,从医院管理体系、运行机制,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持续改进。4、定期进行医疗安全教育,改进分析具体实施方案。5、及时、细致排查医疗隐患,并化解矛盾。对已经发生的医患纠纷,应积极采取措施,按三级处理方案实施,及时办结。6、各科室建立良好的医疗安全文化氛围,增强医疗安全意识,切实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七、加强保卫、消防、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完善灾害事故应急预案。1、切实加强对医院保安的管理,落实门卫管理制度,密切关注流动人员的情况。2、落实保卫的值班巡逻制度,加强对医院重点要害部位和事件多发地段的值班巡逻,避免事故的发生。3、定期检查各部位的消防设施和器材,保持医院各个消防通道的畅通。4、重点加强食堂管理和饮用水卫生管理。食堂设施要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严格配证上岗;食堂的设施、设备、餐具要定期、及时进行消毒;要随时保持食堂内的清洁卫生。5、完善医院《停电、停水、停气的应急处置预案》,定期组织应急人员队伍演练。二○○九年二月二十六日主题词:安全目标方案栾川县人民医院2009年2月26日印发患者安全目标实施方案考核细则一、考核小组组长:顾扬副组长:彭润民尹正康成员:顾扬彭润民尹正康杨庆堂王琪庄焕自华跃进王义蒋晓宁陈国庆二、考核细则项目分值内容实施细则考核方法及评分标准责任科室①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识别的准确性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150分操作前识别(40分)各医院应建立健全患者识别制度、医嘱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手术查对制度、操作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制度,并在实际工作中认真执行,准确识别患者。(20分)1、检查患者识别制度及各项查对制度是否健全,缺一项扣2分;2、抽查医务人员是否在操作前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查对和识别患者,一项不合格扣5分。护理部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进行患者识别。(20分)现场抽查医务人员是否在执行抽血,给药,输血等操作前使用床号和姓名查对和识别患者,缺一项扣5分。护理部介入等高危诊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