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乐CD介绍刘兆宏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典音樂CD介紹劉兆宏導言唱片行裏五花八門的古典音樂CD,幾乎每支曲子都有十幾二十種不同的演奏版本。如何在這十幾二十種不同的演奏版本中,挑選一、兩張百聽不厭,並且值得珍藏的CD,實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對初涉古典音樂的朋友來說,更是難之又難。本文的目的便是想提供一些選購古典音樂CD的原則,然後列出一份基本曲目(basicrepertoire),並推薦每支曲子的最佳演奏版本,好讓初涉古典音樂的朋友們能夠迅速進入狀況,等升堂入室之後,便可獨立自主地遨遊於古典音樂的無窮樂趣之中。古典音樂的曲式大體可分為交響曲(symphony)、協奏曲(concerto)、室內樂(chambermusic:包括獨奏、獨唱、三重奏、四重奏等)、歌劇(opera)、清唱劇(cantata)、...等等。交響曲演奏得好壞,主要取決於指揮(conductor),樂團(orchestra)好比是指揮的樂器(instrument),對演奏的效果多少也會有一點影響(例如,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以協和而整齊的絃樂部聞名,芝加哥交響樂團則以響亮的銅管部見稱)。協奏曲是由一位或數位獨奏者主奏,並配上樂團伴奏的曲子(例如“鋼琴協奏曲”是鋼琴主奏,樂團伴奏;“大、小提琴協奏曲”則是小提琴和大提琴主奏,樂團伴奏),因此,演奏得好壞主要取決於獨奏者,如再搭配上默契良好的指揮與樂團,自然更加相得益彰。獨奏曲的好壞當然完全取決於獨奏者本身,其他室內樂雖然是由數位獨奏者合奏,但是把幾位頂尖的獨奏者湊在一起,並不見得就會產生好的演奏。重要的是團體的風格與成員之間的默契,卡司(cast)強弱倒是其次。同樣的,獨唱曲唱得好不好當然是取決於獨唱者,不過歌劇和清唱劇等就要看指揮的功力了。就像電影,雖然也有打明星牌的,但大體而言,成功與否主要取決於導演,而不是演員。有了以上的概念之後,我們現在就看看在各大唱片廠所出版的古典音樂CD中,有哪些了不起的指揮、鋼琴師、小提琴手、大提琴手、吉他手、長笛手、...等,以及他們最擅長詮釋的是哪些作曲家的作品。指揮一、華爾特(BrunoWalter,1876-1962)華爾特1876年9月15日生於德國柏林,1962年2月17日卒於美國加州的比佛利山(BeverlyHills)。早年在柏林Stern音樂學院修習鋼琴,十二歲便在柏林愛樂音樂廳首次正式登台演出,曲目是Moscheles的降E大調鋼琴協奏曲。十四歲那年發現自己最大的志趣在指揮,乃改朝指揮發展,同時仍繼續修習鋼琴。1894年(十八歲)在漢堡初遇時任漢堡歌劇院首席指揮的馬勒(Mahler,1860-1911),即深受賞識,並獲聘出任他的副手。之後於馬勒擔任維也納歌劇院音樂總監時,又於1901年(二十五歲)前往維也納與之會合。馬勒過世後,並於1911及1912年分別在慕尼黑和維也納指揮他的遺作《大地之歌》和第九號交響曲的首演。之後於1914-22年(三十八歲至四十六歲)擔任慕尼黑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這期間便以指揮莫札特(Mozart)的歌劇而名聞遐邇。1925-9年擔任柏林市立歌劇院指揮,然後於1936年(六十歲)出任維也納歌劇院音樂總監。隨後因受迫於納粹政權,乃於1938年離開奧地利,移民法國,成為法國公民,再於1946年(七十歲)移民美國,成為美國公民。到美國後,首先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47-9年間指揮紐約愛樂交響樂團,之後幾乎指揮遍全美所有知名樂團,從NBC交響樂團,以至波士頓交響樂團,乃至洛杉磯愛樂等。1950年代末期,哥倫比亞唱片公司精挑各地高手,為他組織了哥倫比亞交響樂團(ColumbiaSymphonyOrchestra),專供他指揮以錄製唱片,直至1962年(八十六歲)過世為止。音樂評論界一致推崇華爾特為一代宗師(Master),他的著作與錄音,深深影響後世音樂家對古典樂派以至浪漫樂派作品的詮釋。知名的美國指揮家伯恩斯坦(LeonardBernstein,1918-1990)更如同司馬遷之景仰孔夫子般地尊稱華爾特為「聖人」(saint)。華爾特的指揮風格明亮,流暢,溫暖而感人。他所灌錄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布拉姆斯、華格納、布魯肯納(Bruckner)、德弗札克(Dvorák)、馬勒、...等人的作品,更是行家所深愛珍藏的瑰寶。二、福特萬格勒(WilhelmFurtwängler,1886-1954)福特萬格勒1886年1月25日生於德國柏林,1954年11月30日卒於德國西南部的巴登巴登(Baden-Baden)。早年在慕尼黑跟隨Rheinberger及Schillings學習指揮與作曲,在指揮過盧比克(Lübeck)及曼漢(Mannheim)等地歌劇院的樂團後,於1919年起被任命為伯林歌劇院(BerlinStateOpera)指揮。1922年(三十六歲)起指揮柏林愛樂交響樂團(BerlinerPhilharmoniker),1934年因與納粹政權意見不合而辭去該職,但1935年起旋又重獲任命為柏林愛樂指揮,一直到過世(六十八歲)為止,前後指揮柏林愛樂超過三十年。同時並於1927-30及1947-54兩度兼任維也納愛樂交響樂團(WienerPhilharmoniker)的首席指揮。由於二次大戰期間仍在德國繼續指揮柏林愛樂的演出,因此戰後被控為納粹的支持者。最後這項罪名雖獲得洗刷,但各種不利的批評迫使他不得不取消原定於1945-50年間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SymphonyOrchestra)的計劃。之後,1951年的赴美計劃也跟著被迫取消。福特萬格勒是德國傳統指揮藝術最高極致的代表性人物,他的指揮氣勢雄偉,剛柔兼蓄,擅長自巴哈以至華格納、理查史特勞斯等德國作曲家的作品,尤其他所指揮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更是廣受推崇。可惜因去世得早,所留下的唱片都是單聲道時代的錄音。這對初涉古典音樂的朋友而言,剛開始時可能會有點不太習慣,不過一旦進入狀況之後,便會發覺音效其實並不是障礙,演奏得好壞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因此,從歐洲、美國、日本以至台灣,都有與日俱增的福特萬格勒迷。福特萬格勒與華爾特的共通特點是他們都認為樂曲本身是活的有機體,樂譜所能表達的只是樂曲的一部分而已,必須用全心投入的愛去感受,才能詮釋出樂曲的真相。與華爾特和福特萬格勒恰成極端對比的義大利指揮托斯卡尼尼(ArturoToscanini,1867-1957)則堅持樂譜的絕對性與神聖性,他的指揮號稱精準無比,但我聽起來只覺得像是用碼錶計時排演似的機械與僵硬。三、萊納(FritzReiner,1888-1963)萊納1888年1月25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配斯,1963年11月30日卒於美國紐約。二十歲畢業於布達配斯音樂學院(BudapestMusicAcademy),並在大學修得法律學位,二十五歲出任德國得勒斯登皇家歌劇院(DresdenRoyalOperaHouse)的首席指揮,從此與作曲家理查史特勞斯(RichardStrauss,1864-1949)結下近三十五年藝術與友誼兩相契合的交情。理查史特勞斯的多齣歌劇便是在萊納的指揮下舉行首演的。萊納被譽為『二十世紀音樂』的泰斗(achampionof20thcenturymusic),尤其擅長指揮理查史特勞斯、華格納及巴爾托克(Bartók)等作人的作品。他的主要錄音大多完成於擔任芝加哥交響樂團(ChicagoSymphonyOrchestra)音樂總監的十年期間(1953-62,六十五至七十四歲),而芝加哥交響樂團也在他的帶領下,成為世界級的頂尖樂團。四、塞爾(GeorgeSzell,1897-1970)塞爾1897年6月7日生於匈牙利的布達配斯(父母親都是捷克人),1970年7月30日卒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十歲時即以鋼琴師的身分與維也納交響樂團(ViennaSymphonyOrchestra)搭配正式登台首演,十七歲時便指揮柏林愛樂管絃樂團(BerlinPhilharmonicOrchestra)演奏他自己的作品。1924-29年(二十七歲至三十二歲)擔任柏林歌劇院(BerlinStateOpera)首席指揮,1942-45年間指揮紐約大都會歌劇院,1946年(四十九歲)起出任克里夫蘭管絃樂團(ClevelandOrchestra)首席指揮,直至1970年(七十三歲)過世為止,帶領克里夫蘭管絃樂團成為全美的Top5之一。塞爾是一位非常出色的協奏曲指揮,很多著名的獨奏大師都曾與他合作,留下不少讓人愛不釋耳的錄音。此外他也擅長指揮捷克作曲家史麥坦納(Smetana)和德弗札克的作品。至於他所指揮莫札特、布拉姆斯等人的作品,雖也為時下的指揮們所望塵莫及,但因有大師華爾特在前,相較之下便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五、克倫培勒(OttoKlemperer,1885-1973)克倫培勒1885年5月14日出生於德國的Breslau(現在的波蘭首都華沙),1973年7月6日卒於瑞士的蘇黎士,與華爾特同是猶太人,並同是馬勒(也是猶太人)的門徒,所擅長的曲目與華爾特相近,唯指揮風格較為內歛。華爾特1962年就過世了,因此所留下的錄音數量有限,克倫培勒則活躍至1970年代,因此得以留下大量珍貴的錄音。對華爾特生前未及灌錄的曲子而言,克倫培勒的唱片實不失為最佳的選擇──尤以莫札特、布拉姆斯、布魯肯納和馬勒等人的作品為然。六、李希特(KarlRichter,1926-1981)李希特1926年10月15日出生於德國的Plauen,1981年2月15日卒於慕尼黑。因身為牧師的兒子,故年輕時一直在教會裏唱詩。及長,身兼管風琴師、大鍵琴手和指揮,三種角色均享有盛名,並自組慕尼黑巴哈合唱團及管絃樂團(MünchenerBach-Chor及MünchenerBach-Orchester),擅長指揮巴哈及韓德爾等人的聖樂(oratorios)。七、其他前述六名指揮在各自擅長的領域裏所灌錄的唱片,張張都可謂是“大師出手,不同凡響”。雖然這六名指揮所出的唱片幾乎已涵蓋了絕大部分的重要曲目,但仍有很多值得一聽再聽的好曲子,他們還來不及灌錄,因此對一些偶有佳作,在某些曲子上亦有上乘表現的指揮,我們也不宜錯過。這些指揮包括:貝姆(KarlBöhm,1894-1981:擅長莫札特及理查史特勞斯等人的作品)、孟煦(CharlesMunch,1891-1968:擅長法國作曲家的作品)、卡拉揚(HerbertvonKarajan,1908-1989:擅長較具戲劇張力的曲子)、巴比若禮(SirJohnBarbirolli,1899-1970:擅長較具浪漫色彩的曲子)、雷翁哈特(GustavLeonhardt,1928-:大鍵琴、管風琴及指揮三棲,擅長巴哈的作品)、克萊巴(CarlosKleiber,1930-:不輕易灌錄唱片)、...等。這些“第二線”的指揮,由於較接近現代,因此他們所出的唱片音響效果普遍都相當不錯。鋼琴古典音樂曲目中,主要的鋼琴作曲者有巴哈、莫札特、貝多芬、舒伯特、蕭邦、舒曼、李斯特、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德布西,及拉赫曼尼諾夫等。巴哈的鍵盤音樂原是為大鍵琴(harpsichord)寫的,此中最傑出的詮釋者當推蘭道斯卡(WandaLandowska)及雷翁哈特(GustavLeonhardt)。以鋼琴演奏巴哈的鍵盤音樂的,則以顧爾德(GlennGould)最負盛名。莫札特鋼琴曲的最佳詮釋者有卡薩德修(RobertCasadesus)、克勞絲(LiliKraus)及哈絲姬兒(ClaraHaskil)。貝多芬的鋼琴曲最具權威的詮釋者為許納貝爾(ArturSchnabel),其次為巴克豪斯(WilhelmBackhaus)和李希特(SvyatoslavRichter)。許納貝爾的演奏流暢而富感情,他同時也是最權威的舒伯特鋼琴詮釋者。巴克豪斯的演奏氣勢雄壯,並兼擅布拉姆斯的作品。李希特則是從巴哈到拉赫曼尼諾夫,無所不彈,且樣樣均有其獨到之處的樂壇奇葩。蕭邦的鋼琴以魯賓斯坦(ArturRubinstein)的演奏最為自然而感人,富蘭索瓦(SamsonFrançois)和霍洛維茲(VladimirHor

1 / 3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